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传叙事传统对六朝隋唐神仙小说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六朝隋唐神仙小说在创作观念与叙事模式上继承了史传传统,表现出对史传的依附关系;另一方面,六朝隋唐神仙小说的发展史同时也是超越史传传统,走向独立发展道路的历史。这种超越表现在:一是从崇尚实录到崇尚虚构的转变;二是变史传寓意劝惩、以史为鉴为抒情写心、愉悦性情;三是情节描写的立体化与时空叙事的虚幻化。由此可见,萌生于史传传统中的六朝隋唐神仙小说既受到史传传统的孕育与滋养,又在社会功用、文体特征、艺术手法上超越了史传传统,建立了崭新的文体,表现出独立的品格。  相似文献   

2.
在六朝隋唐时期的佛道之争中,“自然”与“因缘”的辩论是思想理论层面争论的焦点。六朝道教用“自然”否定佛教因果报应的思想,同时又积极地吸收佛教的“因缘说”,但是仍不能克服“自然”与“因缘”之间的矛盾。隋唐道教通过吸收佛教的空观学说,整合自然与因缘的关系,确立以“自然”为中心的调和论,这一说法后来成为道教的共同认识。  相似文献   

3.
六朝亦称魏晋南北朝,是中华民族大分裂、大融合的战乱时代。在汉族帝王与诸胡豪酋纷争扩张之际,从西域传入我国的印度佛教艺术,犹如异花传粉,在中国大地上呈现出光耀后世的佛画艺术奇葩,使绘画艺术首次与广大劳动人民发生了密切联系,并且给中国绘画史开创了新纪元。一秦汉两朝礼教极盛,以儒家学说为政教标准,使当时的绘画思想受到很大的制约,其作品主要反映“成教化,助人伦”,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也大都在合乎礼教的范畴之内,并不注重绘画自身的价值和审美情趣。王充在《论衡》中说:“宣帝之时,图画烈士,或不在画上者,子孙耻之。父祖不贤,故图不画图也。”显而易见,秦汉之际的绘  相似文献   

4.
在六朝贵族制社会的背景下,家族是学术的重镇与枢纽,六朝礼学主要存于家族,南朝与北朝的士族、郡姓也需要礼法来区别门第、整顿宗族乡里,这两者相辅相成。六朝国家礼典的修订无不由世家大族来承担,也无不受世家大族的把持,本来应该由国家掌控的朝仪之学成了士族世代相传的家学,这种情况到了隋唐才得以改变。另外,六朝的家礼也很兴盛,书仪类著作也于此时出现、增多,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当时的礼乐文明主要保留在家门之内。  相似文献   

5.
六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的过渡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和思想解放并存的时代.婚姻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本文试对六朝婚姻的特点作一简要的考察。  相似文献   

6.
在六朝隋唐时期的"佛道之争"中,佛教"因缘"与道教"自然"是两者义理辩论的中心。甄鸾、道安、真观、智颉、吉藏等佛教思想家从自然命论与实践方法等方面,对道教"自然"说进行了批判。同时,由于佛道二教对"自然"的理解不同,所以两者存在着"不相极成"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卢华语 《学海》2005,(1):201-202
许辉、李天石先生编著的《六朝文化概论》是《六朝文化丛书》之一 ,综合论述“六朝文化”。“文化”本身内涵极其丰富 ;“六朝文化”是特定时空的文化 ,特色鲜明 ;《六朝文化概论》序列《六朝文化丛书》之首 ,在系列专著中有提纲挈领之用 ,这在内容上必然与其他专论有所交叉 ,但又要力避重复 ;再者 ,“本书的编写 ,旨在为有意了解六朝文化基本内容和概况的广大干部群众和一般读者 ,提供一个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读本”。因此 ,无论从论述对象还是撰著要求来说 ,视点的切入 ,材料的精选 ,组织结构的统筹 ,编写格式的安排 ,都需深思熟虑 ,稍有…  相似文献   

8.
传世典籍中,对于六朝民间信仰的记载不多,然而关于民间圣火崇拜的记载却值得注意。六朝文化遗存中的圣火崇拜印迹为六朝社会信仰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六朝圣火崇拜虽然延续着华夏民族圣火崇拜的历史轨迹,然其背后蕴含着极为明显的异域宗教因素。六朝圣火崇拜的信仰模式杂糅了佛教、祆教等异域宗教中以"圣火"崇拜为核心的宗教礼俗,极具六朝文化的时代特质。  相似文献   

9.
朱智武 《学海》2005,(2):203-204
南京出版社 2 0 0 4年 7月出版 ,5+42 0页  为了继承六朝文化这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促进六朝文化研究的深入 ,加大六朝文化知识的普及力度 ,南京出版社 2 0 0 2 -2 0 0 4年间出版了一套十本的《六朝文化丛书》 ,它涵盖了六朝文学、艺术、史学、宗教、经学与玄学、科技、民俗、文物、都城等诸多方面。其中 ,罗宗真、王志高合撰的《六朝文物》 ,不仅是该《丛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有其自身的明显特色和重要价值。《六朝文物》全书按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 ,首先对六朝文物进行科学分类和时空界定 ,然后分阶段扼…  相似文献   

10.
胡阿祥 《学海》2005,(2):25-35
六朝概念的把握,包括朝代内涵、时间起迄、空间范围、一贯性相共通四点。六朝文化的研究,应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五个方面展开。开展六朝文化研究的前提,是了解研究状况、熟悉基本文献资料、重视文物考古资料。拓宽加深六朝文化研究,则需做到胸有成竹、更新认识、追求创新、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11.
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六朝园林是中国园林史上重要的一笔,这些可贵的园林美学精神对城市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南京的六朝园林大致可以按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和寺庙园林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园林承载了不同的文化精神和美学内涵,研究六朝园林的美学精神,对提高南京城市形象、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蒋福亚  李宝通 《学海》2002,(6):203-20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割据和战乱 ,堪称我国封建社会之最。其时南方相对安定 ,吸引着北方人民纷纷南徙 ,和南方土著融合 ,长江流域特别是三吴一带充满了勃勃生机 ,由原先的相对落后一跃成为与黄河中下游并驾齐驱的新生的经济重心。建康作为六朝的京师 ,是南方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 ,又是此时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之一 ,本土文化、中原文化和外来文化荟萃于此 ,碰撞于此 ,交融于此 ,既继承了秦汉文化 ,又创新发展 ,绚丽多姿 ,为隋唐文化奠定了厚实的基石。许辉、邱敏、胡阿祥主编的《六朝文化》(江苏古籍出版社 2 0 0 1年 10月初版 )便是牢…  相似文献   

13.
六朝儒学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皇侃的<论语集解义疏>为文本,通过对六朝儒学的代表人物皇侃的儒学思想的分析,发现其中的内在矛盾,以一种新的视域解释六朝儒学的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以小曾户洋的论著《汉方的历史》为中心,重点考察六朝隋唐时期中日两国医学的交流情况,介绍他的独特见解与论述。小曾户洋认为在弥生时代日本已经隐约出现了中国医药技术的影子,到了隋唐时期,日本开始全面接受中国的医者、医籍、医事制度以及药材,并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加以改革利用,最终形成了日本的汉方医学。小曾户洋详细考证了一些重要的中医典籍传日的具体时间及在当时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情况,以及药材的流传与存留情况。力求还原日本汉方医学起源与发展初期的真实面貌,并借此丰富我国现有的医学史资料。  相似文献   

15.
邱敏 《学海》1990,(Z1)
由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西大学兵制史研究所、江西上饶师范专科学校、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庐山白鹿洞文物管理所联合发起召开的“六朝军事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9月25日  相似文献   

16.
贾名党 《学海》2005,(2):193-194
南京出版社 2 0 0 3年 1 2月出版 ,5+42 4页  儒家之经学、道家之玄学 ,是六朝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它们相互斗争 ,相互交融 ,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共同支配着道德观念、价值标准、行为准则 ,从而在一定层面上构成人们的精神支柱。历代学人对经学或玄学的研究 ,投入了大量精力 ,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对经学与玄学作比较研究 ,似乎仍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而田汉云教授的《六朝经学与玄学》 ,从这一方面显著推进了六朝学术史研究。该书分上、下编两部分 ,其中上编四章 ,下编五章 ,共32万字。该书持论公允 ,逻辑严密…  相似文献   

17.
读《六朝经济史》简修炜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中,六朝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一是由于在古代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史上,六朝300多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此间制止了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起伏性和曲折性,进入到稳定、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后来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8.
六朝(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时期,是我国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发展的原因,除了众所周知的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等因素以外,还应该进一步探讨六朝政权实施的某些政策。  相似文献   

19.
六朝建康墓葬的地域分布述论郭黎安六朝以建康为都,长达三百余年。其时,人物荟萃,户口殷繁,从而为这一地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墓葬。建国后,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在今南京周围不断地有六朝墓出土。从地域看,遍及城内和城外四郊;以等级论,大致可分为帝王陵寝、大族墓...  相似文献   

20.
道教与六朝山水绘画美学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六朝 ① 是审美意识自觉的时代。宗白华先生指出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 ,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 ,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② 魏晋六朝之时 ,天下大乱 ,政局动荡 ,战争频仍 ,无论下层民众还是“名士”们都性命如蚁 ;儒家正统经学繁琐迂腐 ,趋于没落 ,因而玄风大振 ,不仅以道家老庄思想为根底的玄学成为时代风尚 ,而且宗教也大行其道。佛教初入中土 ,尚依托于玄学“格义” ,道教则经过葛洪的上层化改造 ,很快成为“名士”即知识分子逃避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