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治国安邦”行政伦理思想及其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理论渊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民为本”是根本,“廉政勤政”是关键,“为政以德”是主导,“选贤任能”是重要环节,“重典治贪”是主要防线,本文试图在对上述含有治世之道的一般规律的认识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治国安邦”伦理思想对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伦理建设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廉政监督中,责任伦理是对监督个体过度自由化、群体非理性化、治理碎片化的网络行为是否承担责任所进行的伦理诉求与追问,内涵监督主体自由性、监督地位平等性、监督目的正义性与监督行为诚信性等四个维度的伦理属性。从这四个维度进行考察,网络廉政监督主要存在网民监督自由性与网民人身非安全性、监督平等性与信息享有不平等性、监督目的正义性与监督手段非正义性、对不诚信行为进行监督与监督者行为不诚信等伦理困境。加强网络廉政监督需要从自由、平等、正义、诚信等四个维度倡导责任伦理精神,构建保护网民安全、消除信息鸿沟、保障人格权利、追究失信责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忠”与“信”作为传统的政治伦理范畴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特定的内涵 ,对整个民族精神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信”作为一种道德之德 ,在古代的道德体系中 ,从属于作为伦理之德的“忠”。要实现二者的当代转换 ,根本的途径是既要保持二者的核心价值 ,同时将作为伦理之德的“忠”转换为个体的道德之德 ,而将作为道德之德的“信”普遍化、制度化为全社会的伦理之德 ,赋予“忠”、“信”新的内涵从而使其具有恒久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4.
《管子》廉政理论内涵丰富,且具有深刻的哲理依据:“廉政”源自天地大道运行。《管子》“廉维论”视“廉”为国家核心价值观之一,从国家意识形态的高度论证了“廉”的重要性,并第一次把君臣为政的廉政要求,提升到全社会共同遵守的“廉维”论。经济与军事实力的强盛,只为齐国的霸业提供了基础与可能,而促使这一可能转化为现实是《管子》所弘扬的“礼义廉耻”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获得广泛认同。这对正在崛起的中国实现其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尤其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此文从中西“中道”和“中庸”的翻译和理解入手,进而讨论和比较了中西“中道”和“适度”思想的一些相近内涵和意义层面,主张把主要是作为人间伦理的“适度”观念引用到生态伦理之中,以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家"和为贵"的政治伦理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为贵”是先秦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理念和本质特征。重视“人和”的社会管理思想.强调“民为邦本”的和谐社会基础,提倡“修己安人”的“和”政治伦理要求,构成了先秦儒家“和为贵”的政治伦理内涵。吸取其合理养分,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魏慧 《道德与文明》2012,(2):97-100
《周易》以坤卦取象,展现了女性“处下”、“阴柔”之道.女性的柔顺、贞洁、温厚、安正、博大等美德是女性阴柔内涵的重要表述.这些女性伦理阴柔观念的产生,与坤阴所处的位置是密不可分的.坤阴的“处下”位置与天、地的自然现实相符,只是所处的位置不同,没有地位上的歧视.《周易》本真的女性阴柔观念有着健康而丰富的伦理内涵.与“坤”相匹配的“柔、顺、温、安、正、厚”等特性,以其信息含量极大的内容充实和发展着女性伦理的阴柔内涵.  相似文献   

8.
范召全 《伦理学研究》2008,(1):41-44,50
“道”、“理”二字使道理、道德和伦理三个不同的基本范畴的关系变得耐人寻味,“道”与“理”合一相成即“道理”,道理和道德以“道”为“同源”,道理和伦理以“理”为“同源”,道德和伦理分有“道理”的“养分”,二者“同源共生异长”,长成各自独特的内涵,成为伦理学中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重新阐释了人类道德价值的内容、形式与机制。从伦理内容创新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为传统德主刑辅思想注入新的伦理思想,刷新了“德”与“法”的内涵与外延;从伦理思维范式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实现了德与法的深度融合;从伦理运行机制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确立了将伦理价值与法律价值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激活了“德治”软实力与“法治”硬实力共同发力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0.
“孝”的观念并非儒家自创,追溯其历史溯源,可发现早在夏代就已经有了孝观念的萌芽.孔子和其后继者在继承前人孝观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孝伦理的内容、拓展孝伦理的作用,从而建立了儒家孝伦理的体系,并最终形成了以“孝”为中心的伦理政治秩序.随着历史的演进,孝伦理的内涵几经变化,也表现出了不同的价值功用,对此我们应辩证分析、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11.
和谐伦理精神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动态的理性社会,它需要一种全新的和谐伦理精神来支撑。这种和谐伦理精神主要体现在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尊重自然等三个方面。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诚信友爱是协调和谐人际关系的道德基石;尊重自然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精神。这三种伦理精神的统一体现了社会、人和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医患关系面临的课题:利益的冲突   总被引:41,自引:8,他引:33  
我国当前医患间存在利益冲突的现实,并呈现出种种特点。医患间相互戒备的加深和防御性医疗的出现,不利于融洽和互动医患关系的形成,医院在引入市场某些机制和扩展自身财力时,应尽力维护中低收入者的医疗保健权利,损害病人的利益,同时坚持医学伦理学的四项原则,建立相互间的诚信,充分运用社会调节和医疗诉讼的杠杆,实行医务公开,有望调节和平衡这种利益冲突,使医患双方的利益得到合理的归缩。  相似文献   

13.
张卫国 《伦理学研究》2004,(2):55-58,91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在社会实践的具体过程中 ,诚信必须人格化 ,转化为德性人格 ,这样才会行之有效。德性人格不仅是协定“契约”的普遍准则 ,而且还更应该是市场主体的内在素质。德性人格的形成 ,唯一可靠的现实途径 ,就是在法德共治条件下 ,形成德性人格生长的多重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丁凤琴  孙逸舒 《心理科学》2020,(6):1327-1332
摘 要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与具身认知理论,身体净脏与道德概念存在隐喻联结;道德概念净脏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并对道德判断产生一致性和补偿性效应;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中介因素有厌恶情绪和道德自我意象,调节因素有身体敏感性和道德敏感性;未来研究应在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神经机制、情境性、指向性、干预机制、文化差异等方面进行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conscience theory, we defined the concept of conscience after review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We constructed a preliminary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conscience structure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conducted with a sample of 127 Chinese adolescents and an open‐ended questionnaire conducted with 374 volunteers based on the consensual qualitative research (CQR) method. Then, we developed a preliminary conscience scale questionnaire and surveyed 702 people to obtain dat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l questionnaire. Th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self‐developed questionnaire had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he revised structure model of conscience in Chinese adolescents includes five dimensions: (a) compassion, (b) honesty and credibility, (c) a sense of right and wrong, (d) filial piety and fraternal duty, and (e) gratitude. Using this scale, we surveyed 1,009 adolescents in China. We have discussed the 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s in scale scores among different age cohorts, genders, subject disciplines, and places of residence.  相似文献   

16.
胡罡 《伦理学研究》2003,(4):99-102,107
“市场公正”是指市场经济制度本身所蕴涵的,并渗透于各项市场制度制定、执行、监督等环节以及市场机制顺利运行过程中的一种价值或精神。然而,政府的不当作用与干预,极易引起供求、竞争、价格等市场机制的扭曲,造成不公正的利益分配过程和局面,降低市场经济公正程度,损害市场公正。所以,政府应充当一只灵巧公正的手,在确定好政府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及力度的前提下,对社会经济进行科学适度的干预,在实现市场公正与效率的基础上,追寻更理想的公正与效率。  相似文献   

17.
孙赫 《心理学探新》2009,29(6):16-22
"生命需要心理学理论与生命教育方法"是研究者开展了为期五年的生命发展研究后获得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研究成果。五年中,研究者以0~6岁正常学前儿童为对象,对其实行生命发展教育,获取了大量的生命发展事实,证明了:1)人类生命具有人人可遵循的生长发展规律——"需要"的生长发展规律;2)"需要"的生物性基础的早期建构是"需要"生长发展规律的核心内容;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中心理需要的低级阶段——"安全需要"之前还存在一个生命的原始需要——以"新奇、探索、操作"为对象的"需要",其贯穿在0~6岁的儿童早期生命阶段;4)0~6岁时期,"儿童需要"不是恒定的、稳定的、成熟的心理机能,而是处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强度的提升是0~6岁时期以"需要"为核心的心理整体建构的鲜为人知的生命法则;5)0~6岁时期"需要"的良好建构,使"需要"水平达到推动生命走向"需要"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需要"的强度;6)"需要层次"与生命质量存在着内在关联;7)儿童"原始需要"满足的方法为:在儿童"原始需要"机能强度与寓含"新奇、探索、操作"属性的"原始需要"对象即外部刺激之间建立起犹如昆虫与花类般默契的真正联系。  相似文献   

18.
郭晓飞 《心理科学》2007,30(1):244-246
情欲是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的重要范畴,是关系密切但又各有所指的两个范畴。庄子指出情欲对人的身心健康具负面影响,提出许多关于情欲本质及其调节的心理思想。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庄子的情欲本质观和调节观,这些思想对今天人们实施情欲心理调节仍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经络实质的思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古人认识经络方法的综合分析,结合现代有关研究,论证了经络是古人在总结对人体生命现象多方面客观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古代哲学抽象所形成的理论路线图,而非一种独立的客观实体.肯定了腧穴-脏腑相关性的存在,否定了循经感传即经络的假说,并强调了研究人体体表-脏腑相关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中和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普遍和谐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和思想博大精深,作为中国古人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及自身内部各种矛盾关系的高级哲理,与可持续发展有共同的哲学根据,与可持续发展所揭示的动态平衡与协调发展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