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他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他要求我们:“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  相似文献   

2.
优秀文化传统与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在中国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讨论中,如何看待“传统”,成为不同观点之间争论的焦点。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用什么作为判断优秀文化传统的理论根据和现实价值标准?论者之间见仁见智,分歧甚大。与此紧密联系的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文化体系的今天,如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怎样从优秀文化传统中汲取精神营养,并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创造性地形成具有新的时代精神的民族凝聚力,从而更好地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有现实担当感和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论欧洲精神     
今日欧洲一体化进程正向“欧洲联邦”迈进,一幅从北极延至土耳其的“大欧洲”的蓝图正被提上议事日程。因此,人们越来越对欧洲的未来抱有各种好奇和期望:欧洲是什么?欧洲在世界中的地位如何?欧洲的统一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今天重温“欧洲精神”,不仅有助于我们领会当下欧洲一体化进程,也有助于我们展望未来世界政治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论作为现实和理论问题的“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 ,社会与传媒对于诸如“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民族精神”、“奉献精神”、“奋斗精神”、“创新精神”等等各种“精神”的呼吁和赞扬之声日渐高涨。这是一个让人感到高兴的好事情。毛泽东早就说过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人的精神性状直接决定着他生活的方向、意志的强弱和作为的大小 ;而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发展 ,也都需要人的“精神”来做支撑、做动力。我们今天要加快现代化的步伐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更是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精神”。这应当说是不成问题的。然而 ,什么是“精神” ,我们现在倡导的各种精神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号召: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  相似文献   

6.
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多作贡献──在开幕式上的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叶选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想,这句话可以形容和表达我们现在的共同心情。按照经学大师们“同门曰朋”的释义,可以说,我们都是师承中华文化门下的炎黄子孙,受“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这一命题的吸引,不远千里,今天会聚一堂,正所谓“同门相习”,“同气相求”,喜悦之情自然溢于言表。因此,我首先要热烈祝贺这次盛会的顺利开幕,并对诸位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这次会议,海内外专家学者和有识人士共同切磋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的问题,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我想最根本的莫过于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一个民族是否对人类有所贡献,其根本标志也就是这个民族的民族文化能否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发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我们中华民族为全人类缔造了东方智慧,创建了东方文明。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华民族不愧为一个伟大民族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她有源远流长的光辉灿烂的优秀文化,就在于她有一种由优秀民族文化不断凝结升华而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就在于她有一种由优秀文化培育并由伟大民族精神指引的坚韧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因此,我相信,我们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由广东省政协学委会、广东省社科院、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广东省社科联和广东省统一战线研究会等五个单位联合发起的“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第二次学术研讨会于1月16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来自北京和广东省各地的专家、学者及实际工作者150多人出席了这次学术研讨会,大会收到了论文80多篇。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与会者对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是这一主题的出发点和前提,“振奋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 1 1月 1 4日至 1 7日 ,山东孔子学会在曲阜师大日照校区举办了“孔子学会第三届理事会暨‘儒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 ,约 6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选出了新一届理事会成员 ,刘蔚华先生继续当选会长。会议围绕“儒学与民族精神”这一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现将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关于民族精神的界定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刘蔚华先生指出 :民族精神之所以重要 ,之所以具有凝聚力和牢固性 ,就在于它与民族的生存和…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的发展与民族凝聚力的重构阮纪正民族精神是整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和升华,是贯穿于整个民族文化之中的“主心骨”,而民族文化则是民族精神的对象化。民族凝聚力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功能和结果。它体现了该民族成员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相互之间结合上的协调性和整合性。同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一样,民族凝聚力也是一个历史范畴。特定的民族凝聚力,总是同该民族某个时期特定的经济、社会和精神诸方面的性质联系在一起的。传统凝聚力的因素,到了现代社会有可能变成离散力的根源。例如人们常说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是“群体本位”的,这种群体取向“有利于”民族凝聚力。在我看来,这一说法虽不无道理,但须结合具体背景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成立。同样,对那种认为现代商品社会里所谓“个体本位”的精神会妨碍社会群体凝聚力的观点也应作具体的分析。我们社会现阶段正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过程中。现代化必然引起社会目标的变换、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和社会关系的重组。而我们真正的民族精神、也就集中表现在这全面性的改革变换和重组重构之中。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具有“个体自觉”传统的。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并不在于人是否具有伦理道德的自觉,而是传统自然经济和宗法社会把人的“个体自觉”纳  相似文献   

10.
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我国首都北京安 全,顺利、精彩,圆满地举办了第11届亚洲运动 会,展我国家雄姿,长我人民壮志,振奋了我中 华民族魂。10月9日,江泽民同志在接见中国体 育代表团全体人员和亚运会组委会工作人员代表 时指出:“亚运会的成功举行,对振奋民族精神, 推动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不可低 估的作用。”他“希望全国各行各业都要发扬亚 运精神”。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冲突中封闭,我们在冲突中开放,我们在冲突中矜持,我们在冲突中对话,我们在……“我们是谁?”罗蒂这样问,以终结一个“我们是什么?”的“传统”。“德性之传统”如何?麦金泰尔如是探究——即便此“传统”在“我们是谁?”的笼罩下。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情...  相似文献   

12.
当今,道德失衡或道德滑坡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成为社会刻不容缓的一个问题。那么,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何处?即道德失衡或道德滑坡的实质、成因是什么呢?如果我们将道德失衡或道德滑坡视为“精神现象”,那么,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决定意识”这一最基本的命题,笔者认为,当今社会的利益失衡是道德失衡或道德滑坡的主要成因。为什么?因为“义”和“利”是始终捆绑在一起的。谁都不会否定,作为道德范畴的“义”是一种“精神现象”;而“利”,则是一种“物质现象”,一种经济现象。所以我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有“义利之辨”。“辨”之实…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道德的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道德现代化,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有两个不可逾越的理论阿题: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的转换点与结合点是什么?为什么传统道德能对中国社会发挥如此重大的作用,它与社会生活的切入点在哪里?这些问题,当然可以从中国特殊的社会存在中我到答案,然而,作为理论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在道德自身的逻辑原理中获得本源的解释。这些问题的秘密,深藏于中国道德特殊的精神取向与原理中。中国道德的精神是什么,或者说,中国道德的精髓与真谛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德”“得”相通。“德”“得”相通是中国道德精神的最本质的表述,…  相似文献   

14.
卓新平 《天风》2012,(1):36-37
文化是民族之魂,是社会共构的精神支柱。中国文化之“道”是什么?这种“道统”能否一以贯之以及如何继承与弘扬,在现代性和世俗性的当今社会几乎被遗忘或悬置。在今天强调文化建设、文化繁荣的新机遇之际,反思中国文化及其精神资源,制定中国的文化战略,以应对国内外复杂的政治局势和社会嬗变,就显得既特别及时又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 ,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  相似文献   

16.
一篇迸发爱国热情的华章——上海宗教界庆香港回归系列活动纪实□本刊通讯员朱良镅●在举国上下喜迎香港回归的日子里,上海市宗教界开展了一项以“喜迎香港回归,洗雪历史耻辱,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为主题,以“爱国、团结、稳定”为宗旨的“七个一”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7.
武术禅问答     
武术禅问答释永信一、什么是禅?问到禅,我们一般都是按照如下解释的:禅,是梵音“禅那”的缩写,意为静虑。什么是“静虑”呢?一般情况下都会搬出《瑜伽师地论》里一句话:“言静虑者,于一所缘,系念寂静,正审思虑,故曰静虑。”为什么我们都乐于这样做?可以说是偷...  相似文献   

18.
智慧的导师     
苏志明 《天风》2010,(9):11-12,31
丹桂飘香,教师节又到了。这又使我想到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精神。圣经中有一个人物,可谓并不“听话”的“学生”,他就是著名先知约拿,他坦诚但任性,可爱但顽固,他时而痛悔自己,时而又性情发作,作为他的“老师”——耶和华神是怎样教育、启导这个“学生”的呢?这对作为教师或者牧师的的我们又有什么启示呢?  相似文献   

19.
论坛荟萃     
论坛荟萃王金福:“中国哲学现代化”的意义定位问题中国哲学现代化的含义是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哲学?我们要沿着什么方向发展现代化的哲学?对于这个“中国哲学现代化”的意义定位问题,看法并不一致。第一种定位是: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就是使中国古代哲学现代...  相似文献   

20.
五四新文化运动若干问题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袖、基本口号、思想主潮是什么?这三个问题牵涉到对“五四精神”的基本把握和历史评价,在今天我们纪念五四新文化运动80周年之际,不可不辨析清楚。长期以来,尤其是90年代以来,海内外广泛流行一种说法,就是把“打倒孔家店”说成是五四新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