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哲学是什么?它不同于医学与哲学和医学中的哲学吗?在哲学探究的领域中它的合适地位是什么?它考察什么类型的问题?它如何区别于科学哲学或其他有助于医学的学科?它对医学作出了哪些医学本身不能作出的贡献? 如果医学哲学是一个独立的知识实体,它就得至少满足两个标准:首先,其论题医学本身应该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即:不只是有助于它的那些学科的总和;第二,医学哲学应该从没有包含于其主题亦即医  相似文献   

2.
医学的自省     
医学目的是什么?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始了和疾病抗争的过程,最基本医学目的因此确立: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人类基因组的解密,基因调控转移技术的发展,人类甚至可以操纵自身,改造自身;现代医学创造的卓越成就,提高了人类健康水平,延长了生命.但医学只是以延长生命和改善健康为目的吗[1]?现代医学是否存在误区?我们有必要对医学的目的与作用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好医学?很难下定义.从什么角度看不一样.有几个要素不好确定,边界在何处感觉模糊.反之,什么是不好的医学?似乎有许多话要说,尽管也不能清晰表达一个概念,但能比较充分描述一些特征,让人们看到一个轮廓.  相似文献   

4.
人类不能铲除自身的一切疾病与病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猿揖别 ,人有了自我意识。也许从那时开始 ,人类便有了健康长寿、永生不死的奢望。漫漫 4 0 0万年的进化途径 ,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人类的这一原始冲动并没有泯灭。在欢呼高科技时代到来的新时刻 ,人们始终没有放弃把奢望变成现实的追求。然而 ,理性的思考却告诉我们 ,人类既不可能永生不死 ,也不可能完全健康无疾 ,这是因为……1 病痛有害也有益人们普遍认为 ,疾病只对我们有害。如果我们只是从单一疾病的本身来观察它对机体的影响 ,情况也确实大致如此 ,这就是我们企图铲除人类自身一切疾病的原动力。而实际上疾病同世界上…  相似文献   

5.
当前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和物质观问题的讨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列宁给物质概念下的定义只是回答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没有回答物质本身是什么,因之,它只是一个认识论的物质概念,需要制定一个本体论的物质概念。对此,我  相似文献   

6.
健康,是每个人所希望和追求的,它是提高生活质量和保证事业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但什么是健康?一般人们认为,身体没病,能吃能睡能干活,就是健康。这种看法从现代的观点看是不全面的。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解释是,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如果一个人身体结实健壮,但却心理不正常,整日情绪忧郁,悲观厌世,经常无故紧张,烦恼,猜疑,那他就不是一个健康的人。因此健康应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更为重要。困为心理本身不仅可以成为一种病态,而且还可以影响身体健康而导致疾病。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目前在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预警研究:困惑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0 0 1年 11月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将“老年疾病预警与防治研究”立项 ,首次将医学预警问题列入国家未来五年的重大科研计划 ,说明对医学问题进行预警 ,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科研方向。那么 ,对疾病发生能否预警 ?如果能 ,它研究的主要目标、内容、策略和方法又是什么 ?就上述问题 ,本文试从哲学原理与方法学的角度进行讨论。1 何谓医学预警 ?其提出依据是什么什么是医学预警 ?目前尚未见明确的定义。作者理解为 :综合利用医学、数学、计算机等手段与方法 ,对某种疾病在未来时间里的发生、发展、转归与结局 ,进行个体或群体…  相似文献   

8.
医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无比强大,而人类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到恐慌,探其根源,与医学干预范围扩大密切相关。当今医学功能扩大不仅表现在医学技术的增强,而且生活医学化也让医学覆盖范围日益扩大,尤其是不适当的医学化使人类健康恐惧不断加深,人类正处于疾病恐慌与健康选择的混沌之中。实际上,医学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医学化问题根源也并非在医学化本身。因此,人们需要认知生活医学化与健康恐慌之间的关系,理性选择健康方式,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9.
医学目的研究与预防医学的发展大连市卫生防疫站(116021)王子尧大连医科大学(116022)苗术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及死亡顺位的变化,健康的概念也随之更新。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要达到生理上、心理上的完好状态。这就给医学目的提出...  相似文献   

10.
德者无敌     
正《老子》中有言:"重积德则无不克。"就是说,不断积累德行的人,无论做什么都没有做不成的。这个理,我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样的人,所走的路就是一条正确的路,他确定好方向和目标了,到那里只是迟早的事。有时候,可能走了一段时间了,发现自己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不要着急,那说明:我们该走的路程还没有  相似文献   

11.
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不同的只是大家对成功的定义与理解。想要成功吗?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具有下面的十种心态。自信。什么叫自信?自信就是眼睛尚未看见就相信,其最终的回报就是你真正看见了。  相似文献   

12.
国家健康权力是由国家行使的专为对社会民众或其他主体的健康权利进行权衡、协调和确认之力。它包括健康定义权、健康立法权、健康资源配置调节权等权能。国家通过权力认可健康概念、制定健康法律法规、协调健康人力和物力资源。在疫病态势下,国家健康权力在疫病防控、人员物资调配、疾病检测、疾病治疗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健康权力行使过程中,既受医学伦理原则的制约,又赋予"生命神圣"、自主、行善、不伤害、公正原则以新的涵义。  相似文献   

13.
疾病属于生命过程的一部分,是伴随人类进化,乃至全部生物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生命状态之一。医学在应对慢性病战役中的失利,促使人们进行深刻的反思。现代医学似乎走进了瓶颈,单纯生物医学背离了生物自然进化规律,生物技术干预打破了生态的自然平衡。人们需要重新审视疾病与健康的关系,重新定义医学目的与价值。以混沌学观点,人类应该学会与其他生物种群共同生存,并从人类机体自然属性中探索治愈疾病、维护健康的自然技术和方法,重建疾病与健康的混沌共存关系。混沌理念正在深刻影响医学以往的观念,可以说"混沌就是健康"。  相似文献   

14.
石里克在《意义和证实》一文中写道:“没有一种理解意义的办法不需要最终涉及实指定义,这就是说,显然全都要涉及‘经验’或‘证实的可能性’。”“通过实指定义,可证实性就同第一种意义的经验(指感觉材料——笔者注)联系起来了。”什么是实指定义?实指定义就是用指明某些词的实际用法的行动解释这些词。最  相似文献   

15.
张大庆 《哲学分析》2023,(1):3-20+196
健康主义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社会出现的一种提升健康意识、注重健康生活,质疑医学权威,主张个人健康责任的理念。这一理念为把握当代医学文化特征和趋势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在理论方面,健康概念的泛化、健康主观性与客观性的两重性、剩余健康和亚健康概念的提出为健康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在实践方面,临床试验、健康风险计算以及正常值的调整既为健康主义提供了数据支持,也使得企业与资本从健康主义方案转化为行动中获得收益,并为健康主义影响的扩大提供了动力。本文指出,健康主义的纲领,虽然有利于增进人们的健康,但若对其过度强调,则可能走向为增进健康而损害健康的悖论。健康的定义越宽泛、使用范围越普遍,反而可能使人们离实现健康的目标越遥远。人们越是执着地追求健康,却越是感到处于患病的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16.
医学面临危机。疾病曾是病人主观感受的不适,科学把它变成常常只是仪器测量的异常。疾病不是非黑即白的事实,而是可以人为改变的规定。血压多高就是高血压?肿块多大就算癌症?这里并无理想切点;对当下没有症状但会增加未来疾病或死亡风险的状况,医学是否应该介入?还需要斟酌。科学并非完全客观和中立,而常常成为剥夺他人的工具,医疗服务不能作为市场交换的商品,应该由政府筹资和提供,并以病人为中心。疾病和死亡乃是生命的组成部分,我们不应为"消灭"疾病和追求长生不老这个不可及的目的,而牺牲太多生命中其他宝贵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这突出地表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上。在60年前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而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20年前,又在健康的定义中补充了道德健康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有些逻辑书说,定义有两类:一是真实定义,真实定义就是揭示事物特有属性的定义;一是语词定义,语词定义就是规定、说明语词意义的定义。用词语或句子规定、说明语词的意义是不是定义? 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些不成熟的看法。在《分析后篇》里,亚里士多德说,定义是表明“某物究竟是什么”和事物的本质的。他指出,如果一个陈述可作纯粹换位且能揭示实质的(即回答“某物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它就是定义;如果一个陈述不能  相似文献   

19.
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宪章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满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说明,过去的健康概念已经不适应今天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了。只有身体、心理都得到充分、和谐发展,并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20.
正小太阳,你从来都没有想过吧,有一天,我会给你写信。虽然这封信于你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但于我却是意义深刻的。虽然我们随着毕业可能再也不会相遇,即使相遇,你也依旧不会认识我,但这有什么关系呢?就像这三年来,一直都只是我在默默地关注你,关心你,你并不知道我的存在。你当然不叫小太阳了,这是你在我心里的代号,是我第一次看见你后就在心里想到的,你的笑容那么温暖,虽然不是对我,却也在那一瞬间温暖了我。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