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论中国哲学史上的学派论争张岱年西方哲字史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以外,还存在着二元论、不可知论、多元论。我们可以把此观象称为两极与多边。以此来看中国哲学史上的学派论争,也呈现出多种学派林立的现象。我们先来看老子的哲学。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开创者,老子的“道论”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本体论学说。道是天地的来源,是天地万物的本体。老子的“道”既非原始物质,也非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他宣扬“道法自然“的观念,为以后的唯物主义开拓了道路,而他强调“道”的无形无象,也为以后的唯心论提供了启迪。再来看来明哲学。我认为,宋明哲学中有三个学派,即以张载、王夫之为代表的气本论;以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理本论;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本论。其中气本论是唯物主义,理本论是理性主义,心本论是唯心主义。在西方,理性主义与唯心主义合流了,于是形成西方近代哲学中的两大陈营。在中国宋明时代,朱陆始终没有会合起来。我们也不能只承认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的对立和斗争,而不承认以气为本的唯物主义传统。第三,在中哲史上,唯物主义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前后采取了不同的形式。老子提出“自然”观念,实是唯物主义的滥觞,接着,从《庄子·外篇》的“通天下为一气  相似文献   

2.
罗忠恕 《心理学报》1981,14(1):5-12
荀子名况,字卿。生活在战国晚期(约公元前310—230年)。这时,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大局面。荀子在诸子中最为晚出,他研究了各家学说,既取其精华,又批判其缺点,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他是我国古代较全面地论述了人的心理活动的思想家,以其唯物主义的宇宙观为依据,形成了系统的唯物主义心理学思想。本文就此进行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3.
乔尔丹诺·布鲁诺(1548-1600)是西欧文艺复兴时期一位杰出的进步思想家,是封建神学世界观的战斗批判家之一。他的泛神论是文艺复兴时期所有自然哲学体系中最激进的体系,是文艺复兴时期哲学思想发展的最高成果。他师承了达·芬奇、特勒肖、彭波那齐、卡尔丹诺、库萨的尼古拉、微未斯等人的进步思想,摄取了古代思想家的唯物主义精髓,依据当时的最新科学成果,首先是哥白尼的宇宙学说,提出了自己的“黎明哲学”。布鲁诺的唯物主义学说是欧洲封建关系解体、新兴资本主义产生过程中激烈阶级斗争的反映,它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具有…  相似文献   

4.
为纪念日本18世纪唯物主义哲学家安藤昌益逝世230周年和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和亚太所、山东大学、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等单位联合发起的“中日安藤昌益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9月22日至24日在山东大学举行。会议提交论文40多篇。现将讨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中国文化对安藤昌益哲学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文化与安藤日益哲学属于同一个东方思想体系。但中国文化对安藤日益哲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有益的影响。黄心川、李今山认为,昌益以“气”为基础的唯物主义思想与中国古代的唯物论;昌益的“互性妙道”与中国古代的辩证法思想;昌益的“自然世”思想与中国历史上的“大同”思想;昌益的“直耕”、“直织”思想与中国古代的农本主义思想;昌益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与中国古代的天人关系论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医学,总结了我国古代医家长期的临床经验和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汲取了天文学、物候学、地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逐步形成了以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方法;以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诊法学说、辩证学说、预防学说、治则学说、五运六气学说及医学心理学等学说为基础理论的中国医学理论体系;建立了以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为主要特点的中国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唯物主义”一词含义模糊:它既指一种道德学说,又指一种哲学,并且确实指一种完整的世界观。道德唯物主义相当于快乐主义,或相当于那种让人们仅仅追求自身快乐的学说。哲学唯物主义认为,实在的世界完全是由物质的东西构成的。从逻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 由于种种原因, 造成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许多误解。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1. 实事求是的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之一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但马克思主义哲学绝不仅仅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继承, 而是对哲学发展史上整个唯物主义学说这条发展线索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学说同哲学史上的唯物主义学说也有质的区别。一个区别是这种唯物主义所讲的“物质”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实物或具体的物质,而是具有最大共性的“客观实在性”的抽…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他通过对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阐释,彻底粉碎了宗教神学虚构的幻象,打破了上帝造万物的神话,消解了人对神的过分迷恋,揭示了人的主体性地位。在这篇博士论文对宗教神学批判的过程中,马克思改造了伊壁鸠鲁的直观唯物主义学说,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开始显露;同时,马克思又改造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辨学说,他的实践唯物主义思想初现雏形。马克思在论证过程中,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展现了丰富的生态思想,这是对那些认为马克思没有生态思想的人的武断结论的正面回应。在今天全球经受生态危机考验的背景下,马克思的生态学思想不可否认是一盏明灯,指引着中国梦乃至世界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爱尔维修做为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其哲学特征是他特别注意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领域中去。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爱尔维修也是以洛克的学说为出发点的,他的  相似文献   

10.
《易》学中的“光一气学说”,认为构成宇宙万物的两大要素是“光”和“气”,是从属于“太极学”的重要内容,是它的基础学说,也是古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这一学说还包括许多门类的原理或观念。如“阴阳说”、“参天两地说”、“五运六气说”、“时候说”、“虚实说”等,均在古代科技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以下拟就这问题略作概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国内哲学理论界在研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问题上,大多围绕马克思主义创立时期的哲学著作.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化时期的恩格斯晚期哲学中的主体性思想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因而在某些同志中产生了一种误解,似乎恩格斯晚期哲学中忽视或者没有主体性思想.个别同志甚至认为,恩格斯晚期把精力放在自然辩证法和事物本来面目的研究是“深化旧唯物主义的永久性基础”,背离了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学说关注人,恩格斯学说关注物”.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恩格斯晚期哲学中仍然非常重视主体性问题,而且在马克思早期著作主体性思想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研究恩格斯晚期哲学中的主体性思想,有助于全面、系统、准确、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的开山者老子,其学说不仅在中国有着巨大影响,而且一直影响到集西方古典哲学之大成的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这听来似乎令人难以置信。黑格尔在其哲学体系中,既充分吸收了古代西方的哲学思想,亦明显受到中国古代道家“形上学”思想的影响。他在《哲学史讲演录》...  相似文献   

13.
1984年6月19日至22日,《中国哲学史研究》编辑部第五次夏季学术讨论会在天津蓟县举行。30余人与会,讨论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传统问题。辛冠洁在总结发言中说,讨论会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在中哲史研究中首次讨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唯物主义传统,也探讨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历史观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同时又打破了以朝代划期的老框框,采取了依哲学历史形态的特点来分发展阶段的方法。辛宣布,第六次(1985)夏季学术讨论会将讨论中国古代哲学的社会历史观问题。现将这次讨论会略记于后。  相似文献   

14.
阿尔都塞晚期以“偶然相遇”的方式对唯物主义作出了极具创新性的理解,这一思想转变集中体现在他对精神分析学的再判断之中。一方面,阿尔都塞对精神分析中的结构主义要素进行了批判,并从“偶然性”出发强调了精神分析的唯物主义特质。另一方面,他把精神分析作为一种内在动力,推进了“相遇的唯物主义”的发展和成熟。由精神分析所体现和催化的“偶然的唯物主义”意味着对以意识哲学为代表的同一性学说的深度反思和批判,“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观”的形成则加深了对客观现实性的聚焦和关切。总体而言,阿尔都塞基于精神分析学对“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的探讨,既构成了西方当代唯物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资源,又同时呈现出疏离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其规律性认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正> 《孔子研究》创刊,是学术界的盛事,我表示热烈的祝贺!研究孔子的春风遍及神州大地,这对于当代振兴中华、发展经济、加强改革,必将发挥重大的作用。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以“中庸”为方法,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和社会生活的和谐。他整理修订古代典籍、为保存和发展中国历史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几十年如一日诲人不倦,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才,同时总结出大量的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其学说对中国古  相似文献   

16.
一、学术界的一桩公案巴甫洛夫是名闻世界的生理学家。他的大脑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在生理学界、心理学界和哲学界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家里,他的学学说不仅被视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学说,甚至认为:“在巴甫洛夫的著作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论和反映论提供了完备的、全面的自然科学论证。”(C·A·彼得鲁舍夫斯基:《巴甫洛夫为生理学与心理学中的唯物主义而斗争》,《科学译丛》,科学出版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1866—1925)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继承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传统,吸收西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思想,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依据,形成了自己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这是他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唯物主义的宇宙发展论 马列主义的经典作家告诉我们:判断一个哲学家是不是唯物主义者,不是看他创立了什么新的名词、前后有怎样的矛盾、甚至在个别问题上有什么错误,而是看他是否承认客观物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指出:“无”乃是最广泛、最深刻、最原始的问题,是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传统形而上学只知问“有”而不知问“无”,而海氏认为只有在“无”中,存在者之可敞开状态才是可能的。中国古代的老子对有与无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老子的学说对海德格尔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海氏关于“无”的论说是在老子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正> 王廷相是我国明代一位重要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唯物主义思想上承张载,下启吴廷翰、王夫之等,他对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并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王廷相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王廷相及其思想,先贤和时贤们虽不时有所论及,中国哲学史的教科书中亦有一定篇幅予以论述,但却没有专著来集中分析论述王廷相及其思想,因而一直留着空白。葛荣晋  相似文献   

20.
(一) 关于《管子·水地》 恩格斯在谈到古代的自然观时,曾以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为例,说明古代最初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特点。他说:“在这里已经完全是一种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了,它在自己的萌芽时期就十分自然地把自然现象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看作不言而喻的,并且在某种具有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