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曹平 《心理学报》1962,7(4):3-19
在前两篇文章中,我們报告了以联合不同联系系統的方法对正常儿童和脑神經衰弱儿童大脑皮层綜合活动进行的实驗研究結果。研究表明,正常儿童和脑神經衰弱儿童都极易按言語指示对顏色显著不同的灯光信号形成阳性运动反应和抑制性反应(簡单分化)以及对顏色相近的灯光信号形成阳性运动反应和抑制性反应(精細分化)。在联合基于直观特征的、建立在同一水平上的这两个联系系統时,正常儿童和脑神經衰弱儿童都能毫无困难地实現对它們的同时机能作用,并且这两个联系系統在同样程度上巩固地保持  相似文献   

2.
曹平 《心理学报》1962,7(1):30-43
智力活动病理变化的生理基础,首先是大脑皮层綜合活动的破坏。 巴南洛夫学派用条件反射方法,研究了大脑皮层的綜合活动。根据巴甫洛夫学說,对任何刺激物形成条件反射的生理机制,是在条件刺激物所引起的皮层兴奋灶和由无条件反应的影响所引起的皮层兴奋灶之間,形成暫时神經联系。这种皮层两个兴奋灶之間暫时神經联系的接通,也就是大脑皮层綜合活动的最簡单形式。  相似文献   

3.
色、形爱好的差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立  汪安圣 《心理学报》1965,10(3):83-87
人对顏色、形状有不同的偏好,这原是周知的事实。过去心理学对顏色的爱好研究很多。卡茲(S. E. Katz)和布律德(F. S. Breed)研究了5—15岁的儿童,各种顏色爱好的次序是:蓝、绿、红、紫、橙。国內陈鹤琴对小学生有关光谱各色的调查结果,表明对两端色彩的爱好胜过居中各色。温肇桐调查小学生对顏色的爱好次序,男的是:紫、黄、  相似文献   

4.
陈立  汪安聖 《心理学报》1965,10(2):65-66
为了进一步驗証儿童对顏色和形状的抽象作用的发展規律,我們对“儿童色、形抽象的发展研究”原实驗中的儿童,在一年以后,有計划地抽取了5工名作了跟踪研究。因为在上述論文中,我們肯定了发展的三个阶段:3岁以前为形状抽象,斗岁是顏色抽象占优势,6岁以后是同一抽象占优势。在該文中,我們提出了疑問:这种发展規律是“大数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较传统停止信号任务更为精确的选择性停止信号任务,探索ADHD的选择性抑制缺陷的机制。结果发现,ADHD儿童在选择性停止信号任务上,抑制失败的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但是其执行加工速度和抑制加工速度与正常儿童没有差异,另外,ADHD儿童表现出了更大的反应变异性。研究认为,ADHD在选择性停止信号任务上的抑制缺陷并非由于抑制加工速度过慢所导致,而是由于其不能很好地维持最佳的激活状态所导致,状态调节理论更能反映ADHD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两种亚型ADHD儿童在停止信号任务中的反应抑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采用停止信号任务,操纵其中的反应冲突,探查两种亚型(注意缺陷型和混合型)ADHD儿童在不同抑制功能——反应冲突和反应停止上的表现,以及儿童在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注意条件下反应抑制的表现。结果发现,与正常儿童相比,ADHD儿童在两种反应抑制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缺损,不仅冲突效应量更大,反应停止的错误率也更高;但在控制年龄因素后,未观察到两种亚型ADHD儿童之间在反应冲突和反应停止能力上有明显差异。研究还发现,儿童在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注意条件下反应抑制的表现模式相似,说明反应冲突和反应停止可能存在某些共同的神经机制,两种亚型ADHD儿童在这些机制的功能缺损上有类似之处。  相似文献   

7.
研究选取了混合型ADHD儿童14名,注意缺陷型ADHD儿童16名以及正常儿童18名,考察了在不同激活水平下,两亚型ADHD儿童之间,及其与正常儿童之间的反应执行能力与抑制能力的异同。采用传统的go/no-go任务,并将刺激间的时间间隔设置为1秒、4秒、8秒三种条件,分别对应高、中、低三种激活水平。结果发现,(1)与正常儿童相比,ADHD儿童的反应执行能力更容易受到激活水平的影响,且两亚型ADHD儿童受到的影响模式基本一致。具体而言:在高激活水平下,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差异最小;在中、低激活水平下,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差异增大,表明ADHD儿童状态调节能力落后。(2)两亚型ADHD儿童的功能缺损模式不同,混合型儿童在状态调节和反应抑制两方面都存在缺损,且其反应抑制缺陷不受激活水平影响;注意缺陷型儿童仅在状态调节方面受损。  相似文献   

8.
思维和语言智力落后儿童的抽象、概括能力相当不发达,这给他们的思维和语言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轻度的痴呆儿童抽象和概括能力是有一定的发展的,在某种程度上也能用概念思维。但是,同正常儿童相比,他们已形成的概念,常常表现出不稳定和不完整。例如“树”这一词,意味着一系列的词(包括柽、松、杉等词);“动物”一词,也意味着一系列的词(包括牛、狗、狼等词)。对形成运动反应的受试儿童来说,“树”意味着右手按橡皮球,“动物”意味着左手按橡皮球。那种穿插呈现的词,既不属于“树”,也不属于“动物”的词,而成了非言语的信号。智力落后儿童形成了对“树”和“动物”比较正确的运动反应。他们的局限性是只按  相似文献   

9.
两种亚型ADHD儿童的促进和抑制加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图片Stroop任务,对两种亚型ADHD儿童的促进和抑制加工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论在反应时还是错误率上,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在促进效应上的表现模式相似,但ADHD儿童在错误率上比正常儿童表现出更大的抑制效应,混合型ADHD儿童的抑制效应更大于注意缺陷型儿童。由于ADHD儿童仅选择性地在抑制加工上受损,而促进加工正常,这一结果提示,促进和抑制可能是具有不同机制的、分离的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0.
問题 在实驗Ⅰ中,我们探討了4—9岁儿童的分类和分类命名的問題,从中看到,不同年龄儿童的分类标准是不同的。儿童在达到依本貭特征分类之前,卽达到掌握概念之前,要經历一个逐漸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表現出不同的抽象概念水平。年龄較小的儿童还不能脫离依具体感知进行抽象。让他們进行分类时,往往把能直接感知的特点相同的东西(如顏色,形状等),或者把在生活情境中經常联系在一起的东西归为一类。  相似文献   

11.
問題 概括技能的形成,实貭上是指儿童自觉地实現选择与运用正确的方法,考虑到一定的条件与导致相应的抽象結果的分析-綜合活动的过程。这种过程的实現,有它的外部表現:一方面表現在动作反应中,另方面表現在言語活动中。对于同样一篇課文,不同被試并不是实現着同样的內部分析綜合活动,因而也就不会表現出同样的外显动作与言語反应。 本实驗是儿童閱讀概括技能形成的研究的一个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1)試图从  相似文献   

12.
一問题的提出在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文献中,外間世界、人腦与意識間的关系問題早就得到了徹底唯物主义的解决?榻Y起来这就是;1、外間世界是不依賴于意識而存在的;2、意識不是独立的实体,它是特别复杂的物質——人腦——的产物,是外間世界作用于人腦(首先是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引起的;3、意識是外間世界的映象。外界存在着一朵花,它不是什么“感觉的复合”,不是什么“意識的体現”,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岑国桢 《心理学报》1987,20(3):103-110
本研究从被试对摆脱成人惩罚影响按行为本身好坏作出判断的反应、对摆脱行为客观后果按行为者主观动机作出判断的反应、对公益劳动的不同行动倾向的反应,对公益劳动的不同情感体验的反应诸方面,较全面地探究了小学儿童公益劳动观念的发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小学儿童在9.5岁基本形成了公益劳动观念,形成公益劳动观念的重大变化在7.5~9.5岁之间;西方价值观辨析学派关于敢于坦露和倾吐情感体验应是衡量是否具有相应道德观念的“指征(indicator)”之一的观点,是否适合于考察中国儿童道德观念的发展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单纯型数学困难与混合型数学困难小学儿童的抑制控制水平及特点,使用Stroop色词命名测验和颜色匹配反转作业,对各30名的单纯型困难、混合型困难和对照组小学儿童的优势反应抑制能力进行测试、分析。结果发现:单纯型数学困难儿童抑制优势反应的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其对事物初次学习的能力与对照组相当;混合型数学困难儿童在对事物初次学习能力及对优势反应的抑制能力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其中对事物的初次学习能力也显著低于单纯型数学困难儿童。  相似文献   

15.
林泳海  金莉 《心理学探新》2006,26(3):74-78,92
该研究采用测验法,考察数学学习不良(MD)儿童的早期数学认知能力,包括计数、数守恒、时空概念、逻辑、计算和操作等方面。被试为城市幼儿园34名MD儿童和30名正常儿童,平均年龄约6.0岁。结果发现:学习不良儿童早期数学能力在逻辑、计算和空间保持上有缺陷,与Johnson、Ginsburg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与以往研究有所不同的是:在计数能力上,MD儿童与正常儿童间差异不明显;在数守恒能力上,MD儿童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空间保持缺陷表现突出,表现为书写数字时的镜像反应、图形的错误表征等。  相似文献   

16.
不良的亲子依恋是导致儿童抑郁症状的风险因素,但其对儿童的影响会因儿童对环境的生物敏感性不同而存在差异。为探究家庭中母子、父子依恋对儿童抑郁症状的影响及儿童生物敏感性(本文中采用迷走神经抑制作为指标)在其中的作用,本研究结合行为任务、问卷报告、生理测量等多种研究手段,招募150名学龄儿童(平均年龄8.64岁,63名女孩)参与研究。结果表明:(1)学龄儿童的母子依恋水平高于父子依恋水平。(2)高水平的母子依恋与父子依恋会同等程度地降低儿童的抑郁症状。(3)儿童对环境的生物敏感性对母子依恋影响儿童抑郁症状路径的调节作用显著,生理上对环境更敏感(高迷走神经抑制)的儿童更易得益于高母子依恋,表现出较低的抑郁水平;但同时,这类儿童在母子依恋较低时也更易表现出较高的抑郁水平。(4)儿童的生物敏感性对父子依恋影响儿童抑郁症状路径的调节作用不显著,高父子依恋对生物敏感性水平不同的儿童均存在有利影响。(5)在不同情境中测量的迷走神经抑制对亲子依恋影响儿童抑郁症状的调节作用模式相似,表现出跨情境一致的特点。本研究率先揭示儿童迷走神经抑制与亲子依恋对儿童抑郁症状的联合作用机制及父母角色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双任务快速序列视觉呈现范式,通过两个实验探究聋童与正常儿童对厌恶和恐惧身体表情的注意瞬脱差异,结果表明:(1)无论对身体表情遮挡与否,聋童和正常儿童对首个目标刺激(T1)为厌恶情绪刺激的反应正确率均大于对T1恐惧情绪刺激的反应正确率;(2)在完整身体表情条件下,只有聋童发生了注意瞬脱,而在手臂遮挡残缺身体表情条件下,聋童和正常儿童注意瞬脱均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聋童和正常儿童均对厌恶情绪更加敏感,聋童视觉注意能力弱于正常儿童,但遮挡手臂后,聋童视觉注意能力与正常儿童相当。  相似文献   

18.
李晶  朱莉琪 《心理学报》2014,46(9):1301-1316
合作行为是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 对儿童的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而孤独症儿童的典型特征是社会功能存在缺陷, 从而导致合作行为的缺乏。以往研究未能就孤独症儿童在不同合作任务类型中的表现做出区分, 本研究采用经典的囚徒困境博弈和合作性工具任务比较了6~12岁的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发展儿童在不同任务中的合作行为。结果显示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儿童在囚徒困境中的合作行为没有显著差异, 然而, 他们在工具性任务中表现出比正常儿童更低水平的合作行为。这说明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在对认知能力有不同要求的合作任务中的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9.
6—12岁儿童识图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实验通过让儿童将不同抽象程度及不同角度(0°或180°)的图与模型相匹配,来了解6—12岁儿童在识图能力方面的发展变化。重点考察图的抽象性及图的旋转(180°)对二维和三维匹配过程的影响。通过对儿童正确和错误反应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1)儿童的识图能力有一个从开始的自我中心性反应到利用标记来反应,最后依靠心理旋转进行反应的发展过程;(2)图的抽象性对识图能力的影响只在识国能力水平较低时起作用;(3)图的旋转对儿童的识图有明显的影响,6岁时儿童已能认识无旋转的图,但直到8岁以后,儿童认识旋转180°的图的能力才有较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在不同加工阶段的干扰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刺激-刺激和刺激-反应相容性任务范式,将信息加工在知觉和反应阶段的冲突效应分离开来,考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儿童在知觉和反应阶段冲突控制的模式和时间轨迹。结果发现,在反应阶段,ADHD儿童的干扰控制能力明显弱于正常对照组儿童,混合型ADHD儿童的能力更弱于注意缺陷型ADHD儿童;在知觉阶段,ADHD儿童没有明显的干扰抑制缺损,两组ADHD儿童(注意缺陷型和混合型)的表现模式相似;儿童抑制冲突干扰所遵循的时间轨迹在知觉和反应阶段有所不同:与知觉阶段相比,反应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抑制冲突干扰。但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之间的表现模式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