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徽州理学史的书写,可以从北宋初年理学思潮甫兴开始。在北宋早期即有徽州学者接触和传播理学,后期还出现了诸多有一定影响的学者,主要代表人物有闵景芬、江致一、江致虚、朱松、程鼎、滕恺、李缯等人。他们的言行,谱写了理学在徽州地域化的序章。北宋及两宋之交,徽州出现理学思潮,有着深刻的学术背景和特殊的地域因素。它为其后该区域出现朱子学的重要学术流派——"新安理学",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李霞 《中国哲学史》2003,(1):95-102
在唐末五代中原儒家文化南移、南宋时期朱熹理学成为官学这样的背景下 ,随着朱熹本人在故乡新安讲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新安人对朱熹理学崇奉心理的形成 ,古徽州新安地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理学流派———新安理学。新安理学始于南宋 ,终于清初 ,历经 7个世纪。新安理学的发展演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各阶段特色有别 ,而总体上又宗旨一贯。南宋新安理学的基本特征是学宗朱子 ,兼融佛道 ;元代新安理学的学术风格是惟朱是从 ,排斥异说 ;明代新安理学的特色则是一方面惟真是从 ,和会朱陆 ,另一方面又不改宗朱立场。至清代 ,随着理论界整个学风的转变 ,新安理学终于为皖派经学所取代。  相似文献   

3.
梦是一个古老话题,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现象。历代文人对梦的意蕴都作了自己的界说,其中最能总大成的当属朱熹。朱熹从梦与理气、梦与心之动静、梦与个人的道德修养等方面作了深刻的解释,一方面总结了前人对梦的理解,另一方面又从理学的维度赋予梦以新的意义,为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提供了一个新的向度。朱熹对张载、程颐、胡宏等人关于孔子晚年不梦周公的分辨,也揭示出理学家们在理学观点上的分歧。对朱熹的梦说作深入的分析,亦有利于对理学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4.
朱熹是宋朝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中国历史上,朱熹不仅在思想、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在书法领域也有较高的造诣。朱熹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一直在书法领域探索,他建立了“以理论书、传承统绪、人品即书品观、文从道中流出”等书法义理观,这些都对后世的书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熹在书法创作方面注重“艺”与“道”的统一,提出文道并重的书法思想,反对夸张乏味的书法技巧。此外,朱熹将理学思想与书法相结合,在书法创作中融入理学思想,使书法艺术表现出独特的魅力。研究总结朱熹的书法风格和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朱熹的书法艺术特色,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南宋书坛的基本特点和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5.
吃菜事魔是南宋普遍存在的一种民间宗教团体。吃菜事魔所涵摄的思维方式已经渗透到理学文化术语中去,成为理学思想建构的主要设计思路。朱熹围绕"道心""人心","天理""人欲"之辨而展开的论证与南宋吃菜事魔教派所隐含的摩尼教教理在致思路径上有一定的可比性。南宋反理学者以"吃菜事魔"为口实对朱熹学说及其学派的攻击,将其比作"吃菜事魔"群体,也是出于两者在形式上的相近性。理学群体在某些方面所表现的异于主流社会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做派,给予攻击者口实。朱熹本人对吃菜事魔这种底层精神景观持一种严厉的排斥态度。他最关心的是这些团体集会的精神动因以及终极诉求,当他发现吃菜事魔者是儒家生活理念的异类的时候,他的反对态度是决绝的。  相似文献   

6.
过去人们往往只把李侗的理学思想看作朱熹思想的重要渊源,而忽视了另一个对朱熹思想影响很大的学说——湖湘学说。湖湘学说是朱熹理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渊源。如果说李侗思想奠定了朱熹理学的某些思辨形式,那么在对湖湘学说的批判继承中,朱熹理学,尤其是他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才初具规模并有所发展。因此弄清楚湖湘学说,对于研究朱熹早期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陶清 《中国哲学史》2003,(1):112-115
新安理学 ,是指由徽州籍理学家为主干所组成的、尊奉祖籍徽州婺源的南宋理学大家朱熹为开山宗师 ,以传承和光大“朱子学”为宗旨的理学学派 ;因古徽州府治旧称“新安” ,故名“新安理学”。新安理学 ,源于南宋朱熹 ,中经门人生徒、私淑弟子的传承护持、旁征博引以求其真乃至超越门户、回归本经以求其是的发展演衍过程 ,其终结者为戴震。新安理学的演衍流变 ,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派内部围绕“朱子学”的传承关系而展开的思想理论的矛盾运动 ,表现为初始的护持宗本、归本返宗 ,进而由本诸经典、而求真是之归 ,终因戴震提出本经求是的治经旨归而变…  相似文献   

8.
<正>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北宋以来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许多重要的理学著作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官方统治思想的主要经典依据。朱熹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已为世人所公认。然而,朱熹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而且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史家。他的《伊洛渊源录》一书,就是理学史的开创之作。这个问题,过去研究朱熹者,少有论及。本文试就这方面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明初思想界虽然为朱熹理学所笼罩,但亦不乏心学思想的涌动。如吴与弼、胡居仁等这些明初朱子学学者,对理学就有所突破,提出了一些具有心学色彩的命题。虽然他们尚未建立不同于朱熹理学的新的思想体系,仅仅是在理学的架构之内阐发了有关心学思想的见解,却促使明初理学发生了变化,从而为明代心学的兴起营造了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10.
关于“四端七情”的问题在中国儒学尤其是朱熹哲学的心性论方面占有核心的位置 ,但并没有被朱熹以后的性理学者们继续关注 ,却得到韩国朝鲜王朝 ( 1 392— 1 91 0年 )的性理学者们的吸收及发挥。退溪与栗谷并称为韩国性理学的双璧 ,虽然他们都受到朱熹哲学的影响 ,不过在朱熹哲学的基础之上两位学者都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栗谷的“四端七情说”在理气之妙、理通气局、气发理乘等理气论的基础上发挥了朱子学 ,他反对退溪理气互发的观点 ,对朱熹哲学作出了自己的理解和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