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死亡,是哲学与宗教产生的重要根源。唐初道士成玄英通过对先秦道家死亡智慧的自觉回归,指出人类自我死亡具有必然性和本然性,并在生存是牢狱、死亡是解脱思想的指引下,要求人们安生顺死以尽天命。  相似文献   

2.
孙思邈中医美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蕴涵着深刻而丰富的中医美学思想,他继承和发展了和谐统一的整体观,十分重视医务人员的美德修养,并将中医美容的理论与实践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注重环境美对人体美的影响.他的许多观点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苗建华 《佛教文化》2007,(2):121-124
佛教思想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影响深刻而广泛,涉及到哲学,文学,音乐,美术,雕塑等领域,其理论被儒,道所吸收,如般若理论对于魏晋玄学,心性理论对于宋明理学。  相似文献   

4.
宋徽宗的美学思想评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但在艺术上却有着极高的天分.他一生崇信道教,曾多次亲注道经,留下了大量思想丰富、文笔优美的作品.这些作品所反映出来的道教美学思想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他所提出的以"神"为核心的宗教审美判断、"无心"的审美态度以及"淡而无为"的道教文艺观等,对我们研究道教思想文化以及中国古典美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全真高道,姬志真的思想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其思想进行梳理和研究的作品并不多.本文从美学角度入手,较为系统而详尽地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了其丰富而具有独特内涵的美学思想:一、与修道相关的独特审美体验;二、自由无拘的审美想象力;三、"无乐即是至乐"的审美感受;四、"因物发声"的创作态度;五、桃花源式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6.
程霞 《美与时代》2016,(4):46-48
中国传统美学深深根植于先秦儒家美学,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各个思想流派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以"儒家美学"为主体的美学系统。在此系统中,儒家美学思想中的实用、中和、秩序、天人同构等思想影响了现代设计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7.
胡民众 《学海》2002,(2):163-168
本文从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创造、艺术的欣赏三个方面入手 ,对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美学思想进行了全面探讨。文章指出 ,在以往的研究中 ,对费尔巴哈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公允的评价。文章认为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艺术思想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之间的中间环节 ,并透过这个环节对费尔巴哈在美学艺术领域的贡献、地位及局限重新作出了评价。文章还认为 ,加强对费尔巴哈美学、艺术思想的研究 ,无论对马克思美学、艺术思想的理解和把握 ,还是对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美学、艺术思潮的借鉴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白玉蟾道教美学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宋代道教美学思想大家,白玉蟾有丰富的道教美学思想.本文从宋代道教美学思想发展的总体特征出发,对白玉蟾三个方面的美学思想即"真快活"的审美高峰体验和道教审美人格论、"其心之乐而乐乎山者"的道教山林美学论和"即心是道"的道教审美心胸和审美人生论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李裴 《中国道教》2003,(4):19-23
司马承祯,字子微,法号道隐,河内温人(今河南温县),为唐代著名道士,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自号“白云子”或“白云道士”,又号“天台白云”。作为上清派第十二代传人和有道高士,司马承祯受到历代唐帝王如武则天、睿宗、玄宗的优宠,被尊为帝王之师。他一生著述颇多,其中主要包括《坐忘论》,《天隐子》8篇,《修真秘旨》12篇,《修身养气诀》,《服气精义论》,《修真秘旨事目历》,《修真精义杂论》。其中,主要代表作为《坐忘论》和《天隐子》,蕴含了丰富的道教美学思想。本文从他对审美判断的主观性特点及“道”美的肯定和追求,“坐忘”修心的审美…  相似文献   

10.
罗隐《太平两同书》美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唐末浙江道教学者罗隐的代表作<太平两同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两同书>在道教美学思想史上的价值在于其上承先秦道家美学思想及早期道教美学思想,下与传统儒家的价值观、审美观结合,形成了罗隐式的儒、道"两同"的美学思想,反映出唐末五代"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以及这一特定时代美学思想的总体特点.  相似文献   

11.
张宇初不仅是正一派第四十三代天师,地位煊赫,而且其思想也非常深刻,对他的思想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在占有大量的资料的情况下,本文从美学角度对其思想进行了研究,并把他放在美学发展史的角度,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叶燮的美学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系完整、论述深刻、思想资源丰富,需要我们加以有效利用和继承,以有益于当下的美学建设。尤其是其中所蕴含的注重审美主体文化美学人格的养成、强调审美主客体的有机统一、遵循在承续传统和开拓创新中"因时而善变"的艺术发展规律等思想,都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应当给予重视、开掘和阐释。  相似文献   

13.
春秋末年至战国末年,由于社会制度大变动,政治经济大发展,士大夫阶层空前壮大。他们纷纷著书立说,互相辩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音乐美学思想也极为活跃。儒、道、墨、法、阴阳、杂各家先后提出了自己的音乐美学思想,各家内部既有继承,又有改造、发展,各家之间既有相互辩难,又有所交融。将诸子音乐美学思想加以比较,找出他们之间的异同,可以清晰地看出先秦诸子音乐美学思想的脉络,又可以更好地理解、继承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们留给我们的精神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柴昭华 《美与时代》2014,(3):138-138
德莫克利特,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生于希腊东北部的阿布德拉一个显赫家庭,众所周知,德莫克利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哲学和美学思想史上三大不同性质思想体系的代表人物。他十分重视对伦理道德问题的探讨,认为人与人之间应有相互的关心与同情心,而不是像自然事物仅仅服从某种必然性。他拥护奴隶主民主派,还是原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西方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通晓哲学的每一个分支,熟悉数学,教育和艺术。其美学思想对于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理论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易学是成玄英<庄子疏>诠解<庄子>的重要文化因子.他不仅援引<易>文,而且熟悉汉易与王弼易.基于道教重玄学的宗教立场,他还对八卦方位进行了暗用.发掘<庄子疏>的易学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常认为,乔纳森·爱德华兹(1703-1758)是18世纪美国大觉醒运动的领导者,是公认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其实,人们往往忽视了一点,乔纳森·爱德华兹也是美国历史上杰出的宗教美学家。[1]美与领悟美是乔纳森.爱德华兹神学思想的核心观念,在乔纳森.爱德华兹神学体系中具有重  相似文献   

17.
鹿建柱 《管子学刊》2006,(4):94-96,112
墨子是小手工业者和小生产者的代表,却是一位卓越人物。其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强国谋略、治世之法对后世影响至深,他所提出的以“兼爱、非命”为中心思想体系的学说可与儒家学说“仁义、礼乐”相媲美。墨子的音乐美学思想是其学说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我国古代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文章从墨子背景谈起,着重论述了墨子的音乐美学思想的内容,以及与“节用”的经济学说和“兼以易别”、“禁恶而劝爱”的政治思想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墨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成玄英的重玄学在本质上是一种阐述道教修道思想和方法的宗教哲学,其重玄认识思想从主题、框架、内容、方式、旨趣等多方面给我们以启示,尤其是其纯粹玄思的思想、主客体同一的思想、穷理尽性的思想、破执遣滞的思想、真理绝于言之的思想、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相统一的思想、精神超越的思想、和光同尘的思想,对当今认识论、方法论、生存论、修养论、境界论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我的《实用主义美学》一书的目的之一 ,是要建立一种基于美国哲学的美学理论 ,将它作为理解美国通俗文化的更好方法。① 尽管美国通俗文化现今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但是它并没有得到国外受众和知识分子的很好理解。就像我在书中所写的那样 ,笛卡尔和康德不是欣赏拉普 (Rap)音乐、甚至是法国或德国拉普音乐的恰当工具。我的方案中的美国基础 ,有可能被误解为在表达文化帝国主义和最糟糕的沙文主义。但与此相反 ,它倒是对文化差异的一种谦虚的认可 ,意味着对艺术和艺术理论的一种语境性的探究。这种对哲学中的语境的认可 ,并不必然导…  相似文献   

20.
杜夫海纳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艺术与大众文化的全方位发展 ,不同程度地涉及到鉴赏、品位、判断、体验、因借、翻译等美学或跨文化问题。新世纪的美学研究到底是何走向 ?是要重估传统的学说 ,澄清原来的疑难 ,继而提出新理论、新体系呢 ?还是从跨文化学的角度切入 ,将中西美学与诗学的主要范畴及其理念 ,置于社会历史和语言文化的特定语境中加以比较分析 ,继而在其互动互补的关系中追求“法乎其上”的沟通与超越呢 ?凡此种种 ,中外美学家均有各自的构想与见地。 2 0 0 2年 1 0月 ,“美学与文化 :东方与西方”国际美学研讨会在京成功召开 ,来自 1 5个国家与地区的近 80名美学家就相关话题进行了积极而热烈的讨论与对话。这其中 ,侧重审美经验的现象学美学 ,推崇伦理功用的实用主义美学 ,强调跨文化视界的翻译美学和标举诗性智慧的比较诗学 ,均试图为未来美学研究提供新的理论维度与探索平台 ,故值得我们从学理上给予一定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