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标准应当服从生产力标准 刘锋 以生产力作为判断道德进步与落后的根本尺度就向我们昭示,道德标准应当服从于生产力标准。对于不同的社会现象,人们总是一方面运用自己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进行善恶评价,另一方面又从其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的角度进行历史评价。道德标准与生产力标准既可以一致也可能出现予盾。在道德评价时,如果当人们的运用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是从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经济关系中抽象出来的,道德标准与生产力标准是吻合的:相反,当用旧社会形态下遗留下来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或者以将来更高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在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和商品经济与道德关系的问题时,必然要涉及如何确立评判道德进步的尺度问题,而道德评价尺度的确立,又离不开对道德本质的认识。对此,目前理论界有如下几种看法: 一、生产力标准以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衡量道德进步性的尺度。即: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行为在道德上应给以  相似文献   

3.
企业求利行为的伦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谋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动力 ,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企业自身长远发展 ,是否有利于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 ,是衡量和判断企业求利行为是否合乎道德的根本标准。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的关系是当前企业道德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历史的进步是带来道德的高涨、发展抑或堕落?这一直是理论界长期探讨的一个课题。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这个老问题又提到了理论思维面前。近年来对此展开了热烈的争鸣,提出了如下几种观点。 1 冲突统一论认为,历史进步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为什么对立?因为对历史发展(社会发展)的历史评价与对行为善恶的道德评价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评价体系。在推进历史发展的交互作用的合力中,生产力是最根本的动力,所以衡量社会进步的状况通常以生产力水平作为根本尺度。而人们的道德观念是建立在自身利益的基础上的,因此,评价道德进步与否的出发点则是人们的利益。历史评价本质上是事  相似文献   

5.
四、当前应强调和宣传伊斯兰教道德规范和思想  中央《决议》讲:“鼓励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如果我们将这里的四个“一切”作为借鉴传统文化和其他道德思想的检验标准,我们将会发现伊斯兰教关于道德的思想中不少内容是符合这个标准要求的。下面提出的几个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以阐发提倡,就可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有…  相似文献   

6.
自中共十三大提出生产力标准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以来,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现实功能便在我国的政治、经济以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得以深刻的昭示。理论界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包括诠释、论证和创造性应用在内的广泛而有益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先进生产力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关系做了分析。指出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直接受着道德素质的决定和制约。社会主义道德在社会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科学技术要成为现实的第一生产力 ,也需要依靠社会主义道德来保证。  相似文献   

8.
一切道德的根本问题是其应然性与实然性的关系问题。所谓道德的应然性,是决定道德之为道德的、包括道德的本源性、目的性、价值性、动办性等在内的本质特征,主要包括道德存在的文化根据、道德规范体系建构的精神条件、道德标准的界定、道德作用的精神动力等问题,也就是一定道德文明得以建构的缘由及其应然状态。所谓道德的实然性,是指道德在与经济、与日常生活、与人际行为相关联的实际运动中呈现出来的具体特征特性的总和,主要包括道德与经济的协调性(或背反性)、道德与日常生活的互动性、社会的道德水准和个体道德意识结合的程度等方面。道德实然性是道德的现象特征,显现为道德的现实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9.
道德本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的一个基础性的根本问题。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对道德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解和规定,制约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向纵深发展,甚至制约着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目前,学术界的一些争论,比如围绕道德的主体性问题,道德的规范、约束、调节职能与道德对主体个性自由发展的肯定激励职能问题,以及群体道德与个体道德的关系问题等等的争论,其实质都归结于对道德本质的理解问题。这些争论主要反映在下列同志的文章中:肖雪慧:《人的主体性是一切道德活动的原动力》(载《光明日报》1986年2月3日;夏伟东:《略论  相似文献   

10.
报刊文摘     
王柏森在7月23日《文汇报》发表《试论经济改革与道德进步的关系》一文,文章讲,一项改革方案的实施,一项改革措施的推行,每每伴随着一场关于改革对与不对的争论。在这样的争论中,常常有人对改革发出道义上的批评和谴责。这就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经济改革是促进了道德进步,还是相反?怎样认识经济改革与道德进步的关系? 作者提出问题,打破“大锅饭”会造成“道德倒退”吗? 文章认为不能用某种抽象不变的道德标准去衡量,而必须联系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与道德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利益问题是马克思研究现实经济关系的逻辑起点,构成了唯物史观形成的基础性范畴。从唯物史观出发,马克思科学地阐释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利益动因,揭示了利益本质上是人的需要在经济关系上的集中反映,社会经济关系就是利益关系。追逐利益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因,人的利益诉求的不断满足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利益分配冲突是生产关系矛盾的物质根源,由此利益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内在张力。利益关系的嬗变形塑着社会形态的样式,利益关系的内在矛盾只有在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指向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得以和解。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80年代以来中国伦理学家开始讨论的道德和经济关系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显得更为迫切、更加重要。《哲学研究》开辟了“商品经济与道德进步”的专栏,“编者按”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发展市场经济是否必然地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果如此道德进步又从何谈起;市场与道德、效率与公平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在关联;道德是以何种特有的方式来把握和参与现实生活的。编者认为,面临着这些问题的挑战,伦理学家需要面对经济改革的现实,从抽象的思辨回到具体的实践,揭示出经济和道德之间的内在…  相似文献   

13.
反“反道德思潮”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无不敏锐地感受到社会生活中反道德思潮在蔓延。在形形色色的反道德现象深处潜藏着三种基本的观念倾向,即所谓“代价论”“虚伪论”“附属论”。一、“代价论”声称:既然生产大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那么只要生...  相似文献   

14.
把一切让会关系都说成是道德关系,那是唯心论,必然导致道德万能论。否定道德关系的存在,把社会关系仅仅归结为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是不科学的非道德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论所不取的。区别各种社会关系的分界,就是对其特殊矛盾的认识。经济关系的特殊矛盾是生产资料占有形式与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对产品的分配方式;政治关系的特殊矛盾是阶级与阶级之间在权  相似文献   

15.
1992年9月2日,云南省民族伦理学研究会召集在昆明的部分会员,以经济改革与道德的关系为题,进行了学术讨论。有的同志认为,商品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在理论上能够自圆其说,问题关键还在于应该对我国的商品经济是否发达、是否标准进行实质性的探讨,对我国现行的各种道德层次的功效进行分析,理论上才能有所突破。有的同志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探讨了经济活动与道德管理的关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的经济伦理思想始终把伦理道德现象建立在对民众生计的考察和认识上,认为民生问题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中心,社会伦理道德是由民生问题引发的。主张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作为道德标准,在调节个人和国家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时,强调以自我牺牲、“替众人来服务”为准则。强调权利平等就是民权、民族实现;民权、民族问题解决了,经济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认为人类要求得道德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就必须以“互助”为原则,减少兽性,发展人性,造就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17.
张建如 《现代哲学》2001,1(1):62-65
要研究发展问题,就必须对社会发展,对历史进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社会发展、历史进步正确地进行衡量和评价。因此,必须把历史进步评价问题作为发展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对历史发展、历史事件,人们常常有不同的、甚至相互冲突的看法,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在对历史发展、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时常常采用不同评价标准,其中,生产力标准和道德标准是两个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18.
"道德生产力"与"道德资本"是两个相互关联的经济伦理学概念,后者是前者合乎逻辑推进的结果,王小锡教授在这两个领域作了诸多积极有益的探讨,丰富了我国经济伦理学的知识理论体系.在理论上阐明"道德生产力"的道德闲限及其生产力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厘清"道德生产力"研究的应有理路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促进"道德资本"研究的拓展和深入,推动我国经济伦理学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技与伦理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科技的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福祉和惶恐不安 ,使人们思考科技与伦理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换言之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否应该有道德价值的导向。文章从历史上对科技与伦理关系的思考、科技与道德的辩证关系、科技发展的道德制约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把社会主义经济看作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理论。历史唯物论认为,人们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那么商品生产的发展给社会道德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如果说,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符合和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那么商品经济关系的发展就应当带来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