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逆反心理在企业管理中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常常给管理人员带来不快或烦恼,直接影响着管理活动的效率。因此,为了保证一个健康的管理环境,就必须对逆反心理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消除。下面就从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和消除措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 1、好奇心作怪。人都具有好奇心,猎奇心理往往导致越是不让知道的事,越想尽快知道,越是不让干的事,越要去干。 2、由人们一般的心理特点所引起。人们都有这种心理状态:“得之弥艰,视之弥珍”。越是难以得到或得不到的东西越是想得到它,容易得到的东西反而不太令人珍惜。  相似文献   

2.
熊芳芳 《天风》2008,(6):15-15
当我们遭遇患难的时候,神对我们的保守有两种看起来完全不同的方式: "隐藏"和"高举". 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隐藏"!世人的"隐藏"一般都会是在阴暗的角落,艰苦的环境,危险或肮脏的地带,越是阴暗越安全,越是艰苦越安全,越是危险越安全,越是肮脏越安全,因为那都是人所不愿意去的地方.世人的这种"隐藏"即便是能够保障自己的安全,其整个过程却是万般地痛苦.  相似文献   

3.
苦心 《法音》1993,(10)
自从唐代诗人李白作了一篇《蜀道难》,诗中惊呼:“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四川,在人们心目中就打下了与世隔绝,交通不便的烙印。位于省会成都市郊的四川尼众佛学院,由于重在修学,不广泛接待游人香客,以至许多身临寺外的人,也只能一睹高高的红墙与院内隐约的(?)堂,使得这儿又平添了几分神秘感。锦官城外的一片净土——铁像寺  相似文献   

4.
中国步步高     
越是经历了灾难的煎熬越是顶天立地像青松不倒。越是有过了险阻和困扰,越是高大巍峨如泰山妖娆。我的祖国,我的骄傲,你伟岸的身姿在太阳下闪耀。无论人间变幻怎样的狂潮,也只能使你的形象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5.
论道德自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是在自由时代,人们越是喜欢讨论法规之类的问题;越是在法制时代,人们越是喜欢讨论自由之类的话题。“自”由与法“律”从来就是联系在一起的。自由总是相对于规范而言,规范也总是相对于自由而言。在道德领域,“自律”这一概念组合本身就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然而,为了较好地理解这一概念组合,我们又必须把这一概念组合分开加以说明。一、道德自律之“自”与自由在“自律”概念中,我们首先遇到的是“自”这个概念。在道德自律概念中,“自”强调的是,道德是自由的象征,自由是道德的前提。作为某种规范,道德的本质不是强制而是自由。也就…  相似文献   

6.
王智老师。您好!我爱上网,有很多网友。他们说的一切我都愿意相信是真的,因为我自己是在用真诚和他们交流,我觉得他们也是这样的。我以前是个文静内秀的女孩,可能是因为上网上多的缘故,现在我变得直率大胆又滑头。每次去聊天室聊天,不到三个小时就可以搞定一个男人请我吃饭或是喝咖啡,但这些都不是我的目的,也不是我提出来说要和他见面的。我越是回避,他们对我越是神往,就越想见我。这样我就觉得自己很有魅力,我发了我的相片给一些网友看,他们都说我长得很漂亮(其实我自己觉得我长得还比较耐看,但不属于漂亮的那种)。  相似文献   

7.
社会认识论和我近几年思考的问题有很大的关联。下面主要分析五个问题:第一,现代国家的管理和社会的自治。国家的作用在今天似乎不是减弱了,而是在某种意义上强化了。我们发现,社会越是发展,越是现代化、城市化,社会的问题就越多,管理就越是重要,管理也变得越是复杂起来。这个问题怎么看? 这是社会发展本身的需要,还是国家或政府要扩大自己的权力范围? 现代国家的管理和社会的自治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与每个人的自由是否构成对立? 如何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盛磊 《美与时代》2013,(1):121-122
现代图形设计在人们生活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在实现信息传播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在国际化的背景下,人们对现代设计有着趋同的认识倾向,但同时也认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样一个理念。中国传统图形是几千年历史文化沉淀的一个重要反映,实际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就在于:传统图形不仅以图形样式而存在,其背后还蕴藏着对事物认知的方式和认知特征。因此,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对传统图形进行系统的认知,并在现代设计造型中自如地运用其元素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不可能的事     
世间的事非常奇怪,越是人们认为不可能的,做起来越顺畅。第一位发现这个道理的据说是哥伦布。1485年5月,哥伦布到西班牙去游说:"我从这儿向西也能到达东方,只要你们拿出钱来资  相似文献   

10.
分工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源远流长的社会现象。从远古男耕女织的生理分工和不同自然环境中农耕、游牧、渔猎等地域分工,直到现代社会高度细致化的各种生产和非生产职能的分工,它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和不断自我扬弃的过程。社会越是进步,分工就越是发展。借助于分工,人们才创造了辉煌的现代文明。它成为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在近、现代,分工的发展是和商品经济这种特定经济形式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  相似文献   

11.
缺点的辩证     
美国著名博士马克斯韦尔·莫尔兹曾说:“许多人在生活中遇到的悲剧之一,是渴望自己完美无缺。”中国也有一句古训,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尽管人们都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但有许多人都渴望自己或别人完美无缺。然而,事实却常常令人失望。美丽并不等于美德,缺陷也并非缺德。越是承认自己有缺点的人,其优点往往更真实更有说服力。人们也常有这样的经验,即从别人的缺点中往往比从优点中学到的东西更多,并且学得更快。甚至有时只有从缺点过失中才可彻悟或猛醒。印度一个挑水工有两个水罐,一个水罐有裂缝,而另一个完好无损。完好…  相似文献   

12.
存在主义是当代的一个很重要的哲学运动。它集中注意于现代人的困境、他从存在的异化、他失去和有(Being)的接触。它唤起对现代基本危机的注意,这一危机乃在于人对形而上学的空虚的体验、他的彻底的怀疑和失望、他对“上帝死亡”的恐惧、以及不迷恋于物质与技术的魅力。它强调人亟需恢复有的神秘感,对人类同胞的忧和乐的同情的分有,以及积极实现存在中所固有的充分的自由和责任。在西方,经过许多世纪,哲学思想的发展转了一个圆圈。它从苏格拉底以前的希腊哲学家对有的本质的关心和苏格拉底对自我或人的存在的奥秘的批判研究开始。然后它  相似文献   

13.
海琳 《美与时代》2015,(4):25-27
想象是艺术创作构思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思维活动,是一件美好作品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艺术思想形态所拥有的超越性及神秘感等特征无不体现于一件完美的作品之上,更是让艺术品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让人们印象深刻。同样,陶瓷艺术作品的创作也是离不开想象的,可以说正是想象的力量让陶瓷艺术创作者的思绪飞扬,为人们创作出更多优秀的陶艺作品。  相似文献   

14.
一幅优秀的摄影艺术作品,其魅力不是来自于你能够辨别出被拍摄对象,而是来自于组成对象的色彩、形状、线条和结构。摄影艺术创作不是简单地复写自然,而是要超越自然的表面,深入自然的本质之中,在艺术和自然之间建立一种更内在的联系。在摄影与设计中,往往简单、平淡、直接与深刻、有趣、曲折的意义是相通的,越是平淡不起眼的东西却越充满着未知的表现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于桂芝  郭瑞涛 《学海》2008,1(3):11-16
社会越是向前发展,人们实践越是复杂,时代变革越是强烈,就越需要哲学,因为哲学是一个时代最精致、最深刻的思想.今天中国人需要的是解放的哲学,是解放中国人精神的哲学.人的精神解放既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是以人的自我解放为历史前提,以人的生活境况为现实依据,以人的精神解放为最终目标和检验标准的.那么,马克思关于人的精神解放理论的实质、路径以及研究这一理论的重大价值又是什么?笔者循着这一研究思想在本文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始终对传统装饰文化保持着一份特有的感情。餐饮空间的设计被人们越来越重视,通过各种传统装饰材料来维系人们的历史情结。它以其传统、自然、亲切的特征于此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装饰材料的魅力值得今天的设计师去挖掘和丰富,体现餐饮空间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无数事实证明,人类越是跨入现代文明,越是需要了解自己的昨天,判断自己的今天,预测自己的未来。那么,如何满足人类的这种需求,怎样使人们对自己的过去了解得详细些,对所处的时代把握得准确些,对自己的未来预测得科学些?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历史学的作用吧!  相似文献   

18.
美的眼睛     
王萌 《美与时代》2007,13(5):25-27
现今人们常常说看不到美和艺术的魅力所在,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艺术也不是缺乏魅力,而是人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缺少具有审美意识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自1964年德里国际东方学家大会以来,对“罗摩的子孙”(Romané Chavé)即欧洲茨冈人和印度武士的高等种姓(拉杰普特人和刹帝利)的比较史所作的20多年的跨学科研究,使我们提出了下述论断:一种语言越是在词汇上同拉贾斯坦印地语相似,在词法上同焦特普尔语相似,它就越是同  相似文献   

20.
张大庆 《哲学分析》2023,(1):3-20+196
健康主义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社会出现的一种提升健康意识、注重健康生活,质疑医学权威,主张个人健康责任的理念。这一理念为把握当代医学文化特征和趋势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在理论方面,健康概念的泛化、健康主观性与客观性的两重性、剩余健康和亚健康概念的提出为健康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在实践方面,临床试验、健康风险计算以及正常值的调整既为健康主义提供了数据支持,也使得企业与资本从健康主义方案转化为行动中获得收益,并为健康主义影响的扩大提供了动力。本文指出,健康主义的纲领,虽然有利于增进人们的健康,但若对其过度强调,则可能走向为增进健康而损害健康的悖论。健康的定义越宽泛、使用范围越普遍,反而可能使人们离实现健康的目标越遥远。人们越是执着地追求健康,却越是感到处于患病的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