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天风》2015,(7)
<正>堂务机构要高瞻远瞩,为教会的未来预备后续领袖人选,在位领袖对将来继任者应持开放欢迎的态度。正如生物体的细胞需要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社会组织和机构也需要在一定的时期内按一定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自身人员的换届或新老更替,教会的状况亦然,必须充分重视。一、对待教会领袖新老更替应有的态度(一)堂管机构要高瞻远瞩:培养后继者在具体的教会中,作为教会自身领导层和决策层的堂务管理机构(如堂委会),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为教会领袖预备和培养接  相似文献   

2.
《天风》2020,(2)
正教会的管理就是人的管理,管理教会就是管理生命教会是上帝所呼召的人的集会。地上的基督教会既是一个属灵的团契,又是一个社会组织。由于教会的社会组织特性,所以就存在教会管理的问题。教会的管理又分人的管理和事的管理,传道人的管理、诗班的管理、服侍接待人员的管理等,这些属于人的管理;而事工的管理、财务的管理这些就是事的管理。圣经中无论新约还是旧约都  相似文献   

3.
《天风》2020,(2)
正民主精神应当渗透到各级教会组织,要通过养成民主习惯来办好教会教会作为一个宗教团体也需要行政管理吗?当然需要。因为教会既是一个宗教团体,又是一个社会团体,也会涉及到众人的事,因此需要行政管理。问题是针对教会的双重性质,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本文结合《使徒行传》6章1节至7节,谈谈对教会管理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正"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参可10:45)基督的教训贯穿了历代的教会。教会是基督道成肉身在地上的延续,自然要履行基督服侍人的使命。一个健全的教会,必定既宣教又兼顾服侍。教会作为社会的一个实体,理应发挥教会的社会职能,主动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同时,教导信徒信仰与生活并行,信心与行为一  相似文献   

5.
《天风》2015,(6)
<正>我们在执行教会纪律时,应当做到:既不纵容包庇,也不恶意攻击;既要事前预防,又要事后处置;既要纪律惩戒,又要爱心辅导。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那么教会是否也需要有一套严格而健全的规矩呢?答案是肯定的。正如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教会也应当有教规,这教规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教会的纪律。当教会中有信徒犯错(或犯罪)时,有很多人纠结于是否要对其进行纪律处分,也有人苦于教会中缺乏系统性的纪律规章可以参照,因而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中。那么,教会应当具备哪些性质的  相似文献   

6.
鲁绍彬 《天风》2010,(6):25-27
<正>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是上帝的殿,也是永生神的家。教会需要爱主之人的祷告与经营。耶稣升天前考问彼得并叮嘱他要牧养好主的羊群,可见教会的管理与牧养十分紧要。上世纪末,在一波波的教会发展浪潮中,牧养好教会或把教会建设得更好的教会论问题成为实践神学的讨  相似文献   

7.
蒿志强 《天风》2015,(3):14-15
<正>推行同步换届,可使全市教会工作全盘推进、统筹兼顾,堂点管理组织的组建工作更加规范,管理组织结构更加合理,规章制度更加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地教会逐步形成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与基督教协会两会办教与管理体制,据统计全国目前有五万多所正式登记的堂点,一千七百多个市、区(县)基督教两会组织。其中,堂点是开展教会活动的主要基地、联系信徒群众的重要纽带、展现自我形象的主要窗口;而基督教两会组织  相似文献   

8.
《天风》2020,(1)
正编者按:教会是信仰的团契,各肢体因信仰而彼此相爱,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但教会同时又是一个有形的组织,需要各种组织管理与制度,以便有效率地运作,并最终达到服务信徒、荣耀上帝的目的。可见,教会的行政管理与社会组织相比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特殊之处,对此该如何处理,如何平衡?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分三次讨论教会的行政管理问题,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9.
<正>二、农村教会牧养出路初探1.建立农村教会与城市教会的资源互动代购农村优质产品,解决生计和经济问题,帮助农村教会做自养。农村教会目前面对的主要问题是:人才流失,信徒流失,教会贫穷,传道人生计无着而造成传道人流失,从而使得教会缺乏管理和牧养,又导致信徒流失,形成恶性循环。基于这一现状,帮助农村教会,首先需要解决传道人的生计问题,使他们愿  相似文献   

10.
张忠诚 《天风》2013,2(2):19-21
基督教团体(各地基督教两会组织)和基督教活动场所(教堂或聚会点)的财务管理,关系到教会的内部团结,是教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需要引起重视,对其进行必要的规范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陈明 《天风》2002,(7):31
新约圣经中提摩太前书、后书、提多书常被称为“教牧书信”。也可以说是保罗一生牧会的经验总结或是保罗临终留给提摩太和提多一封遗嘱。他教导他们怎样牧养教会和管理教会等一系列关于组织教会的事,当然这些教导也适合我们今天牧养教会。一、祷告与代求教会的建立,首先是建立在祷告与代求上的,一个没有“恳求、祷告、代求,祝谢的教会定是一个建立不好的教会。从使徒行传中可以看到早期教会生活的境况,他们常是“同心合意地恒切祷告”(徒1:12-14)。尔后,福音得以传开,建立了耶路撒冷教会,五旬节圣灵降临之后,门徒增添了3000人,这些都是祈祷带来的果效。一个教会若没  相似文献   

12.
邵永田 《天风》2006,(17):28-29
有人认为教会不需要组织,他们认为组织是世俗的东西,教会是属灵的,神自己会负责的。这是一个极端的想法,忘记了许多工作都是神人同工的事实,神是通过他所托付的人来治理教会,而人进行治理时,要依靠神的能力和神所赐下的真理。  相似文献   

13.
刘刚 《天风》2010,(6):23-25
<正>教会自其产生时起,就逐渐地形成了一定的管理模式,所谓管理模式,就是在教会事工中的侍奉方式。圣经中也说:"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林前14:40)这里的"规矩"、"次序"就是规章制度或是管理办法。一种好的、符合教会与现实社会需要的管理模式,可以帮助教会更好、更健康  相似文献   

14.
张耀法 《天风》2024,(3):31-33
<正>教会负责人,顾名思义指各地基督教两会的主席、会长和教会的主任牧师或堂务主任,即拥有教会的人事权、管理权和财务权的管理者。而监督,是对教会负责人的监察督促。相对来说,教会负责人的权力集中、责任重大、岗位重要,一言一行都会影响教会的发展走向,所以需要有人监督。一、对教会负责人的有效监督目前,教会或基督教两会对教会负责人的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虽然《中国基督教教会规章》和《宗教团体管理办法》里都有提及监督、惩处的条例,但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缺乏务实有效的抓手。不过最近,监督的制度来了。  相似文献   

15.
范爱侍在《天风》2004年第3期撰写文章认为,教会工作需要的是脚踏实地肯干的人,尤其是有高度责任感、勇于挑起担子、敢于承担责任、执着地履行职守的人。教会人员首先要守好讲台,让教会的讲台成为纯正福音的出口,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让异端邪说借用放毒,严防境外势力通过宗教、文化、旅游、商业等渠道,进行渗透;其次要看好羊群,重视牧养工作,组织信徒,加强信徒间的关心与互助,而且教会人员应走出办公室,访病问难,增强教内的凝聚力,以便有效地抵制异端邪说;最后要管好钱袋,鉴于社会上许多人栽倒在钱财上,除了教会内应建立相应的财务制度,教会人…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03,(5):55-55
2003年3月27日,信义宗世界联盟((the Lutheran World Foundation简称LWF)在日内瓦宣布将通过其世界服务部并与其他伙伴组织和机构合作向伊拉克提供短期人道主义援助。这一计划包括营地管理、食品分发和住宅重建。LWF/DWS称这一计划是应“教会共同行动组织”(Action by Churches Together简称ACT)的要求紧急启动的。ACT是总部设在日内瓦的教会联合紧急救援组织,LWF为其发起人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基督教中国化是教会的老命题、新担当,实践基督教中国化最直接的主体乃是中国教会,这要求关心中国基督教的各界人士,从学理和实践的层面阐释福音,向中国人见证生命之道。复旦大学徐以骅教授曾说,在我国,基督教实际上需要经历"两个中国化":一个是教会管理或主权的中国化,这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基本完成;另一个是教义、神学和礼仪等的中国化,而这是更为漫长和艰巨的过程。因此,教会需要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15,(3)
<正>换届工作是关乎全体会众的大事,我们应当本着大公无私的精神来运作,充分发扬民主,任人唯贤,使堂会通过换届及时更新调整,补充新鲜血液,与时俱进。"堂会"是教会自身管理组织的简称,其全称通常有两种形式:一为"堂务管理委员会",二为"堂务管理小组"。堂会管理是教职人员乃至信徒代表对教会实行管理的主要方式和途径。现今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教会都已设立了"堂会"或"管堂小组"。目前已有很多地区的堂会实行定  相似文献   

19.
胡永辉  董群 《学海》2014,(4):198-202
本文以"清教思想研究之父"派瑞·米勒的清教契约观念为理论依据,从宗教伦理学的视角分析了《五月花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包含的恩典契约、社会契约和教会契约三个不同维度的契约伦理思想。《公约》的恩典契约确立了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上帝拣选清教徒到北美承担荣耀上帝的圣城建设使命;《公约》的社会契约确立了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尘世中的任何团体组织都无权剥夺个人的天然权力;《公约》的教会契约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会采用的公理制管理方式保障了移民个体之间的平等。《公约》在为新英格兰的清教徒移民提供了一个世俗的民族身份同时,更赋予他们一个特殊的精神身份。  相似文献   

20.
施成忠 《天风》1996,(8):24-25
《天风》自今年6期起至今,已连续刊出一系列有关教会堂、点治理的文章。今天“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已是大家的共识,但仍有不少地方的教会疏于治理或不屑治理,因此往往出现如下情形:口头喊神治实质为人治,个人出风头、树权威,工作上无起色;信徒流散,饥不择食;教会活动公式化,了无生气,如此等等。固然,人的因素是首要的,但好的组织和管理却常常可以抑制人的不良因素,让神的旨意真正得到通行。治理是一门艺术,它的内涵极为广泛,我们希望教会同工能抽时间补上这一门课。使工作有事半功倍的收效。《天风》刊出的文章有议论,也有经验交流,仅供参考,不一定照搬套用。下期将刊出几篇有关“两会”组织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