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中的效能期望、归因和情感反应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Russell的归因维度量表等问卷对被试的效能期望、归因和情感反应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效能期望影响着被试运动中的归因和情感反应;所测被试倾向于把运动结果归于个人可控的、不稳定的和内部的原因;归因能预测运动后的情感反应,但并非所有的归因维度都与运动后的情感反应有显著性相关;成败结果是影响被试归因和情感反应的重要因素;运动中的效能期望、归因方式和情感反应均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考试失败结果的复合原因与责任判断的归因后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研究采用问卷法,检验动机责任判断的归因模式,比较复合原因与单一原因在归因后果上的差别,以及探查中学生对考试失败结果的复合原因评定、情感反应和惩罚决定的特点。结果表明?韦纳的归因序列在我国的中学生受试者中得到证实;复合原因与单一原因的归固后果具有不完全相同的心理学意义;四个年级组之间在原因知觉、责任判断、情感反应和行动决定上具有各自的特点。初中生对复合原因的评定倾向于能力的强或弱,高中生的评定倾向于付出努力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生交往成败归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仁生 《心理科学》1998,21(5):467-469
1问题提出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对中小学生的交往归因进行系统研究的资料。但是,在相关的领域,研究者做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工作。Passer等人对婚姻冲突所觉察到的原因进行两维划分,提出了原因源和有意性两个维度.Michela等人对孤独的13项原因进行评定,认为原因可以分为原因源和稳定性两个维度。Folkes在一项模拟的研究中,要求参加者想象他们曾经拒绝过一次约会的邀请,要求被试回答拒绝的原因。结果显示,受拒绝的原因与他人的感情受到伤害的程度有关。Weiner以Folkes的方法为指导,对小学儿童进行研…  相似文献   

4.
归因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干预研究之概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就归因方式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特点、规律及其心理机制以及通过归因干预改善和提高个体与群体健康水平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叙述,并对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作者认为,归因干预可能是改善和提高个体与群体的健康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未来的研究应着眼于揭示个体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生活事件在特定归因和维度归因上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特点、规律及其心理机制,并就归因干预的理论和实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采用2×2两因素被试间设计检验了不同归因方式的诱导对自尊不同学生失败后测验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1)总体上,高自尊组在失败后的测验成绩显著优于低自尊组;(2)内部归因后,高自尊组的后继测验成绩非常显著地优于低自尊组;外部归因后,高、低自尊组的后继测验成绩无显著差异;(3)对于高自尊组,内部归因后的后继测验成绩优于外部归因后的成绩,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对于低自尊组,外部归因后的成绩显著优于内部归因后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398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自我效能感和归因量表为工具,探讨了不同年级和成绩水平的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归因的特点以及自我效能感、归因与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对于能力自我效能感和行为自我效能感,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年级差异不显著。学习水平和年级在能力自我效能感上存在着交互作用。(2)不管失败归因还是成功归因,年级差异显著,学习水平差异不显著。(3)路径分析表明,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有直接的影响,而归因是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  相似文献   

7.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徐速  朱燕 《心理科学》2001,24(1):35-38
本文研究了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的信念与归因.学生自我的信念与归因以及师生归因的比较,得出如下几点结论:(1)在教师和学生的信念中男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占优势。但在归因领域里却没有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2)对最好的学生,教师倾向于努力归因;对最差的学生,教师倾向于基础归囚。(3)最好的学生自我归因时倾向于基础和方法归因,最差的学生倾向于努力和方法归因。(4)师生归因维度上的一般趋势:造成数学学习成功的原因比较稳定、内源、可控;造成数学学习失败的原因也倾向于内源,但比较不稳定,不可控。(5)师生特定归因中的差异广泛存在,建议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的社会认知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前言归因是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对他人或自己的外在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行为原因的认知活动。近年来,探讨学生如何解释自己学业成败原因的研究颇多,但对归因的区域比较研究较薄弱;对中学生的成败归因研究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面也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观点;对学生在几门课程中的成败归因的一致性程度的研究尚未看到。本研究拟从这些方面入手,考察①比较不同地区被试对学业成败的归因特点②比较不同性别被试在归因方式上的异同点③选取数学、物理学业成绩为归因对象.探讨被试对不同课程的归因有无差异。2研究方法2.1被试:选自上海…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成败归因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董圣鸿  张璟  熊红星 《心理科学》2002,25(3):375-376
Weiner的研究表明,人们对成功和失败有不同的归因倾向,成功时更多地归因于能力、努力等内部原因,失败时更多地归因于任务难度、运气等外部原因。继Weiner之后,西方学者在成就范围内对成败归因进行广泛探索,研究表明,学生不仅对成功和失败有不同的归因倾向,而且成败归因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上也存在差异。我国大学生的成败归因特点与西方是否一致?国内的相关研究较少。而且,归因理论的研究大量集中于成就归因范围,人际交往范围内的归因研究就更少。为此,本研究采用MMCS归因量表,对我国大学生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成败归因的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基本归因错误曾被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归因倾向,然而,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却发现:不同文化脉络中的人表现出不同的归因倾向,确切地说,归因实际上会受到文化的影响,即便是所谓的基本归因错误亦具有文化局限性。进而言之,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打破了以往心理学中关于人们的基本认知过程和方式具有文化普遍性的思维定式。由此看来,心理学研究只有立足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脉络,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类的心理和行为  相似文献   

11.
依恋行为与情绪反应和社会归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依恋行为维度与消极事件中情绪反应及社会归因的相互关系,加深对依恋性质的理解。研究测试了82名大学生的依恋行为,以及大学生的依恋行为与情绪反应和社会归因的相关。结果发现,在与依恋相关事件中,依恋行为维度中的三个维度分别与情绪反应中的痛苦、焦虑、淡漠等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同时这三个维度也分别与社会归因中的不同归因对象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回归结果说明了外显行为受到依恋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作者从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性质对结果进行解释,并提出了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影响自尊的因素有很多,人们对不同因素所做的解释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自我的评价,这些评价影响人们的情感体验。归因是个人自我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进行评价的依据。本文就归因方式理论、归因方式对自尊的影响以及自尊和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做出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3.
股民股票投资成败归因内容与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开放式问卷,调查了股民股票投资成败的归因内容,并分别对成功与失败归因的内容及不同特征股民的成败归因内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股民股票投资成败归因的主要内容是能力、果断、信息、政策等十三项;对于成功和失败,股民所作的能力、果断、政策、运气等九项归因有显著差异;文化程度、股龄及户别,分别对十三项归因中的部分归因有显著影响,这显示了不同特征股民各自的归因特点。  相似文献   

14.
归因取向理论建构及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用一种新的视角—— 取向研究视角, 对以往归因理论进行整合研究, 建构一种与社会情境结合更紧密, 更具概括性的归因取向理论。归因取向理论的假设建构模型包括四种归因取向维度:社会取向, 个人取向, 积极取向和消极取向。根据理论模型编制归因取向量表, 以1301名被试为研究对象, 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明了该理论建构的存在, 理论建构中各维度的因素负荷和拟合指数良好, 归因取向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建构效度。检验归因取向维度和8个社会心理变量的关系, 证明了四种归因取向维度具有概括性、普遍性、稳定性和评估有效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应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归因风格分量表》对全国23个省市地区的44063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对不同年级阶段青少年归因风格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青少年归因风格的发展存在明显的阶段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其内在归因倾向逐渐减弱;(2)在不同年级阶段,青少年归因风格不同维度的发展方向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归因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自从海德(F.Heider)第一次从人际关系出发谈到归因以来,四十多年过去了。在这四十多年里,这个领域在理论上的发展及其在实践中的多种应用,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有关这一方面,人们已谈得很多了。本文想谈谈归因理论的另一方面,也即它的不足和面临的问题。一、因果结构: 因果知觉的结构是什么?有关归因的诸种理论都把重点放在“内在一外在”维度上,以此作为分析人们因果解释的一种方式。内在原因在于人,外在归因则把原因归于环境。人(内在的)与情景(外  相似文献   

17.
高中学生自尊水平与学业,人际成败归因方式关系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刘明 《心理科学》1998,21(3):281-282
1引言当代关于成就动机的认知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十分活跃,归因理论是其中颇具影响的一个。继Weiner从原因源、稳定性和控制性三个维度对行为归因特征及其特定心理学意义进行研究之后,许多学者对成就背景中的成败归因进行了广泛研究与探索。我国一些研究者对中小学生的成败归因特点及归因方式的训练进行过不少探索,但是研究基本局限于学业成败范围内。本研究试图从学生的学业及人际两方面来探讨学生的认知归因特点,并考察它们与学生自尊水平之间的关系,以期对素质教育实践有所启发。2研究方法2.1被试:来自上海市两所普通高中高二学…  相似文献   

18.
该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70名高中生的目标定向、学习策略、归因的特点及其与成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男生的掌握定向倾向强于女生,且在学习中更多地采用认知和元认知策略,而女生则具有更明显的能力和内部归因。2)归因与目标定向、学习策略间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相关关系。3)复述策略和努力归因能够负向预测成绩,调节和努力管理策略可以正向预测成绩,而目标定向通过归因和学习策略间接影响成绩。  相似文献   

19.
共变信息的程度差异对归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伟军 《心理科学》2011,34(6):1469-1475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1种自我关联的共变信息的程度差异对归因的影响。实验1中38名被试阅读一些情境,情境中包含被试好/不好的结果、及相关的一致性信息,并操作一致性的程度,然后在原因的4个维度进行归因。结果表明一致性高/低分别被归于人的外/内因,而一致性信息无或不明确时的归因则在内外归因之间。同时在4个原因维度均表现出利己归因偏好,一致性信息的程度差异对利己归因偏好没有显著干扰作用。实验2采用实验1的方法但给予了区别性信息,实验2基本复制了实验1的结果。另外本研究发现一致性或区别性高时在可控制性维度利己归因偏好消失。最后探讨了共变信息对归因及利己归因偏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应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归因风格分量表》对全国23个省市地区的44063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对不同年级阶段青少年归因风格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青少年归因风格的发展存在明显的阶段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其内在归因倾向逐渐减弱;(2)在不同年级阶段,青少年归因风格不同维度的发展方向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