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性文化传播的道德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性文化传播的道德审视赵继伦性文化是人类在维护和发展性本能的基础上创造的本能文化。性文化的范畴很广,凡涉及性的意识观念、习俗、行为方式、制度,均属于性文化。在社会生活中,人的性行为总要受到各种性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从人类文化学角度看,人是文化动物。也就...  相似文献   

2.
论性调控的基本矛盾安云凤性关系的调控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长期课题。这一方面是因为人本身是自然与社会的矛盾统一体,另一方面是因为性关系的外化,对社会和人自身具有正、负两种相互矛盾的作用。我认为,收与放,强制与非强制,他律与自律是性调控的三对基本矛...  相似文献   

3.
论性道德     
道德哲学与性从弗洛伊德开始,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医学诸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以图从经验方面阐明人类的性行为。心理学洞察了影响人们性活动的动机,以及性选择的起因;社会学考察了人类的性行为与我们的政治经济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的因果联系;人类学积累了大量的原始人风俗习惯的资料,并且说明了生养或抚育他或她的社会环境,怎样塑造了个人的性生活;医学则探索了人的性反应和性生活不当的心理学基础。相比之下,哲学在这方面所做  相似文献   

4.
性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性道德在整个社会道德中占有重要位置。性道德主要回答什么样的性行为是正确的和什么样的性观念是合乎社会发展要求的这样两个问题。不同社会历史阶段和不同民族的社会文化环境,对性道德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我国目前评判性道德的原则标准主要有五条。 一、“自愿”原则。也就是说,发生性行为的双方,必须完全出于自愿。这是因为性行为的自主权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非自愿下的性行为是对他人权利的粗暴侵犯,它会给被侵犯一方带来巨大的  相似文献   

5.
生活史是研究身体发育与后代繁衍时间表的一种进化方法。本研究根据生活史理论调查与分析了13000余名“婚前节欲”性教育规划中青少年的性态度、性信念与性行为关系。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多种性信念和性态度可以整合成一个一般因子,性节制。可以假设,性节制是生活史策略的一个维度。性节制的表现主要包括:性自我克制的意愿、承认性抑制的个人和社会原因、积极肯定青少年的节欲行为、否认性行为的积极影响、回绝性行为的技能、以健康为由赞同性抑制,以及对宗教的虔诚与笃信等。研究结果显示,性节制因子上的低分与更频繁性行为有关,年龄与性别变量对二者关系没有影响。本文还探讨了性态度、性行为以及人类生活史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历史过程的一切对象性关系中,主体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就是社会领域的主体性问题。对它的考察要从生产劳动入手。要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和社会关系对人的活动的制约这两方面来看人的主体性。这两种主体性及其相互关系,受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发展程度的制约,在不同社会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绿色技术包含绿色自然技术和绿色社会技术,其价值论基础是人类中心环境整体论.人类中心环境整体论主张以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中心,去处理和解决人类实践性活动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但有别于本体论和目的论人类中心主义;承认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及其对社会系统的"先在性",但又不同于各种形式的自然中心主义.现实中差异性主体特殊的环境需求,也无法否定和消解"人类共同"环境利益的客现存在.  相似文献   

8.
罗尔斯顿在持"大自然不是文化"的观点下,构建了他的客观自然价值论,目的是要确证人类承负环境义务的坚实根据。他的理论有不少的创新,然而他的人类承负环境义务根据论并不充分。因为其中存在如下问题:(1)仅从自然价值论中难以成功推导出人类的环境义务;因为(2)不能避开文化概念直接从自然界本身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据;尽管(3)他提出了自然价值论,但没有区分和说明人的内在价值与自然的内在价值之间关系的性质;(4)从"资源性"工具价值角度批判人对自然的不合理利用,但没揭示人与自然的这种资源性关系的本质;最终(5)人们并不因为他所提出的人类承负环境义务的根据论而深爱自然。  相似文献   

9.
Wynne的简约模型是基于动物的传递性关系推理研究所提出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假设:个体的传递性关系推理是通过运用刺激的强化值来表征顺序信息,并比较所呈现刺激之间强化值的差异来实现的。研究文献证实简约模型能够说明在人类和其它动物的传递性关系推理研究中所发现的大多数标准化效应,因此其被视为迄今解释传递性关系推理问题最经济的模型。但该模型将人类高级认知活动采用动物的机械学习方式来解释的还原论倾向是值得商榷的,它所探讨的传递性行为是否是“真传递性关系推理”也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在动物界,性的活动具有明显的时期性和季候性。在未开化的较原始的人类社会中,性活动也有这种明显的时期性。在已开化的人类文明社会中,从外显的性行为来看,这种性活动的时期性就不那么明显了,似乎在一年的任何时候随时随地都可以唤起、接应性的活动。所以对于人类来说,性活动具有着  相似文献   

11.
论自尊的心理意义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杨丽珠  张丽华 《心理学探新》2003,23(4):10-12,16
自尊以其对人类社会生活和个体精神生活的独特作用和贡献而倍受心理学家的关注。自尊作为起中介作用的人格变量,对儿童的情感、动机、社会适应性行为、认知活动及其品德等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它的发展有助于个体心理健康和良好个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牵手之前(2)     
从友 《天风》2012,(2):13-13
(续上期) 五、要先“性”还是要后“幸” 有人研究说男人是为了性而爱,女人是为了爱而性,但无论男人还是女人,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在恋爱中都已经把婚前性行为潮流化了。过去,婚前有了性关系,在朋友面前得藏着、掖着,今天谈朋友的人若没有发生过性关系,反而觉得自己“落伍”了。在这样的风气下,婚姻的神圣性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13.
探索美学的影响,不仅能揭示人类的社会性,而且有助于认识艺术和环境,因为环境不仅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美学过程囊括和涉及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鉴于这个原因,美学经验寓意着道德与政治属性。的确,在人类的环境里,道德、社会、政治是完全交织交融的,由此而蕴含的环境美学既有理性判断的根据,又有感官愉悦的理由。  相似文献   

14.
天然世界是指人类实践活动尚未改造过的自生自存的物质世界。人为世界是指人类所创造和改造过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的总和,它是人为自然、人为社会和人为人的完整统一。而人与人为世界除此之外还存在合目的性、价值性关系。天然世界变化发展速度较慢,且常带有重复性和渐变性;人为世界变化发展快,且具有不可溯性和质的突变性。人为世界一方面以天然世界的运动规律为基础,一方面又存在与之不同的“行动规律”、“实践规律”、“人为规律”等。  相似文献   

15.
垂体后叶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 AVP)是神经内分泌激素之一, 简称加压素。研究发现加压素对人类复杂的社会行为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首先, 在家庭关系方面加压素能够促进男性的性行为和父亲行为。其次, 在社会评定方面, 加压素能诱发男性之间的敌意和女性之间的亲和行为。最后, 在社会决策方面加压素能提升男性的自利性的社会决策和促进女性调和人际关系。目前此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包括:男女被试比例失衡, 当前研究关注男性为主; 对于心理疾病的临床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和缺乏对其他变量的控制。未来研究应继续探究加压素对人类的情绪调节、学习等各方面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心理距离的建构水平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度具有心理距离特性(即社会距离),人们对心理上远距离的客体或事件的表征倾向于采用高水平建构,而对心理上近距离的客体或事件的表征倾向于采用低水平建构。本研究以特质性和行动性行为描述句子为实验材料,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社会距离(亲密舍友/公选课上认识的同性同学)对他人正性和负性行为评价的影响,以探讨评价内容效价对于建构水平的心理距离效应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发现:(1)随着社会距离的延伸,被试对社会远距离他人的正性行为更倾向于高水平的特质性表征,但在负性行为上未获得明确的类似效应;(2)相对于社会远距离他人,被试对社会近距离他人正性行为和负性行为的评价分数均较高,提示人际熟悉度对他人行为的表征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发生性关系的学生中,半数以上是公认的好学生,1/3来自重点中学甚至是名声显赫的学校。他们初次发生性行为时100%不用安全套。有过性行为的事实,父母与教师100%不知道,他们对学校与家庭的性教育100%不满意。  相似文献   

18.
性伦理三问     
性伦理的研究需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其一,性是否有关善恶?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性行为能否成为道德价值的客体。显然,我们认为人的性行为是有意识、有目的且具有社会利害关系的行为,理应受到道德的评判。其二,对性行为是否有特殊的道德要求,即性道德是否必要?我们认为性行为不只是要受到一般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还要受到以"爱"和"忠贞"为基本内容的性道德的要求,这是基于人格完善和社会和谐的道德需要而提出的道德要求。其三,性道德需要法律强制吗?我们认为,当性行为损害到公共利益的时候,法律当然可以强制实施性道德,但由于法律强制的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太大,所以动用法律强制需要特别谨慎。  相似文献   

19.
王青 《管子学刊》2013,(3):113-117
20世纪后半期,人类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摆脱人类生存的困境,走向具有生态持续性的文明社会是中国现代化实践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试将孔子和泰德·本顿的生态观加以比较,求同存异,发掘其中蕴含的积极因素。两者在对自然的解读上,强调自然的客观实在性,重视自然的内在价值和对自然规律的遵循;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阐发人与自然的息息相关性和密不可分性,强调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强调合理地支配和有限地利用自然,承认自然的极限。这些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人类既是一种自然存在物.又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因此,人类的性行为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要求.这些要求表现为人类性行为的"伦理真"、"伦理善"和"伦理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