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些如花似玉的少女爱美之心较男子尤甚;那些“缺陷少女”,爱美之心又更切。所谓“缺陷少女”,并不是他们生理上有什么缺陷,而是指她似有“美中不足”:身材过胖过矮,过高过瘦;脸色过黑过黄;脸型过窄过长。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少女们尤其是那些“缺陷少女”们爱美之心如此迫切,这也不能全怪她们,而是社会压力所致。虽然“男才女貌”尚未绝迹,但是,请天下男子汉扪心自问:自己选对象,择伴侣,是不是想找一个美貌的爱人?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少女之间的嫉妒心。少女们聚集在一起,常常对“漂亮女郎”评头品足,羡慕至极,而内心则妒火中烧。然而,不少少女虽有爱美之心,却无打扮之法。她们常常把追求时髦与装饰美混为一谈,以时髦、洋、怪、奇、特为美。一见喇叭裤、太阳镜、项链、戒指、耳环  相似文献   

2.
妙语生辉     
卖药姑娘巧对王维 相传.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在居士山隐读时,一日偶患小疾.前去药店买药.见柜台内一位衣着素雅的美貌少女,于是想趁买药之际.试试这女子的才气。王维开口问:“我要买宴罢客何为?”少女微微一笑,答道:“宴罢酒酣客‘当归’.请问当归要几钱?”“且慢,我二买黑夜不迷途”。…熟地’不怕天黑夜.此药本店有的是”“三买艳阳牡丹妹”  相似文献   

3.
西方人普遍存在自我提升效应,此效应在东亚人中是否存在还有争议。在初中生自我识别的研究中发现,他们普遍出现了自我容貌的提升效应,即认为更漂亮的图片是自己的本来样子,且对自我容貌比较满意的个体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与不满意个体呈显著差异。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对容貌满意的个体确实认为更漂亮的图片与自己的相似程度更高。相比较而言,不满意个体对自我容貌的认知较为准确。无论现阶段对自我的容貌满意与否,初中生对自己将来的形象都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即将更为漂亮帅气的图片看成是自己将来的样子。  相似文献   

4.
漂亮,是人们尤其是青年女性所渴求和追求的。古往今来,多少人因自己“貌似潘安”“赛过西施”而自豪和骄傲,又有多少人因自己“相貌丑陋”、“五官欠端”而自卑和痛苦。一幅漂亮美丽的外表足以成为青年女性炫耀的资本。然而,造物主似乎很不公平,有时在赋于一个人美貌的同时,便很少再赋予他其他方面的才能。因此,生活中往往出现这种现象:一个貌美的人常常使人不无遗憾的感到他似乎缺少点什么。原因很简单,  相似文献   

5.
心灵的容貌     
前天和一个研究心理学的朋友聊天,突然想起了一个现在非常流行的却也非常玄乎的词:心灵的容貌,便禁不住问道:心理学家总是说,可以通过测试来看清一个人内在心灵容貌的美与丑,然而,关键的是我们都是普通的人,你能否用更通俗一些的话,让我们也能学会识别自己或他人心灵容貌的美丑呢?朋友说:外在的容貌之美丑,可以说一目了然,不管人们的审美情趣有多大的差异,看到西施便不会有人说她丑,而看到加西莫多(《巴黎圣母院》里的打钟  相似文献   

6.
不变的爱     
在网上读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位极其美丽的少女, 追求她的男友很多。不幸的是某日深夜家中失火,家 产烧得荡然无存,少女侥幸拣了一条性命,但面容被 严重烧伤。后来烧伤虽然治愈,但满面的疤痕无法消 除,天仙般的美女,变得很丑陋。由于容貌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青春绘本     
透过薄如蝉翼的服饰.看到了少女的美丽.少女楚楚动人的容貌让人浮想联翩。观看这幅作品.会产生一种仰视的感觉.这是画家的有意安排。  相似文献   

8.
心灵的容貌     
前天和一个研究心理学的朋友聊天,突然想起了一个现在非常流行的却也非常玄乎的词:“心灵的容貌”,便禁不住问道:。心理学家总是说,可以通过测试来看清一个人内在心灵容貌的美与丑,然而,关键的是我们都是普通的人,你能否用更通俗一些的话,让我们也能学会识别自己或他人心灵容貌的美丑呢?”  相似文献   

9.
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少女进入青春期后,性成熟引起少女体内的一系列的变化,体态、容貌更具女性的特点。一些少女开始有意地突出自身的“女性美”。 有的女孩为了追求“曲线美”,十二三岁就开始束腰节食;有的过于频繁地换服饰衣着,穿紧身袒胸露背的衣服,追求“薄、亮、透、紧”的效果;有的则烫发、戴耳环、画眉毛、涂唇膏……这样做的结果是:掩没了年轻人特有的朝气,过早地“成人女  相似文献   

10.
“英俊少年哪一个不善钟情?妙龄少女谁个不善怀春?”这人类的至洁至纯,就是毛岸英也不例外,在他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中,就曾与三个女性有过恋爱关系。第一位女性是巴西某共产党员的侄女,当时她与毛岸英及我党领导人的子弟同在苏联共产国际儿童院学习。英俊潇洒、聪明博学的毛岸英深深打  相似文献   

11.
一、应把有非法行为的人看成是“异常”的人吗?惹事生非的青少年真的是“异常”的人,或者是“特别”的孩子吗?对“异常”与“正常”区分,有两种看法:一种是以量为标准,另一种是以质为标准来确定。以量为标准的办法,是看和大多数人的所作所为是否一致,一致即视为“正常”,反之则视为“异常”。以质为标准时,设定某个令人向往的理想,而不断努力去实现的,判定为“正常”,相反的情况则视为“异常”。犯有非法行为的青少年,从数量上来看是少数人,但就性质来看,这些行为都是人所厌恶的,所以又不得不说是“特殊”的或“异常”的人。从专门心理研究的立场来看,可以指出,现在社会中的社会病理(也包括少女卖  相似文献   

12.
在我进行一组有关婚姻与家庭的调查与采访过程中,猛然发现,在婚姻遇到挫折的女性里,容貌出众的女人竟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按理说,这些漂亮的女人应该更容易得到美满和幸福的婚姻,她们的丈夫对她们更应该是宠爱有加,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她们的婚姻受“伤”呢?通过与她们中几个人的交谈,我发现恰恰是她们的美丽惹的祸,由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外开放,一股饱染铜臭的西风,确也趁机刮了进来,吹昏了某些妙龄女郎的头脑。她们艳羡西方的生活方式,向往纸醉金迷的物质享受。于是,把美貌当资本,去做大买卖,赚大钱的风流韵事出现了。当然,能让大刊物的封面出玉照,照像馆的橱窗挂美容,虽既免费又露脸,算得两全其美,但和另一种姑娘相比就微不足道了。这种姑娘岂止是专找有钱的老翁,有的现在已升级到“眼望港澳,胸怀全球”,凭美貌去赚外商和洋人的钱钞了!有华藉美人找美藉华人的,有在洋人出没的场所卖弄风情的,有做梦也想当洋太太的,哪怕是屈尊为小妾也在所不惜。难怪有些姑娘美貌了还想美貌,不美貌的设法美貌。涂脂抹粉,坦胸露臂地竭  相似文献   

14.
她是一名16岁少女,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优秀,自幼聪明漂亮,因在歌舞剧中扮演过天鹅常被人称为“小天鹅”。初中三年级时,她母亲无意中说:“你没有以前漂亮了。”从此,她每天老照镜子,感到自己的脸变丑了,牙齿不齐了,双腿也变得不像以前那样修长了,连骨头也有些移位了。  相似文献   

15.
谁的过错?     
去年春天,我到乡下采访。在老朋友小曾家休息时,我发现床边靠着一床竹席,花纹式样非常漂亮。我看了看问:“哪儿打的?”他说:“我们乡里王大爷!”“你请他帮我打一床好么?”我问。小曾爽朗地答应:“行!”不几天,小曾请一个朋友来我家量尺寸,我家里没有尺子,他也没带。这时我想到了绳子。我找来一根麻绳先量好了长,然后切断,在问一根绳上量好了宽,用红墨水  相似文献   

16.
森林里,狐狸和野猪相遇了。狐狸打心底里瞧不起野猪,就上来挖苦它:“看我长得多漂亮啊,美貌与智慧并重,连猎人都要忌惮三分;哪像你们野猪又丑又笨,吃饱了就知道睡,专长肥肉不长脑子”。野猪哪有狐狸那般口齿伶俐,无言以对,羞得无地自容.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的哲学意义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以人为本”作为当代中国科学的发展观和社会经济管理的基本理念,在各个领域里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甚至受到衷心的拥护。那么,哲学又是什么态度?它是否接受“以人为本”呢?这个问题现在未必有一致的答案。十年前,笔者曾发表了一篇关于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文章,就曾引起争论,被认为是对唯物主义哲学的冒犯。(参见《哲学研究》1994年第2、8、9、12期有关文章)现在虽然理论环境进一步宽松,但是哲学上“本”的问题历来歧见极深,积重难返,看来今天仍有讨论的必要。“以人为本”的哲学意义主要体现在对“本”的释义上。比起十年前,笔者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观察视角也有进一步的深化和转换。  相似文献   

18.
正今天抱着阿尔姗娜在小区里散步的时候,遇到一个小女孩,大约三岁吧,指着旁边一个小男孩骑的漂亮小自行车对奶奶说:我现在就要给妈妈打电话,让她下班后把这个车给我买回来!奶奶哄劝她:不过现在你妈妈正在上班呢,待会给她打好不好?小女孩立刻生了气,一边拍打着奶奶,一边哭闹着要手机。奶奶说没有带手机来,  相似文献   

19.
平常心     
有个美国女子到巴黎游览。一天,她忽然看到有个老头儿在一所漂亮的别墅花园中浇水。他那勤恳操劳的姿态,使这位美国女子想到法国人真是头等的园丁,在美国百里挑一都难,现在既然邂逅,为什么不带一个回国去呢?于是,她走到那位老头跟前,问他愿不愿意到美国去做她家的园丁,她可以给他很高的工资,还可以负担他的旅费。“夫人”,老头儿回答说:“真是不巧,我还有另外一个职务在身,一时离不开巴黎。”“你统统辞掉吧!一切我都会给你补偿的。你除了园丁,还兼营哪种副业?是养鸡吗?”  相似文献   

20.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多少年来我曾反复思考过这个问题。我曾一度得到两个截然相反的答案:一个是最好不要再上大学,“知识越多越反动”,我实在心有余悸。一个是仍然要上,而且偏偏还要学现在学的这一套。后一个想法最终占了上风,一直到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