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逻辑教科书中,人们通常只提到演绎反驳法和归纳反驳法,而没有论及类比反驳法。其实,类比反驳法也是论证过程中常用的一种逻辑方法。类比反驳法是类比推理在论证过程中的运用。但用于反驳的类比与一般的类比推理有所不同,前者是表达过程,着重于已知的思想观点的阐发;后者是认识过程,着重于未知领域的探索。类比反驳的主要特点是:在两个或两类具有某种共同性(或共点)的事物现象中,通过某一个(或某一类)众所周知的事物现象的荒谬性作类比,推出被类比的另一个(或另一类)事物现象的荒谬性,从而达到  相似文献   

2.
类比方法在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学者在探索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的过程中采用了类比方法.该思维方法帮助阐明神经肌肉接头受累和自身免疫反应所致这两个重要的机制,在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的研究中起重要作用.合理应用类比方法有助于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类比迁移发生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张庆林  王永明 《心理科学》1999,22(2):141-143
本研究包含两个实验,探讨类比迁移发生的机制。实验一主要探索类比迁移中的图式归纳是一种自动加工还是控制加工。实验二主要探索类比迁移中的图式归纳是保留性的还是排除性的。本实验结果表明,类比迁移中的图式归纳主要是控制加工,是一种保留性的归纳。  相似文献   

4.
我们可以将类比推理的研究进路粗略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形式的,一类是实质的。类比的形式进路是目前占主导的研究范式,但这条研究进路存在一定的问题。诺顿提出了一种实质归纳理论,该理论拒斥具有普遍模式的归纳规则。在实质归纳理论中,归纳推理的有效性源自实质事实,将以往纯粹归纳理论对归纳模式的辩护转换为对实质事实的辩护。当我们将实质归纳理论的理念推广至类比推理,就得到了一种新的类比理论:实质类比理论。在实质类比理论中,有两个关键概念:第一个概念是类比事实,第二个概念是类比事实保证类比推理。从哲学文献与科学文献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相较形式进路,实质进路对于理解类比推理而言,可能是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以高尔夫推杆技能学习为任务,采用双因素混合设计,通过对24名高尔夫新手的研究比较了类比和外显两种学习方式获得的运动技能在干扰情境下的操作表现。结果发现:(1)类比学习和外显学习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效果是相当的;(2)类比学习获得的运动技能在干扰情境下操作表现稳定,而外显学习获得的运动技能表现却下降。类比学习是一种具有实践应用价值的内隐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6.
客体相似性在类比匹配中的作用,是一直存在着争论的问题。该研究通过交叉匹配结合与分离的材料设计,控制类比源和类比目标之间不同相似性,探讨了客体相似性在儿童和成人空间行为关系类比匹配中的作用。实验一通过让儿童和成人完成单目标匹配任务,检验客体相似性对儿童和成人类比匹配影响的不同。实验二采用眼动技术对客体相似性在成人类比匹配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分区域探讨。结果发现,客体相似性影响儿童空间行为关系类比匹配的成绩,但不影响成人的成绩。成人类比匹配的过程受到结合在关系结构之内的客体相似性的影响。我们提出优先-限制调整观点解释客体相似性在类比匹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类比的图式驱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同  吕惠玲 《心理科学》2008,31(6):1398-1401
本研究采用了两个实验探讨了类比的图式驱动效应即类比的映射不仅是一种外显的推理过程而且也是一种内隐的推理过程,这一内隐过程具有图式驱动效应.实验1要求被试者首先阅读基础课文和目标课文然后回答问题,结果表明在课文阅读过程中存在着内隐推理.实验2采用更加复杂的实验方法检验了影响内隐推理的图式驱动效应,结果发现被试者的类比内隐推理主要受图式驱动或者结构排列的影响而很少受到语义激活或者启动效应的影响.最后,在结构排列理论与图式理论的框架中讨论了本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对于语义空间的研究一直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由于对词汇语义系统的不同观点,科学家们试图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目前,有代表性的语义空间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潜在语义分析(LSA)和语言的多维空间类比(HAL)。潜在语义分析是指利用奇异值分解的方法来探索文章中潜在的语义关系的方法;语言的多维空间类比则是利用多维量表(MDS)的方法来提取语义信息。  相似文献   

9.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区分了自然选择学说包括的两种不同的原理:适应原理和性状分歧原理。他对类比方法的应用也有两种:一是类比论证,二是发现的启发法。关于适应原理的类比只起到了启发法的作用,达尔文对这种类比的理解是假说一演绎主义的;关于性状分歧原理的类比是一种归纳推理,达尔文对这种类比的理解是归纳主义的。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在形成早期,受<易经>的影响,<易经>中的取像类比和"取譬"自然的思维模式、方法对中医学的形成更是深刻的.早期的医家在治病中充分运用哲学思想,取得良好的效验.通过传统医学称谓的变化,可以看出医学与非医学的剥离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项工作尝试将人类思维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与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相结合, 利用类比生成模型的原理, 开发了一个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多源类比人脸生成系统”, 并运用此平台开展了fMRI实验, 对人类大脑创造性思维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进行了探索。实验采用open-ends模式下的“design task”和problem solving模式下的“control task”作为对照, 共采得15名健康成人被试的有效数据。数据结果显示design task与control task相比更为显著地激活了内侧前额叶、额中回、右侧颞上回、前扣带回、双侧海马、楔前叶这些脑区。综合以往研究推测, 内侧前额叶可能更多地与即兴自由创作中对自我信息的表征有关, 颞叶可能与不断产生和输出新颖性的观点有关, 边缘系统则可能主要与创造性活动中的动力驱动作用有关。总的来说, 创造性思维是多个脑区同时参与的高度分布式加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库恩“范式”理论的发展中,“类比”对于塑形知识范式的基本作用被越来越多地强调。与此相应,亚里士多德亦将“类比”作为认识得以形成和扩展的基本方法。正是凭借对“人间”领域中较熟悉事物的观察,亚里士多德才得以形成对“天”进行论说的概念基础。正因如此,亚式物理学中那些诸多不同于现代物理学的特质,似都可以通过这种独特的类比模式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13.
在基于相似性的迁移研究中,表面特征和结构特征在类比提取过程中的作用是研究者关注的中心课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同的研究者在故事类比通达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有关表面特征和结构特征的作用的不同结论。文章以表面特征和结构特征的概念为切入点,主要介绍表面特征和结构特征在故事类比通达中的作用的理论分歧与类比通达模型,指出当前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的类比通达研究的框架。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题解决类比任务范式,考察了学习能力、知识经验对90名小学4年级儿童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类比问题解决及策略运用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问题解决的质量上,学习能力具有显著制约作用,学习能力越高,问题解决成绩越好,而知识经验作用不显著;在问题解决速度上,学习能力和知识经验作用均不显著。(2)学习能力对问题解决策略运用的总体分布、高级类比和非类比策略运用具有显著性作用。(3)不同知识经验对策略运用总体分布及高级类比策略有显著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比较了普通样例和类比比较样例在学习物理综合题中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两种不同类型的类比比较样例对物理综合题学习的迁移效果以及“提示”这一样例设计方法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1)通过类比比较样例学习物理综合题的效果优于普通样例;(2)相比于单综概念类比比较样例,综合概念类比比较样例能更好地提高物理综合题学习的近迁移成绩,但未提高其远迁移成绩;(3)提示能明显促进类比比较样例在物理综合题学习中的作用,但不同提示类型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该结果表明:类比比较样例是学习物理综合题的有效样例形式,而其中综合概念类比比较样例效果最佳;开放式提示和支架式提示均能较好地促进类比比较样例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张金桥  莫雷 《心理科学》1999,(6):551-552
1问题Gentner于1983年提出类比产生的结构映射理论(structuremapping theory).认为类比是知识从一个领域(源领域)向另一个领域(目标领域)的映射。该理论提出两个重要原理:第一是系统性原理。它指明了类比实现的基本条件。根据系统性原理,类比只映射关系不映射属性。第二个原理是透明度原理。它指明了影响类比实现的因素。根据透明度原理,结构对应的两事物如果结构清晰,或者其要素之间也存在有形的匹配.则透明度高.容易产生类比映射。关于类比迁移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迁移研究的重点。然而,…  相似文献   

17.
一~四年级小学生发展性计算障碍的亚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1~4年级小学生为被试,探讨发展性计算障碍的亚类型.对筛选出的54名发展性计算障碍学生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小学1~4年级学生中,存在着4种发展性计算障碍的亚类型,分别是听觉型、视觉型、类比型和听觉——类比型,这几种亚类型在数字加工和计算能力不同功能模块上的缺陷模式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8.
老化过程中的人格问题主要探索的是人格的稳定性及变化的范围和本质,其主要研究模式有特质模式、背景模式和发展阶段模式等。研究结果则因所用的研究模式和研究设计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9.
老化过程中人格问题的研究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化过程中的人格问题主要探索的是人格的稳定性及变化的范围和本质,其主要研究模式有特质模式、背景模式和发展阶段模式等。研究结果则因所用的研究模式和研究设计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分心抑制和关系整合对学前儿童类比推理的影响,实验一先初步探究分心抑制和关系整合对25名3~4岁和26名5~6岁儿童完成含有知觉分心的类比情景任务的影响。其次,揭示知觉分心与关系整合在类比推理中的具体作用模式。实验二先初步探究分心抑制和关系整合对30名3~4岁和28名5~6岁儿童完成含有语义分心的类比情景任务的影响。其次,揭示语义分心与关系整合在类比推理中的具体作用模式。结果表明,抑制控制能显著预测儿童完成各种类型类比推理成绩,工作记忆能显著预测儿童完成含有语义分心的类比推理成绩而不能显著预测含有知觉分心的类比推理成绩。儿童完成类比情景中的分心抑制是在关系整合中完成的,当类比情景中的关系整合没有超过儿童的工作记忆容量时,知觉或语义分心才能造成对儿童类比推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