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关于白光和色光的暗适应过程,特别对于红光,白光的暗适应问题,40年代以来已有不少学者作过研究。例如,Hecht,S.,Y.Hsia,(1945),Hulburt,E.O.(1951)研究了不同强度红、白曝光后的暗适应恢复时间的差异。Luria,S.M.,Kinnedy,J.S.(1961)对比了红、白光早期暗适应过程的不同特点。Luria,s.M.,Schu-artz,I.(1960)对红、白光的视锐阈限时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这些研究都证明了红光有利于暗适应。Smith,H.A.(1967),Grether、W.F.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一般我们日常使用的照明光为白光,但有的特殊工作使用色光作为照明光。色光照明有光谱的选择问题,白光照明则有色温的差别,色温不同,颜色显得不一样。高色温白光,白中带蓝,低色温白光,靠近橙红色。为了比较白色光温变化对辨认视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照明性质对辨认色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低亮度的四种色温白光和四种单色光下11种色标的绝对辨认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白光下的辨色效果优于色光。红、橙、黄、绿四种单色光中,红光的辨色效果最差。白光中高色温白光比低色温白光的辨色效果好。11种色标在辨认难度上存在差异,红、橙、橙黄、紫四种色标的辨认效果最好,白与黄、黑与深蓝最容易互相混淆。  相似文献   

4.
许为  朱祖祥 《心理学报》1989,22(4):35-43
本研究对不同环境照明强度、色温及色标亮度条件下荧光屏(CRT)16种显示色的绝对辨色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照明强度增加,辨色效果下降,2800K色温照明下的辨色效果优于1800K、5800K色温照明,高亮度色标有利于提高辨色效果。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到不同照明条件下的CRT显示颜色编码系统,且提高CRT显示色亮度可扩大颜色编码范围。  相似文献   

5.
许宗惠  林仲贤 《心理科学》1997,20(4):303-306
本研究采用类例判断法,在不同光源下对22张图片肤色样本逐一地进行主观评价。使用的照明光源为D65、CWF和A三种标准光源,色温分别为6500K、4150K和2856K。垂直照明,45°观察.肤色样本的视角为2°。实验结果表明:观察者在A光源下比D65光源更容易地评价肤色样本的质量,即在D65光源下的满意样本,在A光源下其喜爱程度趋于提高,而对不满意样本的喜爱程度趋于降低或基本相同;在三种照明条件下,被评为最佳肤色的样本与真实肤色有些偏离,色调略为偏黄,亮度较高,饱和度则非常接近;在肤色的波长范围内,亮度较高而饱和度偏低的肤色样本往往是优选样本。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通过对CIE 1960均匀色度图黑体轨迹不同区域的色温点∞K、8333K、4167K的视觉评价,探讨这一色度图的均匀性。 我们用了两个被试,分别对视觉色度计2°视野的两半视场进行颜色匹配。两位被试得到相同的结果(1)不同色温点的同一视觉等级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表明CIE1960均匀色度图的黑体轨迹区域不够均匀,(2)∞K和8333K色温点的相同视觉等级长度都不相等,而4167K色温相等。可以认为,1960年均匀色度图在4167K的较小范围内的均匀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摘 要 采用E-prime编排认知实验研究照明环境与TFT-LCD视觉显示终端界面背景饱和度的交互效应对视觉绩效的影响。依据字母视力表设计原理制作认知材料,以认知速度与准确率为视觉绩效评价指标。结果发现,照度与饱和度的交互效应对视觉绩效存在显著影响,色温与饱和度的交互效应仅对准确率存在显著影响,三因素交互作用对准确率存在显著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照度、色温下,通过调节显示终端界面背景饱和度可改善视觉绩效。  相似文献   

8.
采用E-prime编排认知实验研究照明环境与TFT-LCD视觉显示终端界面背景饱和度的交互效应对视觉绩效的影响。依据字母视力表设计原理制作认知材料,以认知速度与准确率为视觉绩效评价指标。结果发现,照度与饱和度的交互效应对视觉绩效存在显著影响,色温与饱和度的交互效应仅对准确率存在显著影响,三因素交互作用对准确率存在显著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照度、色温下,通过调节显示终端界面背景饱和度可改善视觉绩效。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辨认颜色灯光信号的亮度对比阈与背景亮度的关系。实验采用了色温3100k和5000k两种照明光,信号灯的颜色分红、橙、绿三种。实验结果表明:(1)随着背景亮度的提高,亮度对比阈以递减速度下降;当背景亮度达到100cd/m~2以上时,亮度对比阈渐趋稳定。(2)在两种不同色温照明光下,色灯信号的辨认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了照明亮度不均匀性对仪表判断的影响,以及在这种影响中,亮度均匀度与亮度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亮度不均匀性增大,判断效绩下降.然而,亮度则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采用双眼匹配法,测试了人眼经受不同色光照明后颜色视觉的变化。测量了它们的色位移并表示在国际照明学会(CIE)1931年色度图上。实验发现,与适应色类同的色光会引起相同的白光色貌。此外还表明,对色光适应的人眼会把白光看成该适应色的补色。这些结果为我们进一步理解视觉过程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彩色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CRT显示器中采用颜色编码来显示信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际使用中,由于颜色编码的视觉绩效和环境照明强度、视标本身的亮度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很多工效学家和心理学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但这些以往的研究往往是在正常环境照明条件(或明视觉状态)中进行的。例如,许为等曾在1989年研究了环境照明强度、色温及色标亮度对CRT颜色编码的影响,实验中采用的环境照明强度最低为10Lux。  相似文献   

13.
卡车驾驶员的夜间视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YJS—II型夜间视觉检查仪对238名男性卡车驾驶员的暗适应时间和夜间视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卡车驾驶员暗适应时间的95%上限值为59.67秒;卡车驾驶员暗适应时间和夜间视力的年龄阈值为40岁;事故组与安全组卡车驾驶员暗适应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事故组卡车驾驶员的暗适应时间较长,表明卡车驾驶员的暗适应能力差是引起夜间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为驾驶员的选拔,安全教育以及制订预防夜间交通事放对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作品说明:一款针对图书馆学习环境的照明轨道灯具,主要功能在于照射书架上的不同种类书籍,集简洁的外形和卓越的光效性能于一体,还配备了智能调节三个不同档位色温及无极调节亮度的功能,为青少年学子提供健康、舒适与节能的LED光效。  相似文献   

15.
红光照明条件下VDT不同显示色的视觉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百华 《心理科学》2000,23(2):165-168
本研究以VDT上持续进行的视觉作业速度和眼的调节辐合时间作为指标,对红光照明条件下VDT显示的红、黄、绿、蓝、白五种字符色的视觉效果进行了比较.实验中,VDT背景光的主波长为630nm.结果表明,五种字符色在两项指标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绿色显示的视觉效果最好,红色显示的效果最差,黄、白、蓝三色处于中间.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采用闪烁光度法。刺激光为红光(670nm)、绿光(560nm)、蓝光(450nm)和白光。亮度级为200尼特、20尼特和2尼特。视场约为2°、1°、0.5°和0.25°。受试者3人,均属色觉正常者,具有一定实验经验。结果表明:在同一亮度级上,大小相同的视场内,绿光的CFF都明显地高于明度相同的红光和蓝光的CFF;在同一亮度级上,色光和白光的CFF都随着视场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并且CFF-Log面积接近线性关系;在不同亮度级上,CFF-Log面积的直线料率并不相同。2尼特时的直线斜率小于20尼特、200尼特时的直线斜率。  相似文献   

17.
许百华  傅亚强 《心理科学》2003,26(3):397-399
采用一台有源矩阵彩色液晶显示器作为主要实验装置,对低色温、低强度背景光照射下液晶显示颜色编码范围及其与色标大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液晶显示器上色标大小对绝对辨认效果有显著影响,随着色标的增大,辨认错误率随之下降,但下降率则随色标的增大而递减。(2)在色温为3100K的低强度背景光照射下,液晶显示的颜色编码范围因色标大小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当色标面积减小到1×1mm2至2×2mm2时,编码色数目仅限于3-4种。  相似文献   

18.
前言 自然光和各种人工光的光谱组成不同、色温不同、显现颜色的特性也各不相同。但是在相同照度下,各种光源对人眼辨认非采色对象的效果是否一样,照明工程设计人员有着不同的意见。从而影响到照度标准的制定。多数国家如美国和英、法等西欧各国不  相似文献   

19.
不同时相日光下颜色的恒常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在光源光谱成份改变的条件下,我们周围物体的颜色在眼睛看来保持相对不变,称为颜色恒常性。1807年Thomas Young首先描述了颜色恒常性现象,他指出室内不管是由蜡烛的黄光或火焰的红光来照明的,书页纸仍然看来是白色的。Young认为,外界某一表面的颜色外观,并不完全决定于网膜的红、绿、蓝三种感受器的吸收特性,而也依赖于周围其它物体射入眼睛的光通量。此后,E.Hering对颜色恒常性做了实验表演。一般认为颜色恒常性是对环境照明感受性的降低。视觉通道只传递由物体表面所反射的光谱成  相似文献   

20.
前言人眼受到强光刺激后,需经一定时间视觉才能恢复到可辨水平,这种视觉的恢复过程基本上是暗适应过程。但又与暗适应不同,由于强闪光的刺激时间短暂(一般刺激时间小于一分钟),因此恢复时间短于暗适时间。前人对强闪光后的视觉恢复作了一些研究。他们研究所使用的曝光时间范围比较窄,集中于10毫秒以内。根据实际需要,对这问题我们曾作了一些研究,研究所使用的曝光时间在5毫秒以内和200毫秒以上,而且取的时间点也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