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巴黎街头常会看到绿色大圆筒垃圾箱,上面有几个圆孔,四面密封,供人们丢弃各类酒瓶、玻璃瓶。不少外国游客惊讶于为何玻璃要扔掉而不是回收卖钱,而这正是法国处理垃圾的根本原则:谁制造垃圾,谁出钱处理。垃圾不仅不能买卖,居民还必须为其收集与处理出钱。法国是欧洲最早推出垃圾分类丢弃制度和设立公共垃圾筒的国家。早在1884年,当时的法国塞纳省总督就规定所有公共道路必须设立垃圾筒。当时他已经  相似文献   

2.
一个青年在街上擦皮鞋,一天最多能擦30双。除去鞋油和吃饭,最多剩下20元。他琢磨,如果买下对面那栋楼,至少要擦500 年。假如组织500人擦皮鞋,向他们每人每天收4元,5年后,不就  相似文献   

3.
案例背景 初二的一个班的班主任请假两星期,他班孩子如同脱掉了紧箍咒的孙悟空露出了猴子的野性——教室卫生糟糕:地面散落垃圾,垃圾筒溢满零食袋自习纪律糟糕:嬉笑怒骂热闹非凡。他们大多数人置班规不顾,视班委于无形:甚至个别班委公然“腐败堕落”。一日,我批改班长随笔,她写到她很想管好班级,可同学们都不支持她的工作,她很累很痛苦!  相似文献   

4.
正站在高楼看地面,看到的全是美景,但当下到一楼再看地面,会看到脏物和垃圾。这说明,美是有缺陷的,再美的事物,凑近去看,放大去看,都会看到美中不足。所以,对美,我们要有一份包容心。若把看地面的顺序反过来,先站在一楼看,再站在高楼看,在一楼看到的脏物和垃圾,到了高层楼去看却看不到了,满眼全是美景。这说明,地面上脏物和垃圾毕竟是少的,是细枝末节,美景才是主流,  相似文献   

5.
人言可畏     
父亲来我们家小住时,总是闲不住,想方设法要找些事做。他说不做事,对不起一日三餐。在他看来,人活着,不做事,只吃饭,那是白活了。我刚搬入小区新居时,他从乡下来,每天在楼前楼后,转来转去。院里有空地,他种五谷杂粮的那点本事,根本用不上。每天倒垃圾,楼上楼下跑几趟,就算是做事,也只有一袋烟的工夫。后来看到别人门口的垃圾袋,就顺手给捎带了。带了第一回,就有第二回,有些人发现有人收垃圾,就把垃圾一袋袋地搁在门口,专等别人来收取。时间一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二楼新来的住户,还交代我父亲:你倒垃圾,要及时些,一天要多走几趟。我父亲点…  相似文献   

6.
给自己时间,一步步去走,给自己空间,一步步去做,年纪渐长日渐明白,生命还是要慢活,才会快活. 时间是一条长长的线,空间是一个宽宽的圆,我们的生命故事,都发生在它们中间. 人生,是个不能回头的旅程,所拥有的都会失去,所以要珍惜,但是不要抓住,因为抓不住. 每一个人的生命,是上帝给的礼物.它是一个可读的"作品",这个作品在人生过程中,也是不断地被修改、琢磨. 同样的环境,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心境"来对待.关键是你的眼光要向上,那就是说,把我们的"眼睛长在头顶上"吧!  相似文献   

7.
徐承瀚 《天风》2009,(4):28-30
"要收的庄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 (太9:37-38) 先父徐继崧主教在证道时,常常引用这段经文来阐发他对教会前途的担忧.  相似文献   

8.
如果你在菜市场,看到一个老人为了几棵菜讨价还价,你是否会不屑?或者,在街上看到一个老人从垃圾筒里翻捡回收物,你是否会掩鼻而过呢?那位讨价还价的老人,叫梁沛景,今年70岁,是香港中文大学退休教授,一  相似文献   

9.
16年前的那个寒冷的冬天,我的父亲在家里的浴室里,用一片锋利的刀片割腕自杀了。那年父亲44岁,而我才12岁。父亲以前在一家小医院做后勤工作,一年前,因为医院要精减人员,所以他被院方安排在家待业。“失业”后的父亲几乎没有收  相似文献   

10.
石景山清真寺坐落于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南里居民区内,走进石景山区模式口首钢家属区高大的楼群,就会被清真寺特有的五个绿色穹顶和穹顶上挺向蔚蓝天空的一弯新月所吸引。这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式建筑。解放前,由于石景山地区地处荒郊,交通十分不便,所以在此落户的居民不多,在此居住的穆斯林就更少,也没有清真寺。在石景山区的西边有个村子叫磨石口(现改名为模式口),是北京城到门头沟地区的必经之路。由于从北京城到门头沟运煤的骆驼队和大车队要经过此地,故人们经常在村里吃饭、休整。当时,石景山地区的餐饮业均为汉民经营,因此,使往来其间运…  相似文献   

11.
如果用某种动物做坐骑,我觉得人到40岁以后应当骑驴。骑驴的节奏很缓慢,适合养身静心。驴是一种出行的交通工具。在古代,武士骑马,文人骑驴,陆游的"细雨骑驴入剑门",读这句诗时,我就担心,路湿蹄滑,稍不小心,会闪失一个趔趄。驴背上摇晃,才会有时间琢磨那些难以琢磨的问题。孔子坐驴车周游列国,正因为驴蹄嗒嗒,撵车嘎吱,人生的顿悟,驴车上偶得。所以说,诗人的灵感来源于酒,酒精刺激大脑中枢,神经处于亢奋的状态,思维是跳跃的。而哲  相似文献   

12.
学会不讲话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教人演讲,收每个学员的学费是10元。有一天,来了一个要学习演讲的年轻人,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堆学习演讲如何重要的理由,竟然讲了半个多小时。苏格拉底对年轻人说:"你得交20元的学费。"年轻人抗议道:"为什么别人只交10元,而我要交20元呢?"苏格拉底说:"因为我只教别人‘学会讲话’就行了,可还得教你‘学会不讲话’,所以要收20元。"与苏格拉底一样,美国思想家、政治家富兰克林在《三十条自  相似文献   

13.
正《道德真经》是道教的祖经与圣典,是道教教理的总纲,也是道教所有修行法门的指导依据。道祖当年洋洋洒洒留下的五千言《道德真经》,直到两干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对于《道德真经》,我们总是在追逐中奔跑,却始终无法参透玄旨,历代王朝上至帝王,下至士庶,为《道德真经》作注者数不胜数,这应当是《道德真经》特殊地位的有力体现。《道德真经》的每一个字都"贵若干金",所以要想参晤它,就不得不战战兢兢,细细琢磨。我是个  相似文献   

14.
寓言三则     
珍珠与垃圾一颗珍珠不幸掉在一堆垃圾里。珍珠瞧着杂乱无章、丑陋不堪的垃圾傲慢道:"我是一颗价值连城的宝贝,怎么能够与你们这些一文不值的垃圾为伍呢?"垃圾嘲笑道:"你别高傲了!在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宝贝,大家在一起都是垃圾,都是废物。"有时,宝贝放错了地方会成为废物,人才放错了地方会误为垃圾!画家与魔鬼从前,有一个专门画魔鬼的画家,他画的魔鬼张牙舞爪、恐怖  相似文献   

15.
有三个泥瓦工,按定额每人每天要砌500块砖。第一个人每天砌够500块砖后就万事大吉,回家休息去了;第二个人每天砌够500块砖后,还在琢磨如何把砖砌得更快、更好、更精美、更省力;第三个人每天砌够500块砖后,不但琢磨把砖砌得更快、更好、更精美、更省力,而且还琢磨如何把房子盖好。10年后,第一个人仍是泥瓦工在砌砖;第二个人成了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而第三个人则成了公司经理。  相似文献   

16.
去年春天,我乘火车从武汉返回北京,由于时间紧,没有买到卧铺。想想自己已经五、六年没有体会硬座车的滋味了,所以,我还没上车,心里就琢磨着:“一定要想法补卧铺。”其实,硬座车厢的人并不多,可我心里总是向往着躺在铺上的那份悠闲,所以赶紧去排长队补卧铺,终因铺位紧缺没能如愿,只好怏怏不快地坐下。初春的南方大地,万物复苏,好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不知不觉中,我的思绪飞出了窗外,飞回了九年前的大学生活。那时,人们的生活条件远不如现在,放假回家时,  相似文献   

17.
吕瑞 《美与时代》2014,(2):10-10
生活垃圾的产生主要是由我国城市居民所造成的,但是城市居民又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体,所以应当利用不同途径成为环境保护的有效促进者,控制生活垃圾行为的发生,从当前我国市民环保意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可以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说起垃圾分类,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日本,其实美国垃圾分类管理也有很多年了,而且法律法规也很健全。在美国倒垃圾要遵守法律法规,从联邦各级地方政府,都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规范垃圾的处理。很多新移民不了解相关的制度,随便倒垃圾,结果轻则被罚款,重则受到法律制裁。美国的垃圾分类简洁明了,总体分为可循环利用和不可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9.
有人的地方总会有垃圾,而垃圾也是通过人去处理的。 误会,就是团契中的垃圾。 在人与人的相处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会。这些误会有时很短即可消除,有时却是一生之久也难以消除。它困扰人的心灵,扰乱人的情绪,污染团契的气氛,破坏教会的和谐。要  相似文献   

20.
林志华 《天风》2006,(20):2-3
所以要约束你们的心,谨慎自守,专心盼望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所带来给你们的恩(彼前1:13)。经文:彼前1:13神要我们约束好自己的心,目的是让我们能得到主耶稣显现时所带给我们的恩。为什么这里说要约束心,而不说要约束我们的口、手、脚呢?因为心是人行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