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15,(8)
<正>一、缘起2010年秋,泰京普门报恩寺住持、泰国国王御封的华宗大尊长仁得上师为我讲经之余,将报恩寺募集善款重刊的《慈悲三昧水忏》(以下简称《水忏》)赠予我。该《水忏》仿潮州开元寺版印制,与《大藏经》No.1910所收文本有一定出入。作为信众,对《水忏序》所记发生在悟达国师知玄(810-882)身上的人面疮恶报深感讶异,对千年以前晁错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慈悲地藏忏法》内容的分析,梳理了其中关键仪节程序所体现的佛教对苦难的认识、应对的方法和达到的解脱效果,以呈现出一个较为完整的佛教苦难观。基于这样的梳理,发现《慈悲地藏忏法》所要解救的是所有六道众生的苦难,而不仅局限于消除地狱道众生苦难。因此,《慈悲地藏忏法》不仅可以用来超度亡魂,它也适合所有发心修行者礼拜。  相似文献   

3.
2008年6月27日,香港三德弘法中心、中国佛教文化教育基金会和中国佛教慈善基金会在香港九龙湾国际展贸中心隆重举行为汶川5.12罹难同胞往生七七之期启建顶礼慈悲三昧水忏暨五方九大士普利瑜伽焰口冥阳  相似文献   

4.
水忏高僧悟达国师 悟达国师,唐代眉州(今四川)洪雅人。法名知玄,字后觉。十一岁随法泰法师出家,研习《涅槃经》。两年后在四川大慈寺受丞相之请,升堂说法,当时缁素人众日计万余,都倾心专注听法,赞  相似文献   

5.
历史是现实的镜子 ,鉴古可以明今 ,观往可以知来。中华民族的祖先 ,早就深明这一道理 ,历代皆设有史官 ,记载时事 ,编撰历史 ,既留下人类活动的雪泥鸿爪 ,又为现实的政治提供借鉴。史官被称为“素王” ,足见其作用重要 ,中国人极其重史的文化传统 ,自然影响及佛教 ,自南北朝以来 ,出现了一类专门致力于教史僧传编写的“史僧” ,如梁释慧皎、宝唱 ,唐释道宣 ,宋释赞宁、志磐 ,元释念常、觉岸 ,明释幻轮等 ,皆以撰写教史僧传名世 ,留下了《高僧传》、《比丘尼传》、《续高僧传》、《佛祖统纪》、《佛祖历代通载》、《释氏稽古略》等数十种教史…  相似文献   

6.
一佛法自西汉传入中国后,总的说来,一直受到历代帝王的一致尊崇与鼎力护持。著名的,如梁武帝立佛教为国教,四次舍身佛寺,布施大量财物。他倡导茹素,下诏编制《梁皇宝忏》,对佛教文化影响甚深。唐太宗李世民,虽首重儒学,但对佛法及高僧亦礼遇有加。他支持玄奘的译...  相似文献   

7.
《法音》2004,(4):44-44
本刊讯3月9日上午,浙江省衢州市天宁寺隆重举行纪念建寺1500周年暨戒成法师晋院法会。会上,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亲自为大和尚颁发《宗教活动场所法人登记证》。天宁寺位于市中心天宁巷,是浙西的佛教中心,衢州市佛协驻地。据《衢州县志》记载,该寺为高僧卧云禅师创建于梁天监三年(504),原名吉祥寺,高僧辈出,唐末永明延寿禅师曾驻锡于此著《宗镜录》,前后15载。1923年,诸善士设佛教协会于天宁寺,延请高僧弘一律师来衢主其事,师将其所藏《大藏经》、《续藏经》及诵习诸经概行捐赠并设看经会以广流传。衢州天宁寺举行纪念建寺1500周年暨戒成法…  相似文献   

8.
《法音》1989,(3)
近世治佛学,多以竺道生为佛教中国化的第一位高僧,其实,这第一位高僧,当首推释道安。一佛法自两汉末传入中土,最初只是依附于鬼神方米。所以两汉人鲜知有佛,而以批评汉代流行思想为学术内容与特征的王充《论衡》亦于佛教竟无一字论及。汉末以后,佛教始盛行于中土,其最显著的表现是佛经的大量译出。据《开元释教录》,自三国至隋  相似文献   

9.
略说经忏     
略说经忏释永禄经忏是随着大乘佛教济世度人的教义而出现的,它体现了大乘佛教独到的慈悲精神和宏伟志愿。在大乘佛教传播的地区,如中国的汉传和藏传佛教地区,以及东亚的日本等国,都将经忏做为重要的佛事活动。而在泰国、斯里兰卡、缅甸等上座部佛教国家和我国云南一些...  相似文献   

10.
法显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杰出的思想家、佛学家,其《高僧法显传》不仅是他西行求法的纪实,也是一部文化意蕴深厚的著述。法显既代表了中国佛教高僧追求真理,不辞身命、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反映了崇高的信仰力量,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代表。同时,他的《高僧法显传》还是一部弘法利生、包蕴佛教理趣的文学作品。其中许多内容,寄寓深刻,喻理深邃,不乏生动、完整的比喻故事,表现出叙述中彰显经典教义,议论中蕴含佛教喻理的文采。  相似文献   

11.
成书于清初的《大梵忏》是目前流行于上海的一部道教忏仪。该忏的内容受到了佛教天台忏法的影响,并巧妙地将密教的摩利支天修法与道教的斗姥信仰相融合。这背后反映了元明以降佛、道二教之间深刻的互动与交融。本文对该忏的由来、结构以及密教渊源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简要考证。  相似文献   

12.
九华山与地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明代佛教九华名山确立 中国佛教有四大名山,九华山则是其一,因以尊奉地藏菩萨而闻名于世,故成为独具特色的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佛教在唐代已经知名,《高僧传》里专门记载了开山祖师金地藏的事迹。金地藏以“和尚如斯苦行”,赢得了众人“莫不宗仰”。②唐朝廷对他也敕赐有加,唐肃宗至德元年,在成都大慈寺“敕新罗全禅师为立规制,凡九十六院,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日本天台宗世代相传圆密禅戒的法门,作为劝行作法。显教的法事以“法华忏法”和“例时作法”最为普遍。“朝念忏法,忏悔六根,夕念阿弥陀经,祈西方往生”。这种“朝题目,夕念佛”,就是以朝课用“法华忏法”、晚课用“例时作法”为内容的。 这两种礼仪作法是以天台大师的四种三昧之半行半坐三昧,常行三昧的方规和趣旨为依据。把这种礼仪作法作为日本天台宗修行的规范而广泛推行的,据认为是慈觉大师圆仁。  相似文献   

14.
<正> 《金光明经》有云:"夏火炽然,惟愿世尊,赐我慈悲清凉法水,以灭是火。"在须弥世界中,佛法之"清凉法水"浇灭的是人们心中的五蕴炽火;在现世生活中,佛门高僧身体力行,为遭受旱灾的人们送去生命之水,解救大家于苦厄。  相似文献   

15.
西方自悯的思想主要来源于佛教的慈悲观, 后者体现为在困境下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在自我认知维度, 慈悲意味着客观认识自己以及自他关系; 在自我体验维度, 慈悲意味着以慈悲喜舍等积极情绪应对不利情况; 在自我调控维度, 慈悲意味着通过行为的自我约束及觉知力实践训练建立稳定健康的心理功能。西方自悯因其自身的哲学思维限制没有触及佛教慈悲观核心理论, 而佛教慈悲观的自我构念梳理有助于拓展、完善西方自我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李荣,号任真子,蜀中高道,是唐代初年著名的道教理论家。根据《全唐诗》和《绵阳县志》的记载,他为四川绵州(今绵阳)人。关于李荣生平的详细情况,因史料阏如,今已无法考证得知。但从现存的唐代道教与佛教的一些有关资料中,如明修《道藏》与《大藏经》的《唐高僧传》、《集古今佛道论衡》中,仍可检寻到他的部份行踪,使我们今天对于  相似文献   

17.
在佛教典籍中,比较起来,《法句经》并不是很有名,然而它却是一部值得向广大佛学爱好者推荐的重要的佛教经典。大家知道,佛祖释达牟尼生前,他的关于佛教的学说并没有形诸于文字,而是由弟子口口相传。释地涅梁后,弟子们通过集会的方法,“结集”他仿学说,形成以经、律、论“三藏”为主要内容的最初的佛教典籍,其中的“经”藏系指现在的四部《阿含经》。《阿含经》是释迹所创佛教学说及其生前经历的最原始的记录,是探寻佛教原始教义的基本依据。而《法句经》便是与《阿含经》有着直接关系的~部经典,它是哪可含经》及早期律藏典籍中…  相似文献   

18.
东汉末年,随着佛教经典的相继传入,佛教忏悔思想也逐渐流布开来。晋代,僧人从事斋忏活动之风很盛,出现了一些忏悔方法。南北朝时期,忏悔更加流行,忏法名目也多种多样。南朝与北朝的忏法各具特色,且均对此后的佛教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土的佛教忏法,既包含原始佛教的灭罪思想,又融合了中国原有的礼仪形式和祛灾求福心理,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考察南北朝时期的忏法,对认识中国佛教忏法的源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伏牛山自在禅师系唐代著名禅师马祖道一(709-788)法嗣,也是河南佛教圣地伏牛山的实际开创者,亦是将洪州禅法自南方传入京洛的重要人物,然而传世文献对其记载并不多。最早收录伏牛自在禅师的资料是编于南唐时的《祖堂集》,可惜记载不详;《景德传灯录》、《宋高僧传》、《鉴诫录》及《云岩寺记》碑文,对伏牛自在禅师也略有提及。通过以上文献大体可勾勒出自在禅师的生平事迹及禅法。  相似文献   

20.
唐释慧琳所撰之《一切经音义》,无论内容之丰富,还是致用之广泛,皆足以俯视李善《文选注》、陆德明《经典释文》,早已成为定评。但慧琳其人却于史无征。自唐迄清,一千多年间,历代俗书皆无记载,只见于佛家史传。宋释赞宁所撰《宋高僧传》五有小传,宋释志磐撰《佛祖统纪》、元释念常撰《佛祖历代通载》、元释觉岸撰《释氏稽古略》中亦只有零星材料。《宋高僧传》五之小传,虽然简略但较为完整,兹录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