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残本《永乐大典》辑录了《圣贤图像赞》和《庙学典礼本末》两书中的16幅圣贤肖像插图,前者插图摹自杭州孔庙石刻,后者插图成书于元末,应是孔庙中先儒造像的底本或摹本。两书中圣贤插图严肃雅正,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明清时期《圣贤像赞》、《历代古人像赞》、《圣庙祀典图考》等圣贤肖像书籍中人物基本造型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诵念珠规程》中的木版画插图,通过中国传统的艺术手段对西方绘画进行了中国化的诠释,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中西艺术融合的天主教美术作品,而这种类似"翻译"一样的画面式样转变,也可谓是中西艺术交流的一个经典样本。一晚明时期,天主教耶稣会会士来华,并与中国士大夫阶层进行广泛接触,在此过程中,也逐渐传播西方的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3.
乌日切夫 《世界宗教研究》2015,(2):54-59,206,208
蒙古族佛教版画的图像研究目前在国内研究还很薄弱。蒙古文《甘珠尔》的插图版画作为清代蒙古族佛经版画最主要的一部分,一直为国内蒙古学界、宗教学界以及版画研究界所忽略。作者近几年主要从事蒙古族佛教版画尤其是蒙古文《甘珠尔》插图版画的研究,对国内现存的北京朱砂版蒙古文《甘珠尔》的各个版本进行调查研究并有一些重要的发现。本文直接确定了所有蒙古文《甘珠尔》的绘制佛像插图形式、内容和风格,认为蒙古文《甘珠尔》插图形式和装饰风格也深刻影响了清代蒙古、满、藏文佛经插图和装饰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代几大佛像集和《造像度量经》。本文主要介绍蒙古文《甘珠尔》及其插图概况、它的版印插图的发现的过程。分析蒙古文《甘珠尔》插图版画图像渊源以及插图版画的艺术风格对清代造像艺术的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与音乐相同的是,插图艺术同样在赏析层面上不存在国界上的差别,从视觉的角度上来欣赏插图艺术,能够以感受、享受与接受三个方式去体会生活中的各种体验。插图艺术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而言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从插图艺术中看到城市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文化的传承轨迹,并且插图艺术还能够以视觉语言效果作为社会发展变迁的传播媒介。研究目的在于对插图艺术的视觉语言效果进行探究,在分析插图艺术的文化内涵以及创作方法之后,从视觉语言效果的角度对插图艺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曲艺 《世界宗教研究》2015,(2):140-147,193
意大利语convenevolezza意指绘画中用当代服饰和场景再现历史题材故事。从14世纪开始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就出现在意大利艺术中。耶稣会传教士也深谙这一概念,17世纪他们在中国传教后不久,就用图像在中国传播基督教思想,convenevolezza的艺术手法亦即出现在晚明圣经故事插图中。以1593年在罗马出版的《福音故事图像》为蓝本,1637年,耶稣会会士艾儒略在福建晋江出版了《天主降生出像经解》,它是中国第一本关于耶稣生平的插图书籍。书中描绘耶稣生平故事的插图上就出现了许多当时的服饰、家具、装饰等素材,并体现了儒家思想和生活方式。基于《天主降生出像经解》中的木刻版画,并将之与《福音故事图像》中的铜版画相比较,本文旨在探讨convenevolezza在中国版画中的应用,并从艺术实践方面论证明末耶稣会采用适应儒家思想的传教策略。  相似文献   

6.
王欢 《美与时代》2014,(7):90-91
插图设计是伴随着人类文化和艺术的诞生而出现的,它带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文化,而这一特点在插图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可以说民族的,本土的艺术文化特点极大的推动了插图的发展,同时插图也极大的保存和发扬了民族的本土的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世界的目光不时聚焦于伊斯兰文化,美国总统尼克松就曾在其遗作<抓住时机>中写到,"当欧洲还处于中世纪的蒙昧状态的时候,伊斯兰文明正经历着它的黄金时代……几乎所有领域的关键性进展都是穆斯林在这个时期里取得的……当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伟人们把知识的边界往前开拓的时候,他们所以看得更远,是因为他们站在穆斯林巨人的肩膀上."  相似文献   

8.
在宗教艺术中,"圣母"形象是一个经常被欧洲艺术家表现的主题。同时,在欧洲几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其社会发展经历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文化变革。圣母形象在神圣化和程式化时期,主要分析基督教美术在早期,中期,晚期的发展;在平民化和人性化时期,主要是文艺复兴时早期、兴盛期与晚期圣母形象的变化;在地域化和个性化时期,圣母形象与不同的地域风格相融合,不同的艺术创作者对圣母形象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总之,这些改变是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也侧面烘托出女性题材能更好的反映社会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9.
包装插图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拥有不同文化、消费观的大众的需求在发生着改变,包装插图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征也在不断丰富,从不同角度研究包装插图的现代艺术特征,其意义更多地在于让人们及时了解和把握其包装插图发展的现状和规律,把握好现代包装插图的创作方向,为正在探索和实践的设计师们提供一个开阔思路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曹英 《美与时代》2014,(6):73-73
版画插图是视觉艺术中信息传达的基础表现形式,是使用寓意更明确、形象更直观的非语言的图形形象传达信息,以此达到心与心交流的目的。提及版画插图艺术,人们总是习惯性和书籍联系在一起,然而随着版画插图艺术数字化应用的迅速发展,版画插图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书籍,而是被广泛应用到数字信息领域,从而体现了版画插图艺术的数字化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大约处于同一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优秀的肖像画家和作品辈出。中国明代人物画虽然发展缓慢,但肖像画却有一定进展。中国明代肖像画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画都追求形神兼备的境界,当时中国肖像画受西洋画的影响在技法上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艺术无国界,东西方难分伯仲。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七六——一九七七学年[美国]成立了中国和欧洲启蒙运动研究会,并且召开了几次会议。这个研究会打算成为介绍启蒙运动时期中国和欧洲的文化联系的学术性研究的讲坛,它在成立的第一年听取了有关中国和欧洲在哲学、政治、观赏艺术、通俗文化方面的联系的报告;计划在将来的会上探讨文学和科学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未来主义是意大利近代极富有影响力的艺术思潮之一。通过对1936年到1938年间阿尔韦托·马斯特安尼设计的四张航空招生海报图像进行研究,回顾了意大利未来主义与航空业同期发展的黄金时代,论述了海报作者如何运用金属元素、强烈的色彩对比、仰视化构图等视觉形式和具有强大隐喻性图形符号——老鹰、鹰帜,共同把未来主义风格和民族意识呈现于海报之中。这四张海报是未来主义艺术思潮在设计领域的图像历史,是进一步了解未来主义历史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劫波经》是耆那教白衣派的重要经典,其中的胜者传记讲述了24位祖师的生平事迹,是文本的核心内容。自13世纪起,《劫波经》出现了带有细密画的插图抄本,并很快成为耆那教绘画艺术最为流行的创作题材。而在《劫波经》的所有插图中,胜者传记插图数量最多,占比最重,内容最为丰富。因此,胜者传记的图像是研究《劫波经》乃至整个耆那教细密画的关键。本文基于对文本和插图的整体考察得出结论:胜者传记以“五吉祥事”为叙事结构,在确保24祖传记完整性的同时重点突出了大雄传记的内容。图像高度依附文本,具有风格化、扁平化和模式化的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15.
肖邦的音乐是钢琴音乐王国的珍品.他的音乐以诗性著称,在19世纪,肖邦就被称为"钢琴诗人"了,这是一个恰当的称号.他的孕育于浪漫主义精神的艺术,成就了钢琴的黄金时代.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使他的音乐与波兰紧紧相连.  相似文献   

16.
"语-图"互文作为近年戏曲文本及小说图像研究的中心,在分析"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的基础上,不断地以一种新的视角切入,展现出文化历程中图像与传统文本的互塑。以明刊本《浣纱记》的版刻插图为例,通过对比版本流变过程中出现的图文变化,分析明刊本插画后暗藏的"画外之音";通过揭示文本与图像在互相阐释、互相指涉和互相配合的过程中所达到的图像动态化、戏曲文人化,完成文化历程中插图对传统文本的重塑。从明刊本《浣纱记》图文关系的动态化发展入手,可以具体分析版本中出现的"由文生图""以图释文""图文互行"三种现象。  相似文献   

17.
走进欧洲艺术的宝库,在各大美术馆正面对话经典油画作品,浅谈绘画体验与感受。"古典,就是不知光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是一个对欧洲古典油画线性元素最适当的表达,也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东方艺术意境在欧洲古典油画中的表现。文章旨在强调线性的东方审美在欧洲油画人物上的体现,光影对线的塑造,以及这些观念嫁接到日常创作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在欧洲封建的中世纪,作为一种融入了浓厚基督教神秘主义的新颖艺术形式,"哥特式"成为横扫欧洲、风靡一时的最高贵典雅的艺术风格.哥特式艺术粗犷、奔放、灵巧的风格体现在建筑、玻璃彩窗、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上,其中,哥特式建筑以其肃穆、空灵、幽邃、垂直向上的外表等特征,成为了基督教精神最具代表性的载体,它表达了基督精神里对上帝的敬仰和对人性的追求.哥特式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成为一个时代艺术风格和艺术水平的永久标志.  相似文献   

19.
欧洲文艺复兴盛期,随着意大利新兴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在威尼斯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画派——威尼斯画派。威尼斯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乔尔乔纳,在世界美术史上享有盛誉,为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的艺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作品《沉睡的维纳斯》同样在世界艺术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就该作品用图像学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末在晋城青莲寺发现的北齐"龙华造像石",是一通极具时代特点的石雕艺术。石身四面以不同样式和手法雕刻了《大方等陀罗尼经》中的十二梦王形象和《供养礼佛图》等共17组图像,采用高低各异的雕刻手法,以不同的构图样式,表现了佛、菩萨、弟子及其供养人鲜活写实的活动与场景,反映了北齐时期雕刻艺术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