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书架的植物仿生造型设计为例,通过对外观造型、色彩材质、人文理念等一系列设计成分的分析,并结合国内外在这一造型领域的创新理念,探讨植物仿生元素在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以及植物仿生设计产品"绿色、自然、品质"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2.
椅子在实现自身功能的时候,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个“有意味的形式”。西方当代椅子设计中出现人体及其部位、动植物等多种仿生造型。其别致的形式包含人体工程学、社会进步、生活情趣、商业利润、生态觉悟、后现代心理等深广的内涵,方寸之地能现大千世界。  相似文献   

3.
日用陶瓷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日用陶瓷以实用为目的,同时又要求具有艺术性。陶瓷设计师要在设计思维方法上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可把仿生设计应用到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结合的日用瓷中,日用陶瓷的仿生设计要体现它的形态美、结构美、色彩美、肌理和质感美,使优秀的仿生设计作品亦可刺激消费、引导消费、创造消费。  相似文献   

4.
仿生设计是在仿生学与设计学基础上建立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在陶瓷艺术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仿生设计学理念。仿生设计学在陶瓷设计艺术中的运用,可以让陶瓷产品达到"瓷法自然"的境界,从而使其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与应用需求。人们从大自然中的各种生命体中受到启发,并将这种启发运用到陶瓷艺术设计当中。仿生设计使陶瓷艺术作品更加人性化,将中国古代"师法自然"的传统思想融入到艺术设计作品当中,让使用者不仅在物质层面得到满足,在心理和精神层面也得到满足。让人们更多地去关注自然,欣赏自然。陶瓷艺术中的仿生设计应用,能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陶瓷文化,并为现代的陶瓷设计师提供一些设计素材和灵感源泉。  相似文献   

5.
王滨 《管子学刊》2013,(4):103-109
淄博陶瓷自古以来就有着辉煌的成就,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淄博民间陶瓷是淄博陶瓷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制作风格,受到陶瓷研究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淄博民间陶瓷秉承“以人为本,贴近生活”的作器原则,遵循陶瓷设计最终要符合生活的实用性和便利性这一要素,特点鲜明。本篇从淄博民间陶瓷方便实用的角度出发,利用清代至建国时期淄博本地窑厂所产的典型器物实例,揭示了淄博民间陶瓷“物以致用、物尽其用”的生活实用性理念。这些设计新颖别致、造型朴实无华并有较强实用价值的陶瓷器,是淄博民间陶瓷的缩影。“窥一斑而知全豹”,对这些陶瓷器的研究,可以让更多的民间陶瓷爱好者从它们“物以致用”的实用特征中,进一步了解淄博民间陶瓷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产品设计,在注重产品的功能性、商业性和科技性的同时往往会忽略消费者对产品情感的需求。结合实例分析仿生设计的方法和理念,根据形态仿生、色彩仿生、功能与结构仿生的理念与原理,结合产品系统设计程序与方法提出仿生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程序设计,并从人机工程学原理角度分析仿生设计在产品设计中要遵循的原则。丰富设计师进行产品设计的灵感,加强消费者与大自然的沟通,增强产品设计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仿生思维的角度,围绕构成室内空间要素的不同实体物质,如各界面维护结构、家具设备、空间组织等,在材料特性、加工技术效果、空间尺度、人的视觉感知等方面,探究室内空间中使用仿生思维节能创新的可操作形式。并通过节能化的仿生思维制约人们室内空间中对物质的视觉感知、功能使用、循环利用等方面的生活环节。这种切实可行的室内空间设计操作模式,将为空间内的物质精神消费找到最佳的可持续平衡点,从而引导人们走上真正意义上的节能、生态化的可持续生活。  相似文献   

8.
道教“洞天福地”思想对韩国汉文小说影响至深,无论是韩国汉文小说中的“三神山”描写,还是“洞天”意象的蕴含,或是“桃源”情结的展现,都折射着这一思想。其中,小说中的“三神山”描写,不仅将中国的蓬莱、瀛洲、方丈三山看作是“三神山”,还把朝鲜舆图上的金刚、汉挐、智异三山附会此说;小说中的“洞天”意象包含避乱功能、田园牧歌式生活场景和修仙之所三方面内涵;而小说中的“桃源”情结,一方面与“洞天”意象融合,阐释战乱中的人们渴求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另一方面与隐逸思想结合,表现文人出世、肥遁山林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一、仿生的概念和历史、解构的思想 仿生学是近期发展起来的研究生物学与科学技术之间相互联系的一门现代的、新型的边缘学科.时装设计中仿生的应用形式是选择相应的材料和设计手法来模仿生物的某种形态特征,通过对其恰到好处的转形变化和艺术处理,在服装造型与生物形态之间寻求一种内在的、有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苗艳凤 《美与时代》2003,(12):67-69
在工业设计实践中,产品形态是产品设计的最终结果。产品形态实际上是一系列视觉符号的传达,其造型符号具有一般符号的基本性质。产品形态可分为仿生形态、卡通趣味形态、隐喻形态和联想形态等。  相似文献   

11.
张伟 《美与时代》2014,(12):69-69
艺术设计基础课不仅能培养学生造型能力,更能带来新的设计观念和创造能力,本文主要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着手,对目前的教学模式做一些尝试,探讨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方法,提出基础课程应以“艺术的思维与表现”中心,结合社会需求,使学生对造型与表现及思维的认识上升到艺术审美的高度,挖掘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所能承载的全部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12.
"熵"的概念源于物理学,指系统混乱状态的量度。关于"熵"理论的研究多出现在如控制论、信息论、生态学等领域,在不同学科的研究中会有更为具体的引申义。在仿生设计方面,对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与设计方法上。优秀的仿生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天然蕴含着"熵减"理念,基于"熵减"理念的仿生设计研究对构建一个和谐有序、低碳环保的社会具有指导意义。把"熵减"理念引入到设计中,从形态、材料、结构和功能四个方面对仿生设计的方法进行研究,能够有效解决现代仿生设计中存在的材料选择不合理、资源未合理利用、无用功能设计突出、结构低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重新认识和挖掘中国传统陶瓷灯具并进行适应于现代生活需求的情感化应用与转换是当前陶瓷灯具设计的必由之路。从现代陶瓷灯具创新遇到的问题出发,通过分析传统陶瓷灯具推广进程中的当代审美需求,并立足传统文化探讨当代陶瓷灯具情感化设计的创新方法,让传统陶瓷材质注入现代灯具设计并帮助其活化再生,融入现代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理念,这一切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巴涛 《美与时代》2006,(8):45-47
如今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传统工业经济体系,在环境与发展之间造成了长期难以消解的尖锐矛盾。在繁荣的背后,是我们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各种环境安全问题越来越明显。设计不应当仅“以人为本”,而更应当“以自然为本”。设计师不能仅仅以产品在外观上标新立异为宗旨,还要将设计的中心真正放到产品与自然环境亲和性的创新上,既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又要做到物尽其材、材尽其用,突出“生态意识”和“以环境保护为本位”的设计观念。设计师有责任考虑产品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设计说明:本方案的主题是"生态文化",所以我以仿生的形态来体现这个宗旨。在整个形态上我以圆、椭圆、弧线为主;在主要方面:我把主题雕塑以仿生粗壮的树木设计而出,在公共设施上我以仿生树木落叶的的感觉进行设计的,所以休息区是以仿生叶子的造型出现的。广场的白色主题雕塑以不锈钢与玻璃钢搭配设计而出;休息区的叶子造型是已黄色地砖围成,中间以草坪和鹅卵石铺  相似文献   

16.
色彩是电影创作中的重要因素,它既是叙事的语言,也是造型的语言。红色在电影女性人物形象设计中具有四种功能:视觉语言的表现功能、色彩情感内容的表现功能、空间形色效果的表现功能、色彩心理效应的表现功能。  相似文献   

17.
李莎 《美与时代》2014,(10):95-95
陶瓷的造型演变有着各种可能和因素,器形中的造型便是集“器”之用与“道”之意于一体。通过具体描述几种思维方法,并结合陶瓷艺术的特殊性来分析如何将“器”与“道”融于器形之中。只有弄清楚它的特殊性,才能真正深刻体会陶瓷器形之美。  相似文献   

18.
郑玉桂 《天风》2001,(1):38-39
“信”、“望”、“爱”是教会和信徒信仰生活主要的环节,是信徒对己、对人、对神明确的印记。在我们中国基督教开展三自爱国运动的现阶段,教会和信徒对于“信”、“望”、“爱”,应有更现实、更具体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家具的出现和存在,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生活中的实际使用功能。在家具设计中,造型、材质和色彩等无疑成为了家具设计的典型特点。当前社会。视觉效果已经成为了家具选择的首要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就成为了创新设计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20.
论陶瓷造型的设计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陶瓷设计而言,常有人说"陶瓷设计几千年了,什么形体都已被设计过了,怎能再创造呢?".显然,这种闭塞的观念有悖于陶瓷设计的发展规律,更悖于设计的三种思维方法.在这种设计思想的指导下陶瓷造型怎能创新,怎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审美个性,又怎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那么,怎样的设计思想才能科学的指导我们的设计呢?古往今来形形色色的设计,从现象上看,似乎是设计者各显神通的结果,难有规律可循.但如果我们从设计的横切面来看,有三种类型的思维方式,即模仿型、继承型、反叛型的思维方式.下面来分别谈谈这三种思维方式在陶瓷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