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青海传统手工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民族自己的独特风格。受民族艺术、节庆礼仪、宗教信仰、文化娱乐、生活习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民间手工艺艺术形态中,特别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艺术,反映出其特有的精神和意识。青海传统手工艺艺术文化与其他地区息息相关,甚至相互融合,乃至变异呈现出多元性。是先民历史和文化的记忆符号和活化石,研究青海传统手工艺的历史,传承与流变,手工艺艺术的民俗内涵以及社会功能,对青海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丰富作用。  相似文献   

2.
窑洞是豫西地区传统建筑的代表,窑脸又是窑洞装饰的主要部位,是豫西地区建筑装饰、点缀生活和对美好生活不懈追求的重要艺术形式和集中体现。但是,近代钢筋混凝土建筑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窑洞建筑,窑脸的装饰之美逐渐被忽视。调研考证发现,窑脸的装饰题材众多、构图追求形式美法则、配色素雅构成了具有豫西特色的装饰艺术特征。在豫西窑洞中,窑脸的装饰艺术特征潜藏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文章对坚固实用的民俗符号、具有吉祥寓意的民俗符号、具有豫西特色的民俗符号进行分析,形成民俗符号的完整构架。  相似文献   

3.
在旅游产业中湘西苗绣作为苗族文化的代表符号,在经历了国家主导文化、现代文明的冲击后,在商业利益的追逐中迷失了传统文化价值观。在旅游文化生态建设中,传统手工艺价值观出现回归思潮,苗族人积极寻求湘西苗绣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对话中,重建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4.
活态流变性是手工艺的重要特征,要想实现传统手工艺的复兴,需要生产性保护。以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马村镇石堰村为例,分析在手工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传承困难、市场衰退等困境,提出手工艺的复兴要建立在产居结合关系的恢复上,重视手工艺文化与村落空间的共生关系,应兼顾技艺的发展与空间的更新。  相似文献   

5.
龙被,也叫崖州被,源于海南古崖州地区,以其独特的龙纹饰图案风格闻名于世,在海南黎族集聚地谓之为大被,是黎族文化产物中技术最高超的黎锦工艺品,艺术价值非凡。崖州龙被早期的龙纹图案,主体部分和间隔部分图案的表现方式经历了从抽象几何纹样转变为具象的花草、动物吉祥纹样以及由半抽象的祥禽瑞兽和自然、器物纹样的演变过程。到明清时期黎锦图案已经成熟,完成了由简到繁、由抽象逐渐演变成具体的祥瑞纹饰。崖州龙被中的龙纹形象与我们所熟知龙的形象是有所区别的,其抽象夸张的形态与中原大陆威严神武具象的龙形象截然不同,是黎族先辈在雷公的基础上臆想出来的超自然神灵形象。  相似文献   

6.
当代设计对传统手工艺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研究其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的文化传承及创新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当下移动互联网及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探究设计、传统手工艺文化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微妙关系,有利于促进当代设计与传统手工艺的相互融合,从而为社会创造全新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进而推动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传统手工艺产品承载着区域文化,呈现出地方文明的精神核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面向"海丝"地区,打造传统手工艺产品文化品牌,促进各区域文化交流,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与现实意义。结合品牌战略与定位理论,分析传统手工艺产品的文化内涵,探讨其基于文化的定位战略,面向"海丝"地区,在细分市场和资源优势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品牌核心价值,构建传统手工艺产品品牌定位,并以泉州传统民间"金苍绣"手工艺产品为实例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第一部手工艺技术汇编,《考工记》是一部记录古代科学技术与手工艺的重要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工艺学和器物思想。《考工记》中记录了朴素的工艺技巧,分析东周"百工居肆"时期物质文化生产生活中所体现的"中和之美",而"中和之美"对于"百家争鸣"这上层建筑的哲学抽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全球性的"文化趋同"现象,使原有地域性文化受到冲击,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特色逐渐衰落、消失,同时也使根植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建筑与室内空间装饰设计出现特色危机。地域性符号是由地域文化凝聚而成,因此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开封古称大梁,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享有古都之盛名,名胜古迹遍布市县,民俗文化特色浓郁,地域符号特征突出。因此,对其地域性符号进行提取与创造,并将其应用在室内设计中,就能能够充分体现出开封地区性主题特征,发展成具有开封地方特色的设计风格,将为枯燥乏味、千篇一律的现代设计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传统手工艺交互式图解法建立在中国传统手工艺知识体系之上,其以移动终端为载体,通过用户研究,确定典型用户,将认识负荷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运用在交互式图解法APP原型开发中,图解内容包括材料、工艺、工具、制成品形态四个方面,图解方式包括静态图和互动图两种。经验证,通过该图解法解析的手工艺学习APP在促进工艺知识体系的认识和理解上有效,但在工艺技艺学习上效果甚微。由此看出,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移动学习,应与线下的社区手工艺学习、交流和工艺品展示相结合,才能探索出一条可持续传承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民俗符号是历史、文化和民俗事项相融合的产物,储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事项信息,蕴含丰富民俗文化内涵,体现着鲜明的艺术个性,是研究中国民俗史、文化史、传播史和艺术史的直观图示资料。  相似文献   

12.
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生长,积淀着民族的智慧,代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是艺术的瑰宝。以往的传统手工艺传播方式单一、传播范围小、距离短,技艺的传承需要依赖师徒传授,文化的传播则依靠书籍资料和作品实物,影响力受到限制。如今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自媒体的兴盛,文化和技艺的传播迎来了新的机遇,传统手工艺文化的构建和演绎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通过对传统手工艺"创客"和文化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其发展趋势和策略,从而为自媒体时代下传统手工艺"创客"的发展道路和文化传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传统手工艺种类繁多,在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长河中都曾炫极一时。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的发展传承中面临一些问题,亟待以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方式传承推广,从而使这些古老的艺术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河南民间木版年画与河南民间泥塑玩具均是河南地域内传统手工艺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两个类别,以这两者为例来研究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的融合探索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海南黎族村落船型屋建筑群对于研究黎族先民的历史与文脉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建造时期、建筑形式、历史故事等都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但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其不断被损坏,或遗弃,或拆毁。因此,文章基于海南黎族传统村落应急避难的视角,探讨和研究村落修缮保护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业时代对传统的冲击和观念的变化,延续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正在慢慢消失,民间传统手工艺日渐式微,巨大的压力迫使传统手工艺产业纷纷转型。但传统手工艺是民族文化中的宝藏,是千百年来民族文化极具特色的部分,理应得到保护、发展和弘扬,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传统手工艺品的生存现状和保护措施进行了分析,具有较突出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围绕平塘县借助手工艺助推脱贫攻坚的现状展开调研,在平塘县手工艺扶贫工作已经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和不足、提出优化策略、巩固脱贫成果,促进平塘地区传统手工艺全面融入精准扶贫的重大战略中。  相似文献   

17.
依于礼法、礼义、礼俗装饰是《礼记》中造物的一个普遍特征,器物的装饰通过"器以载道"的方法,法自然的哲学思想、政治的威势、道德的教化和器物的使用完美结合,这种贯通道、器的思想方法对于中国传统造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使器物形式达到教化的作用。令使用者在器物的使用过程中,培养其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及生态意识等。装饰和审美沿着追求社会价值和人文内涵的方向发展,这对于当代的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磁器口古镇坐落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下游,是一个有1000余年建镇史的码头民俗文化古镇。它为川流不息的商旅人士提供了遮风挡雨的居住和商业场所,见证了巴渝地区的历史人文变迁,有着极高的历史意义及研究价值。在研究文献、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磁器口古镇的建筑特征及建筑符号,运用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归纳建筑符号,从符号学的角度重新研究磁器口古镇建筑,再通过符号的语义表达,揭示磁器口古镇建筑的内涵及特征,加深对该建筑的形式和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为磁器口古镇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古镇建筑的文化传承作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的干栏式民居最早可追溯到古越族的远祖——瓯越和骆越的干栏文化。骆越一支因迁徙的缘故将干栏式建筑带到海南省富饶的土地上,又因生存所需将原本的干栏文化与本地传统民居文化进行了融合,最终形成了黎族干栏式民居的雏形。文章着眼于黎族的物质性和观念性文化,对黎族现有的干栏式民居建筑进行田野调查,并对黎族干栏式民居的兴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古代典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设计文化的财富,从地域文化来梳理设计思想,论证传统设计不仅重视手工艺传统的继承和推广,而且重视手工艺之设计创新,通过对古代齐国地区典籍中设计思想和珍贵史料的梳理,论证青岛地域在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伦理思想亦贯穿于我国古代手工艺设计生产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