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大千作为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在泼墨与泼彩上开创了全新的艺术风格。张大千创作的仕女图作品自成一体,特别是当他从敦煌临摹学习壁画回来以后的仕女画作品更是产生了质的变化,令人惊叹不绝。文章对张大千敦煌壁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挖掘其背后蕴藏的深层次文化内涵,为张大千相关艺术理论与实践创作研究者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2.
刘铁彬 《美与时代》2023,(2):105-107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极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他的艺术和他艺术上的探索精神,对当代艺术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新时代,开发张大千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不仅能启发当代艺术创作,还能促进内江及周边地区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推动张大千艺术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分析张大千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深入探讨内江及周边地区对张大千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指出张大千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提升空间,有助于打造张大千文化品牌,扩大张大千文化艺术影响力,实现城市文化建设和经济增长双赢。  相似文献   

3.
张大千书法艺术风格就是他在创作中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张大千书法信息化传承路径就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互联网技术与书法专业技术相结合来研究张大千书法特质并将其信息化处理,数字化拟合开发张大千书法字库、书法作品库,通过多媒体视频、网络、微信等信息科技路径,填补当前电子设备无张大千书法字体的空白,在互联网信息领域传播张大千的书法文化,让张大千书法在网络环境中为人类文化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使张大千书法艺术更好地得以传承发展,树立文化自信,走文化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4.
生于四川内江的张大千在成长过程中深受巴蜀民众朴素侠义、爽直洒脱、灵巧通达的社会性格的影响,在其艺术交游中亲师友朋、慷慨仗义、敢作敢为,从而获得了师长的提携、友人的支持以及学生后辈的推崇。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为张大千提供了宽松的艺术创作环境,极大地促进了他的艺术经营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透过张大千的《桃源图》,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历代文人画家对"桃花源"的向往之心和归隐之情,还表达了他对中国文化的坚持和热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职业画家"宿命的无奈,使我们更加全面、立体地看待张大千。  相似文献   

6.
萍踪海外30余年间,张大千坚持致力于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与创新、探索与实践,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艺术作品不论是题材和技法还是气韵,都具有浓厚的中国画传统特色;二是在世界各地介绍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三是以古为基础,开创泼墨泼彩技法。张大千在海外时期对中国画传统的坚守与创新,成功开创了中国画现代变革的新形式,在国际上宣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张大千的成功之道对当今中国画学习者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梅花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题材。以梅花为精神皈依的"梅痴"张大千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与艺术生涯中不断叠加着与梅花的众多交集,总结出了一套独属于自己的画梅理念。在进行梅花创作的艺术实践中,张大千秉持体察物态写其形,取法自然得其色,从心而作显其神,力求"形神兼备"的创作理念,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以独到的画梅技巧和明确的艺术观念展现了他对如何画好梅花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正历史不能忘记,张大千对敦煌艺术所作的贡献。大千先生在敦煌面壁三年,把敦煌艺术带回了全国、推向了世界。同时,他也是成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重要推手。1941年10月,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视察敦煌。他专门去莫高窟,看望了老友张大千。两位美髯公在大佛脚下促膝夜谈,直接促成了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国宝抢救行动。张大千建议,于右任返回重庆后,立即给国民政府提交建议案。建议设立敦煌艺术学院,以期保护民族文化遗  相似文献   

9.
"画家画"与"文人画",是在中国特有的文化土壤中生成的,蕴含着文化身份冲突的绘画艺术分野。张大千从文人画中觉悟,自觉追求"画家画"的新境界。其关于"画家画"的认识与实践,从中国画内部有效回应了20世纪初"中国画衰败已极"的时代挑战,是现代中国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杆。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讨论以线造形的问题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因为曲线美集中体现了中国画之民族性.特别是随着经济、科技日益发达,在物质文化日益多姿多彩的今天,对中国画追求的"致虚极,守静笃"的哲学性,在形态上以曲线勾勒的写意性,这些特点进行充分讨论,我想,都具有学理意义实践意义.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张大千就是在这种背景中崛起的.它以题材、画风、技法的多样性、全面性和高度成就为画坛瞩目.张大千为什么能够创造出像晚年泼墨泼彩这样气势宏伟、格调华丽的鲜明风格?我想,这和张大千所坚持的走中国绘画的民族性道路有关.本文想通过张大千对以线造形意识的探讨来讨论张大千对于我们民族绘画的深入学习和理解程度.只有建立在这种坚实背景的基础上,张大千才有可能创造出时代杰作.  相似文献   

11.
莫扎特"天才"形成的缘由中,首先是其父母的遗传基因,他继承了父亲良好的音乐感觉及对音乐痴迷的态度,继承了母亲诚实、勤劳、开朗的性格:第二,是家庭的培养,从三岁就培养他唱多声部旋律,四岁教他弹奏小步舞曲,接着教他音乐理论和弹奏技巧,还教他拉丁文、法文等,为他打好了音乐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大千在绘画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于此便掩盖了其在书法上的成就,其实张大千独特的书法风格被后人誉为“大千体”,他将金石、碑版、法帖融于一炉,章法上具有绘画的构成特征,并注入诗意的内涵,其书法拙厚古朴、挺秀清健,精简灵活,生动自然,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堪与前代大师相抗行。且张大千对于书法上的独到见解对于当代学人亦有相当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正>前两期已经提到,促成中国教会合一的因素很多,有社会的原因、政治的原因,还有文化的原因。今天我们就简要分析一下文化的原因。一个民族的性格与其文化密切相关,相互促进。"所谓民族性格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里某一群体的稳定的、共同的性格。因此社会文化是影响民族性格的主要因素。"(许燕,"儒家思想与民族性格",《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4期,101页)  相似文献   

14.
张大千是我国现代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国画大师之一。他在绘画理论、绘画技法、诗词以及书法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并且先后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等一些国内的名家以及外国的大师毕加索进行交游切磋,在世界多个国家都举办过个人画展。通过对张大千荷花作品风格的分析,来研究其荷花作品的创作特点及其理念。  相似文献   

15.
蔡清对朱熹<本义>的研究,是在逐字逐句的斟酌中走向前进.他对朱注强调全面理解,并多有义理发挥和字义辩证.在"保合太和"论中,以实理充盈诠解"保合太和",符合朱熹以理为本解释天道流行圆满的主旨;注意"各正性命"与"保合太和"的区别,并将"利"与"贞"分说之;认为"各正"虽指向理,但理不能离气.在"继善成性"论中,肯定"动静无端",道具于阴与行于阳是同一过程的两面;突出道的地位和作用,认为继善与成性相互发明,其间的差异并不具有绝对性的意义;承认人性兼有善恶高下,推进程颢以来善恶皆谓性和理有善恶的观点,具体化了朱熹对孟子性善论性而不言气的批评;讲性善重要的不在于"善"的质的统一,而在于量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纵观张大千的人生经历与艺术实践,天主教、佛教和道教都对他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然而他却从未成为任何一种宗教的忠实信徒,而是游走于三教之间,自由穿梭。张大千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他多面的艺术才能与跌宕的人生经历都已为世人所熟知,但人们对他与宗教的关系却了解不深。  相似文献   

17.
张大千的《人间乞食图》作于1973年。文章详细分析阐述了历史上《乞食图》的作品收集以及意义解读,分析了《人间乞食图》的创作背景、绘画风格,以此对张大千作为一个具有文人情怀"职业画家"内心所经历的种种情愫以及心态的变化进行研究,揭示其内心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田力  赵岚 《中国道教》2012,(4):33-37
20世纪大画家张大千是当代中国最耀眼的艺术家之一,以卓越的艺术成就和传奇的人生经历屹立于中西画坛。他的作品忠实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与审美追求,并在此基础上开创了泼墨、泼彩的新技法,开拓了中国画的意境、风格。张大千是一个视野开阔、知识全面、传统功力深厚的画家,他自身的艺术修养与美学素养是其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正著名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喜爱杭州,有空就前往游览创作。一次,他带着徒弟在西湖边写生,一下吸引来不少围观者,其中一个是他常去餐馆的老板。看着张大千轻挥画笔,一幅神形兼备的水墨画便跃然纸上,围观者个个面露赞赏,佩服至极。那天晚上,张大千到那家餐馆就餐时,意外发现,老板满满地摆了一大桌菜,都是杭州的特  相似文献   

20.
张大千作为我国近代卓有成就的著名国画家、书法家,是"大风堂派"的创始人之一,被西方艺术界称赞为"东方之笔"。张大千的书法艺术取法高古,融合了多种书体的特点,被誉为"大千体",在近代书法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和时代意义。文章对张大千的书法艺术与审美特点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