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abi-sabi寂"美学根植于禅宗思想,是日本独具特色的自然美学观。"寂"形成于日本中世时代,是其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美学理念。寂美学实质上是一种生活态度,其倡导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无印良品突出的特点是其简约素朴的外观、自然环保的材料等。无印良品的产品设计理念向我们诠释了寂美学的内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无印良品是对寂美学的继承和延伸。  相似文献   

2.
寂作为日本传承千年的审美理念深刻影响着日本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对寂之美的认识和分析,探讨日本景观设计在材质、空间和精神三个层面所蕴含的寂美学思想,能为世界均质化形势下地域文化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无印良品的产品因其简约无华的设计而广受消费者欢迎。无印良品在原材料的选用、工序工艺、产品包装等方面体现了绿色设计的理念。少量化设计是构成绿色设计理念的重要要素之一。少量化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达到绿色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书法中的简约之美,可欣赏的层面较多。如李叔同的楷书,恬淡静穆,自由静寂;于右任的草书,纯任自然,真力弥漫;吴昌硕的篆书,峭立古拙,力猛意酣,等等。一个成熟的书家,无论点线变化、间架结构、章法布局等,都会融入个人的思考与情感。乃至到一定境界,则会生发更多的自然情调与韵味跃然纸上。换言之,书法作品到最后,最应体现的是自然之意与简约之美。那么何为书法的简约之美?把字写得烂熟,从古至今一直不乏这种现象,姑且称之作“匠”。直至最后如同一台书写的机器,肌肉形成记忆,  相似文献   

5.
嵩山流美     
<正>"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张璪关于艺术创作的命题。自然论是中国艺术的美学特点,崇尚自然,把自然视之为艺术家造化之灵、追求美之道和创作之源,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观点及艺术流变的美学规律。观照自然,是养浩气、见人格、显精神、创造美的必由之路。嵩山生我之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和"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儒、道、佛的美学精神和审美风范大致代表了中国传统的美学精神和审美风范。儒、道、佛是中国文化的三根支柱。儒家文化精神的核心是仁爱博大、刚健有为,它表现出来的美学风貌就是刚健崇高、雄浑博大之美。道家文化精神的核心是"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它表现出来的美学风貌就是自然朴素、冲淡虚静之美。佛教文化精神的核心是"缘起性空"、宁静清净,它表现出来的美学风貌就是空灵幽静、清净淡远之美。  相似文献   

7.
"野逸"是一个美学词汇、美学概念。"野逸"又是一种审美形态,也是人的一种精神风貌。野逸之美就是自然之美,自由之美,超越之美。具体说,"野逸"指审美体验中人的自由的心灵境界;指艺术家潇洒超拔的艺术人格;指狂放疏野的格调韵致。野逸之美在人的精神世界、文学艺术中都有大量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随着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人们审美情趣的转变,美与艺术被看作是同个体的精神、心理不能分离的东西。而通过对先秦传统美学多角度、多层次的批判和扬弃,也完成了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重大转折,美学真正开始取得了自己的价值,并且扩展到艺术的各个门类和领域。魏晋南北朝时期美学的重大特征之一就是顺自然,将自然的人与自然的美联系起来,追求自然的人格,促成了自然的美学。  相似文献   

9.
杨伟 《美与时代》2013,(8):14-16
道家美学的核心是"道法自然"。自觉地运用道家的美学思想去生成中国的设计语言,对于构建中国艺术设计语言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道法自然"确认"道"是美的终极标准,是美的事物的意义和价值的依据。"道法自然"的审美表现主要涉及"见素抱朴"的朴素美、"大象无形"的抽象美、"道"之"自然"的自由美和自然无为的"天成美"。"道法自然"在艺术  相似文献   

10.
魏迎涛  李恒 《美与时代》2008,(5):114-115
数学与艺术有着共同的美学特征,其中以几何之美、对称之美."黄金分割"之美、透视之美、和谐之美最具特色,这些美学要素不仅成为数学领域里最科学的、最美的象征,也成为艺术领域里感性的、最高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1.
美学是什么?各个历史时期的人们对其定义不尽相同,对其感知也不同。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美学的雏形到后来的18世纪及20世纪初的各个流派学说的成形,莫不如此。而美学与我们日常生活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生活中的自然之美、艺术之美和人格之美,充斥和围绕在我们的身边,美对于我们的生活的意义,不仅仅是解除了我们生活中的精神负担,更是具有将我们的身心引领到自由境地的神奇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台湾台中市审计368新创聚落成为年轻人的拍照热门打卡地,人潮如流,文青汇聚,自然、创意、美感的能量聚集。运用参与观察法、半结构访谈法对现已进驻审计368新创聚落的34家店展开调研,提取了其中的5家店,深入分析其生活美学,得出其生活美学的三个特点:一是主题的独特集中之美;二是手感的自然温润之美;三是共享的互动学习之美。这些对浙江畲族文创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美无处不在,是天地造化,也是人类思想与力量的艺术结晶。目前,人们所共识的美学意识形态可大致分为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艺术美等。体育之美学是这三种意识形态美学共生的产物。因此,就体育与美学三种意识形态下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不仅对开展体育和美育工作有极大的社会功效,还可以促进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体育运动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体育科学的知识和内容。  相似文献   

14.
汉末道教产生以后,在古代植物传统的基础上,结合自身长生成仙的追求,形成了大量具有突出道教意味、反映道教永生梦想的植物意象。随后产生的植物服食技术,通过"使其特殊"的美学原则,在对自然时机的选择、对自然规律的精准把握、对植物食用禁忌的遵守中,打断了时间的线性演进,否定了时间的不可逆转性,体现了伟大的超越精神。植物意象中体现的时间之美,是自然之美,也是人与环境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5.
产品设计作为文化性的造物活动,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程度、科技水平、审美文化等内容。和谐,亦是一个重要的美学概念。产品的审美表现是多样的,根据切入角度的不同分为形式之美,功能之美、艺术之美,生态之美、技术之美等内容。产品设计追求和谐之美,其核心与目的是为了营造人与产品、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事物之间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6.
明清家具在造型、结构、选材、装饰、配件等方面都达到了古典家具的鼎峰,以明清家具及其陈设为核心的明式家居亦可称为古典家居生活的典范,二者在美学上有很深的造诣。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科学,审美活动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五大领域。在每一个领域中,明清家具都有自己出色的展现。所以,明清家具是古典家具的集大成之作,为现代家具制造及其陈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魏晋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拓展和细化期,自然美在这一时期获得重大的发展。这一点可以在宗炳《画山水序》中得到体现。《画山水序》在自然审美方面最大的成就是发现了自然审美之魅,即山水之道、质趣之灵和山水形态之媚。自然美之发现,一方面需要"澄怀味象"的审美态度。另一方面,自然美的发现也离不开"应目"——"会心"——"畅神"的审美过程。而《画山水序》在自然审美方面最突出的成就是将自然山水之美以诗文绘画的形式得以体现,从而突破了自然美欣赏中的物质局限,将自然美拓展到了艺术美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中和美”与“和谐美”是先秦儒家哲人与古希腊先贤在各自不同的历史境遇中,针对自身所面临的问题而分别独立建构的美学话语体系。把外在的宇宙精神与内在的个体修养融合在一起,使外界的宇宙之“和”立基于人类本性内部,从而把“美”的追求与“善”的设定统一起来,这是儒家“中和美”的独特品性;古希腊先贤则从个性的独立发展,个体欲望的满足出发,把数学和形式逻辑作为其和谐美学理论的基石,使审美与认识相结合,把古希腊的和谐美学同客观自然之“真”统一起来,形成了西方美学的科学理性传统。  相似文献   

19.
秩序之美存在于自然之中,也体现在人对事物认知规律之中。在现代陶艺作品的创作中,立体空间形态及表面装饰可以融入不同的创作方式,遵循美学原理,以形成秩序之美。从形态学和创新思维的角度对现代陶艺中秩序之美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薛富兴 《哲学动态》2023,(1):117-125
国内博物学提倡者为博物学描绘了三副面孔:自然科学原型、现代科学反思之参照物与生态文明教育之科普途径。立足于环境美学,我们发现了博物学与自然审美之交会点:两者共享对自然之好奇心、非功利地对待自然之自由精神,以及对自然之真和自然之美的赞赏。博物学对自然之测量、命名与分类工作实为深度欣赏自然所需的必要的前期功课。在环境美学视野下,我们可将博物学理解为恰当自然审美的必要基础和理想范式,因而我们提倡一种以博物学为基础的自然审美。博物学与自然审美的融合拓展了博物学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