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绘画在写实领域,发展到库尔贝和米勒,几乎达到了极致的境界.但是,随着照相技术日益完备,摄影向传统的写实主义发起了挑战,这使传统的绘画艺术陷入绝望的深渊,一时间传统艺术将走向何方成为艺术家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在不断的探索实践过程中,艺术家渐渐地领悟到准确而细致的模仿,并不是真正的艺术.这时,一些艺术家开始将目光转向东方,从埃及的瓶画、非洲的木雕、日本的浮世绘,以及中国的瓷器上的图案中汲取营养.例如莫奈,他收藏了许多日本浮世绘作品,并从这些画作中汲取营养.正因为如此,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穿着日本和服,拿着日本扇子的舞女……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马蒂斯也同莫奈一样,开始从东方艺术中找寻创作的灵感,尤其对日本和中国艺术充满了很大的热情,从他的画作中也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东方的气息.他曾说"我对东方绘画情有独钟,我的灵感常来自于东方艺术",并且他不止一次地表白要"效仿中国人".他敏锐地察觉了日本浮世绘版画和中国敦煌壁画平面、单纯的色彩表现力,他又将东方绘画中抽象的表现、自然主义的宇宙情怀、唯美个性主义的人文情怀融入到他的创作中,最终形成了以表现为核心,以自然为对象,以抽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为手段,以传达宁静和谐的情感为目的的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在东方文明里找出共同的精神并获得新的灵感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绘画理想,在宁静中找到了永恒.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中叶,东方美术影响了西方艺术的变革,惠斯勒便是此次变革中的一位比较特立独行的先驱者。他是最先接触日本美术的艺术家之一。惠斯勒对日本浮世绘艺术的探索从疯狂地收集并当作画面点缀开始,再到后来吸收融合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形式与技法。因此,文章选择了惠斯勒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了惠斯勒绘画作品中的东方元素,论述了以日本浮世绘版画为主的东方艺术对惠斯勒艺术创作的影响,探讨了日本浮世绘对其绘画作品中的形象与题材、形式与技法的影响。通过融合两种截然不同的绘画风格,惠斯勒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之路。  相似文献   

3.
符号来源于生活,它是架构画面语言的主要内容。符号赋予作品个性化的语言,由它转化成画面中的造型、色彩、构图、线条等表现语言。文章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运用符号学分析方法,剖析浮世绘艺术对欧洲艺术的影响,以凡·高作品为例,将浮世绘与凡·高画面中的美学形式和符号内涵一一对比,从而更为清晰地揭示凡·高作品中的"浮世绘形式美。"  相似文献   

4.
日本当代著名的插画大师天野喜孝被誉为"最终幻想之父",他的幻想插画作品拥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画面充满神秘唯美的东方魔幻色彩,在东西方插画艺术中独树一帜。天野喜孝的插画中对于日本传统大和绘与浮世绘、中国佛教敦煌壁画、西方现代与中世纪古典艺术以及阿拉伯异域文化的吸收融合,使其插画造型、色彩和线条最终呈现出兼容并蓄的东方意蕴,具有现代东方美感。  相似文献   

5.
仕女画的概念在绘画史论中,最早出现在唐朝。仕女画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一种,原指描绘上层宫廷女性生活的绘画,后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为对表现女性形象的绘画的代称。在中国美术史上,仕女画发端于战国,兴于唐宋,于明清之后衰落。日本浮世绘美人画繁荣于江户时代,其风格特点与我国唐代仕女画有着一定关联。文章将以唐代张萱、周昉为代表的仕女画风格与日本浮世绘美人画、明清时期的仕女画风格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6.
美术风格的塑造是《阴阳师》成为众多手游中的爆款的原因之一,而这款手游借鉴了日本民间传统文化——浮世绘的艺术手法与元素。对浮世绘的艺术风格进行解析,通过游戏中的登录界面、交互界面、式神形象对《阴阳师》手游中浮世绘元素应用场景与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手游中浮世绘的应用对手游整体美术风格与视觉效果的影响,致力于为中国手游市场和设计界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歌川国芳《通俗三国志》浮世绘系列作品中的一幅,在画面右上角的题为"关羽五关破图",而内容则描绘了关羽骑马于灞桥用刀挑袍、辞别曹操一行的故事情节,这实为其对三国文本的误读。"灞桥挑袍"在元代就出现在了《全相平话》中。"破五关"是罗贯中杜撰之情节,有关其插画作品始见于明朝。随着"破五关斩六将"情节的深入人心,明清绘本、插图对其的表现逐渐增多,对"灞桥挑袍"的刻画则逐渐减少。明、清的"破五关图"有分多幅表现关羽斩杀各个将领的画面和以单幅表现斩杀一将来借代其全部情节的两种表现方式。日本江户时代形成"三国热"的浪潮,浮世绘画家创作了许多关羽破五关斩六将的作品,并继承了明清"破五关图"的画面构成和表现方式,而在人物和场景刻画上则更为细致,且趋于本土化,将三国题材与浮世绘风格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8.
席勒的表现主义绘画是伴随着浓厚历史原因和地域传播性的,他以自己的方式在视觉造型上,给人们带来心理和生理的剌激体验。从日本浮世绘风格的中欧化,中国味道的融合化,地域性美学的"集合",以及本土、本我意识"重塑"。这些分析都反映出地域对艺术风格的影响。本文目标是综合性分析席勒绘画艺术地域性美学。  相似文献   

9.
女性艺术形象题材在日本浮世绘与中国月份牌中出现较多,在当地的文化艺术生活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了平民的审美情趣,也获得了短暂的发展。虽然相对于正统的艺术形式其地位不高,但它们都体现了各自不同历史时期女性的日常生活,显示了女性特有的妩媚与风姿。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她以空前的艺术高度,巨大的艺术魅力,恢宏的生活场景,刻划了众多丰满典型的人物形象,在这些人物形象中显现出诸多美的特征。通过刻划人物形象和展示生活画面,又表现出作者非凡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山水画有着不可或缺的艺术地位。而蓝瑛作为明末清初的一位有突出成就的山水画家,和以他为代表的"武林派"在中国山水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位置。文章将从蓝瑛的山水画作品为出发点,浅析蓝瑛山水画的艺术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2.
王颖  马佳明 《美与时代》2014,(3):111-111
中国木版年画对日本浮世绘版画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年画启发并发展了对西方后印象画派有深远影响的日本浮世绘。  相似文献   

13.
罗工柳先生是一位在中国艺术史上做出卓越贡献的艺术家,也是一位优秀的美术教育家。他的艺术历程跨越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展现出反映革命文艺理想、彰显时代精神的亮丽光彩,成为中国美术主流在历史中前行的标志。他早年主要从事版画创作,1949年后多作油画。他独特的"土"的风格,使其艺术在美术史上留下印记。本文对其延安时期木刻版画作品和早期油画作品作具体分析,探索罗工柳先生极具乡土特色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日本江户浮世绘美人画与中国仕女画同为具有代表性的描绘女性题材的绘画形式,在日本美人画的产生与发展中,中国传统绘画对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唐寅和日本浮世喜多川歌麿同为各自所处时代绘画领域的代表人物,又都擅作美人题材的作品,且都在政治上不得志,又在困顿中离开人世,因此具有可比性。将两人的作品进行对比,从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三个方面出发,分析了中日传统绘画在女性题材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国民间艺术的一大瑰宝,桃花坞木版年画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除此之外,桃花坞木版年画还深深地影响到了日本浮世绘艺术的方方面面。试从题材、构图色彩、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苏州桃花坞对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版画起源于中国,历经了将近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在明清逐渐走向衰落。日本的版画最初是由中国传入的,在浮世绘版画时期走向辉煌,继而影响了全世界,并揭开了西方现代绘画的序幕,直至今日浮世绘版画与古代水印木刻对现代版画的影响依然很大。我们可以将中国正统的民族文化与日本创兴的思路相结合,让我们在今后的版画创作中有更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牛璐 《美与时代》2023,(3):66-68
明末画家陈洪绶的人物画以“高古奇骇”著称,在中国绘画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人物画风格独树一帜。他参与绘制的木版画《水浒叶子》以《水浒传》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为蓝本,在与刻工的合作下塑造出了一幅幅生动的人物形象,成为后世研究陈氏人物画艺术特征的典型作品。从人物造型特点、平面装饰意趣、线条笔墨、文人画因素、形神观五个方面分析论述了陈洪绶人物画创作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8.
冈本太郎是日本著名艺术家、建筑师,一生中遗留下来的作品涉及油画、版画、雕塑、陶艺、摄影、著作等多个领域,被称为日本的"毕加索"。在他的作品中体现了丰富的日本民族特色。他的"艺术即大爆炸"的名言广泛地为日本人民所接受,至今还影响着新一代的艺术家。在日本,有研究者从传统观、对极主义等一个侧面对冈本进行过分析,而中国现阶段还没有对于冈本的研究。从传统观、对极主义、民族特色三个方面,通过冈本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及其发表的观点,全面、宏观地来探讨冈本的艺术和思想。  相似文献   

19.
艺术的起源一直都是人类探索的对象。距今5000年左右的秦安大地湾原始地画,兼备了涂形与舞蹈两种原始艺术形式。大地湾地画突出表现了个体人物形象,整个画面内容丰富,布局合理,主体形象明晰,意图鲜明,是具有一定水平的绘画作品,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开创意义。此外,大地湾原始地画还展现了一对男、女舞蹈的场面,这对我国原始艺术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歌川广重的《吉原仲之町夜樱》虽属于浮世绘范畴,但也不完全遵从日本平面绘画原则,他基于透视法的表现效果和构图的关系制作作品,表现出的绘画空间独具立体感,通过绘画感受到现代照片的现实感。考察这种印象得来的背景和理由,根据投影法和透视图的特征分析构图和色彩的特征,将能体会这幅作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