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凌 《美与时代》2006,1(2):37-40
书名在整个封面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它是书籍装帧艺术的“点睛”之笔。书名是设计者审美观照的反映和情感的载体,是读者关注的魅力中心。要使书名在封面装帧设计中具有视觉传达的艺术魅力,可采用位置排列法、字体变化法、字号选择法、个性表现法、求新追异法等手法。  相似文献   

2.
冯百常 《美与时代》2003,(11):29-30
图书是人们的精神食粮,人们对图书装帧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科学的发展为提高图书装帧设计质量提供了物质基础,设计者要及时跟上科技发展的脚步,适应人们求新求变的心理需求,创造出更好的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书籍以实用功能形式的出现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要,人们不仅注重书的实用功能,而且日渐注重它的审美价值。本文从整体性、本土性、材质美以及形式的简洁、奇特四个方面探讨了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审美特征。随着设计技术和设计理念的迅速发展,我们的书籍设计师要不断丰富设计语言,以一个书籍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感受和新的设计角度,赋予装帧艺术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书籍设计是一种整体设计的艺术。封面、扉页、环衬、内文等结构的设计都需要统筹安排进书籍的整体设计中。封面设计与扉页设计通过图形、文字、色彩、版式等元素的联系运用来保持设计的整体性。只有综合全面地去把握和考虑,才能系统地进行书籍的整体设计,从而提高书籍设计的整体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5.
书籍的装帧是一门艺术,它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它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发展。本文分四个方面论述了书籍装帧艺术书籍装帧艺术的人文含义和视觉美,装帧艺术的隐喻性,装帧艺术的趣味性,书籍装帧的数字化和科技化。  相似文献   

6.
书籍的装帧是一门艺术,它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它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发展。本文分四个方面论述了书籍装帧艺术:书籍装帧艺术的人文含义和视觉美,装帧艺术的隐喻性,装帧艺术的趣味性,书籍装帧的数字化和科技化。  相似文献   

7.
书籍原本是指印刷装订成册的图书和文字。现代社会,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和保存文化的重要载体。书籍首先要满足阅读功能,但是仅仅满足阅读功能还不够,人们还需要更美的书籍,更有品位的书籍。从书籍的"读""品""味"三方面来谈书籍与书籍设计,对书籍的装帧设计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时代大众传播与消费形态改变了原有的书籍设计的环境和审美形态,推动了书籍再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的崛起。日本当代著名书籍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和原研哉都有关于书籍再设计的理论建构。杉浦康平提出了书籍再设计语言共同体理论,其本质是激发贯穿于作者、受众、设计者和文化语境的共鸣。原研哉认为,书籍再设计也是陌生化的创造过程,目的在于从受众的已有经验出发,通过视觉设计渗透于"五感"之中,创造出受众对生活的新的发现与感受。同时,书籍再设计隐含着艺术与设计的内在悖论,但是这两者又能够在书籍设计的情境中实现相互融合与平衡,通过再设计的创造,推动书籍设计的审美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9.
成功的书籍装帧设计之所以能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设计者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角度,一个恰到好处的表现手法,并和书的内容完美结合.好的装帧设计都具有它独特的创意,或在构思上,或在色彩上,或在设计语言上,以鲜明的个性,显示着自己的特点,反映了设计者对美学意识的感悟.  相似文献   

10.
一本书通过形态开本的设计、函套封面的创意、版式风格的定位、材料质地的选择和印刷装订工艺的经营,才能真正完成而呈现于读者面前。这是一个多层次多方法多元的过程,经历了书籍从平面化到立体化的转化。读者与书籍的关系,也是一种多方位的动态的审美体验过程,所以说书籍设计艺术从根本上讲,是立体的、多元的艺术门类。  相似文献   

11.
现代书籍装帧应该是一种更加富有文化内涵的设计。运用传统元素是现代装帧中不可或缺的审美需求。在装帧艺术融入世界艺术发展潮流的同时,我们更需把握好本土传统元素在设计中的运用,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个性。但是无论何种应用,都要充分理解传统元素符号的意,只有真正引其意传其神,才能设计出至真至美的作品,从而与观者之间形成心灵的沟通与交流,产生由内而外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马欢 《美与时代》2014,(11):60-60
书籍装帧的形态美是书籍艺术性的外在视觉表现,也是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任务。通常设计者在了解书籍内容以后,从内容出发把握书籍的形态特征,从而提高书籍形态的认可性、可视性、可读性、审美性,以形态承载书籍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书籍开本大小的设计是书籍设计中的重要表现语言之一。在读者群体发生结构性变化的今天,基于设计者与读者的互动关系的时代变革,对书籍开本进行创新性设计,是书籍创新设计的一个重要维度。在书籍开本设计中引入互动理论,运用案例法探讨开本设计与书籍设计、开本设计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影响,可为书籍开本设计及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竹久梦二是日本明治、大正年间的画家、插画家、版画家、装帧设计家、歌人、诗人。尽管梦二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但在美术史上评价最高、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所谓"梦二式"美人画。竹久梦二一直以生活中的女人为模特,不懈地描绘、完善着心目中的"理想女性",也因此被称为"大正的歌"。另一方面,梦二也是童心画家,他为很多儿童杂志画插画,设计封面。梦二生活在一个思想多元的年代,但其内心深处,憧憬着那份平静与美好。这就是人类对自然的希求。可以说,不论是美人画,还是儿童画,都出自梦二的一颗温暖之心。  相似文献   

15.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设计素描也不例外。我们强调设计素描的方法、步骤,以之提出一个能够顺利完成设计的基本内容,并根据这一基本内容进行艺术构思、创作。设计者按照设计过程的每一阶段,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设计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逐步趋于完善。同时,设计者遵循这一表达步骤,其目的是使设计素描的表现更加尽善尽美,并符合设计的艺术规律。一、设计思维的表达这种表达方式是由艺术构思和设计理念通过素描形式反映出来的,也是设计者情感,智慧的自然流露。它把思维空间里的原始素材加以修饰,来体现设计者的意图并以全新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凯姆史考特出版社是艺术与手工艺大师威廉·莫里斯在平面设计领域的最后一次冒险,出版社建立之初就秉承着设计精良印刷艺术品的原则,设计风格有别于维多利亚时代繁复、夸张的装饰风格。在字体设计、插图设计、装帧设计各个细节上精益求精,为后现代图书设计带来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现代书籍面对前所未有的市场化竞争,更应在产品设计的各个环节上跳脱电脑设计的桎梏,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避免千篇一律的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17.
书籍形态主要包括构成书籍的物质材料和产生书籍的全部流程。在提倡创新理念的今天,书籍设计中对于书籍形态设计的创新问题正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将从外部形态、应用材料、印刷效果、特殊装订等切入点对书籍形态的创新问题进行探讨,试图对设计者在有关方面的创意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书籍是人类记载自己思想、文化、社会经济活动等一系列内容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阅读书籍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些知识,帮助我们成长,也帮助人类社会在经验和教训中不断前行。书籍阅读对于文明和文化的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阅读者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因此阅读书籍对我们是有着非常巨大的帮助的。随着传媒行业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图片、视频、影视作品和电子书籍等占据了人们的生活,纸质书籍面临着被读者抛弃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书籍的设计者应该积极进行创新,采用全新方式对书籍进行设计,以便重新赢得市场的青睐。文章主要对多媒体图书市场中书籍设计的延伸与变化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宁  邸小松 《美与时代》2014,(12):89-89
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精神文化背景不同,所以设计师们设计出来的书籍会有各自的可取之处。杉浦康平作为日本的书籍设计大师,在中国出版界也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东方气息。中国的书籍设计从鲁迅开始到现在,也有着很高的成就。针对中日书籍的装帧设计体现的文化精神的差异,在此进行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的快速涌入导致电子书风靡,好多专家学者推断纸质书籍即将走向灭亡。不可否认的是,电子书在刚开始时的确对传统纸质书籍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但正是这样的一次巨大冲击使得纸质书籍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存在变得更为重要,人们从而真正开始关注起书籍设计。若将情感这一元素真正地融入到纸质书籍的设计中,需要从文字、插图、色彩、纸张材质、书籍装帧等几方面进行研究,并思考如何用一种特殊的情感设计语言,让读者能够准确地感受到一本书籍所要向人们展示的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