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和以禅通画的理论,在中国绘画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样,作为一个杰出的山水画家,在董其昌的山水画中也体现和验证了禅宗思想对他艺术追求的影响.本文试从董其昌山水画中笔墨语言的运用、画面意境的追求及创作方法等方面来分析禅宗思想对董其昌山水画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董其昌在中国山水画中融入禅宗美学思想一直是中国绘画美学史上的重要论题。现存世资料内容丰富且影响较大的便是董其昌在著述《画禅室随笔》中对于南北宗论的记载。从画学角度看,其在禅宗“顿悟”的熏陶下,以“以禅论画”的方式进行画派分类,将中国文人画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基于此,以董其昌的南北宗论为切入点,探究董其昌的禅宗美学思想对于中国文人画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担当是明末清初云南的一位画僧,他精研禅学,擅长作诗,亦擅书画。担当以对禅宗的深刻体悟来观照书画艺术创作,并作有大量富有禅学思想意蕴的题画诗和禅意画。禅画相通是推崇水墨山水、追求空灵境界,游戏翰墨也是以禅入画,不拘形色,画风萧简疏淡,境界荒寒冷寂,极富禅学意趣。担当和尚以禅论画,主张画禅合一,深具禅学哲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董其昌是晚明杰出的书画大家、艺术理论家,他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绘画美学思想,对后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董其昌对禅宗有极深的体悟,受禅宗影响,其绘画理论中渗透了浓厚的禅宗哲学思想,折射出丰富的禅宗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5.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是根据画家的身份和绘画风格等对画家进行派别划分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虽然本身具有一些缺陷,但在一定程度上对明清时期的绘画产生了极大影响。南北宗论的影响极为广泛,董其昌的绘画美学思想也受此影响,从他的绘画作品来看,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创作、艺术和人格三方面。创作方面讲究引书入画、天人合一、以禅论画;艺术方面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画寄情、画中取乐"和"以画传情,表现情操"两方面;人格方面则与南北宗论的形成有关,讲究以三教合一为基础,实现内外兼修。  相似文献   

6.
正一禅画是中国画最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国化的佛教绘画艺术的典型表征。禅画笔墨简洁而意境深远,以笔墨来表达禅道,体现了中国禅宗"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直观、简约的核心思想,开创了唐宋以来中国绘画的新纪元。禅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艺术史上,通常将禅画的开端追溯到文人画之祖、唐代的"诗佛"王维。他最早将禅宗的"自性论"和"意境说"融进山水画,以"澄心观照"的审美态度进行创作,其画作具有意境、画境、诗境、禅境融为一  相似文献   

7.
董其昌是中国历史上极富盛名的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他不但在政治上官至礼部尚书,成为中国书画史上官阶最高者,他的文人画中更饱含禅宗思想,且首次在画论上提出"南北分宗"的见解,对后世画坛影响深远。杰出的艺术造诣使他成为晚明书画艺术当之无愧的集大成者,更是"松江画派"的开创者。他生活的环境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绘画。文章将在结合一些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个人见解,将重点主观解析董其昌的书画艺术风格,以及略微提及其与晚明政治的辩证关系。同时阐述董其昌如何看待书画艺术与现实政治的关系,又如何运用书画艺术,以书画艺术为媒介去影响自己的仕途。  相似文献   

8.
禅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宜春作为禅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禅宗文化源远流长。宜春地区的美术家在充分吸收禅宗文化美学思想的基础上,以突破传统美术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开创了独具地域特色的高远淡泊、以意境相尚的画风。文章结合禅宗文化,从禅的"自性论"和"意境说"入手,具体阐述了禅宗文化对宜春美术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董其昌画学在受到禅宗影响的同时也受到了心学思想的影响。他的画学思想烙上了深深的心学印迹,他在心学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具有完整体系的画学思想。这一思想对晚明和清代的绘画和绘画理论都产生了直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2019年3月10日"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在上海博物馆闭幕。以董其昌艺术大展为切入点,从传承中华美育精神、守正创新的角度探讨董其昌的书画实践、画学思想,以及董其昌对历代名画家作品的鉴赏与收藏,分析"董其昌现象"对当下弘扬中华传统美育精神守正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李肖 《法音》2007,(8):34-38
禅宗五家中,以临济宗最具中国禅的特色,而开创临济这一系的,是义玄禅师。铃木大拙在《禅与西方思想》中称他是"中国禅宗思想史上第一位禅师"。  相似文献   

12.
禅是佛教进入中国之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所生发出的中国化的思想。禅的思想对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产生巨大的精神性影响,进而影响到中国的艺术审美体系,尤其在书画艺术方面,由于注重禅意的营造,更是出现了禅书和禅意画。纵观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不可否认中国书画的兴衰与禅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关联,"禅"随着世代的文化积淀,逐渐根植于中国人的心中,追求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超然洒脱、移情写意。但在被各种功利主义、外来思想侵蚀的今天,心之所向已渐渐模糊,"禅"也被束之高阁,对此,宗白华先生曾发出世纪之问: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去哪儿了?因此文章旨在以分析禅对书画家的精神性影响及其在书画作品中的体现为基础,结合当下的审美要求以及对现状的反思,呼吁传统文化精神的现代性回归。  相似文献   

13.
禅宗与八大山人的写意花鸟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宪伟 《美与时代》2007,(11):60-62
八大山人是清初"四僧"之一,擅长书画,兼及诗文.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八大山人被迫出家为僧,并博采佛教各派之长,寻求顿悟之道,而禅宗对他影响极深.在书画创作方面,他把禅悟融入其中,使其蕴涵无限禅机.  相似文献   

14.
纪华传 《佛学研究》2004,(1):261-270
明本特别重视禅宗中的“心”,通过“一心”会通诸宗。在批评传说为永明禅师撰的“禅净四料拣”基础上,提出“禅即净土之禅,净土即禅之净土”,认为禅与净一体而异名。又从禅教差别、禅教融通和以禅摄教等方面,对禅宗与天台、华严、唯识等教宗进行会通。明本的融合性思想又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明本站在禅宗的立场上,把禅宗看作是高于诸宗之上,在此基础上融摄诸宗。他的融合性思想反映出元代禅宗地位的下降,在面临教宗、净土等的挑战和攻击下,明本等禅僧不得不被动地给予回应,为禅宗的发展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5.
契嵩禅师是北宋著名禅宗高僧,受到朝野人士的尊敬与爱戴。他一生对禅宗具有高深的造诣,形成了其独特的“禅净合一”、“儒佛一贯”、“禅门定祖”等佛学思想体系。契嵩禅师还是一位著述等身的学问僧,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佛教思想和护持佛教的著作,在中国佛教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契嵩禅师还与当时许多文人士大夫都有往来,为佛教在士大夫阶层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董其昌在审美上追随元代画家而推崇"平淡天真",同时又饱阅宋代名家们的作品,以宋画的精谨和秀润,去修正以元四家为首的元代画家们的轻率之气。董其昌对禅学问题的研究较为深入,他认为自己对南宗禅学的参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故将儒、道、禅思想化作审美情趣融贯于其艺术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17.
胡适的禅宗思想是其西化思想在"整理国故"运动中的具体实践。借助于敦煌禅籍的发现,胡适用"科学"的方法,重构了初期禅宗的历史。其"神会革命说"也引发广泛的质疑。钱穆的禅宗研究基本是回应胡适的问题而起,但结论往往针锋相对,维护传统的"惠能革命说"。钱穆与胡适的禅宗思想都是从中国近代史的大背景下去理解和建构的。钱穆是传统文化的固守者,他对西化派胡适禅宗研究的批评,恰是两种文化观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本文梳理和分析了禅宗灯录所记载的"相公禅"禅悟的不同阶段,重点分析其开悟颂的禅悟境界、禅门印可张商英的深层原因以及禅门大德对他的勘验,研判张商英的"相公禅"尚存隔碍分别之心,没有完全摆脱思维的羁绊进而达到禅宗终极境界中自在无碍的彻悟阶段。天下共称的"相公禅",在禅学思想方面意义有限,其价值在于能激起士大夫居士修禅的自信以及居士护法过程中对儒释文化的融汇。  相似文献   

19.
禅宗通过禅悦体验使人的身心得到调整和休息,从而达到精神的解放和自由的境界。禅宗休闲的方法,有生活禅、茶道禅、居静禅、饮食禅、武术禅、书画禅、文学禅等。从休闲文化角度看,禅宗休闲方式与当代日常生活审美化之间存在相通的地方。禅宗休闲是中国古代特殊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方式。禅宗休闲具有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人画的绘画理念以禅宗思想为宗,注重气韵以及自我的表达,讲究的是笔墨情趣,重视对自我感受的表达而非对所画物象进行情景再现,提倡"宁静致远、不外于心"。石涛在"狂禅"思想的影响下,文人画提升到了认清自我、表现自我的新境界。《苦瓜和尚画语录》详细阐述了石涛一生的艺术实践成果以及对传统文人画的继承与拓展,同时还提到了笔墨、皴法、构图等具体问题。他的"一画论""我用我法""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等主张都融入了他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与感悟。石涛的绘画理念以禅宗思想为主导,突破了传统文人画的观念,是融合了禅宗思想而自成一体的绘画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