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族刺绣是一种用引针穿刺的方法将各种颜色线附着在织物表面上,构成各种图案纹样的传统制作技艺,是苗族服饰的主要构成要素,在苗族中世代相传,针法具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技巧,流传于黄平一带的苗族刺绣主要有:数纱绣、锁绣、平绣、堆绣、钉线绣、打籽绣、挑绣等。多用几何形构图,因绣片条块的不同,分为几何形二方连续式构图和四方连续式构图。图案多取材于当地常见的动植物,如马、蚕、蜘蛛、蝴蝶、雀翅、浮萍、刺藜以及各种花卉,以写意手法,将其物象化为几何形,图案的整体组合一般以棱形为主体纹样。  相似文献   

2.
海水江崖纹是明清时期一种常见的服饰纹样,蕴含着丰富的吉祥寓意,同时具备极强的装饰性与审美特性。从纹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等方面展开分析,可以探讨海水江崖纹在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形式,从而能够为传统纹样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创新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略探中国家具图案装饰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案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工业美术等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想设计,是在工艺、材料、用途、经济、美观、牢固等条件制约下制成图样模型、装饰纹样等方面的通称。不管是传统家具或者是现代家具,图案都是家具装饰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家具的图案装饰有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品味,文中从中国传统和现代家具图案装饰特点、手法、技法等方面来探讨家具图案装饰。  相似文献   

4.
辽代五台山文殊信仰,始于辽景宗时期,辽圣宗时期开始兴盛。从景宗之后的皇室子女取名小字“文殊奴”“观音奴”“药师奴”等来看,辽代的五台山文殊信仰来源于唐代的佛教转轮王信仰,其发展高潮是在圣宗、兴宗、道宗三朝。位于今河北省蔚县的小五台山,是辽代的五台山文殊信仰圣地——东五台山。山中有“金河十寺”及其它寺院。辽代最高统治者常赴东五台山送供、进香、巡礼,东五台山成为辽代华严教学的中心。  相似文献   

5.
龙被,也叫崖州被,源于海南古崖州地区,以其独特的龙纹饰图案风格闻名于世,在海南黎族集聚地谓之为大被,是黎族文化产物中技术最高超的黎锦工艺品,艺术价值非凡。崖州龙被早期的龙纹图案,主体部分和间隔部分图案的表现方式经历了从抽象几何纹样转变为具象的花草、动物吉祥纹样以及由半抽象的祥禽瑞兽和自然、器物纹样的演变过程。到明清时期黎锦图案已经成熟,完成了由简到繁、由抽象逐渐演变成具体的祥瑞纹饰。崖州龙被中的龙纹形象与我们所熟知龙的形象是有所区别的,其抽象夸张的形态与中原大陆威严神武具象的龙形象截然不同,是黎族先辈在雷公的基础上臆想出来的超自然神灵形象。  相似文献   

6.
黄春和 《法音》2009,(6):54-57
辽代是由契丹建立的封建王朝.其疆域相当于今河北、山西、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北方广大地区。契丹族原来信奉萨满教.立国后为巩固在汉族地区的统治.积极吸收汉族文化.其中也包括对佛教的信奉。辽代帝王从太宗开始都奉佛崇佛,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圣宗、兴宗和道宗。这三位帝王不仅扶持佛教.大兴佛教文化事业.而且还表现出对佛教思想的极大兴趣和较高修养。辽代《契丹藏》的刊刻、房山石经的续刻等佛教文化事业.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展和完成的。在辽帝王崇佛带动下.辽代社会奉佛之风也十分盛行.各地都出现了的奉佛组织——千人邑会.即以民间组成的集体力量来共同履行一项项佛教事业。正是在辽代整个社会崇佛风气的影响下.辽代佛教和佛教造像艺术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7.
赫哲族的传统纹样是赫哲族最古老的先民的智慧创造,大多数传统纹样中的图案、服饰文化、特殊符号等元素都是赫哲族人对自然、生活的反映,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赫哲族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产业中的应用研究将对赫哲纹样种类、文化内涵及民族特色进行阐释,并分析与探究赫哲纹样与现代设计产业之间的关系、纹样表现形式以及主要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8.
因笔者从事于辽金史的研究工作,近年来考察、抄录、研究了大量辽金尤其是北京的辽金经幢,因而爱屋及乌,深感作为古代石刻的一种,辽金经幢有着其独特、别致的美。 辽金经幢的美首先体现在它的造型美。辽金经幢从形式上来说,大体可分为柱式幢和塔式幢(或可称这为幢式塔)。柱式幢样式较为简洁,由幢座、幢柱和幢盖和宝顶四部分组成。幢座有圆形、六角形和八角形,有的为素面,也有的雕刻莲花、垂慢等图案。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双林寺和戒台寺有两座辽代的经幢底座较为别致(双林寺经幢现藏门头沟区博物馆,戒台寺经幢由于只残留有底座,故…  相似文献   

9.
沈玥  宗雯 《美与时代》2014,(11):68-69
目前国内艺术设计专业装饰图案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沿用传统美术学科的教学程序和教学内容,遵循一定的美学法则及技法规律。课程教学中对于中国传统图案的学习不够深入,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够重视。汉绣艺术是楚文化的代表,其图案丰满,装饰性强,因极具楚韵遗风得名“汉绣”。在汉绣的纹样中可以看到很多象征性的造型,其中大部分的纹样就是驱邪接福、谐音寓意等祈福、吉祥文化的体现,这些装饰图案的形成都是受到了中国民间民俗思想的影响,充分表达了人们对健康平安,吉祥富贵的向往。成为民间艺术造型中最富美学价值、学术价值的一部分。将汉绣艺术精粹运用于装饰图案课程教学改革中,学习汉绣的历史、精神、民俗、文化,加强学生对荆楚传统图案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0.
张宝虎  闫崇仁 《法音》2022,(10):40-44
<正>一、引言觉山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东南约15公里的红石塄乡觉山村,创建于北魏太和七年(483),后世多次重修,寺内现存密檐大砖塔为辽代遗构,其余皆为清末建筑。觉山寺塔建于辽代大安五年(1089),保存较为完好,为典型的辽代八角形十三级密檐式砖塔,是山西省辽代砖塔的代表。塔体包括:塔台、基座、一层塔身、密檐、塔刹等五部分。一层塔身内辟心室,可由南北版门出入,中央为粗壮的砖砌心柱,心室整体形成八角环形空间,  相似文献   

11.
刺绣又名“针绣”,古称“黹”、或“针黹”,是在织物上以针线反复穿绕形成纹样的一种装饰工艺。由于刺绣多为妇女所为,故又称之为“女红”。中国刺绣源远流长,是精巧、绚丽的艺术、更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而古代的上流社会包括皇室也一直以用刺绣的方法在衣服上绣上图案的服装为上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服装的印染技术取得巨大的进步,服装上刺绣图案陧慢的就被印染的图案所代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汉代瓦当图像与纹样、造型与形制、史境与意境三重维度的研究,可以发现汉代集造型、图案、空间环境三者为一体的造物设计思想。汉代瓦当的造物设计不仅有造物设计本体的考虑,诸如造型、纹样、色彩、材料、加工工艺等,也有其设计外围的思考,如形制、图像、思想、意境、文化等的传达。  相似文献   

13.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西大街化觉巷之内。清真寺面向东方,寺院内布局为长方形,总占地面积为18亩,寺院的建筑雕刻纹样种类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砖雕、石雕、木雕以及装饰图案等艺术纹样。文章以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建筑符号纹样为研究对象,对伊斯兰教建筑的符号纹样进行研究分析,更进一步探究少数民族建筑符号的艺术特点和对传统建筑的艺术装饰性。  相似文献   

14.
辽代墓葬壁画中流行仙鹤图样,除云鹤题材外,还绘制精美的鹤屏风。文章对辽墓壁画中鹤图样进行了分类整理,厘清其在墓室中的布局与表现情况,并对其艺术手法进行初步分析探讨,此外,从布局入手考察辽墓中鹤样的图像内涵以及其反映出的辽代墓葬空间中生与死的互动观念。  相似文献   

15.
从现代设计理念角度分析云南苗族传统图案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动物图案、几何图案、植物图案三个大类,其形成及演化影响因素既包括民族文化传承,也包括对自然、图腾、祖先的崇拜,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相对丰富、复杂的图案设计思维。互联网时代赋予了民族性传统图案设计更广阔的解读空间,作为一种信息量丰富且艺术性浓郁的"图形纹样",云南苗族传统图案设计存在巨大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基于服饰载体展开研究,能为这种传统元素实现更好的采集、识别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女书图案是一种以女书文字与装饰纹样相结合的装饰性女红图案。女书图案在造型上以女书字符为基础,以较为平面几何形体为外形,以图案化的自然形态为装饰,按照一定的构成法则与艺术处理手法综合而成,呈现出独具一格的女红艺术特色。女书图案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其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历史悠久,复杂多变。透过女书图案的形态与色彩,使我们看到了女书人细腻的情感世界与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17.
刘畅 《美与时代》2007,(9):96-97
在土家族服饰艺术中,无论是图案纹样还是装饰的图画,其寓意的中心主题是"吉祥".朴素装饰纹样的吉祥主题不仅表明了土家人对于未来的希望和理想,而且以寓意的方式表征着土家人改变生存环境的艰苦努力和征服困难的伟大意志以及不屈的力量,它既是理想性的又是现实性的.  相似文献   

18.
温静 《法音》2009,(1):51-54
中国的辽金时期佛教兴盛,建造了大量佛教寺院,有很多遗构保留至今,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例,也为辽金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中地位的判定提供了依据。对于辽代统治者来说,信奉佛教是其吸收汉地文化,借以统治汉人的工具。因此,辽代皇帝研究佛教,支持佛教的发展。在辽圣宗、兴宗、道宗三朝(983-1100),佛教在辽统治  相似文献   

19.
巴渝地区的绣花鞋垫是兼具物质实用与精神审美双重功能的手工艺品,鞋垫上绣制精美的图案纹样体现着其艺术审美价值和民间妇女的聪明才智,这也是她们表达内心情感和寓意民间吉祥文化的载体。求吉纳福、传情达意、心理平衡的补偿等精神内涵是巴渝地区绣花鞋垫民俗文化心态的稳定特征。  相似文献   

20.
谭睿 《法音》2023,(9):13-17
辽代佛教深受唐代佛教影响,总体上沿袭唐制,辽代佛教义学也在继承唐代佛学传统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辽代佛教发展繁盛、宗派众多,华严学是辽代佛学中的显学。活跃于辽道宗时期的上京开龙寺圆通悟理大师鲜演是辽代华严宗的代表人物,撰有《华严经玄谈决择记》六卷。他一方面继承了唐代华严宗祖师的义理学说,特别是澄观的学说,弘扬华严思想;另一方面又在前代诸师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主张,提出了许多义学创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