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喜乐 《天风》2018,(5):11-12
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内涵包括教堂建筑中国化在内的方方面面,过往人们总是以西方教堂的样式为教堂建筑的“样板”,其实,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本民族丰富的建筑文化,基督教在某一处境中要生根开花结果,一定要与当地文化融合,而这融合当然也包括基督教教堂建筑方面的融合。本期我们邀请几位同工讨论教堂建筑应有的中国元素,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2.
建筑是为人们提供居住空间和场所的,同时,建筑以其各种建筑实体来表达着创作者的意图.人们对其精神的理解与把握,符号学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本文用符号学的分析方法对建筑进行解读,以期揭示其艺术与审美的价值,以及对我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近代中西建筑文化的交流,丰富了教堂建筑风格。近代贵州中西合璧式的天主教堂就是融合了中西方建筑文化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堂建筑风格,这些建筑遗存不但为中国建筑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例证,同时也为教堂建筑中国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值得深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4.
《天风》2012,(6)
陕西省三原东关教堂,原名“救世堂”,始建于1915年,系陕西境内最早建立的教堂之一。 教堂是以砖混为基础的土木结构的建筑,建筑面积288平方米,最大跨度约12米,可容纳500余人同时作礼拜。该堂在建筑上既有西方教堂的特点,又有中国建筑的模式,两种特色完美结合,成为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  相似文献   

5.
天主教堂建筑风格焦艳美在欧洲,中世纪文化的特征是宗教。教堂是宗教活动的场所。历史上各种教堂的建筑布局最初是罗马式的长方正会堂,而后变为哥特式大教堂。罗马式建筑是10-20世纪教会流行的建筑风格,有的译为罗曼建筑。这种建筑的平面设计以巴席利加式为原则,...  相似文献   

6.
李世峥 《天风》2012,(6):69
陕西省三原东关教堂,原名"救世堂",始建于1915年,系陕西境内最早建立的教堂之一。教堂是以砖混为基础的土木结构的建筑,建筑面积288平方米,最大跨度约12米,可容纳500余人同时作礼拜。该堂在建筑上既有西方教堂的特点,又有中国建筑的模式,两种特色完美结合,成为中西合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城市的规模及数量日渐增长,人们对于新的建筑形式需求逐渐扩大,非常多的建筑设计创造了新的时代潮流。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科布西耶的代表作品朗香教堂,它简约特别的外形设计和美轮美奂的用光手法被誉为20世纪最具震撼力、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文章从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出发,逐步分析朗香教堂的空间设计、外部造型和材质、色彩、光影以及设计师的巧妙构思,并谈谈它与传统教堂设计上的本质区别,从而使人们更加了解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朗香教堂的空间设计以及勒·柯布西耶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现代建筑设计大师勒·柯布西耶在其建筑作品朗香教堂中的光影处理手法进行解析。柯布西耶在教堂运用坚固的混凝土构筑,使得教堂实现了一种雕塑般的效果,通过对朗香教堂的空间设计、细部装饰以及光影应用的研究与分析,发现其光影的运用在朗香教堂随处可见,建筑设计方式大胆新奇,处理光影的手法细微打动人心。朗香教堂以其细腻的空间氛围和独特质朴的设计造型为后世建筑重新定义了光与建筑的关系,对现代教堂建筑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吴敏 《中国宗教》2023,(9):88-89
<正>浙江近代中国化的基督教堂中,有一些完全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更多的则是呈现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或者由西方教堂建筑的外部造型搭配浙江传统民居的庭院式布局,或者在西式教堂风格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元素。总体上而言,这些教堂建筑进行了中国化的有益探索,为进一步推进基督教中国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位于巴黎近郊的圣但尼教堂是最早的哥特式建筑。主持修建者是法国大主教、圣但尼修道院院长絮热。圣但尼修道院的教堂是法国君主的墓地、法国君主政府的圣殿,长期以来得到法国政府的支持。在尖锐的神学争论中絮热在建造圣但尼教堂的指导思想上,在神秘主义和理性主义之间,小心谨慎地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圣但尼教堂是按照古希腊最高法院法官狄俄尼修斯的神学思想修建的。为了理解这种打破欧洲模式、开创西方建筑新时代的建筑的独特性,我们必须明白其创造者是如何思考和理解光线的。光线是一切视觉美的根源。狄俄尼修斯在他的著作《天使等级》…  相似文献   

11.
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建筑,以其冲向凌霄的高、峭及神秘梦幻的室内光线处理在艺术史、建筑史中声名显赫。哥特式教堂对光的神性、完整性的追求,为教堂的玫瑰花窗设计开启了一段迷幻而璀璨的历史。教堂西立面花窗被认为是献给了圣母玛利亚的,伴随着人们宗教的信仰微妙变化,玫瑰窗慢慢成熟起来。到了13世纪,玫瑰窗发展到了其高峰时期,此时的玫瑰窗集和谐性、统一性、雄浑性、象征性于一体。  相似文献   

12.
<正>教堂建筑中国化是基督教中国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代武汉基督教堂建筑,是在当时流行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影响下的产物,结合了地方性的建筑元素,最终形成了带有浓郁地域色彩的建筑形态。一湖北武汉的近代基督教堂建筑以风格多样而著称,被称为近代建筑中的“独特样本”。其中有很多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基督教堂,展示了近代以来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具有很高建筑技术和美学价值,在建筑文化史上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堂是建立在现实世界的神圣空间,是基督宗教信徒举行宗教礼仪的场所和教徒聚众祈祷的地方。为了显示对上帝的至诚和对“天国”尽善尽美的追求,在漫长的历史上,耶稣基督的信徒们不惜在教堂上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财力,欧洲中世纪不少教堂往往历时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完成。  相似文献   

14.
正具有民族特色的基督教堂,既可以为"体现中国特色"提供借鉴,也可以为"教堂建筑的多样性"提供样本,值得深入研究、挖掘。基督教堂建筑中国化,是基督教中国化的一个方面,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准确把握教堂建筑对宗教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堂建筑与传统建筑、民族建筑的关系。在我国现存很多具  相似文献   

15.
论哥特式教堂所营造的独特道德教育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 ,宗教教育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宗教教育首先是宗教信仰教育 ,同时也是道德教育。宗教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将宗教信仰与宗教倡导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自觉的信念与行为。在这种内化 ,即促使道德规范自律的过程中 ,作为宗教教育重要场所的教堂 ,通过营造出独特的精神氛围 ,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教堂营造出独特道德教育环境的做法中 ,可以梳理出一些具有普遍价值的因素 ,对我们进行道德教育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文化地理与建筑史相结合的角度,对陕北近代教堂建筑进行剖析研究,基督教文化在陕北地区的扩散及变化体现在空间、建筑和艺术三个方面。本文给出了陕北近代教堂在这三方面的数据统计、建筑实例及细部表现,为陕北近代宗教建筑的保护和承续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7.
吴志福 《天风》2018,(5):16-17
中式风格教堂建筑正是基督教中国化的外在表达,能够消除外界对基督教是"西方宗教"的印象,更好地促进中国教会的发展。几年前,曲阜教堂事件引发了各方关注。我所在的一个文化群里,也在热烈讨论这件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会的本质是什么?教会是指教堂建筑吗?教会与慈善组织有何区别?教会是否等同于社交活动场所?你能准确回答这些问题吗?  相似文献   

19.
胡泉源 《天风》2016,(11):35-37
正二、中国教会现有的几种教堂模式我们来看中国教会现有的教堂建筑风格~1。可以尝试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将其分为几种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风格和类型:1.移植(嫁接)式:这个时期的教堂建筑都集中在新中国成立前。大多数的教会是西方差会传福音后建立起来的,教堂的模式就是所属母会的翻版,甚至  相似文献   

20.
杜庆余 《天风》2003,(2):49-49
教堂建筑总给人一种美感,有的教堂建筑高大雄伟,给人一种力量感;有的线条流畅,给人一种节奏感;有的玲珑精细,给人一种遐想感。教堂建筑风格各异,好像凝固的音乐符号。那种哥德式、罗马式、拜占庭式的建筑,好像传统的经典音乐符号凝固在空间;那种后现代主义新潮式样的建筑,好像时尚的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