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黄龙风景区主要的人文景观黄龙寺,亦名雪山寺、白鹿寺,始建年代不详,传说唐代即出现该寺。民国时期编修的《松潘县志》曰,该寺为明代兵使马朝觐建(见卷5)。清代嘉庆二十一年编修的《四川通志》曰,该寺为明代洪武初年僧德恕重修(见卷42)。若依二志,黄龙寺的建成当不迟于明代。  相似文献   

2.
博识密察,别开生面──钟来茵《中古仙道诗精华》读后王学钧中国历代诗选已汗牛充栋,但向无仙道诗选本。钟来茵先生致力于道家道教与古典文学研究多年,所著《苏武与道家道教》(台北·学生书局1990)、《长生不死的探求》(上海·文汇出版社1992)、《〈真诰〉...  相似文献   

3.
道教改革十年中的道教中国道教(五斗米道)发源地鹤鸣山明代炼丹书《黄白镜》闵小艮道教的理论略说中国道教音乐的分类构想 ’中国道教研究的最新成果成玄英的重玄之道与佛教中道观全真道概谈试论葛洪的经济思想成都市青羊宫道教信徒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太平经》与《圣经》伦理思想之比较道史小考二则武当山道教灵图的新发现青城山与鹤鸣山道教神系渊源之管见杜光庭《灵化二十四》的一些特点平盖治小议稠梗治所在地——稠梗山老子庙中昨唐传奇小说与道教日本道教与中医关系研究的新成果丽江洞经会调查(上)(下)道藏炼丹原著评述(续)评《正统道…  相似文献   

4.
正陈谷嘉教授的新著《明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以宏阔的史学视野,翔实的史料,对明代理学伦理思想进行深入的探究,是理学伦理思想研究领域的又一力作。一、揭示"变"为明代理学伦理思想的特质《明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展现了明代理学演变的过程及其阶段性。具体言之,明代理学的演变开始于明代立国时期。朱元璋策划而后由其子朱棣编纂三部《大全》(《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  相似文献   

5.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其收录的305篇诗歌中,描写男女爱情的诗歌占有很大一部分,其不仅为读者所喜欢,更是为历代文人墨客争相引用模仿。《诗经》中描写了很多"女神"形象,她们美丽、温柔、端庄、高挑、轻盈、文静。《诗经》中的男子追求女神的形式也五花八门。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千年前先人的浪漫,领略爱情中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6.
《诗经》婚恋诗歌中的空间环境描写是其美学思想研究的重要部分,它体现了诗歌中的人物情感、空间文化、空间伦理等因素,承载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交流与沟通,具有丰富的美学底蕴与审美价值。详细梳理《诗经》婚恋诗歌中的空间环境类型以及空间环境与婚恋活动、婚恋文化的关系,深入分析了我国农耕文明、民俗文化、宗法礼制、婚恋情感等对空间环境审美产生的影响,对于深入挖掘《诗经》中的美学思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叶梦得诗学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波 《学海》2001,(3):136-138
叶梦得 (10 77— 1148) ,字少蕴 ,号石林居士。著有《建康集》、《避暑录话》、《石林词》、《石林燕语》、《石林诗话》。其中《石林诗话》集中了他的诗歌美学思想。我认为 ,在宋代诗歌理论发展中 ,从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到严羽 ,叶梦得的诗歌理论起到了一个过渡性作用。正是在这一作用下 ,促使宋代诗歌理论在严羽的《沧浪诗话》中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高度。我认为 ,欧阳修、苏轼的诗歌理论中包含了两种思想倾向。第一种倾向就是主张扩大诗歌的表现范围 ,其议论、典故均可作为诗歌的题材。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强调“韵宽” ,反对“韵窄…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翻阅清代顾嗣立编的《元诗选》,偶得成廷珪写的《送清淮叟上人游五台》一诗,觉得不仅诗意深远,韵味十足,而且较好地刻画了五台山的景观,现抄录如下:雁门西畔是灵山,山作青螺五髻  相似文献   

9.
王堃 《法音》2004,(5):11-17
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中国以后,至隋唐而进入兴盛期,产生了中国化的八大宗派,一时宗派并立,繁花纷呈,气象万千。然而在历史浪潮的冲刷洗礼下,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等大都呈衰微态势。至明清以后,影响最大的宗派主要是禅宗和净土宗,尤其是净土宗,成为各宗的共同指归。在广大民众和非知识界,流传深广,影响最大,即使是王公贵族、文人雅士,也不乏皈依这一宗的善信大德。较之以往,明代的净土信仰有两大特点:一是兼修净土法门的名僧几乎都有关于净土信仰方面的著述。例如:梵琦有《西斋净土诗》数百首;庄广还有《净土资粮全集》;德宝有《莲邦诗选》…  相似文献   

10.
正道教的经典总集名为《道藏》。现存《道藏》是明代纂修的。中国道教协会从1997年开始,组织专家学者,历时8年,对明《道藏》进行整理、点校和少量的增补,于2004年出版了《中华道藏》。这是当代道教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成果。由于《中华道藏》主要是对明代《道藏》进行整理,大量明代以后的道教典籍未予收录,大量流传于民间的道教经书和科仪文献亟待抢救、整理,  相似文献   

11.
明代是武当山和武当道教最为鼎盛的历史时期,武当山志的编修也蔚为大观。明代武当山志是武当道教的生动写照,也是道教宫观山志的杰出代表,但明代武当山志的著录却屡有疏误,即使是《明史·艺文志》、《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国善本书提要》、《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新编天一阁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等权威目录学著作对明代武当山志的著录也多有不尽人意之处,需要加以补充和订正。  相似文献   

12.
清代毛宗岗本《三国演义》中的诗歌多用于评点,特别是用于评人。其诗歌评点的对象不但包括重要历史人物,还包括许多小人物,评点对象的选择服务于毛宗岗本人推崇的"忠义"伦理观。《三国演义》诗歌擅于运用多样的评论手段,剪影式评点、抓住细节进行评点、针对人物典型事件进行评点是《三国演义》诗歌中最常用的几种评点方法。特别是针对关键人物的诗歌评点,在反复吟咏中,毛本《三国演义》善于透过多个角度,利用"逆评""预评"和"衬评""比评"对人物进行"全方位"的评述,从而突出人物的典型性格。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当代鄂东地区民间道士举行度亡道场时所使用的科仪文本的分析,并与明代高道周思得编纂的《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中的有关科品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内容几乎完全相同,反映了它们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也说明了明代道书《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曾经流传到鄂东地区,并在此地一直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4.
朱璐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36-136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诗人、画家,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重想象、重灵感,将深邃的思想融汇于一套独特的、充满象征与神话的传说中,常常带有神秘主义倾向和宗教色彩。作为英国前浪漫主史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布莱克的诗以其独创精神,内在活力,深刻的寓意,古朴率真与温柔亲切的特点而著称。他主张人与大自然协调一致,谴责社会生活中的非正义,在写作技巧方面运用自由体诗,这些都促进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诗歌《羔羊》(The Lamb)出自布莱克的代表作《天真之歌》,诗歌提出了关于上帝造物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对世界所持的态度。本文从布莱克的宗教信仰及婚姻生活来分析《羔羊》诗歌的创作背景。  相似文献   

15.
由省社会科学院和五台山研究会组织几位同志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从中选出有关五台山的一部分记载,重新加以点校注释,陆续出版一套五台山研究丛书。其中包括《五台山游记选》、《五台山古诗选》、《五台山楹联集锦》、《五台山碑文集注》、《五台山佛经总目》、《五台山佛教史》、《五台山花卉》、《五台山革命史》、《三传点校注评》及《五台山巡礼行记校注》等。这批文献资料跨越历史一  相似文献   

16.
诗歌约占旧约圣经的三分之一。完全不存在诗歌的旧约书卷只有7卷,《诗篇》整部都是诗歌,《约伯记》《雅歌》《耶利米哀歌》《箴言》,还有《传道书》的大部分以及先知书(除《耶利米书》《但以理书》和《约拿书》以外),甚至是历史书的一些段落(参创49;出15;士5;撒下22及其他)均是诗歌体。  相似文献   

17.
徐晓鸿 《天风》2009,(6):42-43
“怀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类诗歌往往藉着历史人物、事件或遗迹,通过怀古惜今吟咏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怀,读起来有强烈的历史厚重感,许多诗歌有感而发,思古幽情绵长,极易引发读者的共鸣。怀古诗在《诗经》和《楚辞》中已经占据着重要地位,至唐代达到巅峰,“安史之乱”后,中国进入到社会动荡和民族融合的时期,这类诗歌重新成为中国诗歌中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姜玉敏 《天风》2004,(5):27-30
“在古希腊传说里,人间最早的诗人是神的儿子。诗人是了不起的,荷马经常用于形容诗人的一个分量不轻的赞词是theios,即‘神一样的’。一般来说,只有王者、先知、祭司和诗人才有幸接受此类赞誉。” 诗歌是希伯来诗人诗情的艺术体现,而智慧书中的《诗篇》和《雅歌》又是希伯来民族诗歌中的宗教诗和田园诗的精粹。希伯来诗歌对其民族的人格塑造  相似文献   

19.
《封神演义》中的“西方教”与教主“接引道人”形象来源于明代流行的西方净土信仰,而接引道人之胁从“准提道人”的形象则是来源于明代广泛流行的、与观世音信仰功能相近的准提信仰。在明代净土信仰的统摄之下,作为准提信仰主要手段的准提咒法成为往生净土的手段,准提信仰也成为净土信仰之辅佐。《封神演义》中的“准提道人”形象正是在这一佛教文化背景下得以成立。 陈星宇,女,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佛教语言文学2009级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20.
正现在,《紫凝易筋经》不仅是道教修行的经典功法,而且已经走出丛林,得到了繁忙都市人的青睐。《紫凝易筋经》渊源《易筋经》为明代天台紫凝道人宗衡于天启四年(1642)编著。天台位于浙江东部的台州,台州为武术之乡。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台州抗倭的4年间(1559—1562)曾写下兵书《纪校新书》,总结了明代流行的各种拳法。台州境内的天台山为道教洞天福地,历代高道辈出,葛玄、司马承祯、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