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宾虹作为中国近现代国画中的杰出人物,他为国画现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黄宾虹的作品融合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个人革新精神,他的作品展现出了其对国画笔墨表现的独特见解和研究,并通过实践总结了"五笔七墨"的绘画技法理论,极大地丰富了笔墨的表现和运用,开阔了中国山水画的多元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云礧国画集》于2013年1月由海燕出版社出版,精装彩印,8开本208页,收入国画作品258幅,分花卉蔬果、禽鸟鱼兽、山水风景三大类,内容丰富,光彩亮丽,美观大气,赏心悦目.作者云礧是雷布均先生的笔名,他原是一位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已经退休.在职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刻苦临摹古今国画名家的部分作品,对国画艺术孜孜不倦地钻研、探索,退休后更是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地进行国画创作.如今,他从自己的作品中选出部分佳作结集成册,出版发行,真是可喜可贺!云礧先生对于国画艺术长期进行研究和创作的刻苦精神,以及他的画作所达到的艺术水平和人文境界,使我激动,使我赞叹,同时,也使我开始思考一个有趣而重要的问题——我国传统的国画艺术为何竟然能够让众多文化人如此着迷?  相似文献   

3.
正说起国画,浮现在人们眼前的肯定是泼墨挥毫、笔酣墨饱的景象。但有人却不用丝毫宣纸笔墨,制作出一幅幅具有国画神韵的作品。他的作品将源远流长的传统国画与电脑新科技photoshop完美地结合起来,让历史、动漫中的经典人物从书中款款走出,气势如虹,栩栩如生,引领国画新风潮。这种"叛逆"的表现手法,在当代书画艺术界荡起阵阵涟漪。  相似文献   

4.
作为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的高剑父,其艺术创作中始终贯穿着他的革新思想。他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将西方绘画中的透视、比例和明暗加入创作中,形成了特有的融合中西美术元素的新国画。从高剑父的艺术历程着手,对其绘画思想的形成渊源及在作品中的体现进行分析,探究其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5.
钱松岩是新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杰出的中国画家。他绘画题材独特,多为革命题材,他的作品融传统技法与现实写生于一体,是传统与现实的结合的典范。代表作品有《红岩》、《莫愁湖》、《井冈大瀑布》、《延安颂》、《常熟田》、等。这些作品代表了五六十年代新国画的一些面貌。他的画以古拙、稳健、沉着、浑厚为突出特色。钱松岩独特画风和杰出创作才能以及诗书画全面修养对中国画创作题材的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20世纪50年代新国画运动的兴起,画家张晋走出画室,深入生活,立足苏州本土人文风貌,创作了《枇杷黄时》《银杏林》《太平枫叶满山红》等作品,其创作实现了从延续古典到表现自然的转变。这一转变也是张晋对于青绿山水画改造的回应与实践。基于此,以张晋早期苏州地区写生作品为例,分析其绘画技法和绘画风格,以期促进当代绘画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画是中国传统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画作品中蕴含着画家的创作灵感和高超的艺术技巧。部分画家在创作国画作品时会采用书法与绘画相结合的方法,以给观众传达出一种或自然、或气势恢宏的视觉效果,这些国画作品都有着相当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装饰价值。以制作与表现技法对国画创作的意义为主要内容,对国画及国画创作的概念进行阐述,分析制作与表现技法对国画创作的重要性,并对制作与表现技法在国画创作中的应用进行探索,以推动国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画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其创作并不是呆板毫无生气的,也不是将生活照搬,而是作者融入感情创作的。国画作品是表达作者感情的媒介,是不掺杂功利性的艺术形式。当我们欣赏一幅国画作品时,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有最为直观的美,也有情景交融之美。国画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借物抒情,因此研究国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对于国画的欣赏以及创作都非常重要。文章对国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重要性、蕴含的情感以及表达方式进行分析,从而为全面了解国画艺术情感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傅抱石是一位中国山水画大家,他对中国山水画的转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具有强烈的革新意义。傅抱石真正开始走进人民大众的视野,是他曾经为人民大会堂(与关山月合作)创作的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以及他的国画作品《丽人行》在拍卖市场上拍出千万的记录。但如果我们想要真正了解一位艺术家,透过对其作品的分析才是最真实的了解和再现。文章选取了傅抱石不同时期的几幅代表作,通过对这几幅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让我们来发现不一样的抱石先生。  相似文献   

10.
国画,作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瑰宝之一,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而笔墨又是国画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表达国画创作者情感的重要体现。它不仅汇集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还借助不同的表现形式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笔墨文化元素融入进国画创作中,一方面能使国画作品情景更加的灵动,另一方面还能让整幅国画作品的灵魂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对国画创作中中国笔墨文化元素的特点以及运用进行分析研究,对我国国画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大千是我国现代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国画大师之一。他在绘画理论、绘画技法、诗词以及书法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并且先后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等一些国内的名家以及外国的大师毕加索进行交游切磋,在世界多个国家都举办过个人画展。通过对张大千荷花作品风格的分析,来研究其荷花作品的创作特点及其理念。  相似文献   

12.
陈伯程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画家,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协副主席等多个职位。其书画作品先后编入几十部大型文学作品之中,并且其作品也被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多次刊登和宣传。作为当代国画大家,其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自成一家,画中满是作者对人生与自然的体悟。  相似文献   

13.
吴颖媛 《美与时代》2005,(12):54-57
中国的摄影人在摄影创作中,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着国画艺术中的理论知识、表现手法,而国画中强烈的主观情感和意境观,更是操控着中国摄影艺术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隈研吾是日本50后建筑大师,他的建筑创作深受赖特有机建筑的影响,他是日本本土建筑院校培养的建筑学专业的建筑师,同时又有海外留学的经历,他的作品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的融合。隈研吾设计的作品类别多元化,除了建筑设计,还包括建筑外围设计、展厅和装置类设计等,创作上强调根据建筑物及当地的人文特征等去构建设计思路。他巧妙地将混凝土与木材、现代和传统的关系结合在一起,在设计材料的选用上烙下了鲜明的独创性。隈研吾深受日本禅宗文化的影响,在设计语义上能明显感受到他的作品中颇有禅意。隈研吾的建筑作品广受国人的喜爱,其设计思想为中国建筑界探索回归了传统提供更为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悠久历史中保存和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具有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精神生活和人文素养在人们的思想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国画之所以有其经久不衰的独特魅力,体现在它的各种独特价值和一点一滴的笔墨文化元素中。整体而言,国画与中国笔墨文化元素是一脉相承的,本质上他们是相通的。国画有着巨大的艺术欣赏价值,主要在于它通过深浅不同的简单文笔展现着文人的复杂内心,同样也体现着中国笔墨文化元素的博大精深。从国画的价值特点以及笔墨在其中的相应作用细致阐述了中国笔墨文化元素在国画创作中的应用,旨在使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国画从而提高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6.
国画艺术中蕴含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彰显我们民族文化艺术魅力的瑰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国画作品中人物的造型审美观念也是不同的,其中体现出了时代和历史流变的特征。在人物造型方面,早期的国画注重通过"以形写意"的方式来表达意义,其中体现着我国传统思想的含蓄美。近现代以来社会动荡不安,国画的人物造型比较偏重于转向西方的写实笔法,也是对传统国画人物造型的技巧进行的补充。20世纪80年代之后,大家对于忽视已久的传统笔墨技法又开始了关注,在国画的人物造型方面又开始回归传统,其中对人物造型的写实方面有了减弱的趋势,力求凸显其中的笔墨情趣和民族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17.
王一亭将《无量寿佛》这种传统文人"不如清玩"的宗教题材作为祝寿作品赠于书画同道,由此可以窥视民国年间对于传统审美中"清雅""清玩"的颠覆。这其中既有他自身的佛教情缘,也与民国年间的国画改革有关。他摆脱了传统文人清高自诩的艺术品味,也没有选择清末流行的"梅兰竹菊"题材,而是借助大众喜闻乐见的《无量寿佛》,创造出极具个性的艺术面貌,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俗则雅",和吴昌硕火红的"寿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笔墨上他借鉴了吴昌硕等画家浑厚苍劲的金石笔法,在佛像造型上可能受到南宋禅僧绘画中简古风格的影响,使其作品不仅有着深厚的传统根基,也充满了民国时期提倡艺术个性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峡沉淀的艺术文化质朴古拙、源远流长,其中摄影文化虽然起步较晚,但独具特色。三峡水利工程建成前,三峡地区摄影家们关注点更多的是放在自然风景方面。随着三峡大坝的筑成,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三峡地区摄影文化的关注点由自然风光向人文纪实的转变。宜昌以三峡大学、宜昌市摄影家协会为主,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摄影家,拍摄出了许多富有独特人文思想的摄影作品。研究三峡地区摄影文化,不仅有助于探寻三峡地区民俗文化渊源,更有助于深入了解当地摄影艺术风格的形成机制以及本土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研究红色题材摄影作品的当代性,可以丰富摄影的表现题材,提升摄影艺术的精神内涵。本文从红色题材在当代摄影艺术中的意义出发,分析了当代红色题材摄影要从当代意识、人文关怀、弘扬正能量等方面进行表现。提出摄影作为一门表现艺术,应该将红色经典题材真实客观地展现出来,使大众能够更直接地领悟红色经典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20.
肖发展 《美与时代》2007,(11):69-71
约翰·哈特菲尔德是德国伟大的摄影剪辑艺术家,他善于将作品作为其最锋利的战斗武器,在超现实主义照片中宣扬其明显的政治动机.其作品主题鲜明,富有号召力和感染力,主要反对侵略战争、反对法西斯主义,呼唤世界和平,因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得到了世界人民的一致赞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