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是一个要求理论与实践、市场高度结合的专业,但目前此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珠宝市场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一)培养目标制定不够细化;(二)课程体系以及课程设置不完善;(三)学生理论和实践专业能力不协调;(四)缺乏校协同育人平台示范基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够。针对这些表现必须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多种途径方式教学,保障教学效果;完善实习实训课程,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整个行业。  相似文献   

2.
国内高校十分重视产品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但由于对校内外实践缺乏系统性考虑与整体统筹,出现了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脱节、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脱节等一系列问题,毕业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设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离企业需求具有较大差距。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华南农业大学产品设计专业以"产学研"合作优势为基础,积极拓展并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将学校、基地和产业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三个主体,逐步建立了"实验室——学生创新工作室——导师工作室——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三室一地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机制。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协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协同实施专业教学过程、协同评价专业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杨星 《美与时代》2024,(1):128-130
为了切实提高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提出构建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对此进行深入探讨。阐述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存问题,在挖掘协同创新内涵的基础上分析环境设计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优势,并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共享平台及工作室六方面提出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立足从地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协同中来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就需要从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建设上,强调对企业、社会双重目标的满足。"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提出,使校内实训工作室、校外实践工作室的协同建设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双工作室制"教学平台实现了学生专业实训、企业岗位实践与分层教育的对接,更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满足社会、企业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零距离、同步调融合。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左健民 《学海》2002,(6):181-183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所组成的联合体 ,共同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和人才培养等活动 ,这种合作组织不同于一般的由单一组织来完成的人才培养或科学研究 ,它的最大特点是将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和人才培养等活动放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联合而形成的复合组织共同承担。参与合作的各方 ,就运行目标而言 ,高校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人才 ;研究机构是为了多出成果 ,出新成果 ;企业则是生产新产品满足社会需要 ,创造经济效益。合作各方怀有不同的目的 ,而又能共同在一起组成产学研联合体。我国自 1 992年由国家经贸委、国家教委和中…  相似文献   

6.
余申 《美与时代》2023,(1):131-131
协同人才培养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主张行业企业、高校等不同主体发挥出自身作用,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且动态化的人才培养系统,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真正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专业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更好地满足行业对于高校特色人才的需求,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鉴于此,就行业特色高校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展开探索,旨在借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也面临着许多的机遇和挑战,而如何能与时俱进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地方高校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值得思考的问题。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也是地方高校在适应社会发展中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需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根据产品设计专业的实际情况,将工作室教学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整合校企资源、协同发展,凝练特色,明确目标和定位。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的教学体系以及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发挥工作室教学的优势和实效,推动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提升产品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进入到新的一轮产业转移和转型周期。目前,我国已出现高质量技能型人才严重匮乏的现象,直接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校企合作,既能发挥高校在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又能发挥企业在市场、管理等方面的长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围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一主题的校企合作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不断深入,高校如何具有指向性的向社会企业输送创新性、实践性的高质量复合人才成为关键。就艺术设计类专业来说,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就必须改变单一教学模式、完善教育经费不足及科研条件的欠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性。通过教育改革,加强高校与社会企业合作、共同构建有效机制、创造更多资金与设备、实现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持续培养成为开创性的举措。  相似文献   

11.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制度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职业院校落实坚持育人为本、职业素质为重、技术技能为核心培养原则,实现各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实施"工学交替"的"分段式"教学模式,是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通过设计艺术类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案例,对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其突出。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发挥其文化育人功能,已成为影响高校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高校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几个方面大力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可以有效增强文化的软实力,切实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本科院校艺术类产学研合作是时代的必然选择,产学研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手段,和其他的理工科专业比起来,艺术专业的实践项目具有相对短程、松散的特性,在产学研实践过程中暴露出自身专业特点不突出、合作程度不深入、观念陈旧等问题。文章从校企性质差异矛盾、艺术专业特点结合的不足、合作机制长效性和稳定性的缺失以及教学观念保守几个方面,梳理出目前产学研校企合作影响产学研合作发展的主要障碍,并分析出协调校企之间性质差异,贴近艺术专业特质,创建长效机制和更新教学观念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高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及构建女院校园物质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环境文化是现代大学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才培养的物质平台,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5.
创意经济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各国经济的发展重心。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源于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民间美术则是这块土地上最具典型性的文化类型之一。山西省民间美术产学研合作研究将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优势,顺应地方高校及企业发展现状,从文化传承、创新创意、产业提升三个方向,构建并完善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为本土民间美术传承研究及产业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校企联盟的机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企联盟可以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但校企联盟也存在着不稳定的问题,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为此,本文分析了校企联盟不稳定的根源,并提出构建校企联盟稳定发展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职本科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是广东省深化职教改革,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更是我国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新的发展方向。高职本科"三二分段"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协同构建需要理顺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对口专业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结构等问题,进而贯通两种教育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机衔接,共同培养应用型高技能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质量文化之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持续地改进和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工作的首要目标 ,而质量文化建设则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思想文化基础。本文研究高校质量文化的结构从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等层面上对高校质量文化进行深入的剖析 ,对高校质量文化的建设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国部分省属本科高校在本科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充分体现出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因此,省属本科高校需要认清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办学定位,在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等方面完善激励手段,探索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的办学模式,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提供强大的高层次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0.
聂娜 《美与时代》2014,(3):121-122
社会实践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更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当前倡导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战略背景下,实践能力对创新人才的形成和发展尤为重要。郑州大学学生处利用假期积极组织学生参与“香港金融实习项目”,笔者借此社会实践机会,对郑州大学和香港大学的社会实践现状进行了调研。最终探讨通过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新路径,为高校基于创新思维发展开展社会实践提供了可参考的介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