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人画"泛指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以别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文人画将文学、书法、绘画融为一体,强调"士气""逸品",重视笔墨情趣和意境的表达,反映了古代儒生文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在中国书画史上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堪称中国绘画艺术史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在南宋时期达到了高峰,在当时政治、思想文化以及画家个人创作的影响下,南宋山水画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与北宋山水画气势雄浑、规整严谨的风格相比,南宋的山水画更注重对细节的刻画,展现其内在的文化韵味和诗情画意。这种独特的审美风格主要体现在南宋山水画的笔墨语言、构图形式和意境表现上。南宋山水画在笔墨上追求"简",通过"斧劈皴"的手法体现笔墨的苍劲,在构图形式上注重"边角式"构图,在意境的表现上讲求"虚实相生""画中有诗"。  相似文献   

3.
论传统文人画中的色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莉 《美与时代》2006,13(2):76-78
在历来的关于文人画的研究中,都是以水墨的黑白表现、传神观理论以及笔墨趣味为主,而忽视对文人画中色彩之美的研究。本文从文人的产生、其艺术修养的综合性、文人色彩心理、文人画家的作品以及民间色彩等诸多方面阐述文人画中色彩的实际作用和地位,指出对色彩的追求是视觉艺术发展的必然,从而重新认识文人画中的色彩之美。  相似文献   

4.
主观色彩是画家抒发主观情感、表达内在精神追求的创作手段,是画家对创作对象的独特感受和艺术创造。我国当代油画是和传统文化精神密切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绘画讲究意象,即画家个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自我精神建构,当代中国油画家多年的艺术实践早将中国绘画的艺术思维和形态特征不自觉地融入了油画创作中,主观色彩的独特表现力也越来越得到艺术家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中国绘画史中任何一种绘画形式都有它存在的特殊意义,文人画这种绘画形式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瑰宝,在它的发展道路中,涌现出许多有价值的作品、优秀的画家和理论体系。在文人画众多绘画大匠中,董源被认为符合文人画审美标准的绘画技法的源头,董源平秀俊逸的独特风格,开创了江南画派的特有风格。中国的传统文人画是不拘一格不被拘束的,但在思想意趣、笔墨技法等方面有不同的追求。文章就此分析了文人画与文人画家董源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纯真、淡泊、傲然等一系列的人格特征,而文人画作为文人所创的一个独特艺术体系,彰显着文人的人格品性。以文人画入手,从"风""骨"两个方面来分析画面中所呈现出来的题材、意境等特点,了解画家自身所具有的文人情怀,进而对文人风骨有更清楚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倪瓒,字元镇,号云林,是元代著名文人山水画家,同时也是"元四家"之一,其绘画师承董源、巨然。他提出"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和"自娱"的理论主张,开创了"一河两岸"元代文人画的图式风格。文章对倪瓒的《虞山林壑图》作品中笔墨、图式、题款的文人画特征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8.
色彩一直是中国绘画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受到文人画的冲击,鄙视色彩成为一大风气,但是鲜艳多样的色彩这一审美形式已成为传统,是不能否认的事实。追求笔墨一直是文人画的传统,但是至"四王",笔墨的运用已达到炉火纯青的高度,要想继续遵循文人思想寻找笔墨的突破是较为困难的事情,况且文人阶层也早已退出历史舞台,所以我们要以陈述的方式对待中国艺术传统。如若从色彩出发,探讨墨、色这一传统与印象派的光色结合的艺术形式应该能另辟蹊径,创作出更多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艺术作品来。  相似文献   

9.
光是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在绘画中巧妙运用光线可以赋予绘画作品独特的艺术效果。光对主体的突出、光对物象的改变以及光对气氛的营造,可在中西名画的赏析中感受光带来的艺术魅力。中国早期水彩画并不十分注重光线的表现,现如今画家们深刻地认识到了水彩画中光线所呈现出来的通透灵动的艺术效果,在其他的画种中是难以体现的,因此,光线成为水彩画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当前,根据材料的不同特性、画面的不同需求,画家主要是通过技法与色彩来表现不同的光线,使水彩画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水彩画中光线与色彩是构成一幅好画的重要元素,通过对光线与色彩的表现,产生水彩画独特的趣味与意境,表现画面的气氛,抒发画家的主观情感。文章主要探讨水彩画创作中常用的光线技法与色彩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两宋绘画是继盛唐绘画之后,中国美术史上进一步繁荣的时期。宋代画家在创作构图上有着无与伦比的思想和智慧,然而当我们学习传统的时候,就必须与自己平时的创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有选择性地"吸收",直到"消化",将其为我所用。绘画创作的关键是构图,工笔花鸟画的构图风格独具特色,它主要通过构图、色彩、造型、线条等方面体现作品的魅力。工笔花鸟画的合理构图对作品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花鸟画的构图变得越发多样化。文章分析和总结了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多种构图方法,并对宋代花鸟画的构图和色彩进行了研究,在临摹宋代花鸟画时应专注画面背后所蕴藏的画家内心情感以及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画,然后学习借鉴宋代花鸟画的构图并运用到今后自己的创作中,在创作中画面既要符合工笔花鸟画工致的特点,同时也要营造意境,从而创作出有思想有情感的画作。  相似文献   

11.
纳比派的绘画风格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其代表画家维亚尔的绘画语言受到日本浮世绘艺术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平面化的空间处理、几何化的构图意识、装饰化的主观色彩等三方面;精神内涵则受到中国写意画精神的渗透,主要体现在其画面强调画家主观情感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具象油画开始了多样化的发展。中国艺术家从传统的绘画题材与绘画形式中走了出来,转向了诸多社会哲学、生活观念等绘画题材的创作形式。同时,中国的一些油画家开始运用纯色进行油画创作,使油画创作进入新时代——画家将重点从绘画的再现,转向了主观情感的表现,不再追求于写实的色彩,而是具有表现性非写实的纯色运用。纯粹的色彩表现开始出现在画面,纯色是表现的形式,更成为了表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就油画作品中的"意境美"这一概念而言可以追溯到"写意油画"、油画的"民族化"等阶段,这是在油画引入中国后一种独特的、自觉的、具有中国特点的创作实践和思想融合。传统油画作为当今艺术表达的一个重要形式,在发展的过程中它与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表意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经过近代几代艺术家的不断探索与尝试,将西方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相结合,形成了今天的具有中国特点的中国当代写意油画。"意境美"风格的艺术作品是写意油画发展过程中艺术家最为关心和重视的一个因素。每一幅油画作品都有自己的属性,通过线条、色彩的表达过程让审美者理解绘画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意境,作者的主观情感是贯穿画面重要内容,也是"意境美"体现的最好方式。一幅好的油画作品的灵魂就是意境,是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对生活或对自然界的情感表达,像喜怒哀乐一样,不需要语言的叙述,可以让观者很直接地了解画家想表达什么。即使绘画者会用不同的形式技法来充实油画作品,但其中都有一个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意境。在创作的过程中,如果一幅画没有一种"意境美",那会是很枯燥无味的一幅作品。  相似文献   

14.
李老十(1957-1996年)作为"新文人画"的重要艺术家之一,在中国画创作上具有突出的成就。纵观李老十的绘画作品,其绘画注重笔墨表现,根植传统而富有新意,同时可以看出他对多种绘画形式的取法与借鉴,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文章通过李老十绘画的形式语言特色,从传统笔墨的取法、民间美术的借鉴以及西方绘画的吸收等三方面入手,力求从画面语言构成上对李老十中国画作品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5.
在明末清初动荡不安的社会情境下,文化碰撞、政权变更带来强烈的民族意识,画坛百花争鸣,各放异彩。龚贤作为明朝遗民画家,有着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有意或无意地在其山水画作品中流露出来"文人"的情怀。龚贤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地思考并研发出一套独特的绘画审美形态,用独特的笔墨形成了前无古人的"黑龚"绘画风格,与当时盛行的绘画思想发生碰撞。正是这种与当时画风相左的画风使得龚贤山水画作品苍润雅致,加之清奇的构图,其整个画面沉浑厚重,别有一番"文人"意趣。  相似文献   

16.
正一禅画是中国画最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国化的佛教绘画艺术的典型表征。禅画笔墨简洁而意境深远,以笔墨来表达禅道,体现了中国禅宗"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直观、简约的核心思想,开创了唐宋以来中国绘画的新纪元。禅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艺术史上,通常将禅画的开端追溯到文人画之祖、唐代的"诗佛"王维。他最早将禅宗的"自性论"和"意境说"融进山水画,以"澄心观照"的审美态度进行创作,其画作具有意境、画境、诗境、禅境融为一  相似文献   

17.
夏茹 《美与时代》2023,(3):27-29
绘画创作是一种有目的、有设计思维的艺术活动,是在确立结构之后,通过运用造型元素,组合绘画中的冷暖色彩,对被绘对象的内外构成客观的反映。油画作品的构图在创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直接关系到画面内容是否丰富、意境是否浓郁。鉴于构图的重要性,以构图为切入点,对油画创作中的构图艺术表现和运用等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8.
南齐画家谢赫《画品》中的绘画理论"六法论",以独特的艺术审美标准对后世产生重要的影响。借鉴和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是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创新和教学的必由之路,特别是对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与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分别从意境和笔墨中抽象的和谐是至高的艺术境界、技法和笔触也是给予画面生命力的表现、妙在似与不似的主观和客观、经验到理念再到感情的敷色过程、布局的基本要求与法则、传承古人而赋予新的个性特征这六大点概括"六法论",阐述其对中国当代油画创作及其特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许多人以新文人画理论支持者或“精神领袖”来定义陈绶祥,却忽略了他作为一名中国画家的身份。他与其他新文人画家一样用自己的笔墨语言对“中国绘画的现代性形态”展开积极探索。他的作品沿袭着海派的绘画风格,并有独特的自我表现方式,形成了“明艳磅礴”的风格面貌。陈绶祥新文人画表现风格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经历多次的探索。陈绶祥自少年时期在家乡学习花鸟画,而后在中年时期的生活环境、师承的影响下,绘画风格从“岭南”转向“民间”,最终走向了新文人画。结合陈绶祥的生平经历,阐述其新文人画绘画艺术中牡丹意象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并对牡丹意象的寓意加以分析,探索其背后的文化意蕴与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20.
由于文人参与绘画后,注重笔墨表现中传达出画家的精神个性,从而愈发将绘画表现转向了灵动有生气力量这一表现品格。这一特点从宋代起由文人画家的大力倡导,到元代经过文人画家的实践发展,以元四家为楷模,致使明清画家愈发认同于这种既表现物象,又体现出笔墨独特精神的表现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