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康德关于美的论述没有将"天国"拉回到"人间",但他的美学却揭示了一条理路,致使后来的大陆哲学家,尤其是黑格尔依照这条理路反思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由于康德认为美让崇高变得有了意义,且崇高理论对回答康德哲学所逼出的"历史"、"时间"问题没有太多助益,所以其崇高理论远没有他对美的解释那么富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2.
崇高论思想是康德美学体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范畴,在崇高感中,人的精神力量得到提升,超越了自然界,取得了道德和精神上的胜利。康德通过借助于理性,将崇高感与道德感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康德主张的是人本主义哲学,只有紧紧围绕着"人",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崇高在康德美学乃至整个康德哲学中的地位,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崇高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人在美学范畴诸形态的讨论中,有时将壮美与崇高等同,其理由是崇高对应优美,壮美也对应优美.有学者主张相对于西文Grace译作优美,而将Sublime一词译作"壮美".本文认为壮美与崇高是美学范畴中的两种形态,两者之间,有着相同性,但又存在相异性.下面将辨析两者的异同,并对西方的崇高说的语义及其发展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是理解黑格尔哲学的极好的入手处。黑格尔通过对康德哲学广泛而深入的批判,彰显了他自己哲学最主要的特征和贡献。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涉及多个方面,其中最根本的目标是批判康德哲学的主观主义二元论,因为这种二元论反映了现代世界和人的种种严重分裂。黑格尔把康德哲学称为"主观观念论",把自己的哲学称为"绝对观念论";"绝对观念论"的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克服现代性造成的种种二元分裂。另外,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构成了黑格尔哲学的积极动力;他一直为人诟病的形而上学及其各个核心概念,只有在此背景下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美学>实际上是一部艺术史.他的艺术史观有着强烈的"等级"观,大到艺术发展史的三个阶段,小到艺术史中的许多概念,处处体现了其"等级"观.这种用"等级"构建的进化论艺术史观契合其世界历史观,在为西方艺术史研究方法论上确立了新的里程碑的同时,也有着许多令人遗憾的地方:用哲学体系论述艺术史,实际上消解了艺术的门类,对艺术学科的发展持悲观态度;同时这个用精神或理念构建的艺术史尽管是进化发展的,但却是有终点的进化,显示出论证的自相矛盾与主观性.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哲学声称把握绝对知识,但又承认哲学不外是以思想把握时代,哲学家也不能超越所处身的独特历史条件。为了尝试疏解这个表面冲突,可将作为黑格尔的系统基础的《逻辑学》视为一套庞大的范畴体系;分析康德的范畴论及其理论预设,则有助于显示黑格尔理论的独特之处。有别于其他理性主义者,黑格尔不接受有任何先验而终极的原则可用来建立哲学系统和完整的范畴论,而是认为只能在具体的哲学史发展中把握概念,然后整理出一个系统。因此,哲学只能回顾思想和历史的发展,把握当下的时代精神,这种历史理性才是把握绝对知识的正途。通过理性的历史条件来理解黑格尔的绝对性概念,黑格尔哲学可重新被解释为一种开放的和需要不断更新的哲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的上帝存在证明大都直接断定概念与存在的合一,康德从这一关键枢纽入手摧毁这些证明。然而黑格尔的历史梳理表明,双方都有其局限性:安瑟尔谟的本体论证明作为问题的原发之地,扎根于充沛的超越性信仰之中,该证明对宇宙秩序的坚守值得肯定,但它忽视了尘世事物对上帝力量的体现;康德的批判及其代表的现代经验实在论直接断定而并未证明概念与存在的两分,陷入知性思维而不自知,因而取消了上帝概念及其主动实现的问题。要了解"存在""概念""理念"这些范畴的本性,审视黑格尔心目中真正的上帝存在证明,必须以他的《逻辑学》为依据,洞察"存在向概念的过渡"和"概念向存在的过渡"各自在不同层面支持对方这一思想实情。黑格尔的上帝观在各种新兴"实在论"对康德先验论构成重大挑战的当今时代,不失为一条既尊重现代理性,又坚守宇宙秩序的可参考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康德的崇高理论的要点可简要列为五个条件,体积大或力量强的客体,它导致——;理性和意志能力很强的主体,引起;恐怖、紧张等痛感,然而;主体理性战胜、超越了可怖客体,痛感转化为快感,因而最后;理性主体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增强了信心。康德崇高理论,是前人有关崇高思想的集大成与极大发展者,就其影响来说是空前绝后,广泛而深刻的。康德的崇高理论达到了相当的深刻性,但同时也具有了非常突出的局限性。对于康德正如叔本华所说"一个精神上真正伟大的人物,他的完美的杰作对于整个人类每每有着深入而直指人心的作用;这作用如此广远,以致无法计算它那启迪人心的影响能够及于此后的多少世纪和多少遥远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在康德的美学与实践哲学中,"崇高"概念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本文将指出,从道德心理学的角度加以考察,"崇高"概念却因其自身的多重性与复杂性而导致诸多理解上的困难,主要是,崇高感是愉悦的还是不愉悦的?而与这一问题直接相关的是:作为道德情感的"敬重"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感受?或者说,道德行为者应该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本文首先通过考察美与崇高的关系,指出二者对于道德情感具有同等的促进作用;其次,针对崇高感与道德情感的复杂关系,指出必须认识到二者的本质性区别;第三,就其道德动机与情感体验而言,综合康德不同时期的观点,本文认为,"道德平静"才是康德伦理学中道德主体最应该具有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它是一种"消极的愉悦",而且,这种复杂的心理状态也为崇高感所蕴涵。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悖论与颠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崇高对象是《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国内学者将该书译为《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一书的关键词。在齐泽克看来,崇高对象概念并不是拉康本人之发明,它来源于康德、黑格尔哲学,并为拉康  相似文献   

11.
康德把审美对象区分为自然美、艺术美和道德美,而黑格尔只承认艺术美。康德还区分了"优美"和"壮美",黑格尔对此几乎完全忽略。在这两方面,黑格尔有失偏颇。壮美作为道德美的本质特征是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对应于康德所说的"自由的自律"。黑格尔把美定义为"理念的感性显现",强调了美是理性和感性的统一。对于审美的感性直观的特征,康德有所忽略,因而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2.
康德把审美对象区分为自然美、艺术美和道德美,而黑格尔只承认艺术美。康德还区分了"优美"和"壮美",黑格尔对此几乎完全忽略。在这两方面,黑格尔有失偏颇。壮美作为道德美的本质特征是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对应于康德所说的"自由的自律"。黑格尔把美定义为"理念的感性显现",强调了美是理性和感性的统一。对于审美的感性直观的特征,康德有所忽略,因而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3.
"艺术的终结"是在20世纪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领域曾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个理论问题,其提出者是黑格尔,后来又由丹托重提并加以发挥.彭锋在《回归》中认为,"艺术终结论"是当代美学中引起争论的十一个热点问题之一,并对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艺术终结"命题的提出如同空谷足音,振聋发聩!黑格尔和丹托为什么会做出"艺术终结"的断言?两人的理论观点又有何差异和联系?如何全面认识和评价"艺术终结论"?笔者尝试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其作品是楷书风格的典范。颜书是中国书法审美研究的核心板块之一。但是古今书论中对崇高书风的研究一直语焉不详。因此,引入"崇高"这一西方美学范畴,尝试对崇高的书风进行新的阐释。颜真卿的书法不仅雍容方正,而且体现了崇高的书风与人格。颜书有雄浑之气、正大之象,书风的"尽美"与人格的"尽善"相结合形成独特的书法风格。  相似文献   

15.
康德批判时期的"三大批判"基本奠定了其哲学思想的框架,其中的《判断力批判》则奠定了其美学思想体系。《判断力批判》几乎成为康德的美学全貌,而在康德前批判时期所作的《论优美感和崇高感》被学界普遍忽视。我们可以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对比分析,从"四同"和"三异"中发掘《论优美感和崇高感》的意义和价值,以此对其作出价值重估。  相似文献   

16.
自笛卡尔以来,现代西方哲学开始走上一条张扬主体性的道路,至康德而大定。在作为康德哲学之构成部分的美学中,崇高分析所体现的这种精神又尤甚:自然物的崇高本质被完全归结为人的道德主体性。事实上,在自然审美中,除了"人化"的方式外,尚有一种似乎更为本真的"非人化"方式。此种方式所展示的,不是主体性的张扬,而是主体性的收敛,在崇高的情形中,甚至是主体性的谦卑。与此同时,自然物也不再是彰显主体力量的消极手段,而上升为与主体平等相向甚而反过来对主体形成某种"压抑"的存在。中国诗人郭小川的《望星空》以了望自然星空始,以歌颂人造火箭止;以敬畏宇宙的无限神秘始,以赞美人类的无穷智慧止;以情感想象力受到压抑始,以理性主体性得到伸张止;诗人的经验走完了康德为崇高审美划定的内在理路,可以作为康德崇高说的一个注脚。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将建筑论述为艺术的原始形式,是艺术的开端,而艺术又是绝对精神的一种显现方式。黑格尔发现人类长期的建筑审美体验有一个严重的缺憾:没有建筑历史的概念。他提出了艺术史哲学的概念与理论模型,认为建筑应该具有历史性,有一个演化过程。他运用绝对精神构建出建筑艺术在历史中认识自身的三个时代: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美学史上,黑格尔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他对“美学”一词作了新的诠释.作为美的艺术哲学,黑格尔对艺术美、音乐美的见解独到,其主张至今发人深省并对音乐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黑格尔关于自然美与主体性的观点,至今仍是音乐教学需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美学届对黑格尔的研究主要从对其美学体系、美的定义、自然美论及艺术终结论出发进行了一些深入探讨,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主要的是对黑格尔美学的研究仍过多的从对其唯心主义的批判出发,对黑格尔美学思想的研究有所深入但是宽度不够,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对已有研究点从多重角度来分析,以不断地挖掘新的研究点.  相似文献   

20.
崇高概念自19世纪以来成为一个主要美学范畴,它与对大自然的艺术表现紧密相关。文中指出,20世纪的进程与技术经验越来越无法分离。然而,在生物技术(例如转基因和合成生物学)时代,崇高重新获得了自然维度。以爱德华·卡克的绿色荧光蛋白兔为例,可以认为,在生物技术时代,自然、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差别将逐渐消失,崇高的新维度将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