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淘气     
《思维与智慧》2010,(8):F0004-F0004
画家的作品完全摆脱了古典主义手法的束缚,从生活出发,于现实中撷取题材,表达一种博爱的人性思想。他强调形式之美,关注母爱,善于运用幻想的方式,尤重女性美感的塑造。这幅画就是这种浪漫主义作品,描绘了母子情深的动人情景。  相似文献   

2.
作品《四十七》是笔者于重庆市万州区的创作。在作品中,四十七个空白画框在不同的物理空间展示,通过动态的画布主体去考察静态的人、以及人所在的物理环境,以自然生态、环境、生活文明为线索进行一系列的定点考察,讨论空白画布在此作品中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边界研究是在类型小说研究的基础之上,对于不同类型文学之间的"壁垒"的考察。在幻想小说盛行的当下,为了重新去认识我们原来的世界,为了能够更多地创造出所有那些奇思妙想的神秘世界,我们不能总待在"壁垒"之内,一成不变,我们需要去研究和掌握幻想小说中的边界问题。事实上,幻想小说和其他小说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幻想小说必须发生在一个未知的世界。从另一个侧面看,每一本幻想小说都需要作者积累大量的知识和历史。幻想小说与现实小说之间最重要的边界研究应该是语言、环境、历史三大元素的设定。  相似文献   

4.
正创作简介:在自己的这组作品中,我拍摄的是日常的景物,通过镜头的构图截取,发现了其局部不同于日常观察角度的、有特点的美,我将它们组合到一起构成系列作品。在自然生活中,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通过镜头的捕捉和自身的判断,提炼出美的元素,在自然审美的基础上,透过摄影的语言,寻找其他艺术手段难以实现和发  相似文献   

5.
我国用漆传统历史悠久,特别是在实用漆艺方面的艺术成就极高。现代生活的缤纷多彩离不开漆艺术,这种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以某种方式无意识地、自然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里,丰富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这种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实用性的木漆器作品,便可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享受漆艺、品味漆韵的同时,满足现代人生活中的艺术需求,提高现代人的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文艺作品中关于家庭伦理问题的描述经历了一个从空中到人间、从外部到内部、从局部到全面、从肤浅到深入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出,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化总是有形无形地左右着人们对家庭伦理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潘慧莉 《学海》2006,4(3):167-171
池莉倡导“原生态写作”,主要表现在文本的实录感上。池莉从不将人物变成政治道德价值的符号,她的作品中毫无概念化的痕迹,她反对按理论教条营造情节,将生活理性化,也不愿片面地去搜寻自然界、社会中的温馨的美好,将生活“诗意化”,而是要“写和我们生活一样真实的小说”。因此,她以实证的方式考察生活,以实录的方式再现生活,给人以真人真事的实录感。在其写作中,非常集中而深刻地表现了女性的情怀,表现在有意模糊性别、突出欲望主体、逃离爱情的意义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作为20世纪颇有成就的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本雅明经历了惨绝人寰的两次世界大战,对生命的启示意识也一直贯穿于他的作品中。虽然受到了现代虚无主义的影响,但他并没有随着堕落的时代而堕落,而是试图寻求一条救赎之路,即通过弥赛亚来为现代人谋求生存之路。在认识到理想与无奈的现实间的差距之后,本雅明与唯物主义的接触使他豁然开朗,他摒弃了建立乌托邦的幻想,摆脱了形而上学的束缚,选择从世俗的生活中洞见本质。  相似文献   

9.
《活着》是我国优秀的文学作家余华的经典代表作。在对这篇作品的阅读过程中,读者可以很好地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并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活着》无论是从写作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与其他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也正是这种独特性使其成为作家余华最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作品中,作者描述了普通人一生的经历,对其在遇到各种生存磨难情况下的忍耐以及挣扎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将中国式哲学很好地融入到作品当中。下面本文就围绕中国式哲学在《活着》中的体现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各项建设的逐步开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在满足了温饱的基本需求后,人们的关注点逐渐转移到住房上,希望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在这种社会需求下,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开始真正走人人们的生活中。而基于人们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最基本要求,室内环境设计的人性化设计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为了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展开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设计的各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仿生设计是在仿生学与设计学基础上建立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在陶瓷艺术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仿生设计学理念。仿生设计学在陶瓷设计艺术中的运用,可以让陶瓷产品达到"瓷法自然"的境界,从而使其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与应用需求。人们从大自然中的各种生命体中受到启发,并将这种启发运用到陶瓷艺术设计当中。仿生设计使陶瓷艺术作品更加人性化,将中国古代"师法自然"的传统思想融入到艺术设计作品当中,让使用者不仅在物质层面得到满足,在心理和精神层面也得到满足。让人们更多地去关注自然,欣赏自然。陶瓷艺术中的仿生设计应用,能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陶瓷文化,并为现代的陶瓷设计师提供一些设计素材和灵感源泉。  相似文献   

12.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一生留下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在晚明社会思想转变时期,徐渭文艺作品包含的狂放不羁、傲岸不群的思想意识具有引领时代精神导向的社会意义。本文拟分析徐渭书画文艺理论,进而研究其书画作品所具有重大的思想史和艺术史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基于评估倾向理论, 通过3项实验考察了特定负性情绪(愤怒)对延迟折扣的影响, 并探究确定感和控制感评估倾向在这一关系中的作用。实验1考察愤怒情绪对延迟折扣的影响, 结果发现, 愤怒组被试的延迟满足倾向显著强于恐惧组和控制组。实验2采用实验因果链设计考察确定感和控制感评估倾向在愤怒情绪影响个体延迟折扣中的作用, 结果发现, 愤怒情绪可以有效增强个体的确定感和控制感(实验2a), 同时确定感和控制感能够增强个体的延迟满足倾向(实验2b)。实验3采用中介测量设计考察确定感和控制感评估倾向在愤怒情绪影响个体延迟折扣中的作用, 结果发现, 确定感和控制感评估倾向在愤怒情绪影响个体延迟折扣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 当个体进行跨期决策时, 体验到与确定感和控制感有关的偶然愤怒情绪会增强其延迟满足倾向。本研究对探究特定负性情绪对个体延迟折扣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油画作品中亮丽典雅、热情洋溢的愉悦色彩情调反映出一种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是作者颂扬美好生活,抒发审美愉悦感的一种精神诉求。文章以油画创作中的愉悦色彩情调为切入点,并以与此相关的作品内涵、作品意境、作品表达及作品体验等为论述主线,展开深入探讨与研究,阐明了不同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下,愉悦色彩情调在油画创作中的不同体现。同时通过对中、外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并结合自身的生活感悟与创作实践,进一步阐述其形成的社会根源与作品面貌。  相似文献   

15.
从人类审美的精神发展史来看,审美的冲动是一种乌托邦性质的。个体的无助、生命悲剧的宿命使人创造一种幻想的未来,人总是生存在现实中,同时又生活在对未来美好的幻想中。希望时时刺激人前进,美是人类展示一切希望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王亮 《美与时代》2023,(2):96-98
王玉平的绘画记录着生活中的小物件和小景色,是他在平凡生活中的真实情感的流露,这些随处可见的场景是王玉平自身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的再现。王玉平的绘画灵感来源多是生活的现实与记忆,他将自己代入市井人物,以写生的形式体验与再现生活,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看法。其一些绘画作品色调柔和,情绪圆融,技巧放松。记忆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糅合,形成了其温和的绘画艺术语言,赋予其作品温和内敛的情感。王玉平将含蓄的情感表达与绘画技法相融合,使二者融会贯通,在当下美术教学新理念、新格局的完善中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审美意识和个人修养也得以提升。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工笔花鸟画作品已无法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因此对当代工笔花鸟画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笔花鸟画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为当代画家带来了挑战,画家需要在继承传统笔墨的基础上立足当代人的思想意识进行创新。平面构成理念的介入使当代一些工笔花鸟画家有了新的灵感,他们将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元素以及对比构成、重复构成、分割构成、密集构成等形式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拓展了创作空间。画家在抒发自己感性情感的同时运用平面构成的理性方法创新工笔花鸟画作品形式,创作出既有传统工笔花鸟画韵味又有时代感且能满足当代人审美需求的高水准的工笔花鸟画作品。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绘画作品有了全新的理解与认识。石涛绘画艺术作品在当今仍然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与创造生命力,体现了"四王"作品的核心与精髓。石涛的绘画主要以生活为创作元素,其师法自然,打破了墨守成规的传统绘画方法,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绘画艺术品,被世人参考模仿。从石涛的艺术创新精神入手,并对其艺术创作精神的产生进行简要分析,通过对其绘画艺术中的创新精神体现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阐述了石涛山水画中创新精神对未来艺术发展的现实意义,促进了绘画艺术中的创新精神得以进一步延续。  相似文献   

19.
油画是人类图画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工程,从古代的传统油画创作作品的流传到现在的创新与运用,油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和重视的创作领域和作品。油画是画家将自然要素通过画笔展现给观赏者的作品,在制作一幅画时,画家往往会关注其客观存在的条件,尽最大可能将客观的元素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画家还会将自身的主观思想添加在作品中,以传达自己的内在想法。随着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感染和交流,西方油画的主观色彩的应用方式也得到了很多我国油画画家的认可。将从主观色彩元素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作为出发点,指出主观色彩元素赋予油画作品的重要作用,浅谈主观色彩在油画创作过程当中的运用注意点。  相似文献   

20.
唐代仕女画主要是描写宫中女性的闲散娱乐生活。从留传下来的作品可以看到,画面中对人物形态体貌、着衣打扮的描绘上,都带有轻艳、绮靡、细腻、以露为美的审美追求,作品中的仕女形象,其宫体特色也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