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悲剧已经发生,就无法再挽回;凶手马加爵必须接受法律的严惩。马加爵一案,带给学生、家长、学校、社会以惊恐与悲痛的同时,更应带给社会深刻的反思。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应当通过这一典型案例,探究马加爵极端性格形成的深层原因。 笔者并不怀疑马加爵的行为是反社会、反人类的极端行为,但需要进一步问:是什么原因形成了马加爵性格的极端?  相似文献   

2.
一、当代大学生荣辱观问题的表现首先,荣辱观念的扭曲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荣辱观念的扭曲不是缺乏荣辱观,而是将某种荣辱观念无限地夸大或缩小,使之歪曲变形,从而误导人的思想和行为。马加爵事件就是一个由荣辱观念的扭曲而导致犯罪的典型案例。马加爵在与同学打牌过程中被指责作弊,他觉得人格受到了侮辱,于  相似文献   

3.
云南“2·23”特大杀人案轰动了全国,该案犯马加爵一时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根据媒体公开的关于马加爵成长过程的背景材料,对马加爵心理演变过程进行初步分析,试图解答这样一个问题:“大学生是怎样变成杀人恶魔的?”(注:括号内的文字为作者的分析) 家庭背景:马加爵出生在一个以务农为生、老老实实做人的传统农民家庭,他家紧挨县城(出生地的位置并不偏僻)。父亲平时言语不多,总给人一种愁眉苦脸的感觉;母亲与父亲性格完全相反,她能说会道,家里的大小事务也基本由她来掌管(从小,  相似文献   

4.
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仅仅因为同学之间玩扑克牌时别人说他“作弊”,发生了争吵,就激发出杀人的动机,一连杀了4名同学。据说有的同学与他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事件的发生令一些人感到困惑。该案已于2004年4月2日经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完毕,判处马加  相似文献   

5.
地域歧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域歧视自古有之。现在,中国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转型期,地域歧视更是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这种趋势的发展和我们国家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很不协调。地域歧视的长期存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反地域歧视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要建立和谐社会必须消除地域歧视。本文试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地域歧视问题作简要分析并提出消除地域歧视、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马加爵案”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罪犯马加爵三亚落网,云南大学学生杀人案终于告一段落。“马加爵案”虽然是大学生中极为特殊的个案,但它与近年来高校中频频出现的大学生自杀、犯罪等问题一样,给人们敲响了警钟:除了学业、就业外,大学生心理问题同样需要值得大家关注。 心理障碍困扰大学生 小张是某高校大三的学生,可是最近不知为何,总是莫名其妙地感到孤独。问他原  相似文献   

7.
人事智能是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情感、思想与行为并做出相应反应的能力,是成功人生必备的能力。马加爵事件除了暴露心理问题之外,也突现缺乏该能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成问题。其中仅次于学业问题的就是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为了探讨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的解决方法,尝试从加强人事智能,优化心理品质,提高对心理问题的抵抗力角度入手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化心理学的方法论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浩 《心理学探新》2005,25(4):7-10,30
对于文化心理学存在着多种层面的理解。可以视其为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心理学理论思维的转化,也可以视其为心理学方法论上的一种变革。从历史的角度看,文化心理学具有文化补偿的性质;从现实的角度看,文化心理学又面临着文化并置的局面。文化心理学方法论的建立,关键是如何处理与主流心理学方法论的关系。这是文化心理学发展的前提。也是其方法论困境的根源,同时也是摆脱这种困境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自卑、失恋、受挫等心理因素导致大学生自杀、他杀的事件频频发生,特别是云南大学发生的马加爵杀人事件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应该高度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此,向大学生朋友们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大家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有所帮助。 1.认识自我,做自信的人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同学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有时过于自傲,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有时又过于自卑,认为自己处处都不如别人,不能正确认识自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马加爵成了各大报纸和杂志上的热点。他因为杀害了四名同学而闻名全国,也给全国人民留下了面目狰狞的杀人犯形象。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痛恨他的极端行为,但作为同是从农村出来的学生,我理解他曾经有过的一些境遇和心情。  相似文献   

11.
在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失去亲人的人,刚被救出来的人,受伤的人,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对象。同样的事件,对儿童和成人米说,意义绝不相同,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人从山生到死亡是一个精神活动的连续体,在这个连续体的不同发展阶段上,心理活动有各自的特征。无论就心理问题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从心理学、医学、哲学和伦理学的角度看,人格障碍这一变态心理学概念表现得相当复杂和模糊.从心理学角度看,人格障碍的本质是个体性格的多重性和矛盾性以及自我意识障碍及特殊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从医学模式疾病的六要素(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类、诊断与治疗)看,人格障碍作为一个疾病单元基本不成立.从哲学角度看,人格障碍的哲学本质是患者主体价值世界与意义系统的紊乱.从伦理学角度看,人格障碍的一些特殊行为模式表现主要是违背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伦理规则和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不同类型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对精神障碍患者歧视水平的差异,采用歧视精神疾病患者评估量表(SSForPMI)对294名心理学专业大学生施测。结果显示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在量表总分、危险维度和能力维度得分高于师范院校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6,2.708,3.396,P均0.01)。因此,当前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存在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歧视现象,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大学生更为严重。不同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职业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14.
2004年马加爵杀人案可谓是年度“风云”事件,此事件引起了整个社会对心理问题的关注。广州市心理调研机构在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用心理健康测试表(SCL-90)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近半数以上的教师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其中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这学期,我不知怎么了,干事没头绪,遇事急躁,没有教好学生,心里很难受,感觉是在误人子弟,想想不如死了算了……”这是陕西一位女教师因患严重的心理疾病服毒自杀前留下的遗书。生活中,很多教师和这位陕西女教师有类似的情绪,他们…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实践中,初中阶段往往被看作是人生的特殊时期。从心理学角度看,初中学生年龄大多在12~16岁之间。正处于人的心理断奶期,这一时期充满多种心理矛盾;从教育学角度看,初中阶段既是义务教育的终结又是基础教育的中间阶段;从社会学角度看,初中阶段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期。这一时期,通过社会影响、家庭感染,尤其是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完成个体社会化,具备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因此,全面研究和了解初中学生的特殊心理,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对于实施初中义务教育、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莽改制作为儒家理想主义运动的产物,其历史意义是双重的。从思想史的角度看,改制事件彰显了儒家政治思想中的癫狂性格;从政治史的角度看,事件向人们提供了观察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之本性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几年前,北大花季女生铊中毒案未结案平息,马加爵、药家鑫事件成为永远的切肤之痛.今年五月,震惊全国的复旦大学生投毒案,再度让人们在扼腕叹息之余深感震惊和痛惜.广西十三岁少女只因同学比自己漂亮,便将其残忍杀害,祖国花朵长成“食人花”.中小学生因法制意识淡薄、不堪学业重负、迷恋网络游戏等原因,打架斗殴、自杀或弑母的恶性案件,也接连见诸媒体.校园暴力、“非正常死亡”案频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论儒家的自强人格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心理学角度看,儒学主要体现了一种自强的人格心理学思想。仁爱人格、弘毅人格和革新人格是儒家自强人格的主要内容,其终极目标则是养成健全人格。儒家的自强人格既具有个人取向,也具有社会取向。它以个人取向为基础和出发点,以社会取向为最终目标,从个人取向逐渐扩展至社会取向。实践学习、克服偏私、正确处理理情关系和人际关系是培养儒家自强人格的4个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西方女权心理学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西方女权心理学有经验主义的女权心理学、认识论的女权心理学和后现代主义的女权心理学等形式,其中以后现代主义女权心理学为主流。女权心理学认为传统心理学中充斥着男性中心的偏见,存在着歧视、压抑妇女的现象。他们主张女性不仅应该成为心理学知识的客体,更应该成为心理学知识的主体,认为女性心理的研究应充分考虑父权制社会下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女权心理学促进了西方心理学家对传统心理学的内容和方法的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20.
当代西方女权心理学有经验主义的女权心理学、认识论的女权心理学和后现代主义的女权心理学等形式,其中以后现代主义女权心理学为主流。女权心理学认为传统心理学中充斥着男性中心的偏见,存在着歧视、压抑妇女的现象。他们主张女性不仅应该成为心理学知识的客体,更应该成为心理学知识的主体,认为女性心理的研究应充分考虑父权制社会下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女权心理学促进了西方心理学家对传统心理学的内容和方法的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