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药物的成瘾过程是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改变,当前对于药物成瘾的诱发原因以及如何戒断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近年来,药物成瘾人数的不断上升,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比例在逐年增加,使得禁毒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重点评述了如何预防青少年药物成瘾。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个体所处的生态背景密切相关。目前已有不少研究探讨家庭、学校、同伴背景中单个或少数风险因素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但少有研究关注多个背景中生态风险因素的累积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本研究基于累积风险模型和动机心理学理论,考察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个体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被满足的情况)和积极结果预期(个体对网络使用诱因大小的判断)在其中的并行和/或链式中介作用。被试为5所中学的998名青少年。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1)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后,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呈"负加速模式")。(2)累积生态风险通过显著降低基本心理需要满足(表现出"梯度效应"),进而促进青少年网络成瘾。(3)累积生态风险通过显著提升积极结果预期(呈"负加速模式"),进而促进青少年网络成瘾。(4)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被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和积极结果预期两条并行路径完全中介。上述结果表明,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具有重要影响,且这种影响是通过需要和诱因两种动机力量一"推"一"拉"的合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对1610名初一至高三学生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冲动性人格、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交互影响。经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1)与非网瘾青少年相比,网瘾倾向青少年的行动冲动性和无计划冲动性显著更高,与父亲和母亲的沟通都更差;(2)行动冲动性、认知冲动性和无计划冲动性均与青少年网络成瘾成显著正相关,而父子沟通和母子沟通均与青少年网络成瘾成显著负相关;(3)行动冲动性和无计划冲动性可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但认知冲动性的预测作用不显著;母子沟通可负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但父子沟通的预测作用不显著;(4)行动冲动性和母子沟通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交互影响,具体而言,对于低行动冲动性青少年而言,母子沟通对其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应;但对于高行动冲动性青少年而言,母子沟通对其网络成瘾具有正向但不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网络成瘾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在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多方面的原因进行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网络成瘾是伴随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阻碍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社会问题。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研究引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家庭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网络行为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行为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行为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社交焦虑量表对692名青少年进行研究。结果:(1)青少年网络行为与主观幸福感和社交焦虑相关显著;(2)主观幸福感和社交焦虑在网络成瘾与非成瘾之间差异显著;(3)网络成瘾与非成瘾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和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不同;(4)影响网络成瘾与非成瘾青少年总体主观幸福感的变量不同。结论:网络行为对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父母网络监管对于减少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效果往往不尽相同,本研究对4105名青少年进行调查考察了不良同伴交往在父母网络监管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影响中的中介作用,以及父母网络监管对青少年不良同伴交往的影响路径是否受亲子关系的调节。结果发现:(1)直接效应显示父母网络监管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不良同伴交往在父母网络监管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中起“遮掩效应”;(2)亲子关系显著调节父母网络监管对不良同伴交往的影响;(3)整体模型检验发现,父母网络监管、亲子关系、不良同伴交往和网络游戏成瘾形成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网络成瘾”探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青少年网民已是第一大用户群体。但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却成了让人忧心的问题,据我们多项研究的结果,其比例约为5.40%;青少年的自我中心思维、分离—个体化过程、虚拟自我、自我认同、依恋关系、人格、应对方式、心理弹性、生活压力等与其互联网服务偏好、"网络成瘾"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我们也编制了"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对青少年健康上网的概念内涵进行了内容分析,提出了青少年健康上网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无聊倾向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和影响机制,选取云南省和山东省5所普通中学的1553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青少年无聊倾向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成瘾;(2)学习倦怠在青少年无聊倾向与网络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3)积极应对方式在无聊倾向与学习倦怠之间起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揭示了青少年网络成瘾形成的内部机制,并基于I-PACE模型构建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形成过程模型,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已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业表现的重要因素。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预防与干预研究已开展逾十年,分析与总结显示,已有研究采用个体、团体等不同干预模式,采用认知行为、动机激发等不同咨询与治疗理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干预进行了大量探索;其中以团体干预模式及认知行为疗法为主导,并呈现多模式多理论相融合的趋势。借鉴已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我们采用家庭治疗、认知行为、动机激发等多种咨询与治疗理论,结合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优势等网络成瘾理论,形成了个体-家庭-学校的多水平预防与干预方案,并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检验。今后的研究应进一步考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生理因素,将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相结合形成系统性的网络成瘾预防与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本研究考察青少年留守经历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并检验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和粗暴养育的调节作用。以525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非适应性认知问卷、粗暴养育问卷和网络成瘾问卷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有留守经历的个体非适应性认知和网络成瘾的程度更高,而且非适应性认知越强,网络成瘾程度越高;(2)留守经历通过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影响网络成瘾;(3)留守经历对非适应性认知的影响受到粗暴养育的调节。具体而言,经历较多粗暴养育的青少年,留守经历会增加非适应性认知;但是对于经历较少粗暴养育的青少年,留守经历不会对非适应性认知产生影响。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青少年留守经历会增强非适应性认知,进而增加网络成瘾的倾向。但是,如果青少年家庭中粗暴养育程度较低,青少年留守经历对非适应性认知的影响就会消失。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网络成瘾是信息时代的一种阻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题。本文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测量、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等问题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为以后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对1258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手机成瘾不仅对青少年睡眠质量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还能通过情绪平衡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睡眠质量;(2)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直接作用以及情绪平衡的中介作用都受到反刍的调节,相对于反刍水平低的个体,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在反刍水平高的个体中更强;(3)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直接作用以及情绪平衡的中介作用还都受到正念的调节,相对于正念水平低的个体,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在正念水平高的个体中更弱。本研究结果有利于揭示手机成瘾是如何影响青少年睡眠质量的,以及手机成瘾在何种条件下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影响更强/更弱,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维护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子产品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进一步普及,青少年投入网络游戏的时间也相应增加,因网络游戏导致的相关问题也日渐凸显,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网络游戏成瘾的定义、诊断、相关环境和个体因素及干预方法等方面综述网络游戏成瘾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游戏成瘾研究发展的阶段、特点和当前焦点,提出基于强化学习理论的青少年游戏成瘾模型,并展望了青少年游戏成瘾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从北京、重庆和石家庄选取三所初中学校1038名初一到初三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探讨青少年感知的父母冲突对其网络成瘾的影响,以及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认知评价和情绪管理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父母冲突和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认知评价与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而青少年的情绪管理与其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2)父母冲突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而且还通过青少年的冲突评价和情绪管理间接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但直接作用更为明显。(3)相比青少年的冲突评价,青少年的情绪管理起着更为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1222名青少年进行六个月的追踪测查,以探讨父母自主支持、父母心理控制和青少年网络成瘾之间的相互预测关系。结果表明:(1)前、后测父母自主支持均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2)前、后测父母心理控制均与网络成瘾呈正相关。(3)前测父母自主支持可以预测后测网络成瘾,前测网络成瘾也可以预测后测父母自主支持。(4)前测父母心理控制可以预测后测网络成瘾,但前测网络成瘾不能显著预测后测父母心理控制。本研究揭示了父母因素与青少年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对改善青少年网络成瘾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国华  雷雳 《心理科学》2015,(4):883-888
该研究采用青少年网络游戏体验量表和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对北京某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和高二年级247名中学生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追踪研究,考察被试在追踪期间网络游戏成瘾倾向的变化,以及网络游戏体验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心理机制。结果表明:(1)青少年的网络游戏成瘾倾向在追踪研究期间保持相对稳定。(2)网络游戏体验与网络游戏成瘾相关显著。(3)交叉滞后分析结果表明,网络游戏体验是网络游戏成瘾的预测变量。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网络游戏体验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为同时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问卷法对湖北省两所中学共3219名初一至初三的中学生进行调查,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来考察在家庭环境中由于父母使用科技设备而产生的科技干扰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科技干扰不仅能直接正向预测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还能通过情绪症状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2)环境敏感性在情绪症状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较高的环境敏感性能够缓冲情绪症状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亲子关系、消极社会适应和网络成瘾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六个城市共2324名中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冲突型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得分最高,依恋型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得分最低;(2)消极社会适应在亲子依恋和亲子冲突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3)消极社会适应的中介作用受到性别的调节。这一研究结果揭示了积极和消极亲子关系对网络成瘾的共同作用机制,为从家庭层面干预和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状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相关研究表明,由于青少年在网络社交中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可与支持,网络社交对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影响。自我价值定向理论认为自我价值是人们行为的终极理由,其中他人的认可与接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都是自我价值的重要支撑。当青少年生活在高社会经济地位环境中,其自我价值可能越高,网络社交使用频率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可能会减弱。我们从全国7个省收集了1216份青少年自评的网络社交使用频率、网络成瘾倾向以及父母自评的社会经济地位等指标的数据。结果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调节着网络社交使用频率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中,青少年的网络社交使用频率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不显著,而在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中,青少年的网络社交使用频率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极其显著。结果支持了自我价值定向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