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科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感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军 《心理科学》2007,30(6):1500-1502,1432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自编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量表,研究工科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状况、人际交往状况以及两者的相关。发现人际交往能力的整体状况对自我和谐状况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大学生文理科差异会导致其自我和谐状况出现差异,且不良的人际交往能力会引发自我的不和谐。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网络依赖与人际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大学生网络依赖的状况及其与人际关系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网络依赖程度与人际关系综合量表对393名有互联网使用经历的大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在网络依赖程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网络依赖与人际交往现状,人际信任呈现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人际交往现状和人际信任对网络依赖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人际交往现状和人际信任是影响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小组辅导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王瑶 《心理科学》2004,27(5):1254-1256
人际交往问题是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系统的小组辅导活动.探讨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的方法。研究结果显示.症状自评量表、人际关系诊断量表前测后测比较,多项指标差异呈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并发现人格的一些因素与人际关系困扰程度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表明小组辅导对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是有成效的。小组辅导的策略和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简单随机抽样对14所大学不同年级、专业的1002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对28名对象进行深入访谈,力求揭示网络化生存背景下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特点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网络化生存与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显著相关(P0.05);大学生的网络化生存情况在人际关系的交往行为困扰、交谈行为困扰、待人接物行为困扰、异性交往行为困扰都存在着显著差异(P0.001):网络化程度越高,在人际交往各方面产生的行为困扰越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中生自我和谐总体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对湖南、贵州四所中学的高中生进行测量。结果:高中生自我和谐情况不太理想;高中生在不和谐因子得分与大学生常模并无显著差异,在灵活性上差异非常显著(p<0.001),在刻板性上差异显著(p<0.05);高中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刻板性、自我和谐总分均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自我的灵活性与心理健康总分、偏执、敌对、适应不良等呈正相关。结论:高中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自我和谐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培养高中生的自我和谐性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乐观人格、自我和谐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活取向量表修订版(LOT-R)、自我和谐问卷和心理控制源量表对28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的乐观人格与自我和谐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的乐观人格和自我和谐与心理控制源各因子之间呈显著相关;内控性和机遇对乐观具有预测作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对自我和谐有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能显著地预测乐观和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7.
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一般依恋问卷调查了725名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现状及其与依恋的自我-他人工作模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人际困扰的总体水平较低;(2)依恋的自我-他人工作模型与大学生人际困扰各维度及总均分间相关显著,自我工作模型与人际困扰的相关显著高于他人工作模型与人际困扰的相关;(3)依恋的自我工作模型能显著预测人际困扰的各维度及总均分,他人工作模型则仅能预测交谈交流困扰。结论:依恋的自我-他人工作模型与大学生人际困扰间存在显著相关,依恋的自我工作模型可显著预测大学生人际困扰。  相似文献   

8.
师范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师范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方法采用问卷对师院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师范院校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人际困扰,且男大学生的困扰程度显著高于女大学生;(2)各年级大学生人际困扰程度具有显著差异;(3)总体上城市大学生的人际困扰程度明显高于乡镇大学生;正在恋爱的大学生的总均分比没有正在恋爱的大学生总均分显著偏高。结论总体上师范院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基本正常,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人际困扰。性别、年级、地域、正在恋爱与否等因素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都产生显著影响,据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生活应激、生活满意度的相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桑青松  葛明贵  姚琼 《心理科学》2007,30(3):552-554,563
本研究探讨大学生生活应激、生活满意度与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采用SCCS,SLSI和CSLSS对4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等,得出不同自我和谐程度的大学生在生活应激和生活满意度上差异显著;应激源、应激反应、主、客观生活满意度进入自我和谐的回归方程。因此,大学生生活应激、生活满意度能较好地预测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的理想-现实自我差异及其与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理想-现实自我差异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考查了447名1-4年级大学生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状况及其与抑郁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被试的理想自我概念与现实自我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大学生被试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在学业、情绪和总分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大学生被试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显著大于家庭经济状况好的被试;大学生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与抑郁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情绪、人际、家庭自我差异等对抑郁的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1.
以400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法探讨了他们的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总分高于大学生常模,"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分量表上的分数显著高于常模,"自我的灵活性"分量表分数显著低于常模;性别、班级模式、来源的比较上都不存在显著的差异。(2)样本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女生在心理不平衡、敌对、偏执因子上的分数比男生高,但总分没发现显著的差异;班级模式没有发现显著的差异。(3)自我和谐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心理健康的适应性和躯体化因子上存在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以合肥市3所高校的3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自我效能感与创业能力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自我效能感要显著高于女生;(2)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在年级上无显著差异,但人际交往分维度上,年级的主效应显著,(3)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创业能力显著高于女性;(4)自我效能感对创业能力具有正向预测力。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探讨大学生的手机成瘾与孤独感和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探索了并验证了自我和谐在手机成瘾和孤独感的中介作用,为对手机成瘾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了研究性的支持。采用手机成瘾问卷、UCLA孤独量表和自我和谐问卷,通过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得出结论:手机成瘾与孤独程度呈正相关;自我和谐程度与手机成瘾呈负相关;自我和谐程度直接影响手机成瘾。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对膜拜成员和普通人员进行比较分析,目的是探讨膜拜成员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膜拜成员与普通人员在自我和谐程度及健康水平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膜拜成员的自我和谐水平与自测健康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研究提示膜拜成员的自我和谐及自测健康水平均显著低于普通人员;其自我和谐水平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预测作用;针对膜拜成员宜采用认知方法进行心理康复辅导。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生命愿景、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问卷法以377名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生命愿景、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结果为:1)大学生生命愿景整体水平较高,存在着性别和年级差异,女生的生命愿景显著高于男生;大一学生显著高于大四;2)生命愿景不同水平的大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7.35,p<0.001);在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3)大学生生命愿景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并对自我效能感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4)大学生生命愿景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5)大学生生命愿景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应对方式产生间接影响。结论为生命愿景作为应对源对大学生应对校园压力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日常问题解决能力的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对 664名大学生日常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大学生日常问题解决能力有较强的领域特性和对象特性 ;人际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是构成大学生日常问题解决能力的三大因子 ;在不同因子上存在年级或性别差异 ,且与身体健康、经济状况等因素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幸福生活的核心品质,更是社会和谐与良好风尚的重要保证。本研究以北京、苏州、上海、厦门等地5所高校共85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父母教养方式(包括关爱与控制)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与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父母关爱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显著的积极预测作用,而父母控制无预测效应;(2)自我控制在父母关爱与社会责任感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女生群体中,而男生中不存在该效应。这表明,父母关爱可以明显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并且在女生群体中自我控制是二者关系的中间桥梁。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为了考察农村留守老人感恩、情绪智力和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153名子女打工在外的农村老人。结果表明:(1)农村留守老人的感恩和情绪智力水平较高,自我和谐程度偏低;(2)自我和谐在健康状况上的主效应显著,健康状况与子女联系状况的交互作用也显著;(3)感恩与农村留守老人的自我和谐呈显著负相关;(4)情绪智力在感恩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中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5)情绪智力不是调节变量,不会显著影响感恩与自我和谐之间关系的强度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社交网站已成为人们活动的新领域和人际交往的新媒介。同现实交往一样,在社交网站中个体会采用不同的自我呈现策略。为探讨社交网站中自我呈现策略、社会支持和自尊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485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中积极和真实自我呈现均与社会支持和自尊呈显著正相关,但真实自我呈现与领悟社会支持和自尊的相关程度更高。(2)社会支持在积极自我呈现与自尊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积极自我呈现对自尊只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真实自我呈现对自尊不仅有显著的直接预测效应,还能通过社会支持的部分中介效应对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探讨残疾人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同情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大学生自我同情量表对普通高等特殊教育学校206名在校残疾人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残疾人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自我同情存在显著正相关,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 自我同情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2)残疾人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不能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但通过自我同情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自我同情在残疾人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