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程神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正论(theodicy)一词源于希腊文(神)和(正义),意为“上帝为公义,尽管罪恶存在”。1710年莱布尼兹曾在这个涵义上应用这个词。按照经院传统用法,形上学(metanhysica)分为一般形上学与特殊形上学两部类。一般形上学又称本体论,研究的内容是:一、存在本身及其他超越种属和范畴的概念如统一、真、善;二、范畴,如实体、偶性、质量、数量、关系;三、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特殊形上学亦称应用形上学,包括宇宙论、灵魂论、神正论。如此看来,神正论属于宗教哲学的领域。现代神正论大抵在荣氏涵义上应用这个术语…  相似文献   

2.
“物自身”是康德哲学中最为复杂、最难理解和最为重要的基本概念与中心概念,也是牟宗三后期哲学即道德的形上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牟宗三把“物自身”诠释为一个具有价值意味的概念,是在对康德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比较与会通的过程中完成的。这项诠释既是历史的诠释也是创造的诠释,开启了从价值论的形上学的视角审视与诠释康德哲学的新路。无论是对于康德或者牟宗三来说,伦理学也只是透视与契近物自身的一个支点。因此,物自身作为一个价值界域具有比伦理学更为广泛与丰富的意义。对康德来说,其终极的指向是一个宗教的界域;对牟宗三而言,其终极的指向则是一个价值论的形上学的界域,即一个“无执的存有论” 的界域。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自认继承程朱理学的“新理学”是最哲学的哲学,即最哲学的形上学,或称真正的形上学,理世界(真际)是其研究领域,得到对共相的认识是其重要任务。他说:“新理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正底方法;一种是负底方法。正底方法是以逻辑分析法讲形上学。负底方法是讲形上学不能讲,讲形上学不能讲,亦是一种讲形上学的方法。”以冯友兰集》,群言出版社,第439页。1993年版)在冯友兰看来,逻辑分析法在西方哲学中有“很高底发展”,而“在中国哲学中从未充分发展。”(同上书,第52O页)因此,要使中国哲学像西方哲学那样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4.
道家思想以道论为核心内容。理解老子道论,是把握老子哲学精神的关键所在。道论,亦即今语所谓本体论。问题在于,应如何理解这个本体的涵义?以往讲老子,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以西方哲学的本体观念附会老子道论,无形中产生了对它的种种曲解。西方哲学倾向于从理论的立场出发讲形上学,老子的道论却是一种人学本体论,二者有很大的差异。 老子所谓道,不是一个理论化了的形式存有的概念。以人生或人的精神生活为核心,从人存在的文化显现的总体性上确立作为形上本体的道,这是老子道论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书讯     
本书是作者研究现代中国哲学的专著。共分文化观、形上学、心物论和哲学史4篇15章。第一篇“文化现”包括“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与其文化多元主义”(第1章)、“梁漱溟的《中国文化要义》与马克思·韦伯中国文化现”(第2章)、“冯友兰的《新事论》及其文化观中的现代性与民族性”(第3章)、“新理学的现代化论与现代性思维的反思”(第4章);第二篇“形上学”包括“熊十力体用论的宇宙论”(第5章)、“马一浮哲学的理气体用论”(第6章)、“冯友兰新理学哲学要论”(第7章)、“冯友兰《新理学》形上学之检讨”(第8章);第三篇“心物论”包括“熊十力《明心篇》的明心论”(第9章)、“马一浮哲学的心物  相似文献   

6.
一、引子:关于“道德形上学”及文化比较的可能性“道德形上学”作为复合词是个需澄清的概念。“道德”与“形上学”在复合时谁为主词,谁为宾词,结果大不一样。宾词具有解释主词的功能,在复合后充当修饰词。用“形上学”解释“道德”,是要给道德寻找形上学的根据;用“道德”解释“形上学”,是要为形上学寻找道德的根据。牟宗三先生意识到这种区别并由此搭起比较儒家伦理思想与康德伦理思想的一个解释框架。他说,“道德底形上学”(MetaphysicofMorafa)与“道德的形上学”(MoralMeta.PhysicS)是两个含义不同的概念,“前者是…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牟先生半世纪来所铸造的学术新词,择要地加以述解,以证见牟先生对哲学慧命的疏通与开发。一、中国文化表现“综和的尽理”与“综和的尽气”之精神,西方文化表现“分解的尽理”之精神。而科学民主属于“分解的尽理”(中国文化必须补足之)。二、“理性的运用表现”是生活、是智慧、也是德性。“理性的架构表现”则可成就科学民主(中国必须学习之)。三、中国传统政治“有治道而无政道”:对治权之运用有轨道、有制度。但对政权之移转则欠缺客观之轨道与制度(故须学习且建立民主政治的体制)。四、“良知自我坎陷”一语,乃面对科学知识问题而提出。目的在讲文化,而不是在讲理学。五、理学分系,取决于各家所讲之“性理”有全义与偏义之别。全义之性理“即存有即活动”,偏义之性理“只存有而不活动”。六、正宗儒家走“逆觉体证”之路,属纵贯系统、自律道德。荀子、小程子、朱子走“认知摄取”之路,属横摄系统、他律道德。七、“心”可以开“二门”(两层存有论),一为“真如门”(本体界),一为“生灭门”(现象界)。中国哲学优于前者,西方哲学优于后者。今后当互融互摄,相资相益,以求中西会通。  相似文献   

8.
现代新儒家的思维模式或路向,基本上承袭宋明新儒家对于传统形上学本体论(存有论)追根究底的思考。理、心、气作为形上学存有,是存在者的存有,而非实在的存有。依据我们对于宋明新儒学的道德形上学的批判,笔者试图从道德形上学和形上学本体预设中超越出来,即从宋明新儒学对于根、底的追根究底的理论思考,而转向对根、底自身的理论思考和为什么追、究以及如何追、究的探讨。这对于弄清现代新儒家的思维路向或许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现代新儒家的思维模式或路向,基本上承袭来明新儒家对于传统形上学本体论(存有论)追根究底的思考。理、心、气作为形上学存有,是存在者的存有,而非实在的存有。依据我们对于宋明新儒学的道德形上学的批判,笔者试图从道德形上学和形上学本体预设中超越出来,即从宋明新儒学对于根、底的追根究底的理论思考,而转向对根、底自身的理论思考和为什么追、究以及如何追、究的探讨。这对于弄清现代新儒家的思维路向或许是有益的。作为根、底自身的理、心、气成式、良知、物是什么,如何存在?在新儒家哪里,道德形上学的本质,即其所是,应该…  相似文献   

10.
关于价值与真理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独立于认识论之狭义价值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之尴尬简括为以下几点:(一)在德语中(汉语及其它语种也一样)日常用语“价值”与经济学上的“价值”是同一个字,马克思批评德国经济学教授瓦格纳在《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一书中,从使用价值引出作为“满足需要”之“价值一般”混淆经济学上的“价值(‘交换价值’)”。马克思当时所说的“价值一般”不是后来“价值学”所说哲学的“价值一般”,而是日常用语之“价值一般”,就是说它并没有上升到哲学层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04—417页)。虽然它作为“一般”在日常用…  相似文献   

11.
冯友兰《新理学》方法论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理学》表述的是一种形上学的思想体系。冯友兰认为,他的《新理学》是“接著”宋明理学讲的。而不是“照著”宋明理学讲的。这表明《新理学》中的形上学系统既与宋明理学有着思想渊源的关系,又有着性质上的差异。这种思想上的渊源关系表现在冯友兰反复强调“哲学是对于人生底,有系统地,反思底,思想”,“形上学是哲学中底最重要底一部分。因为它代表人对于人生底最后底觉解,这种觉解,是人有最高底境界所必需底”,“形上学的功用,本只在于提高人的境界。它不能使人有更多底积极底知识。它只可以使人有最高底境界”。冯友兰对哲学…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提出并论证一个表明哲学与文化关系的哲学观,即,作为文化学的哲学。虽然我对这种哲学观的阐释局限于西方哲学领域,但“文化学”本身却是一个比较哲学或世界哲学的概念,其内容和意义不可避免地展现于中国哲学的历史和现状之中,并影响着包括中国哲学在内的世界哲学的发展方向。下面分别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识。一、何谓“文化学”?与“文化学”相对应的西文术语(以英文为例)是meta-culture,而不是cuturalstudies(可译为“文化研究”),也不是philosophyofculture(可译为“文化哲学”)。顺便说一下,meta一般译作“…  相似文献   

13.
气功产生于古代的医疗卫生活动,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早在黄帝时代就有人用气功治病。在先秦就提出了“全生”概念。“全生”包括关注生命和修养道德两个方面。养己、养人、养物就是养生、修德和治世的统一,也是养神、养气和养形的统一。人的心与身、神与形是统一而不可分的:身是心的物质基础,心对身有调控作用。中国气功学认为,人的心神包括“元神”(先天的、内化的潜意识)和“识神”(来自感官的关于外物的知识和情感)。元神养护得当,识神就聪敏,而识神疲劳过度,会干扰元神对机体的调控能力。气功锻炼的关键在“调心”…  相似文献   

14.
"神"是易学哲学论域的重要概念之一,神论是中国传统儒学天人之学内核的一部分。对易学哲学史中"神"之诠释的系统研究,一方面可以呈现易学哲学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深入理解天人之学中关于本体的思想。分疏而言,关于"神"的关键解释包括九种类型:一是《易传》以神为本体的思想,二是王弼、韩康伯、孔颖达基于"贵无论"的神论思想,三是邵雍先天本体之神的思想,四是张载气本论视域中本体之神和圣人之神的思想,五是程朱理本论视域中以"用"为主的神论思想,六是罗钦顺理学强调神为气之神、属于形下之"用"的神论思想,七是王夫之易学关于"神理"的重要思想,八是戴震"一本之学"视域中神为气化之神且有"理"的思想,九是牟宗三基于"道德的形上学"提出的神有神体之神和气化之神的思想。这九种解释共同呈现了易学哲学史中神论的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5.
《易传》中的基本哲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前言本文所谓的“基本哲学问题”是针对中国哲学的形上学研究中的基本哲学问题,《易传》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故而在中国哲学的语言脉络中,形上思维的研究即是论于道者及道与器的关系者,作者则认为,中国哲学的形上思想研究,应从“宇宙本体功夫境界”四方架构共构而成,此即作者所提“以功夫理论与境界哲学为中心的基本哲学问题研究法”[1]。本文对《易传》的研究将从儒家形上思想发展的“义理形态”分析着手,探究《论》《孟》《庸》《易》四部著作中所展现的儒家早期形上思想建构的“义理形态”,藉由基…  相似文献   

16.
哲学不只是研究,也需要评论。一部系统评论当代哲学的著作,即使不表明哲学研究的突破,至少也预示了某种突破。作为一部批判性的著作,吴国盛先生的《自然本体化之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以下简称《误》)使我们看到了这种突破的契机。它的主题正象书名本身所表示的,是对自然本体化的批判。由于自然本体化之误在当代中国哲学领域普遍存在,这种批判因而带有根本性。《误》在讨论自然本体化的错误的时候,涉及到了当代中国哲学界许多引起热烈讨论的问题,不仅包括自然辩证法领域的“热门”话题,也包括了“实践唯物主义”和关…  相似文献   

17.
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历来存在不同的理解。本文认为,马克思超越旧哲学本体论的主要之点就在于它不是停留于传统的自然本体论,而是以“人的存在”为本体,并由此展开了新哲学的一系列的基本观点。“人的存在”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范畴(这里的“人”是概括了人的个体、共同体和整个人类的总体性概念)。对“人的存在”的探解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的最基本的内容。那么,马克思“人的存在”的基本内涵是什么?马克思如何揭示人的存在的基本内涵?马克思对人的存在的探解的方法论意义,特别是现实意义何在?本文主要以体现马克思哲学思想形…  相似文献   

18.
《老子》形上学思想的主题是“无”。“无”是最具普遍性、深刻性、本原性的命题 ,“无”之规定不是任意的 ,在“混成”和“象”、“应当”、“言说”三个维度上被限定 ,具体展开为“道”形上学 (包括宇宙论 )、道德形上学和“言语”形上学 ,在中国哲学史构筑起一个相当完整的形上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Truth是西方哲学特别是当代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逻辑学的一个关键性概念。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把它译为“真理”。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当代分析哲学、语言哲学与逻辑学所研究的truth与我国传统哲学认识论意义下的“真理”,两者的涵义是不完全相同的:我国传统哲学认识论意义下的“真理”主要指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性认识,它在一般意义上不是指某一个单独的真命题或语句,而是倾向于指某一个理论体系,即由一些命题组成的系统;而当代分析哲学、语言哲学与逻辑学所研究的truth主要指真命题或语句,即其值为真的东西。鉴于这种…  相似文献   

20.
“先天一气”是道教内丹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它是本体概念在内丹学修炼的直观意义上的呈现,但又不能完全等同于本体意义上的“道”或“虚”,也不是后天意义上的“精、气、神”之一的“气”,而是内丹学返本还原修炼体系中从后天回归先天的一个重要的过渡状态,是内丹学修炼成仙的必由之路。本文在综览内丹学文献的基础上,对内丹学关于“先天一气”的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与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