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归因错误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现象,本研究基于AMP范式,利用情绪启动刺激,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阈上和阈下情绪启动特点.实验结果显示:(1)AMP范式下,存在阈上、阈下情绪启动效应;(2)AMP阈上启动时,汉语词、普通图片、面孔图片均有显著的情绪启动效应,即启动物的情绪色彩对中性目标物的评价有显著影响,被试有将中性模糊刺激赋予和启动物相同的情绪效价色彩的倾向;(3)阈上100ms、1500ms、5000ms三种SOA水平上,启动物效价作用均显著,说明AMP范式下,启动物效价作用能持续至少5s;(4)AMP阈下启动时,效价的简单效应仅在SOA为60ms时显著,即说明阈下情绪启动效应在较短的SOA内易出现,随着SOA的延长情绪启动效应衰退.  相似文献   

2.
高志华  鲁忠义 《心理学报》2019,51(2):177-187
采用情感错误归因范式(AMP)和经典情感启动范式(BFP), 在汉语双音节中性名词的前面加上否定或肯定词, 构成“没有/有XX”短语, 作为启动材料, 以中性俄语词或汉语情绪词为目标材料, 探讨了汉语否定加工的情绪表征。在实验1的AMP范式中, 刺激反应不同步(SOA)时间为200 ms和500 ms, 结果显示, 否定短语比肯定短语有显著高的消极反应概率; 在实验2的BFP范式中, 否定短语比肯定短语同样启动了更高的消极反应概率。实验结果表明, 否定本身具有消极效价, 否定加工通过消极情绪实现具身化。  相似文献   

3.
任娜  佐斌 《心理科学》2012,35(2):457-461
情感错误归因程序(AMP)是一种新近发展出来的以投射为基本原理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AMP的内部处理机制可分为情绪的激发、归因以及猜测三个过程,每种过程都有其发生概率。AMP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对警告的抗拒性。此外虽作为一种相对性的内隐测量工具,但AMP也能很好地研究单一的态度对象。还介绍了几种新近出现的AMP改进范式。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采用DRM范式探讨测试阶段启动导致的错误记忆现象。实验一采用传统"测试诱导启发程序"探讨关键诱饵前词数以及关键诱饵前词是否启动关键诱饵对错误再认的影响。实验二改进传统"测试诱导启发程序"排除反应定势影响下进一步考察实验一两自变量对关键诱饵错误再认的影响。结果表明:(1)测试阶段的启动确实对错误记忆有影响,关键诱饵前呈现6个词比呈现3个词引发更多的错误记忆,但是比起学习阶段的语义联想激活测试阶段的语义启动效应很微弱,关键诱饵前呈现启动词与非启动词对错误记忆影响不显著。(2)在排除反应定势后的不确定条件下,"赌徒谬误"心理对被试判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沛  陈庆伟 《心理科学》2015,(2):463-467
刻板印象错误知觉任务(Stereotype Misperception Task,简称SMT)是一种能对刻板印象激活和刻板印象应用进行有效区分的研究范式,对应的多项式模型能对二者各自贡献量大小进行测算与评估。依托对二者关系的解构,介绍了SMT的操作程序、原理、多项式模型及其数据分析,比较了SMT和情感错误归因程序(AMP)以及四重模型的内在关联和本质区别,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汉字刺激质量与语义启动的相互作用,深入考察汉字识别的内在机制。实验采用真假字判断范式,实验1使用语义相关词对比率较高的实验材料,实验2使用语义相关词对比率较低的实验材料,结果发现:(1)无论语义相关词对比率高还是低,均存在语义启动效应和刺激质量效应,且汉字刺激质量与语义启动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2)轻度模糊刺激较重度模糊刺激受到的语义启动效应更大。结果表明,即使排除了额外反馈的作用,汉字刺激质量与语义启动之间仍存在交互作用,进一步支持交互激活模型。  相似文献   

7.
归因对理解和预测环境有着重要作用。归因的两阶段过程理论认为,自动化加工会衍生内归因,进一步的控制化加工才会导致外归因。社会权力会提升自动化加工倾向,因此,社会权力可能会提升基本归因错误的发生。通过四个研究,对此进行验证。研究1-3通过问卷测量,以特质性权力感作为社会权力的指标,其中研究1通过情境判断测验对基本归因错误进行测量,研究2-3采用自陈量表对基本归因错误进行测量,并对社会经济地位进行了控制。研究4则采用启动的方法启动临时性社会权力,探求社会权力与基本归因错误之间的因果关系。四个研究均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高社会权力个体更倾向于内归因。  相似文献   

8.
任娜  佐斌  侯飞翔  汪国驹 《心理学报》2012,44(6):777-788
使用词汇判断任务和新近发展起来的情感错误归因程序(AMP)研究范式, 探讨大学生对老年人的内隐态度是否具有情境效应。实验一的结果表明, 大学生被试并不认为老年人比年轻人具有更高的专业能力。实验二和实验三采用被试间设计, 在典型的AMP中分别添加了情境因素, 结果都表明被试在职业、家庭、美德等情境中对老年人没有给出更积极的内隐评价; 被试对中性数字启动的做出的内隐评价比对老年人启动的内隐评价的更积极。  相似文献   

9.
阈下语义启动效应是指阈下呈现的启动词能够对与之有语义联想关系的目标词的加工产生促进作用.阈下语义启动效应具有不稳定性且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影响阈下语义启动效应的因素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外部因素包括任务类型、实验材料和实验程序等因素,内部因素包括注意、任务设置、目的和期望.本文首先简单回顾阈下语义启动效应的研究历史,并介绍相应的研究范式及觉知状态的测量方法,然后重点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优化研究范式、加强脑机制研究以及发展理论等几个方面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0.
胡琳 《心理科学》2006,29(3):621-623
本研究采用语音中介语义启动的实验任务,考察了语音表征在语义激活中的作用。实验一发现,在频率较高的词的加工中没有发现语音中介语义启动效应;在频率较低的词的加工中得到了语音中介语义启动效应,但是这种中介启动效应与直接的语义启动效应有显著差异。实验二进一步考察了当声旁读音与整字语音一致时,整字语音在语义通达中的作用,结果发现:不论是高频字还是低频字,语音中介启动对目标词的加工都有促进效应,并且高频条件下,语音中介启动效应与直接的语义启动效应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姜路遥  李兵兵 《心理学报》2023,55(4):529-541
使用汉语双字词为实验材料,采用听觉掩蔽启动范式,通过3个实验考察汉语听觉阈下启动效应。结果发现,真词的听觉阈下重复启动效应显著,并且听觉阈下重复启动效应不受启动、目标发音者性别一致性的影响。但真词的阈下语音、语素和语义启动效应及假词的阈下重复和首字启动效应都不显著。这些结果说明,听觉通道阈下呈现的汉语双字词的词汇水平信息可以得到无意识加工。汉语双字词的听觉阈下启动效应可能是基于启动词整词表征的无意识激活。  相似文献   

12.
采用语义启动任务及藏语与汉语语义相关词和无关词对,探究语言经验能否改变熟练藏-汉双语者的母语主导优势和双语语义表征方式。结果表明,1)无论启动词为藏语还是汉语,藏-汉双语者对汉语L2目标词的加工速度和正确率均显著好于藏语L1,存在语义启动效应; 而在藏语目标词条件下则未发现显著的语义启动效应; 2)藏语到汉语的语义启动效应大于汉语到藏语的启动效应。结果表明,藏-汉双语者的汉语经验对藏语词的表征有影响,但汉语还不能完全替代母语藏语为主导语,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Kroll的RHM模型和Green的ICM模型。  相似文献   

13.
语义启动模型以及启动范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启动效应一般分为两种——知觉启动和语义启动(概念启动)。语义启动的范式逐渐成为研究语义知识在大脑中是如何存储的主要研究手段。该文针对语义启动发生的3种机制:激活扩散模型,复合线索模型和分布式记忆模型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并且重点介绍了分布式记忆模型。同时对启动效应可以激活语义知识的范围作了一个简要的概括。  相似文献   

14.
采用DRM范式(Deese-Roediger-Mc Dermott paradigm),考察了启动情绪状态下词表项目的呈现方式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1)启动情绪主效应不显著。(2)词表项目的呈现方式主效应显著。(3)启动情绪与呈现方式间存在交互作用。在愉快启动情绪状态下分组呈现的错误再认率明显高于随机呈现条件;当词表项目分组呈现时,三种情绪状态下的错误再认率有显著差异,其中愉快启动情绪下的错误再认率最高,其次是悲伤情绪,最低的为对照组—非启动情绪状态。说明启动的愉快情绪增强了对关键诱饵的连续激活累积效应,从而导致对关键诱饵较高的错误再认率。  相似文献   

15.
姚艳珠  何先友  洪恬 《心理科学》2011,34(4):775-781
采用重复启动范式探讨语义启动效应减少的机制。结果发现,在SOA为短的167ms条件下,重复/相同和重复/相关的启动效应无差异,且重复/相关启动并未导致语义启动效应的减少;而在SOA为长的1200ms条件下,重复/相同和重复/相关的启动效应差异显著,且重复/相关启动导致了语义启动效应的减少,而重复/相同未导致语义启动效应的减少。在抵消了期望和消退的作用后,在SOA为1200ms条件下所得到的重复/相同和重复/相关启动效应的差异,是由于扩散受到了阻碍而导致的。这一结论支持了激活扩散是有一定条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使用语义启动词汇判断范式,研究维吾尔语-汉语和朝鲜语-汉语大学生双语者词汇加工的模式如何受语言经验的影响.实验一表明,维汉双语者既存在语言内、也存在语言间的语义启动效应.不管目标词是维吾尔语还是汉语,以维吾尔语(母语)为启动词的效应要大于以汉语为启动词的效应.实验二表明,朝汉双语者语言内产生了类似大小的效应;但当目标词是汉语、启动词是朝鲜语时,却没有启动效应.进一步的问卷调查表明,朝汉双语被试虽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听说和阅读母语的概率大于听说和阅读汉语,但在大学阶段却是汉语占优势;维汉双语被试在小学、中学、大学时的口头语言都是母语占优势;虽然他们在大学阶段阅读汉语的概率要大于母语,但两者的差异要明显小于朝汉双语被试.这些结果说明,语言经验可以改变词汇形式表征的加工速率以及从形式表征出发激活词汇意义的模式,从而使得第二语言有可能取代母语而上升为主导语言.  相似文献   

17.
单纯呈现效应与积极情感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屠莺  周仁来 《心理科学》2008,31(2):356-362
该研究以汉语双字词为刺激材料 ,以大学生为被试,首先分别检验了标准的情感启动范式和单纯呈现范式的有效性.然后,用在标准的单纯重复呈现范式中产生了典型单纯呈现效应的中性刺激,替换标准情感启动范式中情感属性为积极的启动刺激,再次进行标准的情感启动测验,仍然观察到了情感启动效应,而同样是这些中性刺激,当没有被重复呈现时,在标准的情感启动测验中没有观察到情感启动效应.结果表明,刺激的重复呈现会导致偏好的产生,使其能够起到积极情感刺激的作用.研究认为,刺激的重复呈现,可能是积极情感产生的一个来源.  相似文献   

18.
汉语逆序词的加工─—词素在词加工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个实验以汉语道序同为实验材料,采用语义启动范式,考察了词素在汉语双字词识别中的作用及其在时间进程上的变化。实验一发现,在SOA为157毫秒时,逆序词的呈现不但能促进与之有联想关系的目标词(语义启动)的词汇判断时间,而且也能促进其逆序形式的语义联想词(逆序启动)的词汇判断时间,两种启动效应之间没有差异。实验二和实验三则发现在SOA分别为314毫秒和57毫秒时,逆序词的呈现只对其联想词的词汇判断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其逆序形式的联想词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实验四在更为严格的实验条件下支持了实验三的结果。研究结论为:1)同素单元的激活在词的识别中起一定作用,但并不是词的识别的必经阶段;2)在时间进程上,词素单元的激活先是由弱到强,然后逐渐减弱,而整词单元的激活为稳定的上升过程;3)词素的位置信息的加工落后于词素单元本身的加工,发生在词汇加工的晚期。  相似文献   

19.
使用词汇情绪启动的实验范式,通过两个行为实验探讨了不同SOA(100ms、300ms和500ms)条件下情绪唤醒度在情绪启动效应中的作用,以及情绪启动效应是否受到任务形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情绪效价判断任务中,SOA为100ms时高唤醒和低唤醒启动词都出现了情绪启动效应,SOA为300ms时只有高唤醒启动词出现了情绪启动效应。在真假词判断任务中,无论高唤醒还是低唤醒启动词都没有出现情绪启动效应。唤醒度是影响词汇情绪启动效应的重要因素,但这种效应不是完全自动化的过程,会受到SOA和任务导向的影响。情绪启动效应可能来自于启动词与目标词在反应趋向上的一致性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个体的归因过程是否一个双重过程,包括内隐归因和外显归因。方法:本研究同时采用外显的自陈式量表和自行设计的内隐联想测验(IAT),对归因的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1)归因是一个双重过程模型,包括内隐归因和外显归因;(2)个体的归因偏差受个体内隐归因影响;(3)归因的双重过程模型不受性别及经验因素影响。结论:归因是一个双重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