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风》2020,(11)
正将临期作为礼仪年历的第一个节期,呼召我们以"期待基督再来"开始我们的朝圣旅程对于大多数中国基督新教教会而言,圣诞节无疑是所有教会节期中最受重视的节日,然而对于圣诞的预备节期——将临期,大家却知之甚少。甚至有些教会在将临期时就已经开始唱圣诞诗歌了。本文将带领大家共同探索教会年历第一个节期将临期的来源、牧灵意义和崇拜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编制瞻礼单要有群众观点孙政清主教团和各地方教会每年都编印《瞻礼单》(含“公教年历”、“礼仪手册”)以供信友群众过宗教生活之需,覆盖面广,发行量大。笔者到过不少的地方,由于经济欠发达,教友经济拮据或交通不便,信友家中未必都备有历书、月份牌或日历,但瞻礼...  相似文献   

3.
天主教的年历从将临节开始,约在11月下旬结束。因此11月是教会年历的末月。11月末或12月初,是圣教会年历的序幕。故圣教会,定11月为炼灵月。11月1日为诸圣瞻礼,首先普世教会,为在天堂上的圣人圣女们举行庆祝。因为他们都是天主的忠臣爱女,他们在世上尊守了天主的诫命,善尽本分,光荣了天主。如今在天上  相似文献   

4.
刘贻 《天风》2012,(5):20-21
感谢上帝的恩典,随着中国教会不断的发展,如何建设好教会,包括如何完善教会礼仪,也成为教会领袖不断思考的问题。其实,对于基督教会的崇拜来说,教会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教会崇拜礼仪拥有古老的教义、历史基础与丰厚的文化底蕴。虽然崇拜礼仪并非绝对真理,但也绝不能任牧者肆意妄为,随意更改。其实。  相似文献   

5.
蔡建伟 《天风》2023,(2):25-26
<正>《利马礼仪》是普世教会合一运动的产物,它的出现是要把普世教会的合一理念寓于崇拜礼仪之中,借着共融祭礼让普世教会拆毁藩篱,打破宗派的围墙,在圣礼中走向合一。建基于普世教会合一的初衷,围绕着互相接纳、彼此相爱的圣经明训,《利马礼仪》最大限度地吸纳各宗派原有的崇拜传统与要素,融汇成四叠框架的崇拜程序,与普世教会绝大部分主流宗派的崇拜结构认同,分简化版和原初版,以适应教会不同场合、不同主题以及不同节期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正要想对中国教会礼仪更新和发展以及礼仪牧灵有清楚的了解,我们应该先简单了解一下中国教会在礼仪更新前的大概历史,也就是礼仪更新的背景,然后再看礼仪更新及礼仪牧灵的具体情况。一、礼仪更新的背景同普世教会相比,中国教会在礼仪更新方面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首先,从利玛窦把福音传到中国,使信仰在中国扎根以后,中国教会就和普世教会一样,一直实行的是脱利腾大公会议确定的礼仪传统模式,也就是用拉丁语举行的礼仪模式。尽管在历史上也出现过这样一个情况,就是当时教宗考  相似文献   

7.
裴连山 《天风》2018,(7):12-13
今天教会的礼仪既要有神学上的考虑,也当有中国元素,更要体现时代精神。崇拜和聚会是基督徒教会生活的中心,而教会的崇拜离不开礼仪。除了圣礼,基督教还包括更广义的礼仪。礼仪传统是为了表达基督教的信息,其传统肯定受到犹太传统、希腊罗马传统的影响,后来又被欧洲中世纪文化所塑造。  相似文献   

8.
圣乐在教会礼仪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因素,优美的圣乐和教会礼仪相得益彰地结合在一起其所表达出来的是活泼的教会信仰。为了使圣乐这一圣教艺术健康发展,8月8-12日河南安阳教区举办了首届圣乐培训活动。精通教会圣乐,曾在罗马攻读教会音乐,获得硕士学位的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音乐与礼仪委员会副主任贾  相似文献   

9.
大家都知道,梵二大公会议中有一个重大的成果,那就是于1993年12月4日发布的一部有关教会礼仪的重要文献——《礼仪宪章》,按照此《宪章》的精神,教会对礼仪进行了全面的整顿和革新,使其更能表达礼仪的本质意义,更符合现代教会牧灵的需要。 那么,整顿和革新后的新礼仪同过去的拉丁礼仪相比有那些不同呢?我认为新  相似文献   

10.
蔡建伟 《天风》2023,(3):19-21
<正>教会生活中的崇拜礼仪是教义神学的具体反映。因为什么样的礼仪,就会塑造什么样的信徒,表达什么样的信仰立场,建立什么样的教会。而影响教会信仰立场的礼仪,又受教义神学的制约,这是教会传统中的“祷告的律,信仰的律”。就如世基联关于《利马礼仪》的介绍中说:“《利马礼仪》不是所谓的‘单独演奏’,而是整个基督教群体的‘音乐会’。”1既然是音乐会,  相似文献   

11.
礼仪是教会行动的顶峰,七件圣事中的感恩祭更是基督徒生活的源泉。教会教导我们:感恩祭是基督徒生活的核心。因此,让我们的生活感恩祭化。一、生活:身在福中不知福修道八年,我的修道生活却一团糟。原因是尽管对教会礼仪已经相当熟悉,实际上对礼仪精神却  相似文献   

12.
无论我们在世界的那个角落,只要你走进教堂或在其它类似场所参与天主教的弥撒礼仪,那么你肯定会听到不同语言、旋律优美、风格各异、得体适用的礼仪歌曲即天主教圣乐。教会的礼仪音乐是伴随着基督的教会的礼仪发展的步伐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甚至,天主教的礼仪音乐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基督圣诞之前的犹太宗教的音乐。  相似文献   

13.
朱贵金 《天风》2008,(9):24-26
基督教的崇拜礼仪如同一个坐标,坐标的横线如同教会的礼仪年,其中以基督事件为横线中的不同刻记.坐标的竖线象征教会崇拜的方向,焦点始终指向教会所崇拜的神.崇拜的方向永远不会改变,但崇拜的内容,会随着礼仪年的推移而在不断地进行,指向不同的基督事件.在此"崇拜坐标"中,基督徒的生命会随着教会礼仪年的进行,而不断成长与更新.  相似文献   

14.
肖安平 《天风》2018,(7):10-11
在崇拜礼仪中体现中国基督徒的特点、角色和身份,认同本国、本民族和人民,把崇拜礼仪与中国文化真正融合。崇拜礼仪在教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期教会,敬拜生活是以"祷告、唱诗、聚会、交流分享、掰饼"为主,之后崇拜礼仪逐渐完善起来。尽管崇拜内容不变,但崇拜礼仪形式并非一成不变,在不同时期、不同处境中都有风格、方式、特点等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正>无论具体崇拜礼仪程序和要素如何发展和细化,都应当坚持崇拜框架具备信仰深情和神学深度近十几年来,中国教会越来越注重崇拜礼仪事工。在一些教会事工的会议里,不断有牧者建议出版全国性的礼仪手册,以规范礼仪生活.这些强烈的诉求,一方面反映出一些地方教会的礼仪生活出现了无序甚至是混乱的情况,这说明目前中国教会崇拜礼仪缺乏一个全国性的、具有共识性和包容性的指导性规范;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会已经开始自觉地转向了内在建设,教会对崇拜礼  相似文献   

16.
崇拜与时间     
蔡建伟 《天风》2007,(23):28-30
大部分的宗教都有它们自己的时间表,也就是它们的年历。年历的功用是将该宗教的重要节日显示出来。使信徒能分辨平常日和圣日的不同。在圣日规定一些礼仪庆典,让崇拜者可作依循,以增加对崇拜时间的自觉,明了圣日与平日的分野,更了解圣日的宗教意义及其背后深度的属灵情操。基督教的年历基本上是以耶稣基督的降生、受死、复活、升天和再来等一系列的救赎行动来编排的。当然,因为各个宗派的礼仪和神学观点不同,他们的年历所体现出来的节期和庆典就有很大的差别,如天主教和东正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普世各国教会都已意识到了适应时代以及更新观念的重要性,随着梵二大公会议精神的实行,普世各国教会都在致力于本土化、民族化的进程,地方神学的兴起、地方礼仪的使用,以及教友使徒作用的发扬,等等,都使普世教会更加显示出了生机和活力。而回顾我国的传教史,由于殖民主义控制,导致了中国教会的以往全  相似文献   

18.
朱贵金 《天风》2008,(13):28-31
本章从会众音乐的历史性(Historical)、礼仪性(Liturgical),神学性(Theological)、以及教育性(Educational)四个层面,诠释会众音乐在主日崇拜中的角色。本章论点:崇拜中的会众音乐育邑够传承教会的信仰,执行会众的祭司职分,宣告教会的教义,以及具有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16,(1)
正《马丁·路德证道集》是根据教会主日年历排列的,由黄保罗博士带领的团队历时六年时间才编译完成。分为中文版和中英文版两个版本。编者参考了信义宗、罗马天主教等教会的传统,对每个主日进行了介绍,包括节庆颜色、引题经文、每三年一次轮流替换的证道经文建议。学者可以据此研究教会传统的主日主题和证道内  相似文献   

20.
亚非拉美原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基督教会,为使基督教教义、教规、礼仪和神学等与本国的文化和传统相结合的运动,称为本色教会运动。 教会是天主的基督奥迹在每个地方教会中的历史性体现,普世教会不过是各地方教会的共融体。新约中的教会是多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