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丁秀峰 《心理科学》1993,16(6):374-376
目的与方法个体焦虑和抑郁情绪体验的变化有明显的时间性与条件性,国外学者朱克曼(Zuckerma)等人曾编制过测量这类情绪变化的形容词检核表。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张雨新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从中文词典中选取132个情绪形容词,也初步编制出具有69个中文形容词的《多种情绪形容词检核表》,用来测  相似文献   

2.
以往研究表明,认知对情绪感染具有调节作用,那么被试的先前情绪对情绪感染是否同样具有调节作用?研究分为攻击性消极前情绪和消沉性消极前情绪对快乐情绪感染的反向调节和降阈调节,两个实验均采用被试内设计,使用BioNeuro八通道生物反馈仪记录被试在模拟教学情境下观看视频时的生理指标。在反向调节实验中,通过组织被试观看南京大屠杀视频来唤醒仇恨情绪,之后播放两段东方人的生活搞笑视频,通过不同的指导语,考察仇恨情绪对快乐情绪感染的反向调节效应;在降阈调节实验中,通过屡次失败唤起被试的烦躁情绪,再比较烦躁情绪唤醒前后被试观看两段搞笑视频时的情绪感染的差异性。实验结果表明:(1)在反向调节实验中,被试观看"日本"搞笑视频时与观看《南京大屠杀》视频时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相同,且程度更甚;(2)在降阈调节实验中,被试在体验烦躁情绪后观看搞笑视频时的生理唤醒程度要强于体验前。实验结果表明,被试的仇恨前情绪反向调节了"日本人"的快乐情绪感染;被试的烦躁前情绪让被试对他人的快乐情绪产生易感性。  相似文献   

3.
阈下情绪启动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引言  在传统心理学“知、情、意”三个不同方面的探索中 ,启动一直是认知研究的主要实验范式之一。近来研究发现 ,当启动刺激和探测刺激具有相同的情绪色彩时 ,被试的反应与控制组相比会有所不同 ,称为情绪启动。这一现象的存在 ,给情绪研究注入了活力 ,为情绪研究找到一种实验范式。证据表明 ,在情绪启动实验中 ,如果将启动刺激呈现时间减少到几十毫秒、十几毫秒甚至几毫秒 ,依然能观察到情绪启动效应。由于启动刺激呈现时间非常短 ,无法被有意识地觉察 ,被试根本不知道曾经呈现过启动刺激 ,故此时出现的情绪启动称为“阈下情绪启动…  相似文献   

4.
白学军  岳鹏飞 《心理学报》2013,45(7):715-724
在情绪标注的研究中,存在着情绪标注是增强还是抑制负性情绪以及非情绪标注能否抑制负性情绪的争论。研究选择负性情绪面孔和图片为实验材料,以女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了16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其完成任务时皮电、指温和指脉率上的变化。实验1以负性情绪面孔为材料,采用经典范式试图验证以往研究结果。实验2采用负性情绪图片为材料,探讨了情绪标注和非情绪标注对负性情绪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1)在情绪标注条件下被试的指脉率比情绪匹配条件下的更低;性别标注(即非情绪标注)条件下被试的指脉率与性别匹配条件下的差异不显著;(2)在情绪标注条件下被试的指温比自然或人工标注条件(即非情绪标注)下的更高。研究结果表明,情绪标注可以抑制负性情绪,而非情绪标注则不能抑制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5.
彭明  张雷 《心理科学》2016,39(5):1110-1115
厌恶情绪的产生是为了回避潜在的病菌的威胁。研究发现,相比中性情绪状态下,厌恶情绪让人们更反对违背道德的行为,认为这些行为更错。目前,对于厌恶情绪对道德判断影响的发展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本实验以小学一年级,四年级及成人为研究对象来考察厌恶情绪对道德判断影响的发展。实验中被试被随机分入厌恶启动组和控制组,完成厌恶情绪任务和行为的道德判断任务。研究结果显示,在启动厌恶情绪之后,四年级和成人被试对道德违背行为的错误程度判断更为严格,同时四年级被试对行为的回避程度更高。一年级被试在厌恶情绪和控制条件下道德判断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说明厌恶情绪对道德判断的影响是从无到有逐渐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张智勇  王垒  漆鸣 《心理学报》1998,31(1):85-92
根据王登峰等人收集的中文人格词表,本研究用定距抽取的方式构造了一个包含244个人格特质词的自我评定检核表。601名中国大学生参加了自我评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七因素模式能较好地体现中文人格特质词的基本维度。中国大学生自我描述维度由七个因素钩:(1)负价一:虚伪浮夸,(2)正价:严谨负责,(3)负价二:浅薄无能,(4)内向负情绪:多悉善感。(5)外同正情绪:热情可爱,(6)外向负情绪:暴躁易怒,(7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应付策略的适应性和身心症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张雨新  方新 《心理学报》1990,23(2):107-113
实验在92名大学生被试中调查了应付策略的适应性与身心健康的关系。使用涉及学习、人际关系、社会与家庭三个应激方面的应付策略调查表检查被试应付策略的适应性,使用Beck抑郁量表和症状检核表度量被试的身心症状。实验发现:应付策略的一般非适应性正相关抑郁(r=.396,P<.002)和恐怖(r=.369,p<.002);非适应应付策略的使用在社会与家庭方面与抑郁正相关(r=.373,P<.002),与躯体化正相关(r=.320,P<.002);在人际关系方面与恐怖正相关(r=.323,p<.002);在学习方面没有显示与身心症状的联系(r<.120,df=90,N.S.)。实验还就应付策略适应性的跨情境一致性问题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情绪的ERP相关成分与心境障碍的ERP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术是研究情绪问题的有力手段。实验对象包括正常被试以及心境障碍的病人。可从视觉或/和听觉通道给予情绪刺激材料,观测N2、P3和N400等成分的变化。研究发现,情绪可增强被试对情绪事件的注意强度,尤其是新异的情绪内容较易得到识别。在正常被试中,情绪词相较中性词能引起较大的新旧效应,抑郁症患者的新旧效应与正常人有所不同,但其再认成绩也能被情绪内容提高。在研究情绪对决策行为的影响时,观测到内侧额叶负波(MFN)。ERP研究表明,情绪活动也存在大脑功能偏侧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焦虑情绪与启动情绪两种状态下的记忆信息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希付 《心理科学》2005,28(2):351-355
通过2个实验,研究了焦虑情绪和暂时启动情绪状态下被试的记忆信息的处理。实验一,选取100名大学生,研究高焦虑、中焦虑和低焦虑状态下的记忆操作,结果发现,焦虑情绪的水平与积极词语的记忆呈负相关,与消极和中性词语的相关不显著。实验二,选取86名大学生,随机将他们分成愉快启动组、悲伤启动组和对照组,研究启动情绪状态的记忆操作,结果表明,在启动的愉快和悲伤情绪状态,被试对不同类型的词语的记忆没有显著差异。但是2个实验都表明,人们对积极词语和中性词语的记忆数量都显著大于对消极词语的记忆。  相似文献   

10.
高特质焦虑高中生对消极信息的注意和记忆偏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比较高、低特质焦虑高中生对消极信息的注意和记忆模式。实验一采用情绪Stroop范式,让被试命名不同效价(积极、消极)的颜色词;实验二命被试回忆实验一情绪Stroop任务中出现过的词汇。结果表明,与低特质焦虑高中生相比,高特质焦虑高中生受词汇意义的干扰,在情绪Stroop任务中对颜色词命名速度减缓;在情绪Stroop任务后对消极词的回忆量显著多于对积极词的回忆量。研究推论,高特质焦虑高中生对环境中的消极信息存在记忆偏向,对环境中的任何情绪信息(积极或消极)均存在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