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纪人 《学海》2002,(1):40-42
2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面对的问题 ,既关系到文学史观的问题 ,同时也关涉到文学观、文学批评等相关问题 ,甚至也超出文学领域的局限。正因为这样 ,由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引起的话题 ,一直受到文学研究者的关注 ,可以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本期发表的这几篇文章 ,也许有助于对这一话题的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2.
叶虎 《学海》2002,6(1):36-40
2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面对的问题 ,既关系到文学史观的问题 ,同时也关涉到文学观、文学批评等相关问题 ,甚至也超出文学领域的局限。正因为这样 ,由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引起的话题 ,一直受到文学研究者的关注 ,可以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本期发表的这几篇文章 ,也许有助于对这一话题的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3.
汤拥华 《学海》2002,(1):31-34
2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面对的问题 ,既关系到文学史观的问题 ,同时也关涉到文学观、文学批评等相关问题 ,甚至也超出文学领域的局限。正因为这样 ,由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引起的话题 ,一直受到文学研究者的关注 ,可以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本期发表的这几篇文章 ,也许有助于对这一话题的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文学"与先验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士林 《学海》2002,(1):28-30
2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面对的问题 ,既关系到文学史观的问题 ,同时也关涉到文学观、文学批评等相关问题 ,甚至也超出文学领域的局限。正因为这样 ,由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引起的话题 ,一直受到文学研究者的关注 ,可以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本期发表的这几篇文章 ,也许有助于对这一话题的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文学研究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文学史观念日益丰富,在现当代领域“大文学史观一、“20世纪文学整体现”、“重写文学史”、“两岸三地文学走”等新的文学史理论范畴不断地被创造出来。其中,“重写文学史”现惫蕴含的关于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意识形态性”和“去意识形态化”的矛盾,以反话语霸权的解构等问题启发了本文对“重写文学史”观念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6.
由贾玉民、刘凤艳主编的国内首部《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史》,从2004年至今,终于由海燕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该书是国家"九五"社科规划项目"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研究"的最终成果,具有一定的开创性,鲜明的思想性和现实性。"工业文学"这个概念,为人们理解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提供了一种崭新而有趣的视角,为人们理解20世纪的中国文学提供了一个非常独到的视界与非常别致的风景。这部著作的学术价值首先在于,把此前文学史遮蔽了的这方面的内容给敞开来了,使我们对这个文学的专题史有了前所末有的新的认识与深入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宗教文学是常被人们忽视的领域,即便是人们常议论的佛教、道教与文学艺术关系这类话题,也仅停留在中国某小说与佛道某故事有渊源关系,某文学作品有佛道的出世思想等线性的表层分析上,并未把佛教或道教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更未有较成熟的佛教或道教文学史出现。自本世纪初林传甲,黄人编著中国文学史以来,中国人写的各类文学史著作不下五百部,而宗教、僧侣文学的专书、专史,仅有建国前张仕章《中国古代宗教诗歌集》(1926年上海广学会出版)、张长弓《中国僧伽之诗生活》(1933年作者本人出版)等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新大众保健观,应及时反映科学发展的新成就,以更好地服务于大众不断提高健康需求.为此,高度重视重构和宣传"以人为本"的新大众保健观,理应成为全面小康社会公共卫生建设的一个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9.
罗兰·巴特的《写作的零度》一文是对萨特在《什么是文学?》中提出的写作观的有力补充,在对"零度写作"这一概念讨论之外,文中的批判精神值得进一步发掘。他对写作史的揭示,对多种写作形式的批判,对诗的现代性的发现,以及从边缘发声的知识分子诉求体现了其批判性,巴特的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结构主义以及后结构主义等风格则在这篇文章中均有体现,而战后法国知识界的历史情势,造就了巴特式"写作"。《零度的写作》为我们考察文学史、学术讨论、现代生活等多方面都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文化,是由中原地区的汉文化和内地、还有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组成的。文学也是这样。可是,在已经出版的《中国文学史》里,谈的却都是汉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学谈得很少,没有把它放到应有的位置上。只有鲁迅先生的文学史例外,它叫《汉文学史纲要》,这就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在谈到回族文学的创作时,谁也不能否认现实中的确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对这些,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尽快地加以解决,或部分地加以解决。在眼下,最要紧的是好好想想我们自己的事。打铁先要自身硬,自强不息,奋发图强,这才是非常重要的。记得粉碎“四人…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奥斯维辛”事件是一个令人震怵的沉重话题。西方现代思想家们对“奥斯维辛”进行了认真地反思,提出了“奥斯维辛之后”的问题:奥斯维辛之后,人还配为人吗?这一发问,无疑动摇了宗教上帝观的基础。既然人在奥斯维辛之后发生了身份危机,那么,创造人类的万能的上帝的身份是不是也变得可疑了呢?在人作恶害人的时候,在人受苦受难的时候,上帝在哪里啊?一句“上帝在哪里?”是奥斯维辛之后人们对于以往的上帝观念最有力的质问。我们从一个角度试着回答这一问题。万能的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但这个世…  相似文献   

12.
高秀昌 《中国哲学史》2007,3(3):121-126
在20世纪50年代,冯友兰就如何对待中国哲学遗产问题提出了被称之为"抽象继承法"的观点。自这一观点提出至60年代初期,曾引起中国哲学史界的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尽管也得到少数人的同情理解和肯定,但大多数人是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和立场。70年代末以来,学术界不断就冯友兰的这一主张进行重新讨论和认识,在基本肯认这一观点和思想史意义与理论创新价值的同时,又指出其所存在的局限;冯友兰本人对自己的观点也进行反思,一方面承认其中有些提法欠妥,另方面仍然坚持这一基本主张。这里主要从方法论角度对冯友兰的"抽象继承法"进行重新认识,以推进关于中国哲学遗产继承问题以及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深入研究,并简要阐发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们都身处一定的时空之中,对于时间与空间的认识决定了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历史画作为西方最高等级画种自文艺复兴以来就渗透了西方犹太-基督传统所传达的线性时间观。这种对叙事的要求被17世纪以来的法国官方艺术视为正统。随着19世纪时空观念的转变,历史画一方面固守着传统的旗帜,同时也受到了来自现代派和新科技的责难。  相似文献   

14.
论孔子的文学观念——兼释孔门四科与孔门四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孔子的文学观念———兼释孔门四科与孔门四教王齐洲中国文学观念由孔子所揭橥,弄清孔子文学观念的真实内涵,有利于中国文学史研究。本文通过对“孔门四科”与“孔门四教”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的细致阐释,指出“孔门四科”是孔子对其弟子从政特长的评价,作为“孔门四...  相似文献   

15.
《氓》是中国文学弃妇诗的开山作,其主旨既非“弃背困悔”、“弃妇道悔”,女主人公也不是“愤怒的反抗者”.《氓》所表现的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同时也反映了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特有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矛盾,更反映了曾经自觉追求自由爱情的女子在巨大的生活挫折和在社会压力面前的无奈和以守为攻的心理状态.《氓》所表现的弃妇现象,塑造的弃妇形象,开辟了中国文学史的新领域,成为后来文学的“原型”,是中华民族精神符号永远的记忆.  相似文献   

16.
《傲慢与偏见》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作品,作家以细腻的写作手法,通过小说中的婚姻问题向我们展示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反映了19世纪英国社会对女性婚恋问题的态度。尽管受当时社会的限制,奥斯汀无法将父权社会套在女性群体思想上的枷锁打破,但她在小说中所表现的女性的尊严与独立人格对于唤醒女性意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后期女性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博尔赫斯对于二十世纪的拉美文学具有深刻的影响,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作家,其作品中大量包含了他对时闻、自我以及写作阅读发展动态的细腻思考。埃德温·威廉森的《博尔赫斯大传》涵盖了博尔赫斯的生平和他的全部作品,时博尔赫斯生平描写可谓是最细致的。作者把博尔赫斯的生平与其作品紧密结合,进而发现博尔赫斯每部作品中包含的自传性,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异常迷人的博尔赫斯,也提供了理解博尔赫斯文学花园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正佛教文学研究自上世纪初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在如此数量的成果中,有关佛教文学史的研究则相形见绌。此前较令人可喜的成果是孙昌武先生《中华佛教史·佛教文学卷》,此书初具"佛教文学史"的雏形,是这一领域的代表性著作。李小荣先生《晋唐佛教文学史》进一步推动了佛教文学史的研究,为佛教文学史的撰写引入了新的理论架构,突出晋唐佛教文学之特点,体系完整,是一部高水平的开拓性著作,为撰写中国佛教文学通史提供了重要参考。该书有如下主要特点。一、初  相似文献   

19.
张志强 《哲学动态》2006,(11):34-38
近年来,随着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关于中国哲学史写作的问题也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可以说是西方现代哲学“哲学之终结”论述的异域回响;另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学术史热和国学热以来,关于思想史写作讨论的日趋兴盛,也总是关涉于中国哲学史的写作问题,构成了这一问题出现的近因。关于思想史与哲学史写作范式的关系问题,在哲学史写作最初问世之际便已经出现。时人多从陈寅恪与金岳霖关于冯友兰哲学史的《审查报告》中读出“微言大义”般的审思顾虑,这些顾虑多集中于中国思想传统的素材和范围与西方哲学的…  相似文献   

20.
田辰山 《学海》2003,(1):112-119
一、历史大循环条件下的类似文化自觉一百多年的历史 ,宛如走了一个大循环。这一大循环包括两种现象 ,一种是中国思想界重新拾起 1 9世纪中叶至 2 0世纪初思考过的同样的文化问题 ,出现与那时类似的对传统文化的自觉现象。另一种是 1 9世纪中叶至 2 0世纪初国际环境在今天出现延续现象。不过大循环不是历史又回到原来的位置。1 9世纪中叶至 2 0世纪初的中华文化自觉表现在中国思想界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崇尚西学上。魏源从 1 842年就开始提出中国要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主张 ,要求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①洪仁 1 85 9年撰《资政新篇》提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