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其庄子定位论的重要内容,船山对庄子与其后学的分疏是通过对《庄子》各篇进行文本辨伪和思想澄清来完成的。在他看来,《庄子》全书只有内篇和杂篇之《寓言》《天下》为庄子所作,内七篇意皆连属、别为一宗,是庄子思想的系统表达,《寓言》《天下》二篇则为其书之"序例";除此九篇,其余皆为他人作品。为廓清庄子与后学的差异,船山以"浑天"为终极视域,参照内篇的思想要旨和文本特点,逐一疏解了纯驳相间的外篇和博引泛记的杂篇,并从中剥离出了为老子作训诂者、黄老、形名、乐死、养生等非庄子思想。他对庄子思想的重构,正是以内篇为基础,通过批评外杂篇中那些偏离庄子之旨的作品,同时表彰那些发明庄子真义的作品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庄子》一书是研究庄子的思想资料。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在流传的是经过晋人郭象整理删定的三十三篇本,计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自宋代以来,人们就发现《庄子》书中不完全是庄子的作品,就提出了《庄子》书中哪一部分出于庄子之手的问题。建国以来,这一问题的争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四种不同的观点:任继愈认为研究庄子思想应以外杂篇为依据,而內七篇是后期庄学的思想,决非庄子所作,冯友兰认为“庄之所以为庄者”突出地表现在《消遥游》和《齐物论》这两篇  相似文献   

3.
庄子研究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年来的庄子研究,涉及了多方面的问题,鉴于研究时间之长和范围之广,综述将遵循两条原则:一、选择研究和争论中的主要问题,其他从略;二、不局限于某一时期,主要从纵的方面考虑,尽量显示出各研究派别的发展和联系。一、《庄子》中哪几篇能代表庄子思想?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后经晋人郭象整理编著,流传至今的《庄子》仅存三十三篇,计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要分析庄子哲学思想,究竟依靠哪些篇章?约有四种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4.
庄子心理学思想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铁城 《心理学报》1987,20(3):111-116
《庄子》三十三篇,分内、外、杂三部分,并非一人一时之作。内篇的主导思想是唯心主义的、外、杂篇则有一定的唯物主义成分,但观点也不一致。我们试图探索其中具有心理学意义的思想片断,并力图撷取其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5.
再諭庄子     
《哲学研究》1961年第二期发表的任继愈同志和关锋同志的两篇論庄子的文章,树立了对立面,真正是旗鼓相当,針鋒相对。但是,从鉴别史料的观点看,任继愈同志和关锋同志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他們都认为在《庄子》中可以十分确定地分別出来,那些篇是庄子所自著,那些篇是庄子的后学所著。他們又都认为《庄子》中的內篇和外篇之間,有一个似乎是不可逾越的界限;內篇七篇自成一組?在内容上是一致的,而且內篇七篇之間,还似乎有一种逻辑的联系。这些看法,也并不始于这两篇論文;这是傳統的看法。我认为研究庄子首先要打破这种傳統的看法。任继愈同志和关鋒同志从上面所說的共同出发点出发,在鉴別史料的问题上,成了对立面。关锋同志认为,內篇是庄子所自著,外、杂篇是庄子的后学所著。他是继承傅  相似文献   

6.
“养生”是庄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涵,从其养生观念可以关联到庄子哲学的整个体系。庄子哲学的出发点与儒、墨、法等家不同,并不注重对于现实社会问题尤其是所谓国家大事的探讨,他主张生命与生活是大事。庄子玄虚论道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论人之生,故而在《庄子》中提出诸如“活身”“全形”“尊生”“卫生”“达生”等一系列养生命题。庄子谈养生最根本的立足点在于他把人视作自然界一物,《秋水》篇言:“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只不过是万物之一。四海之内,在天地之间只算得一粟,而天地在宇宙之中又犹如薒米,在这薒米之上有万物,人是…  相似文献   

7.
自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庄子》"剽剥"儒家以来,儒者们就一直被如何化解庄儒矛盾的问题所困扰,以致史上废庄、斥庄之声连绵不绝,甚至宋朝苏轼不惜采取化庄为儒之方式,而且还希图通过伪作的判定来彻底化解庄儒矛盾。但到晚明时期,《庄子》的真伪性问题,却在学人们的视域中呈现出多样化的相状,即有的学人认为,内、外篇为庄子所自著,而杂篇则渗有后人之伪作;有的学人认为,《庄子》只有内篇为庄子所著,而外、杂篇皆渗有后人之伪作;还有的学人认为,内、外、杂篇都窜入了后人之伪作;又有些学人则对当时思想界的疑庄之风提出了批判。无疑,晚明学人在对《庄子》篇章真伪的判定背后其实都蕴含了学者们各自不同的心境、观念体系、意图与视角等。  相似文献   

8.
在解剖批判庄子哲学过程中,我对《庄子》书的《外杂篇》也进行了一些研究。根据这些研究,断定《外杂篇》不是庄子本人的作品,而是由战国末至汉初这个时期的汉人称之謂“道家”的一部总集,其中有老子后学左派的作品,有宋鈃、尹文学派后学的作品,有庄子后学的作品,有楊朱后学的作品,也有混入的跟所謂“道家”毫不相干的作品。因此,不能据以論定庄子哲学思想,只能取庄子后学所作之符合庄子原意者作为参考。但把《外杂篇》篇的学派性、时代性、阶級性及其淵流,彻底弄清楚,需要綜合各方面的资料,特别是結合由战国至汉初的社会史进行研究。这里发表的是初步意見,故名之曰“初探”。《汉书》《艺文志》載《庄子》五十二篇。这是由淮南王的門下客編定的。司馬彪、孟氏之五十二篇本,  相似文献   

9.
现存《庄子》中的《天下篇》是一篇有重大价值的鸿文,历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然而问题纠结,聚讼纷经,迄今尚无定论。我们认为该文最大的问题是:成文年代问题和主旨问题。搞清这两个问题,对理解该文的历史价值是十分必要的。一、《天下篇》的成文年代《天下篇》的成灾年代约有三说:一说作于战国中期或后期,定为《庄子》一书的后序,出自庄子本人或庄子后学之手。最早持此说的,当推晋代郭象。他在《庄子·序》中说:“庄生……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达死生之变,而明内圣外王之道。”(按:“内圣外王”一语见于《天下篇》,他当然…  相似文献   

10.
庄子作为古代伟大的哲人,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思想和思维方式,闪烁着中国古代先人的高度智慧,并对现代人仍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庄子》一书内容丰富,体例庞杂,今人对此考证甚多。一般认为《庄子》33篇中,有些是庄子本人的思想,有些则是其后学续作,其观点也有相异之处,然从总体上看,这些差别是细微的,大同小异。故本文不准备加以细分,仍将《庄子》一书视为庄子思想的整体看待,以探讨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庄子与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向来以"老庄"并称。庄子对老子道的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早在《史记》内就有记载。《庄子》一书从头到尾以道贯穿,每一篇都以道为纲。《老子》说道是万物的祖宗,上帝也不例外。《庄子》说道产生了鬼神和上帝。在鬼神问题上,庄子用事例告诫人们,真正的鬼神是在于人间人为的鬼神。庄子还举出小鼠知道在神坛下打洞可以避免烟薰和挖掘之祸,以此否定了神灵的存在。在神仙问题上,《庄子》一书内没有一处有神仙这个称谓。《庄子》所描写的至人、神人、真人、天人、圣人,是庄子用寓言手法比喻为他的理想化身,这些人是品格高尚的凡人,不是长生不老的神仙。在生死问题上,庄子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气是道所生,是物,排除了永生不死的灵魂的存在。庄子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无神论思想,并展现了自己的无神论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2.
《天论篇》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20世纪下半叶,学界对于其中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推崇备至。今日国人崇尚天人合一之说,有人又对其明于天人之分的说法颇有争议。①笔者认为这些说法割裂了《天论篇》的整体思想。本文试图给《天论篇》作一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余乃忠 《哲学研究》2012,(11):84-88
<正>一、"天地一指"与"大写差异"德里达曾说:"今天在法国确实有学者引用非欧洲的系统中的东西,我自很久以来也是这样,即使我不懂中文。我一直着迷于最古老的中国传统,虽然我应该对她有更多的了解而未做到。"(德里达,2003年,第50页)那么,在"古老的中国传统"中,是什么东西拨动了德里达思想中后现代的琴弦?应该说是庄子思想的超越品格。后现代似乎偏重于异,而庄子则更强调同一。因为《庄子·齐物论》篇(下引《庄子》仅用篇  相似文献   

14.
王船山《庄子解》是以经典传注为形式、以哲学重建为鹄的的庄学诠释学著作。王船山指出,正如孔子许狂者不忘其初,庄子是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持护者。在存在论上,天地万物是气之流行聚散,道是天地运行过程中的几微之力,以天兼道,天为人之源,人为天之心。在价值论上,天有厚生之德,健顺之道,庄子所谓的"至人之神"是对"天地之神"的领悟,因此提出"天命我而为人,则固体天以为命"的价值诉求。职是之故,在人生论上,他将《达生》篇"反以相天"解释为"参赞天地之化育",并提出人生价值之"立命而相天"与"能移而相天"两大人生归趣,从而挺立起一个既含摄庄子"自由主体"又含摄儒家"价值主体"的人生主体。船山在以《易》《庸》的"参赞"精神诠释《庄子》的同时,也以庄子之因顺自然天道、重视个体存在的"在宥"精神反哺儒家经典在此方面之阙如,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周延、儒道互摄的"内圣外王"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游”体现庄子对自由的执着追求,是庄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庄子追求自由、诗意的理想境界,集中蕴积在“游世”、“游心”和“游境”的生存体验中。“游”作为一种生命动势及审美的节律呈现,成就于人与自然、身行与心知、个体与社会的有机合一,且融入真实、全面、自由的“真人”之境。在庄子那里,身体之游是以身体之动而身临其境,精神之游则是超越世俗的思想之游,真正的、完整的“游”性体验也必须是身体之游与精神之游的共融及合成。这种身心之游且共融所蕴含的艺术精神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创作和欣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陈鼓应著《庄子人性论》一书于2017年1月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是陈鼓应先生的新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庄子人性论》收入了《开放的心灵与审美的心境——〈庄子〉内篇的心学》、《心通道境:心灵的内修与审美空间的外移——〈庄子〉外杂篇的心学》、《庄子论人性的真与美》等文,深入解析了庄子人性论中的情性观,描述了哲学史上自然人性论的主线脉络,揭示了庄子在道情、天情的统摄下,观照现实人生的"任其性命之情"与"安其性命之情"  相似文献   

17.
天、地、人三才各有其道的思想乃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的共识,但只有《易传》对此作了深入而一贯的探讨,从而影响深远。在《易传》那里,天、地既有其体,又有其德。天之体为阴阳之气,地之体为刚柔之质。阴阳之气实质上是能量与信息所构成之"场",而刚柔之质则是气的能量密集化的存在形式;另一方面,天之德为乾,而地之德为坤。乾是健动不息的创生品格,而坤则是厚德载物的接纳性品格。天地各有其能,各具其德,但只有人能够会通天地之能、合和天地之德。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的智能能够代替天地,因为人总是有其自身的限制,但人的存在也同样不是天地的重复,而是以其不同于天地的品格,与天地并列为三。  相似文献   

18.
庄子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一书是我们今天研究庄子的主要资料。但是,《庄子》中,既有庄子的作品,也有庄子后学的作品,而主要思想却是庄子的。依据《庄子》来研究庄子的美学思想,同样,既有庄子的、也有他的后学的。所以,所谓庄子的美学思想,确切地说,应该是战国时期庄子学派的美学思想。本文谈到庄子,往往包括他的后学在内。  相似文献   

19.
王阳明"龙场悟道"前的思想以及悟道过程中都受到了庄子思想的影响。他借用庄子思想中的自然哲学、人生哲学和社会思想等有关理论构建起一套系统的心学理论体系,从其对"心"之本体的构造到"致良知"哲学命题的提出,我们都能隐约看到庄子思想的痕迹。  相似文献   

20.
相对主义是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子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他有杰出的才能,丰富的想像。“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对两千多年来中国的哲学、文艺、政治都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学术界正在讨论庄子哲学的体系和性质,这对于深入研究庄子的思想是有益的。为了使我们的探索能进一步符合庄子哲学的本来面目,有两个问题是值得注意的:一是要注意从庄子哲学和当时社会现实的联系中去把握其哲学的基本范畴和结构;二是要研究庄子在理论上的继承和演变。庄子之学本于老子,他继承了老子关于“道”是精神本体的思想。但是,庄子在哲学上的重要特征就是没有停止在客观唯心论,而是通过相对主义转向了主观唯心论,相对主义是庄子哲学体系的核心。研究这个问题对于理解庄子哲学的体系和性质是颇为重要的。本文拟就后一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