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峰 《宗教学研究》2005,(1):110-114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宗教在此过程中宗教性、社会性的表现形式已成为当前宗教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论题之一.不论是从社会现实情况要求,还是从完善现有研究路径来看,对于推进我国宗教社会学的发展来说,宗教组织研究不失为一个较好的视角切入点;此外,我们还可借助"通过组织来研究宗教,通过宗教研究社会,通过社会来研究宗教"的分析思路来整合宗教组织研究中的不同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网络宗教和宗教的网络复兴两个角度梳理了国外自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有关网络与宗教的主要研究。互联网对现实的嵌入也包括宗教领域,本文将探讨宗教利用网络的各种模式以及网络宗教研究的各种主题。本文也阐述了宗教对网络的重塑,以及如何挑战世俗化理论。最后,无论是网络社会,还是宗教复兴,实际上都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是更为深远的"现代性的延伸"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宗教生态学自从20世纪60年代提出以来,学界多有关注,在宗教与生态研究方面涌现了诸多成果,但作为"宗教学"的分支学科却并有受到足够重视。宗教生态学是借鉴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对宗教系统的生成与变化、宗教系统与周围环境的互动状况、宗教之间互动共存、个体与宗教组织的关系以及宗教中的生态思想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研究的一门交叉学科。"整体观""动态观""层次观"和"协同进化观"是宗教生态学研究遵循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宗教生态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统一的学科,重视和促进宗教生态学符合宗教学研究领域学科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缪勒的比较宗教学借助比较语言学进路,试图对宗教现象作出科学的归纳与解释,并赋予宗教研究以独立学科地位.但其方法论中充斥着自然科学的客体化、实在化特征,化约了宗教作为人类存在活动的主体性本质,将宗教学研究的最终旨归确立为内涵含混的客观真理,宗教学术活动从而成了对宗教信仰或宗教性的化约,宗教研究和宗教之间的矛盾对立在缪勒的体系中凸显出来.伊利亚德的宗教现象学方法则倡导"非化约主义",在宗教研究中使宗教近乎其所是的显现自身,"神圣"因素成为宗教最终不可化约的特质和宗教学的学科母体,而体验"神圣"、以宗教性方式生存的"宗教人"则成为宗教活动中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王兵 《中国宗教》2021,(3):76-77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这一概念,强调新形势下"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分析我国宗教工作形势,研究我国宗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提高宗教工作水平"。此后,社会各界在深入学习这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推进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研究,取得了不少有分量的成果。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毛胜所著、研究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文献研究》一书便是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宗教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一带一路"与宗教研究成为我国宗教学界的热点。只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为指导,才能正确认识和评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的宗教问题,利用宗教文化促进民心相通,合理规避宗教冲突的风险,为党和国家提供决策咨询、理论支持和舆论服务。  相似文献   

7.
正华侨大学是部属高校,1960年创办于福建省泉州市,2006年启用厦门校区。2002年,华侨大学成立宗教文化研究所,对海外华人宗教与闽台宗教展开调查研究。2013年,该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合作,成立"中国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进步导致了宗教的观念不断被否定,例如进化论否定神创论,天文学否定了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在涉及事实的方面,宗教正在不断收缩阵地。然而长久以来,自然科学很少对宗教本身进行研究。近年来,科学家不断提出应该使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宗教,这一"宗教科学"的学科正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10月21-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与华侨大学共同主办,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华侨大学海外华人与闽台宗教研究中心、华侨大学海外华人宗教与闽台宗教研究创新团队承办,《世界宗教文化》编辑部协办的第七届东南亚宗教研究高端论坛在福建厦门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东南亚宗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长期以来东南亚宗教研究作为世界宗教研究的重要领域和东南亚社会文化发展的关键议题持续受到学界广泛关注。近年来,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社会的兴起,宗教社会学研究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球社会背景下的宗教变迁表现出"世界化"与"本土化"的互动、"现代化"与"传统化"的交融、"世俗化"与"神圣化"的嬗变等错综复杂的形态。而对全球宗教变迁的有效探讨和反思,有利于宗教社会学确立问题意识,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认清了"宗教极端主义"的本质和特性,我们就不难得出结论:"宗教极端主义"根本就不是宗教,而是彻头彻尾的披着宗教外衣、打着宗教旗号的毒瘤。要解决治本的问题,必须对"宗教极端主义"这个"怪胎"进行剖析和清理,让干部和群众擦亮眼睛,明辨是非,认清"宗教极端主义"的现实危害及本质。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2016年5月17日)上,首次把宗教学列为"加快完善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11个重要学科之一"。这一重要指示,对我们深入开展宗教研究、普及宗教知识与宗教政策具有指导意义。本文着眼于全球化时代的学术视野,从国际理论界所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出发,试论"全球宗教问题"的严峻性、"世界宗教知识"的必要性,以及深刻领会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2月18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邀请我国宗教研究领域知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卓新平研究员和中央民族大学牟钟鉴教授,就"当代世界宗教和加强我国宗教工作"问题进行了讲解,并谈了对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本期,我们约请到两位专家学者,谈了各自的感受与体会。  相似文献   

14.
正一、发展历程简述在中国近代史上,对于基督宗教的存在与传播不乏一些零星的考证,但基督宗教真正作为一个学科的出现可能要迟至20世纪80年代初,以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成立宗教学这个专业作为开始。经过"文革"的人们,应该如何来重新认识宗教在社会中的合理存在?首批基督宗教研究的学者在论证了此合理性的同时,也给予了宗教政策以合理性支持。学者们论证依据便是"基督宗教是西方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尽管对于宗教的负面评  相似文献   

15.
宗教体验及其神经基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体验是人在宗教活动中的心态或体悟及伴随的情感体验,它是一个过程.其神经基础的研究表明,宗教体验过程中大脑的某些特定区域被激活.这些研究表明宗教体验与认知和情绪有关,在一定程度上与早期有关宗教体验实质的结论吻合,但这并不表明大脑中存在"上帝脑区".该文简要介绍了宗教体验的概念、神经基础的一些研究,并对该领域内的一些问题做出了说明.  相似文献   

16.
正郭武,1966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宗教研究系,哲学博士。曾任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学术带头人,哈佛-燕京学者,芝加哥大学宗教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牛津大学中国研究所高级研究学者,现为云南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宗教学科委员、《宗教学研究》学术委员、香港《弘道》主编,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  相似文献   

17.
个体生命周期具有不可逾越性,这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理论维度和研究方法。信仰者在不同生命周期的时间点上,对待超自然的存在物有着不同的心理感受。对此,通过宗教心理学的理论解读,有助于我们认清宗教的一般规律,对我国开展科学无神论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根据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构建了自我同一性理论的ψ模型,并据此模型分析了个体生命周期中"自我与本我、超我"和"自我与环境"两组关系内,个体生命阶段与宗教之间呈现的关系。老年人宗教心理有来自心理性的ψ模型的结构不平衡,也有来自心灵(精神性)的存在挫折。本文侧重对老年人宗教心理呈现的特征进行理论分析,期望对起步中的宗教心理学学科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正20世纪8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人类学者将基督宗教作为研究对象,1并积累了一系列人类学基督宗教研究之著述。1987年,《美国民族学者》(American Ethnologist,Vol.14,No.1)便出版了一期基督宗教研究特刊,旨在呼吁更多的人类学者关注基督宗教研究。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人类学的基督宗教研究渐趋成熟,以至近年来不少学者皆致力于发展独立的"基督宗教人类学"分支学科,并出版了一系列以基督宗教人类学为名的著述。2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13,(6)
正确看待和善待宗教,使宗教主动参与社会及文化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在"渤海视野:宗教与文化战略"学术研讨会上指出,当前学术界和理论界出现了一些比较偏激的观点和引人担忧的主张,如在民族问题上希望尽快实现中华民族的"族群"融合而减少对少数民族特点的突出,在宗教问题上主张强调与主流社会意识之"异"而消极对待"求同"的努力.这些观点实际上会对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带来潜在的伤害和隐藏的危险.因此,有必要冷静、清醒、全面、智慧地思考,把宗教从社会存在、文化意义、精神影响和政治归属上全面纳入社会的整体建构和一统体系,防止宗教因被误解、冷落、忽视、排拒而出现在社会中及对社会本身的"异化"或"恶化".  相似文献   

20.
正曹中建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曹中建书记主编的《中国宗教研究年鉴(2014)》是在世界宗教研究所几位所领导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完成的,凝聚了研究所的集体智慧。《中国宗教研究年鉴(2014)》设有"特稿及政策""宗教政策""研究综述""实证研究报告""年度论文""年度推荐""年度著作""年度会议""研究资料数据"以及"年度信息"等栏目,为中国宗教学研究年度情况的总览,其内容之全面,前沿问题把握之准,体现了其在宗教学界的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