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能超 《中国宗教》2018,(1):52-54
大数据能够加强寺院监督,净化寺院道风,帮助树立寺院良好的社会形象。大数据还将加强对乡村寺院佛教文化的挖掘、整理、管理,将更多的佛教信息通过网络形式推送给广大信众,发挥佛教文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开放寺院藏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寺院藏书是我国佛教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在为数众多的佛教寺院中,一般都建有藏经楼(阁),其主要功能是收藏管理佛教经典及佛教方面图书文献、字画、佛像、法器等重要文物。在当前形势下,如果能够适度开放寺院藏书,加强规范和管理,不仅有利于发挥寺院藏书的社会效益,也有利于弘扬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服务。一、佛教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无可置疑,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我国文化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从我国文学发展史的角度看: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其中很大…  相似文献   

3.
寺院管理是一个古老的课题。自从寺院诞生的那一 天起,就存在着管理问题。当然,在不同的历史年代,寺院管理有着不同的环境、组织、形式和内容。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今天,如何加强寺院的规范化管理,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崭新课题。 寺院是僧人修学、住持、弘扬佛法的道场,是保存、发扬佛教文化的场所,是僧人从事服务社会、造福人群活动的基地,是联系团结国内外佛教徒的纽带。加强寺院规范化管理,既是寺院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发展对寺院管理的必然要求。加强寺院的规范化管理,我认为当前重点要…  相似文献   

4.
正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佛教寺院的财务管理和智能化建设也必须具备创新精神,从寺院高层管理人员至一线财务人员、僧职人员都要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智能化、掌握大数据、推进信息化,以促进自身寺院乃至佛教界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发展。江苏是全国佛教文化名省,可谓名寺云集。一直以来,江苏佛教界非常重视寺院财务管理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大佛教寺院与社会联系越发紧密,各个寺院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苏宗 《法音》2005,(3):43-46
从首届佛教书画展到首个佛教音乐团,从首届佛教寺院素食比赛到首届寺院住持论坛,从佛教史料的收集整理到佛学院学僧演讲比赛……众多的首届,展示出江苏佛教文化建设的活力。佛教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世界性宗教,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产生、发展、存续,与社会有着多种形式的结合,形成了特点鲜明、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新世纪初开始,江苏省佛教协会确定了加强佛教文化建设的目标,从佛教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到结合时代要求进行积极探索,江苏佛教文化建设正在逐渐加快其步伐,不断开展一…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6,(4)
正寺院,作为佛教和佛教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它是僧众的修行道场,也是对外的弘法平台。所以,个人认为寺院发展的重心应该放在"内修外弘"的正务上。因为,"自利利他"是大乘菩萨必备的精神;"内修外弘"是每个僧众的本分与使命,  相似文献   

7.
《中国宗教》2015,(3):86-87
2014年8月,"佛教胜地行"采访组抵达四川、重庆进行采访拍摄,感受巴蜀之地的佛教文化。四川、重庆两地的佛教寺院大多以人文底蕴深厚、自然景色优美著称。千百年来,佛教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成为巴蜀地域文化的一部分,融入在当地民众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8.
从首届佛教书画展到首个佛教音乐团的成立,从首届佛教寺院素食比赛到首届寺院住持论坛的举办,从首次佛学院学僧演讲比赛到当代江苏佛教史料的首卷出版……众多的首届,展示出江苏佛教文化建设的活力。从新世纪初开始,江苏省佛教界为实现加强宗教文化建设的目标,从佛教传统发掘与扬弃,到结合时代要求进行积极的探索,江苏佛教文化建设正在逐渐加快其步伐,不断前进。江苏佛教文化建设汇集了全省佛教界的力量与智慧,赢得了四众弟子的欢喜与赞叹,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与肯定,结出了累累硕果。契理契机的开展佛教文化建设的实践,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佛教…  相似文献   

9.
秉承历史慧命,欣逢盛世升平,国兴教昌,南岳佛教在寺院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上。吹响了研究、弘扬南岳佛教文化的法音——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湖南省佛教协会主办,南岳佛教协会承办的“中国南岳千年佛教论坛”将于10月6-7日在衡山磨镜台(传法院)举行。  相似文献   

10.
正在当今拥抱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大数据的新时代,江苏省佛教信息化大数据中心的成功建设,不仅是江苏佛教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史上的大事,对于全国佛教界的管理、佛教文化的传承传播也均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值得当代佛教界和专家学者推广研究。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便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佛教寺院的管理模式、佛教文化的传承传播方式随着时  相似文献   

11.
直径不过三五公分的小邮戳,上面的图案、文字表现出来的佛教文化内涵既丰富又简明扼要,随着一封封信函把佛教文化传遍了世界各地,为集邮爱好者领略佛教文化增添了无穷乐趣。笔者收集到的表现佛教名山、寺院、石窟、塔等内容的邮戳图案耐人寻味,现记叙其中部分供同好欣赏。  相似文献   

12.
正佛教寺院,是安置佛像、经卷,供僧众居住,以便修行、弘法的场所,是佛教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构成元素之一。佛寺建筑是佛教精神最直观的表现,是弘扬佛教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一印度最早的寺院是佛陀在世时设置的各种精舍。佛教典籍《大智度论》《大毗婆沙论》对此有明确的记载。时隔两千多年,这些精舍的建  相似文献   

13.
佛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古籍是这种文化的承载,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不仅仅是佛教界的损失,更是全民族文化的损失。寺院作为佛教和佛教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承担着对古籍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佛教古籍在寺院古籍中占据主要部分。什么是佛教古籍?按照我国图书馆界目前通行的定义,主要是指书写或印  相似文献   

14.
大理崇圣寺始建于唐开成元年(公元836年),经历代的扩建和重修,到宋代大理国时期达到鼎盛,成为当时东南亚地区最大的佛教寺院和佛教文化交流中心。是南诏、大理国最著名的皇家寺院,有“佛都”之称。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95,(5)
中国佛教协会1995年工作要点中国佛教协会1995年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继续贯彻中国佛教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会议精神,学习、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大力培养佛教人才,改善寺院管理,弘扬佛教文化,提高四众素质;继续协助政府贯彻落实宗...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6月29-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主办的"首届'一带一路'与亚洲佛教文化论坛暨海棠山佛教专题论坛"在北京内蒙古大厦举行。来自蒙古、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尼泊尔、日本、韩国等及我国社科院系统、高等院校和佛教寺院的百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7,(12)
<正>寺院,是佛法僧三宝住世和佛教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是佛教界人士联系信众、弘法利生、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是广大信众学修佛法、获得心灵慰藉的神圣场所,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社会大众休闲、旅游、观光,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活动中心之一。所以建设好、管理好寺院,充分发挥其"内修外弘"、和谐社会等功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但在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古老的佛教如何既保持其优良传统,又能适应社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文化建寺、教育兴寺、觉悟群生、奉献社会的寺院发展理念,多方位发掘佛教文化的丰富内涵,积极展示佛教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大力推动佛教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自2001年起,上海玉佛寺每年下半年都举办一届觉群文化周。今年的觉群文化周为第十届,于10月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6,(2)
正大相国寺是一座千年古刹,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距今已有1460年的历史。1992年大相国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重新开放以来,除了日常的上殿过堂、诵戒、布萨等佛事活动外,为弘扬佛教文化,努力推动寺院文化建设,做了如下的工作。一、恢复成立大相国寺梵乐团早在北宋初年,大相国寺被钦定为"为国开堂"的皇家寺院。当时大相国寺就有专职的乐僧和演奏佛乐的乐棚,还设有专门接待皇家官员、文人的维摩院。随  相似文献   

20.
张涛 《中国宗教》2022,(4):54-55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佛教园林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佛教寺院除了殿堂建筑(宗教空间)之外,通常都有园林部分,包括寺院的庭院绿化、独立的园林以及寺院周围的园林环境。佛教园林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又彰显佛教文化的内涵,形成独特的园林景观文化。中国佛教园林受禅宗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