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去极端化是当前中国伊斯兰教面临的重要任务。要尊重中国伊斯兰教优良传统,尊重中国穆斯林先贤的智慧选择和遵行,保持中国穆斯林的传承,形成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发展道路。伊斯兰教是谨守正道的宗教。穆斯林走"中道",不偏激、不极端是真主的"嘱咐",是穆斯林敬畏的表现。面对极端化思潮的侵袭,中国伊斯兰教如何抵制各种极端的蛊惑,如何避免极端思想的影响,最关键的就是拥有抵御极端的"武  相似文献   

2.
正伊斯兰教于公元651年传入中国,伊斯兰建筑也随之传入。初期,仅在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商人聚居的"蕃坊"内建有清真寺。元代之后,遍及全国各地。中国伊斯兰建筑主要为清真寺、拱北、麻扎、道堂和教经堂,最早为阿拉伯式建筑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华夏文化的影响,出现中阿结合式。这些建筑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各族穆斯林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同时也是各族穆斯林智慧的结晶。中国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中国穆斯林遵循伊斯兰教“信道而行善”的教义,积极开展兴学襄教、济贫助困、赈灾纾难、施医给药等方面的慈善活动,而教派门宦制度的形成也与中国伊斯兰教慈善事业的兴起密切关联.这促进了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增强了各穆斯林民族的凝聚力,维护了穆斯林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推动了中国穆斯林社会的近代变迁.由于近代中国伊斯兰慈善事业的善款主要源于天课及穆斯林乐捐,且各地区发展极不均衡,其社会影响仍较微弱.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不断本土化,中国穆斯林的节庆文化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穆斯林与其他兄弟民族过春节的习俗,既有大同,也有小异,体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是中国各族穆斯林的爱国宗教组织,是党和政府团结、联系我国伊斯兰教人士和广大穆斯林的桥梁和纽带。如何进一步发挥中国伊协在我国伊斯兰教内部事务中的作用,维护伊斯兰教界和穆斯林群众组织合法权益,为国家大局服务,是中国伊斯兰教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召开后新领导班子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也是会议代表们在会上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在这方面,大家初步形成了以下共识: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到现在,各族穆斯林人口已达两千万。在伊斯兰文化的各个领域,中国穆斯林人才济济,对世界伊斯兰文化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古兰经》诵读作为伊斯兰文化的一个分支,向来受到各国穆斯林的重视。在许多伊斯兰国家,都经常举办...  相似文献   

7.
正一、圣训概述"圣训",是伊斯兰教的重要经典,也有人译为"圣谕",原词是阿拉伯语,即中国穆斯林常说的"哈迪斯",有"言语"、"故事"、"消息"之意。圣训是指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570-632年)言行录,同时,经先知认可或者默许的他人的言行,也被列为圣训范围。圣训是是伊斯兰教教律的重要依据和渊源,是对《古兰经》的原则精神、基本思想和各项规定的具体阐释和细化,是世界各地伊斯兰文化的根基之一,是规范全球穆斯林伦理道  相似文献   

8.
<正>一、中国伊斯兰教的本土经验伊斯兰教在中国经过1300多年的本土化、民族化的发展历程,中国穆斯林成功协调伊斯兰文化与中国社会及文化间的关系,伊斯兰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尽管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尤其穆斯林的生活习俗(包括饮食、婚姻、丧葬等)与中国传统有很大差异,但是在政府的引导下,中国穆斯林在强调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9.
<正>伊斯兰教自从传入中国,就开始了中国化的实践。今天研究和实践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顺应了伊斯兰教在中国发展的时代要求,符合中国伊斯兰教继续健康发展的内在愿望。一、伊斯兰教中国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依据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研究伊斯兰教基本原理,适应中国穆斯林面临的实际问题,寻求和不断开拓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发展道路,由此将会赋予中国伊斯兰教更强大的生命力。要认识到伊斯兰教发展的时代性,穆斯林信仰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记者马利强)王静斋大阿訇是现代中国伊斯兰教著名经学家、翻译家,与达浦生、哈德成、马松亭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阿訇"。他毕生潜心从事伊斯兰教学术研究,翻译伊斯兰经典,译著极富,被誉为"现代中国伊斯兰教经学大师"、"学通古今中外、品学兼优的伊玛目",其丰硕的学术成果和高尚的人品对中国伊斯兰教事业和广大穆斯林群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斋戒是伊斯兰教"五功"之一,穆斯林重要的宗教功修。本文不仅想从宗教学意义上对伊斯兰教的斋戒活动进行阐释,而且想从生理学与心理学意义上,就伊斯兰教的斋戒对穆斯林身心健康的积极功能,做一点新的探讨,以期与大家分享。一、穆斯林斋戒的缘由与要求在《古兰经》和"圣训"中对穆斯林的斋戒及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穆斯林》创刊50年了。它从创刊-停刊-复刊到今天办成了一个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影响和声誉的"综合性的伊斯兰学术文化刊物",特别是一个"全国中文宗教类核心期刊",实属不易!《中国穆斯林》在向我国广大穆斯林宣传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帮助我国各族穆斯林正确理解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中国伊斯兰教界国际交往的发展历程中国伊斯兰教界的国际交往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这种交往,自唐、宋时期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以来一直延续发展,至今不衰。千百年来,中外穆斯林在经济、文化以及宗教领域一直保持着联系,往来不绝。富有特色的中国穆斯林民族文化,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交往、交融的历史成果。和平精神与爱国精神始终贯穿着中国伊斯兰教界的国际交往活动。1300多年前,伊斯兰教经海、陆丝  相似文献   

14.
正一明清之际,中国穆斯林学者"以儒诠经",用儒家思想阐释伊斯兰教,把伊斯兰教的信仰功修与儒家纲常伦理相契合,从理论上阐明伊斯兰教"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条目,与儒家无异";同时也选择伊斯兰教和儒家典籍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以经诠儒",引导民众"不滞方隅之见而悟心理之同,不涉异端之流而秉大公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穆斯林婚俗杂谈郭承真●中国穆斯林婚俗,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比较大,但是,也受到汉族习俗、少数民族传统习俗的一些影响,并受到国家法律的约束。伊斯兰教主张结婚对象原则上应是穆斯林,但规定穆斯林男性可以娶"曾受天经的自由女",也就是信仰犹太教、基督教等...  相似文献   

16.
正历史上的中国穆斯林在清真寺建筑的表达上,体现了鲜明的中国风格,融入了浓厚的中华文化特色。回顾中国化清真寺建筑演变历史,可以为伊斯兰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在建筑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的核心。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的重要标志,也有一个本土化、民族化的过程。"在我国历史上,清真寺建筑风格的发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关于成立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的工作酝酿了多年,今天,这个机构终于成立了,为什么要成立这个机构?这个机构的职责和历史使命是什么?我想就这两个问题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一 首先,成立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是中国伊斯兰教自身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伊斯兰教事业基本上得到了健康、顺利的发展,中国穆斯林生活和文化素质得到了很大地提高,中国伊斯兰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在各族穆斯林群众中得到了进一步地发扬光大,穆斯林群众的爱国热情进一步高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科学…  相似文献   

18.
<正>《古兰经》和圣训是伊斯兰教的基本经典,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正和谐思想,中正之道是经、训为穆斯林指引的成功之道。《古兰经》中说:"我这样以你们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们作证世人,而使者作证你们。"(2︰143)《古兰经》中将穆斯林民族称为"中正的民族",将"中正"理念作为穆斯林的核心价值观,因此,中正之道不仅是伊斯兰教所倡导的和平之道、和谐之道,同时也是穆斯林应当恪守不渝的基本理念,这种理念贯穿于伊斯兰教信仰及其实践  相似文献   

19.
徐蕾 《中国宗教》2023,(4):74-75
<正>自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以来,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穆斯林学者对伊斯兰教的教义、哲学、教法、教制、历史、文化等作了不同程度的探讨。最突出的当然是明清之际中国穆斯林学者用宋明理学阐释伊斯兰教经籍的活动,通常称为“以儒诠经”。  相似文献   

20.
清真女学又称女子经学,是对穆斯林妇女进行伊斯兰教教育的学校,专门为穆斯林妇女设立的学习宗教知识的场所。在中国,以清真女学、女阿訇为代表的女性宗教文化是伊斯兰教本土化过程中较为独特的文化现象之一。元代穆斯林遍布中国,中原是穆斯林较多的地区,伊斯兰经堂教育最先在中原建立、发展,先后形成陕西、山东学派,其影响范围遍及全国所有穆斯林聚居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