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3 毫秒
1.
经国家宗教局党组研究决定,派赵志军于2016年奔赴息烽县,挂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分管民族宗教工作,协管工业经济、文化旅游、林业绿化等工作。两年来,千里之外的息烽成为赵志军的第二故乡,他为息烽父老乡亲奉献的是浓浓的桑梓情。地处贵州中部、乌江南岸的息烽县是黔中隆起地带上典型的山区县。境内群山莽莽,深沟大箐,喀斯特地貌发育充分,丹霞地貌特征明显。1994年,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息烽县被列入全国592个贫困县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他是一位80后,也是一位创业者。他曾经失败过,却一直渴望成功。为了一条毛巾,他穿过大半个中国。如今,这条毛巾获得小米千万投资,并成为去年G20峰会唯一指定毛巾品牌。这个厉害的毛巾哥就是最生活CEO朱志军。朱志军是个喜欢折腾的人,并不安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2011年3月,随着女儿的出生,他决定辞职创业,创立了生活用品公司——"最生活"。  相似文献   

3.
正赵铁山是清末民初崛起于华北的一代书家,其篆书在继承古法的基础上另有面貌,康有为赞叹其为:"大江南北,无出其右。"遂有"南吴北赵"之称。赵昌燮曾专研《说文》,在篆法上有良好的基础。赵铁山对篆书临写范围甚广,师法广泛,呈现出诸多的面貌,但整体呈现出刚健、阳刚的风格。本文对其篆书做了归纳并从风格特征、成因和地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期客观评价、认知赵铁山书法的独特价值和历史意义。一、赵铁山生平与篆书风格特征赵铁山,名昌燮,字铁山,号汉痴。山西太谷人。赵铁山出生于一个传统礼教森严的儒商世家。  相似文献   

4.
赵铁山(1877—1945)名昌燮,字铁山,晚年号柴翁、心隐庵主人,被书法界誉为"华北第一支名笔",是我国现代著名书法家。赵铁山一生于书法闻名于世,篆书、楷书、隶书、行书,四体皆精,一生潜心研究,取其精华,将自己高尚的品格与创作融为一体。赵铁山在篆书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尤其是小篆,生动活泼,淋漓尽致。赵铁山"以碑写篆",用汉碑入篆,开篆书之新面貌,在篆书史上作出了重大成就,为清代篆书史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文章介绍了赵铁山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书法艺术风格的成因,还有赵铁山的小篆在字形、章法和结构上的特点,最后写了他的书法价值与影响。赵铁山书法艺术对我们之后的研究有很大的价值,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5.
张杰 《管子学刊》2005,(3):127-127
赵文化是中国古代地域文化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肇始于新石器之磁山文化,夏、殷商京畿文化及西周、东周文化承续于后,战国时期随着赵氏列为诸候国,赵文化进入鼎盛时期.而新时期赵文化的研究起于20世纪80年代,其重要标志就是1987年邯郸召开的全国首届赵文化学术研讨会.赵文化研究至今近20年,  相似文献   

6.
<正>"全能神"(又名东方闪电、实际神、七灵派、女基督等)是黑龙江省阿城市人赵维山于20世纪世纪90年代初创立的一个邪教组织。赵本是一个假冒基督教旗号的邪教组织"呼喊派"的成员,并很快凭借其能言善辩的特长而成为其中的小头目。为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他于1993年潜逃河南,在当地呼喊派势力庇护下,纠集一班乌合之众成立了所谓"真神教会",即后来的"全能神"邪教之雏形。1995年1 1月《关于查禁取缔"呼喊派"等邪教组织的情况及工作意见》以来,"呼喊派"以及从中衍生出的主神教、常受教、中华大陆执事站、被立王等几个邪教组织纷纷遭到较为彻底的取缔打  相似文献   

7.
恩晶 《天风》2005,(3):47-47
满腔热情地踏上息烽--这片宁静繁荣的土地,踏上这片一年多来一直牵挂的土地……  相似文献   

8.
<正>这是一年中乍暖还寒的早春季节,清晨还能感受到一丝丝凉意,但陇原大地已经开始染上了充满希望的绿色,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2021年4月29日上午,我们"重走长征路"小组在甘肃省伊协副秘书长敏贤昌的陪同下,乘坐动车从省会兰州市出发,行程近两个小时,就到达了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重镇——哈达铺。我们到达时,宕昌县委统战部副部长颜小龙和县伊协会长马志军、秘书长马明等迎接,并热情地优化了采访路线,建议我们从岷山脚下穆斯林聚居村落——旋窝村开始本站采访。  相似文献   

9.
公益慈善     
<正>上海城隍庙为外滩踩踏事件罹难同胞举行超度法会1月1日,上海城隍庙为外滩踩踏事件罹难同胞举行超度法会,超度亡灵,表达哀思。太原市万柏林区道协圣德堂慈善会举行慈善捐赠1月4日,太原市万柏林区道教协会举行慈善助学活动,以"道行天下,慈爱人间"为宗旨,为2014年选定的拟长期资助的贫困家庭提供帮助。茅山道院、香港道教一湾圣坛资助贵州小学近日,经贵阳市道协联络,茅山道院、香港道教一湾圣坛慈善部向贵阳市息烽县三田小学捐助40万元人民币,为该校建造  相似文献   

10.
肖志军"拒签"事件所酿成的悲剧引起了人们对患者同意权、生命健康权与医师强制治疗权的广泛关注.首先揭示临床医疗中存在的患者同意权与生命健康权冲突的种种现象,然后分析了患者同意权与生命健康权冲突的理论争议,最后就如何在法律上解决患者同意权与生命健康权冲突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魏尧与赵避尘是民国时期有影响的内丹家。面对西方文化强势挑战,魏尧坚持以道融摄儒佛的传统,融合道儒佛三教性命思想来诠释内丹性命论,提出"先后天五行"性命论。而赵避尘除了坚持以道融摄儒佛的传统外,着重援引西方生理学、解剖学等来诠释内丹性命论,主张道教内丹学之精气神论是精气神生理学。但魏赵二人的内丹性命论实质上背离内丹学之性命思想。这对今日道教文化的现代阐释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祈财信仰史和赵公明神格发展史的角度,论述了财神赵公明的产生过程及原因。认为赵公明自出现之始,就兼具惩恶、扬善两种神格。自其进入道教经典直至南宋,道教宣扬的是瘟神赵公明的惩恶职能。到了元代,其善神神格始得强调。有明中晚期,为满足日益广泛的祈财信仰需要,已成为职业宗教者并活动在民间的道教徒,继承前人对瘟神赵公明的改造,完成了财神赵公明的建构。而元代大黑天神信仰的盛行和骑虎形象则对赵公明成为财神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林忠军、张沛、赵中国等著,齐鲁书社2018年9月第1版,全书共两册,计62.6万字。该书系《明代易学史》姊妹篇,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自主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明清易学研究"结项成果。清代是易学兴盛的时代,也是易学研究的转型期。此时期易学诸家林立,历经多次变迁。本书对清代三十位兼具影响力和时代特色的易学家进行了深入研究,梳理其关于《周易》的重要  相似文献   

14.
本刊1986年第10期发表赵宝云、肖明两同志的文章,讨论思维是不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问题。近几个月来,我们又收到一些来稿,参加这场讨论。来稿中的观点也分为两类: 一、思维是物质的运动形式王同(山东潍坊教育学院)在来稿中赞同赵宝云同志的观点,认为应当承认思维(精神活动)是  相似文献   

15.
赵宜真、刘渊然是关系元明之际道教发展的关键人物。二人同时被净明、清微推为嗣派。并且在二派各自的叙述脉络中,赵、刘作为该派宗师均有丰富的文献支持。相较而言,赵、刘嗣派清微之说证据更为充分。但赵、刘嗣派净明之说,却可以追溯至刘渊然的嫡传弟子邵以正。邵以正有意将赵、刘传记增补入《净明忠孝全书》,尊为净明嗣派,从而自命为净明正宗。他的此种宗派建构意图在景泰、天顺之间发生变化,在其授意下撰写的赵、刘碑传即不再提及净明。那么,其一时间的宗派意图是否符合赵、刘的自我认同及宗派史实便成为需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业难──本刊顾问赵守正先生印象记陈书仪我是1986年10月认识赵守正先生的,交往虽不足10年,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长我10岁多,我自认是他的私淑弟子。在相识之前,久闻先生的大名,那是因为他当时已经是全国知名的《管子》研究专家。在198...  相似文献   

17.
正段规是晋国"六卿"之一韩康子的策士,他为人冷静,机智过人,为韩国的建立和强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春秋末期,晋国的大权渐渐落到了赵、魏、韩、范、智、中行氏六位卿大夫的手中。后来,范氏﹑中行氏两家被灭,晋国只剩下智、赵、韩、魏四家卿大夫,其中以智伯瑶的实力最强。智伯瑶掌握晋国的政权后,变得更加狂傲贪婪,竟然提出向赵、魏、韩三家索要万户邑的土地。智伯瑶首先选择了向实力最弱的韩康子下手,如果韩氏献出土地,其他两家势必会跟着献出土  相似文献   

18.
赵孟顺(公元1254-1322年)的人品,似乎已成定论。许多人也许会不加思索地认为赵在历史上是一个胆小怕事、献媚邀宠的小人。而明末清初的著名书家博山贬斥赵无骨气无品行的一段议论,则使人们对赵人品不好的印象愈加牢固。傅说:"贫道二十岁左右,于先世所传晋唐楷法,无所不临,而不能略肖。偶得赵子昂《香光诗》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不数过而欲乱真。此无它,即如人学正人君子,只觉弧棱难近,降而与匪人游,而无尔我者然也。行大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如徐惬王之无骨。"此后书论家们为论证人格即书格,不加分析、不厌其烦地…  相似文献   

19.
<正>赵弟兄夫妇的儿子与儿媳结婚多年了,至今没有生育,最近儿子儿媳做了一系列的生育检查,医生发现小赵体内塑化剂浓度高,睾固酮及游离睾固酮低,建议小赵减少摄取塑料包装的食物……赵弟兄夫妇很是着急,要我切切地为他们儿子儿媳的生育祷告,让他们可以早日抱上孙子。塑料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塑料垃圾对土壤、河流、海洋、  相似文献   

20.
二仙庵,位于成都市青羊宫的东面,为著名全真道十方丛林,是全真龙门派碧洞宗的祖庭。二仙庵始祖是全真龙门派的著名道士陈清觉(1606-1705年)。一、赵良璧、陈清觉始建二仙庵二仙庵自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由四川按察使赵良璧创建。二仙庵原是青羊宫东边的一个花园,占地约70亩,过去专作接待达官贵人及知名人士之用。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臬宪赵良璧来青羊宫访胜求真。他游于青羊宫东边的花园中,寻张三丰真人诗碑遗迹,“恍惚若有所遇,踪迹之,不觉步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