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宗教》2018,(5):F0004-F0004
盐井天主堂位于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纳西乡上盐井村,教堂具有浓郁的藏式建筑风格。外墙上涂有彩绘的藏式屋顶与玻璃窗组成的十字架相得益彰。教堂内部十分现代化,高大的穹顶、彩色的玻璃长窗,两侧天花板上彩绘着圣经的故事、地面铺设着暗红色的大理石、走道两旁是整齐排列着带靠背和跪凳的长椅,可以容纳五六百人举行活动。  相似文献   

2.
《中国宗教》2022,(2):F0004-F0004
小维西天主堂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小维西村。教堂坐西南朝东北,青色筒瓦,屋顶合用重檐歇山式和单檐悬山式。教堂内部三开间,上绘日月星辰图案。殿堂脊饰、勾头、滴水图案精美,工程做法严谨传统,彩绘风格独特、庄重大方、素净古朴,是清代建筑实物遗存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的教堂里,置于墙面上的彩绘玻璃窗,是哥特式建筑的点睛之笔。用铝条镶嵌的彩绘玻璃透过阳光,构成神秘的图像和游离的光线,形成极具超现实幻想的宗教艺术。中世纪的人们钟爱对称的布局,他们认为对称可以传递宗教的神秘气息。文章主要从对称与均衡两方面对哥特式彩绘玻璃图案的形式美法则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哥特式教堂诞生于中世纪,它糅合了中世纪的政治、宗教、哲学和文化,是中世纪最重要的历史见证者。高耸、尖直、繁复、梦幻般的色彩是哥特式教堂的标志性特征。其以理性的结构搭配浪漫的装饰,谱出了独属于中世纪浪漫的交响曲,回荡在世人的耳畔。文章主要从哥特式教堂的拱顶结构、彩绘玻璃窗和雕刻三个方面对哥特式教堂的建筑和装饰艺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天风》2011,(12):36-36
一位日本建筑师将在早前受到地震破坏的新西兰基督城建造一座新的纸板教堂。建于1984年的圣公会基督城大教堂,在2011年2月22日的大地震中受到严重损坏,钟楼完全被毁,而6月的地震再次震碎了教堂的彩绘玻璃。  相似文献   

6.
正安徽省六安市寿县福音堂建于1924年。寿县福音堂为重檐歇山顶,筒瓦屋面。室内彩绘天花,十分考究;斗拱木雕,工艺精湛,雕有人物故事,栩栩如生,为现代木雕构件的精品之作。教堂以中式古建筑风格为主,又蕴藏着西方建筑的元素,堪称中西合璧建筑的佳作。寿县福音堂是中共寿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现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7.
正自天主教传入中国以来,各地建造了很多中式风格的天主教堂。这些教堂的建筑彩绘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符号与天主教文化符号融合在一起,两者交相辉映,取得很好的美学效果,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化的天主教堂建筑装饰艺术。一中国传统建筑彩绘(俗称"丹青")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用油漆、矿物颜料等色彩,对梁枋、斗拱、柱等构件进行髹饰。建筑彩绘一方面是对建筑物的装饰,使色彩更加丰富、建筑更加美观;另一方面也具有实用目的,可以对木建筑起到保护作用,减弱风雨、蛀虫等对木材的侵蚀。  相似文献   

8.
西藏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北侧,地理环境特殊,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建筑是思想观念的物质承载,藏族人民创造出了极具风格和艺术性的藏式建筑藏式建筑的选址、布局、架构、装饰等都是十分具有逻辑性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的生活追求。以地域文化为出发点,通过在藏族文化中提炼传统藏式元素,分析藏式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通过这种分析呈现独特的藏族文化,以及这种文化对藏族人民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9.
学会安宁     
下午读到这样一段文字:在英国的温切斯特大教堂,有一扇纪念垂钓者的守护圣徒、作家艾萨克·沃尔顿的彩绘玻璃窗,在那窗子的基座上有四个字——学会安宁。这不仅限于钟情于垂钓艺术的人而言,也是对所有向往安宁之境和怡然之乐的生命个体所说的。然而,在这个空前繁忙的欲望年代中,人类忘记了安宁这位老朋友,与之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堂设计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堂建筑文化 漫步教堂文化,领略圣殿风采,欣赏优美的天际轮廓线……,令人心旷神怡。 在教堂这一文化载体中,浓缩着深刻的神圣的艺术思考,蕴藏着高超的技术经验,凝结着不同时代的审美观和适应性。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宗教政策逐步深入落实过程中,笔者有幸涉足教堂设计与建设工作。从了解教堂的起源及沿革,认识圣事仪式的不同时空表现,从十余座教堂建筑设计实践,笔者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11.
张丽丽 《天风》2011,(7):39-40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教堂重新开放之初,中国教会的教堂主要是收回过去的教产都作为信徒聚会的场所;自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数增多了,教堂翻建或新建,这是极大的好事。但这种形势发展至二十世纪末到现在,却出现了一些怪现象,教堂建设出现了在功能上大而不当、风格上非中非西、造价上竞相攀比等现象,作为建设神的殿,出现如此倾向,值得关注,亦需要反思。  相似文献   

12.
去吧 去教堂     
去吧去教堂血染的十字架纵横交织着金子般的爱去吧去教堂洗涤尘渍的灵魂纯洁净化世俗顽愚的心去吧去教堂古老的圣经永恒歌唱着神爱的赞美诗去吧去教堂那里是美的故乡对你敞开着幸福的慈祥去吧 去教堂@小屋  相似文献   

13.
胡泉源 《天风》2016,(10):27-29
正教堂建筑伴随着教会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会之所信在特定时代的一种表达和传递。基督教在华的发展历史,同样也可从教堂建筑的发展中一窥端倪。当下在教堂建筑上存在的种种现象,也恰恰成了此时期教会在表达信仰的核心内容(神学思想)上的真实写照。我们可从中发现从原封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宗教》2015,(4):90
江苏省苏州市杨家侨天主堂始建于1892年,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教堂平面呈拉丁式十字形,南北檐墙每间辟五彩玻璃圆花窗。教堂清水砖墙、小青瓦顶、亮花筒十字脊顶的设计,很有江南苏州园林建筑艺术特色。今天,古朴典雅的教堂依然延续着中国江南水韵和天主教传统,展示着独特的中国式教堂的魅力和人文情怀。2011年,杨家侨天主堂被评为江苏省"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5.
在广州市中心繁华的一德路上,坐北向南面向珠江矗立着一座哥特式教堂,教堂全部用花岗岩石砌造,被称为“石室”、“石室耶稣圣心大教堂”或“石室教堂”。教堂东西宽35米,南北长78.69米,建筑总面积2754平方米。它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宏伟、最具有特色的一间大教堂,也是目前国内甚至东南亚最大的一座双尖塔哥特式石结构、保存比较完整的教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石室建筑的美与价值哥特式建筑艺术包括五个元素:高耸的塔楼、巨型的束柱、屋顶的尖拱、强劲的飞扶壁和花式窗棂。石室教堂把这几个元素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走近石…  相似文献   

16.
房赢 《天风》2007,(8):33
一月的无锡,空气中迷漫着冬的气息。走进一个引人注目的广场,自然地就看到了一座西式的教堂。红色的砖墙,独立的钟楼,立刻令人感受到了教堂的威严和神圣。虽然这个主日的清晨让人觉得一丝寒冷,但教堂门前“热闹”的景象却让人感受到春的温暖。一眼望去,教堂的门前攒动着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有的是到教堂聚会的弟兄姊妹;有的是教堂进行接待侍奉的义工;有的是看到这样一座独树一帜的教堂而走过来观望的“外人”;有的则是  相似文献   

17.
6月27日,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的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博士服、硕士服和学士服在师生们的身上显得那样飘逸。瞧,毕业典礼还没有开始,毕业班的修士们已经与老师、同学、朋友和家属们围绕在教堂周围开始拍照了。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快门一闪,一张张以教堂为背景的照片显示在相机的屏幕上,神父着一身博士服,修士着一身学士服,笑得是那样的甜蜜……  相似文献   

18.
中世纪哥特式风格建筑在艺术史中占据着极其关键的位置,尤其是哥特式教堂,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时代价值,彩色玻璃窗是哥特式教堂的重要组成元素,牵引着光照艺术与宗教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力图通过对中世纪哥特式教堂建筑彩色玻璃窗的研究,探析光照艺术在宗教背景下的特色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意大利人的生活中,家庭是第一重要的,其次便是教堂,排在第三位的是咖啡馆。据估计,有近95%的意大利人是天主教徒,他们也从没有想过信仰其它的教派。这些人从小在教堂里长大,普遍都受过教堂的教育,并且在教堂里举办婚礼或葬礼。虽然许多的大教堂是艺术的博物馆,然而对于意大利人来说,教堂更像是一个避难所,一个精神上、宗教上,也是身体上的避难所。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贫穷的意大利人走进教堂,打开纸包,取出香肠和面包,在那里进行一次自助午餐还可以见到一些年轻的母亲头上包着头巾和手帕,在教堂里快乐地给孩子喂奶。所以,…  相似文献   

20.
胡泉源 《天风》2016,(11):35-37
正二、中国教会现有的几种教堂模式我们来看中国教会现有的教堂建筑风格~1。可以尝试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将其分为几种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风格和类型:1.移植(嫁接)式:这个时期的教堂建筑都集中在新中国成立前。大多数的教会是西方差会传福音后建立起来的,教堂的模式就是所属母会的翻版,甚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