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陈然 《中国宗教》2018,(9):72-73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的桥梁。音乐作为一种视听艺术,能够超越语言障碍进行传播和交流。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之始,音乐文化交流就目益频繁起来。到隋唐时期,古丝路的音乐文化交流更是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2.
仇宇 《中国宗教》2018,(9):76-77
古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的商道,同时也是文化交往的通道。宗教文化是古代文化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丝绸之路上数量众多的宗教文化遗存,见证了这段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正丝绸之路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互鉴。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的音乐艺术,不仅使中国宗教音乐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形成了中国宗教音乐的多样性传统。从此之后,中国宗教音乐的艺术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在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延续、发展。丝绸之路不仅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路线,更是中国和亚欧各国政治、文化、艺术、宗教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对于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有着特殊意  相似文献   

4.
《中国宗教》2023,(10):96-96
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方贸易交往之路,也是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留下了宗教文化交流的丰富遗迹及灿烂历史。宗教遗迹和宗教文物是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生动象征,印证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真谛。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  相似文献   

5.
正佛教医学在古代丝绸之路交流传播的历史,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的生动写照。研究、挖掘古代丝绸之路与佛教医学交流传播的关系,不但有益于中华传统医学史的研究,对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文化交流沟通,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敦煌,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自汉代以来,不同的宗教、语言、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在这里相遇相融,造就了璀璨夺目的敦煌文化。本文以莫高窟61窟壁画《五台山图》为例,透过色彩斑斓的佛教壁画,以窥那个遥远时代佛教中国化、文明交流互鉴的丝路盛景。一敦煌莫高窟第61窟是五代时敦煌曹氏归义军第四任节度使曹元忠营造的功德窟。此窟又称"文殊堂",主要是为供奉文殊菩萨而修。洞窟  相似文献   

7.
正"丝绸之路"主要用于描述历史上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地理交通,尤指汉代中国和罗马帝国之间有关丝绸贸易的一条穿越欧亚大陆的通道。这条道路犹如沙海上的行舟,把东西方文明连接在一起。从此,东西方在经济、宗教、艺术、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广泛而持久的交融互通,呈现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兼收并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青花瓷产生了动人的艺术魅力。明代青花瓷,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产物。青花瓷由最初的"外销瓷"逐渐扩展,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使用的"内销瓷";从最初汲取海外文化因素,交汇融合,到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化,形成中国瓷器的新品类,正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9.
世界文明的魅力在于多姿多彩,人类进步的要义在于互学互鉴。千百年来,古丝绸之路见证了沿线国家在互通有无中实现发展繁荣,在取长补短中绽放灿烂文明。面对当今世界的各种挑战,各国更应顺应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期盼、对文明交流的向往,从丝绸之路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动文明互鉴,促进民心相通。  相似文献   

10.
魏农 《中国宗教》2018,(11):12-13
纵观历史,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向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然而,主动而为的交流互鉴,总要面对种种碍难:文化传统间的差异性由来已久,备民族备国家的情况千差万别,等等。面对这些碍难,文化交流活动需要有一个积极开放、底蕴深厚的话语平台作为承载,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近年来,中国佛教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可说是颇为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1.
张春明 《中国宗教》2018,(12):70-71
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青花瓷产生了动人的艺术魅力。明代青花瓷,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产物。青花瓷由最初的"外销瓷"逐渐扩展,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使用的"内销瓷";从最初汲取海外文化因素,交汇融合,到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化,形成中国瓷器的新品类,正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性。青花瓷器在审美上体现庄重崇高、清新雅致,是我国瓷器制造史上的典型类别。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对丝绸之路陕西段文物保护单位艺术资源研究的基础上,从艺术文化融合交流的角度,对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陕西地区的艺术文化资源进行了研究,最后进行了综合分析。经过全面系统的资源整合与提炼,成功开启了丝绸之路线性遗产艺术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联动共享的新篇章。从文化交流和产业建设途径两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促进陕西艺术文化的融合与交流,转化为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笔者通过学习《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从文明交流互鉴角度谈对佛教的四点认识和理解。其一,佛教文化与中国固有文化交流互鉴,使中华文明更加丰富多彩。其二,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不仅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集中华文化发展之大成的一种独特宗教文化形态。其三,中国佛教文化深刻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显示了文化交流互鉴的巨大作用和辉煌成就。其四,中国人始终以和平方式推动佛教文化传播和交流互鉴,做出了特殊贡献,取得了伟大成就,创造了惊人奇迹,为当今世界各种文明之间建立联系提供了可资学习、借鉴的样板。  相似文献   

14.
正"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化交流是国与国关系中极为重要的桥梁,对于推动民众相识相知,促进双边关系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阿拉伯国家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天然合作伙伴,中阿文化的交流互鉴对于推动中阿战略合作关系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历史上,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与在阿拉伯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伊斯兰文化之间的交流源远流长。两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互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文明对话的作用不言而喻。新疆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独特的伊斯兰文化可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穆斯林群体进行宗教对话和文明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新疆伊斯兰教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树立起中国伊斯兰教文化的自信,保持中国  相似文献   

16.
正"文化融合"是云冈石窟佛教造像艺术的最大特色。云冈石窟的佛教造像生动展现了从丝绸之路传入的古印度、中亚等不同文明的艺术元素与中国传统艺术之间不断交流与融合的历史。北魏太严五年(439),北魏灭北凉,迁3万多北凉国人到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于是"沙门佛事俱东"。来自凉州的僧人昙曜后来担任北魏最高的僧官——"沙门统",并于北魏和平元年至  相似文献   

17.
自2013年秋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倡议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对弘扬丝路精神、促进文明互鉴作了重要阐述。2014年6月,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9月,习近平在对斯里兰卡、印度进行国事访问时,表示双方要进一步拓展宗教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文化交融。11月,习近平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支持不同文明和宗教对话,鼓励加强各国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  相似文献   

18.
<正>纵观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全部历史,深刻影响全球文化格局和人类历史进程的交往框架有两个:一是轴心时代之后逐渐形成的丝绸之路,长久维系了中华、印度、欧洲、阿拉伯等四大文明并立互鉴的人类文明总体格局;二是15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迅速兴盛起来的新航路,撬动古代世界文明格局的变革,形成现代化和全球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正跨越千年、绵延万里的古丝绸之路,是一条川流不息的商路,同时也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之路。敦煌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在壁画中折射出这一文化特性,用艺术的形式生动展现了古代丝绸之路文明的多元样态,为我们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文化启迪。《后汉书·郡国志》在描述敦煌时,称其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自汉代以来即为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冲。由于敦煌在古丝绸之路上的特殊地理位置,不同文化在此得以融汇。而敦煌壁画以其绚丽、恢宏的风貌,为后人生动讲述了千百年来在这里发生的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形势下,弘扬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和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文化也是其中的组成部分。研究、挖掘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宗教音乐交流,不但具有学术意义,同时对于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各国音乐交流、文化合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