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园林的本质在于强调“自然与人的融合”,它更多注重在建筑上消除自然与人的差异与隔阂,而不是强化人为的因素。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的今天,它可以为当下的宗教建筑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建筑模式,值得深入研究和挖掘。一“宗教园林”,是指具有宗教意义或者与宗教生活密切相关的园林,它是园林体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早期的宗教园林,  相似文献   

2.
门在中国古代的建筑历史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其主要功能有交通联系、采光通风,另外还有保温、隔音、防风防雨防风沙的能力。由于中国历史上崇尚自然,讲究"天人合一",以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为前提,呈现在园林建筑上,注重表现出人、建筑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境界。古希腊是欧洲建筑文化的发源地,早期由于生存环境恶劣,这里的人们更多的是以"人"为主,建筑更多的是想对自然的改造和征服,其园林的排布改造就充分说明了建筑的地位被放在自然之上。  相似文献   

3.
佛教寺院园林是佛教建筑、佛教文化、自然美景与人工山水的综合体,是佛教建筑在园林化过程中呈现的成熟的文化形态。佛教寺院园林,既是中国古典园林与佛教建筑在空间布局和审美情趣上的渗透组合,又是中国宗教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互相交流中的自我发展。中国佛教自印度传入后,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经历初期形成、全盛发展、成熟定型等时期,不断变化与自我完善,呈现出寺院中国化、园林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具有民族特色的基督教堂,既可以为"体现中国特色"提供借鉴,也可以为"教堂建筑的多样性"提供样本,值得深入研究、挖掘。基督教堂建筑中国化,是基督教中国化的一个方面,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准确把握教堂建筑对宗教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堂建筑与传统建筑、民族建筑的关系。在我国现存很多具  相似文献   

5.
张良庙建筑技艺精巧、布局独特,与自然佳景浑然和谐、交相辉映。其建筑风格集南北古建筑之长,是古典宗教园林的代表之作。"博浪一声震天地;圯桥三进升云霞",张良的一生,堪称传奇。既有博浪沙锥秦始皇的豪迈之举,又有辅佐刘邦建立汉帝国的世俗伟业,更有圯桥头授书,  相似文献   

6.
一个读了圣经而不做革命之梦的人是误读圣经的人。作为一个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恩斯特·布洛赫恰恰在基督教中发现了"希望"要素,这正是他对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思想的创新所在。圣经宗教的本真遗产是对尘世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憧憬。基督教以及以后的基督教思想中所剩下的正是我们人类应当追求的自由的王国。在布洛赫那里,所谓"元宗教"并非"非宗教",而是遗产中的宗教,这意味着既与神的信仰决裂,又超越传统无神论去证实宗教的连续性。作为一种"元宗教",布洛赫宗教无神论的根本目标是"进行没有超越者的超越活动",创建一种既不同于有神论也不同于无神论的"没有神的王国",即全面发展人的本性,全面实现人的自由,走向马克思意义上的"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王国"。  相似文献   

7.
周琼  海澄 《佛教文化》2007,(4):112-117
建筑常被人誉为是凝固的音乐,它流淌着民族的心声,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罗丹说过:"我们整个法兰西就包含在(哥特式)大教堂里。"可见,建筑与该民族的宗教观念、经济、文化艺术、民族风俗和生态环境等密切相关。宗教在以建筑为物质载体宣传教理、凝聚信徒、传承宗教文化的同时,也必然作用于建筑,形成了宗教和建筑间伴生共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伊杰布人是尼日利亚约鲁巴人的一支,它在殖民时代经历了从族群宗教向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两大世界宗教的皈依过程。宗教皈依与殖民时代社会结构的剧烈变迁密切相关,而与殖民征服之间并无必然的直接联系。伊杰布人的宗教皈依过程并非世界宗教对于传统社会的"征服",而更多是世界宗教的"非洲化"过程,伊杰布社会内部因素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态园林与城市建设——以淮安市的城市建设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园林不同于传统的园林,而是一种现代园林,它重视因地制宜,关注城市与自然的谐和,是大众共享的而不是小众独享的,它不一定具有普适性,其意义只在于提醒人们,在现在城市的建设中,不能只讲技术,从而使千城一律,而应因地制宜,拯救(自然与文化的)差异,使建筑更适宜人"去居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园林艺术具有"道"、"空白"的意境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亲近自然、超越自然,创造虚空的空间,表达了中国人的宇宙意识和生命境界。意境是情和景(意象)的结晶(宗白华语)。中国艺术诸如诗词、绘画、书法、建筑、园林等具有同样的意境结构,这就是"道"、"空白"。它们表达的是中国人的宇宙意识和生命境界。中国园林艺术的这种"道"、"空白"的意境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亲近自然、超越自然,创造虚空的空间。本文试就中国园林艺  相似文献   

11.
王澍在建筑上标榜"业余",以一种"业余"的态度去应对城市建筑的盲目与快速扩张。王澍的建筑创作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尊重自然,结合传统的手工技艺,试图营造中国传统文人心中的"山水画卷",以解决中国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2.
承德避暑山庄中“天人合一”的艺术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有第二政治中心之称,是迄今为止最大的自然山水式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引自然山水入园,追求"天人合一、物我相容"的理念,展现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四大特征: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揉融、诗画的情趣、意境的蕴含。这是中国古典园林区别于世界其他园林的特征之所在,更是当下现代园林艺术、环境设计、景观营造等相关领域中我们应更去探究和发展的中国古典园林中"天人合一"的精髓。  相似文献   

13.
儒家文化是自然祛魅之前的文化,它对于自然保留着神性或神意的看法,承认自然之"魅"。其所谓自然之神意或魅是自然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神妙莫测的运行机制和力量。儒家文化通过祭祀表达对于自然的敬畏和报答,这叫做"报本反始"和"仁至义尽"。祭祀之礼的生态意义在于它把人从属于自然,从属于天道,使人和天地万物联系在一起,促使人们对于自然保持敬畏的情感。这是一种在宗教掩盖之下的生态循环观念,是天人合一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经过锤炼的成熟艺术形态,其物质性构架是以建筑、山水、植物等为基本元素的.如果说"在有限的空间范围中再现大自然的湖光山色,并且以亲和自然的态度,力求可以行,可以望,可以居的如诗如画般的审美化境"是它的特征的话,那么,以上表征一定含有中国心灵特有的精神性审美构架的渗引.  相似文献   

15.
园林是人们向往自然、追求至美生活而创造的一种游憩的环境和物质载体。它使人们认识自然、享受现代科学技术。文章通过对比中西方园林设计"曲与直"的历史渊源、特点,以及概述中国现代园林对"曲与直"的应用,使得我们更加深刻理解园林设计的"曲与直"的特点,从而优化我国现代园林设计,让我国园林设计多方面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奥托的<论神圣>在宗教和宗教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本文主要展示了该书的逻辑理路:非理性的"神秘"是"神圣"的内核,"神秘"之被图式化揭示了它以特殊的方式向理性因素和其它感受"开放",由此描绘出一幅非理性纬线和理性经线交织的"神圣"观念和宗教图景,这可以说是一种和谐宗教观.在此基础之上,又阐发了"神圣"观念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涛 《中国宗教》2022,(4):54-55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佛教园林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佛教寺院除了殿堂建筑(宗教空间)之外,通常都有园林部分,包括寺院的庭院绿化、独立的园林以及寺院周围的园林环境。佛教园林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又彰显佛教文化的内涵,形成独特的园林景观文化。中国佛教园林受禅宗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任务。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本质上体现了文化自觉。宗教中国化既是特殊问题,又是普遍问题。费孝通提出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三个维度,在探索"宗教中国化"时非常有启发性。文化自觉既是个人的也是集体的,既是一种意识更是一个进程。通过集体的自觉与行动,使我国宗教在政治认同、文化整合与社会适应三个维度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一以1917年"新文学运动"为开一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中国现代文学",通常被看作是在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文学。在这个过程中,宗教文化受到特别重视,它为新文学的兴起提供了一个重要角度,因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迹。我们可以列举出很多与宗教文化有着不同程度关联的重要作家,如,巴金、老舍、曹禺、周作人、许地山、丰子惜……他们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选择了切合自身的宗教文化,将他们所理解的宗教文化的内在精神融入作品中,呈现在作品的结构、语言、意境上。  相似文献   

20.
古典园林一向是古代士人寄托隐逸理想的重要载体,是中国"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它对代表城市"俗"文化的市井文化常常持排斥和贬抑的态度.而在岭南古典园林中,建筑和装饰却呈现市井化倾向,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